留住相愛,停止傷害:臨床實踐的失智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 (電子書)

留住相愛,停止傷害:臨床實踐的失智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二花小姐(劉波汶)
图书标签:
  • 失智症照護
  • 情感支持
  • 親屬照護
  • 自我照顧
  • 臨床實踐
  • 心理健康
  • 情感疲勞
  • 生活平衡
  • 長照
  • 家庭支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資深失智症照護專家寫給茫然無措的你,
  立刻就能上手的失智症照護方案,溝通話術╳緩解技巧,有效應對症狀、消弭衝突,
  陪伴身為家人與照顧者的你,走出壓力與負面情緒,與親愛的他好好過日子。


  六親不認、口出惡言、顛倒是非……失智症狀總令照顧者束手無策又心如刀割。
  親身臨床經驗精煉的照護心法,引領你與症狀共處,留下心力照顧自己的內心,不再被病症綁架。
  你將看見,在內心深處,他仍是深愛著你的那個人。

  依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的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無數家屬面臨失智症照護的難題。看著心愛的家人彷彿變了一個人,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感到困惑、挫折、受傷……

  聰明靈光的奶奶漸漸找不到回家的路,回到家卻直說你不讓她回家;
  與你感情一向很好的母親認為你偷了她的錢,是可惡的小偷;
  原本溫文儒雅的父親不分青紅皂白地辱罵家人……
  失智症患者的這些「失控」行為,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也有方法可以應對。

  本書作者二花小姐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擁有豐富失智症照護經驗,同時也經歷至親罹患失智症,切身體會照護者的手足無措、身心俱疲。

  本書濃縮多年臨床心得,以真實的案例故事,引領你走入失智症患者的腦中世界,從常見症狀出發,帶你學習與失智症患者溝通、互動,在變化層出不窮的狀況下,都能掌握應對、緩解的重點技巧。

  在失智照護這條路上,你毋須再迷茫。本書將幫助你減輕照護壓力、重拾生活平衡,留住對彼此的愛,停止互相傷害。

  「失智症就像硬梆梆、沈甸甸的蚌殼,將我們熟悉且鍾愛的那個人囚禁在撬不開也扳不動的硬殼中。但只要找到對的方法,我們都有機會窺見深藏的珍珠,為這條漫長孤獨的路途,注入一些正向且珍貴的回憶,留住相愛,停止傷害。」──二花小姐

誠摯推薦

  大師兄/作家
  王培寧教授/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
  陳乃菁/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執行長
  陳靜敏/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列)

