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公分的愛:從放牛班到博士,全台最「小」教授的翻轉哲學 (電子書)

120公分的愛:從放牛班到博士,全台最「小」教授的翻轉哲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攸華
图书标签:
  • 勵志
  • 成長
  • 教育
  • 翻轉
  • 生命故事
  • 身心障礙
  • 小人物
  • 台灣
  • 學術
  • 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20公分是我的身體高度,卻決定不了我的人生高度。
這樣的我,是如何翻轉人生?如何幫助學生改變生命?

 台灣最勵志的迷你教授,送給年輕人的成長心法
 自我實現 × 面對挑戰 × 獨立思考 × 與人連結 × 提升格局


✦給新世代的自我成長書,想幫助孩子的父母、師長更不可錯過✦

患有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身高只有120公分的陳攸華教授,成長過程飽受他人異樣的眼光,還曾因此被高考