專家誠摯推薦

  「作者以豐富的照護經驗,以真實案例將失智者的症狀生動的活躍於文字間,輔以大腦認知功能的理論基礎,帶領讀者由觀察他、瞭解他,到面對他、緩解他,將失智照護回歸到以愛為本,不再彼此傷害。」──王培寧教授/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提供在認知症照護上,從照護者最困擾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著手,從問題的解析到照護的技巧與方法,為一工具書。」──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二花小姐以細膩的筆觸幫助讀者理解與失智患者相處過程中該有的應對方式,字句間充滿溫暖正向氣息。一再提醒大家:即使老化與疾病不可逆轉,但我們依舊能在照顧過程中記住彼此的愛而沒有傷害。」──陳乃菁/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執行長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与您提供的书名《留住相愛,停止傷害:臨床實踐的失智症照顧方案,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 (電子書)》主题完全不同的图书简介。 --- 《星際拓荒者:新伊甸園計畫的深空航行與文明重塑》 作者:艾莉西亞·凡恩 (Alicia Verne) 類型:硬科幻、太空歌劇、社會建構 --- 書籍簡介 當人類文明的最後希望,寄託於一艘孤立的巨型方舟,考驗的將不再是工程學的極限,而是人性的韌性。 公元 2742 年,地球資源的枯竭與氣候災變已將人類逼至滅絕的邊緣。在絕望中,人類啟動了「新伊甸園計畫」——一項耗資數代、旨在將數百萬倖存者送往遙遠宜居行星的宏偉工程。本書敘述的,正是旗艦艦隊中,承載著兩萬名休眠者與核心管理團隊的旗艦「奧德賽號」(The Odyssey)在長達百年的深空航行中,所經歷的內爆與重構。 深空中的孤立與權力失衡 故事伊始,奧德賽號成功穿越了數個星系屏障,但隨之而來的是「長眠期後遺症」——倖存船員的集體記憶斷裂與社會結構的劇烈震盪。艦隊的最高決策層由「監督議會」組成,他們最初的職責是維持休眠者的安全與航線穩定。然而,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極端環境下,權力開始腐蝕議會的決心。船上的資源分配、基因庫的篩選標準,以及航行中斷點的選擇權,都成為了新興貴族與底層技術人員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本書細膩地描繪了在一個封閉、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中,社會秩序如何從嚴謹的科學管理,一步步滑向基於恐懼與特權的階級體系。讀者將跟隨主角——來自底層維護部門的首席工程師,卡西烏斯·雷恩 (Cassius Raine),深入這艘漂浮在虛空中的社會實驗場。卡西烏斯偶然發現了一份塵封已久的加密日誌,揭示了新伊甸園計畫的原始目標,遠比議會宣稱的「生存」更加複雜,甚至帶有某種難以啟齒的倫理犧牲。 文明的重建與倫理困境 奧德賽號的航行並非一帆風順。在穿越被稱為「虛空之帷」的未知星域時,艦隊遭遇了來自未曾預料的物理干擾,導致部分核心生命維持系統受損,並引發了船上科學家對「外來干預」的集體恐慌。卡西烏斯必須與艦上的反抗派——一群主張「透明化管理」與「資源共享」的異議者合作,不僅要修復冰冷的機械,更要修補日漸崩潰的社會信任。 隨著故事的推進,倫理的辯論達到了高潮。議會為了確保抵達新伊甸園時的「基因純度」與「社會穩定性」,秘密啟動了「緩慢淘汰機制」,針對被認為是社會負擔的群體進行資源削減。卡西烏斯必須在拯救艦隊免於解體(這可能導致集體死亡)與維護人類核心價值(反抗暴政)之間做出抉擇。他發現,人類文明的種子,不該由少數人決定其形狀,而必須在極端環境下進行真正的考驗。 超越目標的發現 在最終的衝突中,奧德賽號突破了最後一道屏障,抵達了預定的宜居行星——伊甸。然而,這顆星球並非他們預期的荒蕪之地。行星表面的生態系統展現出與地球截然不同的、基於共生關係的複雜生命網絡。更具顛覆性的是,卡西烏斯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數個數千年前被遺棄的「前哨站」,這些前哨站的遺跡暗示著,人類並非第一個試圖在銀河系中播撒文明的種族,且前任的拓荒者們,似乎是因同樣的內部紛爭而走向毀滅。 《星際拓荒者》不僅是一部關於星際旅行的史詩,更是一部關於權力、記憶與集體身份的深度探討。它質問讀者:當現實被極度壓縮,我們所堅守的「人性」究竟是來自於生物本能,還是脆弱的社會建構?在漫長的黑暗旅程中,真正的敵人,究竟是來自遙遠的宇宙,還是我們自身無法擺脫的歷史陰影? 本書以其嚴謹的科學設定、令人窒息的幽閉恐懼感,以及對後人類社會學的獨到見解,為硬科幻愛好者提供了一場關於未來與歷史的哲學思辨。 --- 本書特色: 複雜的社會動力學: 深入描寫在封閉生態系統中,階級分化如何迅速取代專業分工。 硬科幻基礎: 包含對曲速引擎技術、生命維持系統的詳細設定與描述。 哲學層面的反思: 探討在文明存續壓力下,個體自由與集體安全之間的永恆拉扯。 多線敘事結構: 穿插了來自不同階層的角色視角,豐富了對同一事件的解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二花小姐(劉波汶)


  土生土長臺北人,2003年移居澳洲,現任澳洲長照機構教育與品管負責人、澳洲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經理、臨床教育訓練經理及約聘大學及學院講師。

  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商業周刊.com、天下文化未來Family專欄作者,著有《澳洲認真使用須知》。

  身為資深護理師、澳洲長照機構教育與品管負責人、醫院臨床教育訓練經理,以及大學和學院講師,也曾是失智症患者家屬,深深體會照顧者肩上的重擔與心頭的傷痛,誠摯與失智照護路上的每一個你分享親身經歷淬煉而成的實用心法,願為照顧者帶來一絲溫暖與希望!

  FB:二花小姐
  IG:miss_twoflower
 

图书目录

前言
認識失智症

Part 1.     親愛的他生病了,我該怎麼辦?
──十大失智症狀解方
1.    記憶障礙──你是誰?我不記得了!
2.    時、地、人與記憶混淆──我要回家!
3.    幻覺和妄想──家裡有人!
4.    被害妄想──誰偷了我的戒指!
5.    語言障礙──有口難言
6.    語言障礙_──語出驚人
7.    聲音侵擾行為──驚聲尖叫
8.    躁動、激動行為──坐立不安
9.    暴力行為──再不滾,我打死你!
10.    不適當的性表現行為──色膽包天

Part 2.     陪他好好過日子
──失智症日常生活照顧指南
1.    睡眠障礙
2.    生活設計
3.    環境設計
4.    你的溝通,通了嗎?

Part 3.     照顧者也需要自我照顧照顧他,也照顧自己
──照顧者的自我照顧方案
1.    及早為暫時或長期照顧做準備──照顧者接軌
2.    一個都不能少──身為家人或朋友,你絕對可以是神隊友
3.    親朋好友麥來亂──面對惱人的探訪者
4.    照顧自己就是照顧他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63535
  • EISBN:978986506372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3MB

图书试读

前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二〇一五年時,全世界有四千七百萬名失智症患者,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百分之五。二〇二一年時,統計數字已來到五千五百萬人,預計將在二〇三〇年增加至七千五百萬人,到二〇五〇年時則會高達一.三二億人。根據世衛的估計,全球每年新增將近九百九十萬個病例,相當於每一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失智症患者。失智症 (Dementia)儼然已是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難題,在世界各地都造成強大的經濟負擔。全球失智照護的成本在二〇一八年已突破一兆美元,到二〇三〇年,全球失智症照護的負擔估計將達二兆美元,醫療和社會服務系統將不堪負荷,很可能破壞全球社會和經濟發展。

  根據內政部在民國一〇九年十二月公布的人口統計,台灣失智症患者估計有近三十多萬人,平均每七十七人中即有一人受失智症所苦,六十五歲以上的成人約每十二人中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則約每五人中即有一位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這筆資料推估,到了民國一五〇年,失智症人口將超過八十五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一百個台灣人,就有近五位失智症患者。

  綜觀全球流行病學與台灣本地資料,失智症在世界各地都是攀升人數最多也最快的健康問題。除了失智患者本身必須面對逐漸失去原有功能和能力的挫敗和挑戰,政府的長照政策和系統更是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其中,失智症患者的親密伴侶、家人、兒孫,以及周遭的親朋好友,更是首當其衝。照顧者除了必須眼睜睜看著心愛的人日漸失去原本的樣子,看著他們生活的尊嚴與生命的光熱一點一滴耗損,終至燃燒殆盡,還必須應對失智症患者隨疾病進程產生的作息、活動和行為問題 ,以及越來越沉重的照護負擔。

  現代醫學研究與輔具研發已逐漸將照護重點聚焦在鼓勵照顧者與和失智症患者一同適應症狀,著眼於提供個人化照護,同時努力提高雙方的生活品質,讓我們在這段漫漫長路上能發掘點點火星,照亮也溫暖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照護失智症患者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艱難,更多是的拉鋸與煎熬。可惜的是,很多照顧者很難將病因機轉和行為表現連結起來,錯將所有精力放在「導正」失智症患者的想法或行為。由於缺乏有效的應對方式和技巧,加上東方傳統的照護責任觀念,照顧者最終多是身心俱疲,儘管照顧者與失智症患者之間的愛不會被疾病磨滅,卻無法停止彼此傷害。

  在我的臨床和教學經驗裡,總有家屬、照顧者甚至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士懊惱地說:「我知道在面對他們的行為和言語時,我的處理方式可能不對。我真的沒辦法改變他們,但還是只能一直這樣下去,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的感覺,我太理解了!在臨床上,當情況緊急或特別忙碌時,即便有專業知識和經驗,我還是得不斷提醒自己:「失智症患者情況特殊,必須使用不一樣的引導和應對方式」。而當面對患有失智症的至親時,心理壓力、無法控制的挫折感以及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的罪惡感總是無限循環。

  儘管我們已經透過各種管道吸收和學習與失智症相關的常識、知識和訓練,但當身處震撼現場時,那些「道理」、「守則」一下都成了縹緲抽象的字句,明明知道「應該如何如何」,但就是無法在當下的情境中派上用場,真是應了那句「滿天是金條、要抓沒半條」,讓人哭笑不得又懊惱挫折。

  某天,我又在彷彿槍林彈雨般的日常中一邊閃躲攻擊、一邊絞盡腦汁想對策時,突然恍然大悟──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在遇到行為問題時可以直接套用SOP的攻略啊!失智症患者雖然經常不按牌理出牌,但如果仔細推敲,其實有脈絡可循。當我們對大腦退化或損傷的機制有所了解,對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情緒和行為反應就能有大方向的預測。掌握了心法,招式就能變化無窮──於是有了這本書的誕生。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告訴照顧者,在這樣的狀況下,你可以「怎麼說」、「怎麼做」、「怎麼反應」、「怎麼緩解」。

  這本書將針對幾項失智症常見的行為問題,利用案例故事呈現環環相扣的精神症狀、行為及語言問題,解釋為什麼失智症患者會出現這些行為和想法,再由此帶出照護技巧。包括狀況出現時照顧者可以使用的應對方式、對話示範、緩解訣竅,以及如何盡量降低行為問題發生的機率,將重點落實在貼身照護時的互動技巧、日常環境和活動設計。

  同時,我也深深相信,照顧者除了需要學習照顧失智症患者所需的技巧,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釋放情緒與壓力,以及適時尋求協助,也應該得到相對的重視。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在高壓的照護負擔下,有極高的憂鬱症風險。因此,這本書不只照顧失智者,更想溫暖療癒照顧者的心。因為,唯有把自己照顧好了,我們才有心力照顧家人,照顧所愛的人,照顧關心的人。

  願能透過這本書,將我身為一個失智症患者的臨床專業人員,同時也是照顧者、家人、兒孫的小小心得與你分享。失智症就像硬梆梆、沈甸甸的蚌殼,將我們熟悉且鍾愛的那個人囚禁在撬不開也扳不動的硬殼中。但只要找到對的方法,我們都有機會窺見深藏的珍珠,為這條漫長孤獨的路途,注入一些正向且珍貴的回憶,留住相愛,停止傷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臨床實踐方案」這幾個字眼特別有感。在現實的病房或家裡,跟在學術研討會上聽到的個案分析完全是兩回事。我比較想知道,這些方案是如何設計來適應台灣特有的家庭結構與文化背景的。比如說,長輩可能非常抗拒被「教導」或「控制」,即使是善意的介入,也可能引發衝突。書中是否有探討如何運用更符合華人倫理觀念的方式,溫和地引導長輩接受照顧,同時又不損及他們的自尊心?例如,在進行復健訓練或認知刺激活動時,如何設計得像是一種「遊戲」或「日常互動」,而不是一種「治療任務」?此外,對於照顧者本身,如果經濟壓力較大,無法請到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那麼書中的實用技巧,是否能讓單靠一兩個主要照顧者撐持的家庭,也能有效減輕負擔?實務性,是衡量一本照顧書籍好壞的關鍵指標。

评分

從書名來看,它似乎試圖建立一個橋樑,連結了冰冷的「臨床實踐」與溫暖的「人際情感」。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照顧失智症的家人,到頭來比的不是誰的醫療知識比較豐富,而是誰的情商比較穩定。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提供「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做」。例如,在面對患者認知退化時,我們常會感到一種「失去」的悲傷,不僅是失去他們過往的模樣,有時也是失去我們自己的未來規劃。書中若能提供一些視角轉換的工具,幫助我們看見在疾病的表象之下,依然存在著「人」的本質,那將是極大的支持。比如,如何欣賞他們此刻展現出的天真或單純,將注意力從「他們已經忘記了什麼」轉移到「他們此刻正在體驗什麼」。這種心理建設,遠比任何照顧技巧都來得深遠且持久。

评分

這本在書店閒晃時偶然瞥見的書,書名長得很有故事性,一眼就讓人好奇裡頭到底藏了多少實用的撇步。畢竟,照顧失智的家人,那種煎熬的心情,不是局外人三言兩語就能體會的。我特別欣賞它強調「陪伴患者也照顧自己」這個核心觀念,因為老實說,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焦點全放在病患身上,把自己逼到快喘不過氣都沒意識到。書裡那些關於如何設定界線、如何排出喘息時間的具體建議,對我這種新手照顧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尤其在面對患者行為情緒失控時,那種手足無措的慌亂感,讓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如果書中能更深入探討一些實際的溝通技巧,例如如何用非語言的方式安撫、如何轉移注意力,那就更完美了。不過,光是提醒我們要記得「先把自己照顧好」,這句話本身就帶有巨大的療癒力量,讓我覺得,原來我不是唯一一個感到筋疲力盡的人,這份理解,無價。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談失智症的書籍,很多都偏學術或過於理論化,讀起來像在上課,對我們這些每天得面對柴米油鹽和實際照護挑戰的家屬來說,幫助有限。這本的書皮設計雖然樸實,但內容的切入點非常接地氣。我最期待的是它如何處理「情感疲勞」這個難題。那種長期的、慢性的心力交瘁,不是一兩次睡飽就能恢復的,它會像慢性毒藥一樣,慢慢侵蝕掉你對生活僅存的熱情。我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日常可以操作的「情緒急救包」。例如,當我因為患者的重複提問而感到不耐煩時,有沒有什麼「五分鐘內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小練習?我常常在情緒爆發前幾秒鐘,需要一個快速的煞車機制。而且,照顧過程中的「內疚感」也是個大魔王,總覺得自己不夠耐心、不夠好。我非常希望能從書中讀到,如何與這種揮之不去的內疚感和平共處,而不是一味地叫我們「要放寬心」。

评分

這本書的副標題「走出情感疲勞,找回生活平衡」簡直是寫到我心坎裡去了。平衡感,已經是上輩子的事情了。我總覺得我的生活被切割成了兩個極端:無止盡的照護工作,和偶爾的、心虛的「Me Time」。當我試圖做點自己的事情時,腦中總會自動播放對家人的愧疚感錄音帶。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微型平衡」的策略。不是那種要你每年出國放鬆一次的宏大計畫,而是如何在買菜的路上、在等待馬桶的時間裡,偷偷地為自己創造幾分鐘的「心理真空區」。我想知道,照顧者如何重新定義「生活品質」,如何在極端受限的環境下,仍然能感受到「我還活著」的證明。也許是透過重新拾起某種幾乎被遺忘的興趣,哪怕只是每天聽一首老歌、看十分鐘的天空。這種小小的、卻是專屬於自己的儀式感,是抵抗長期消耗的關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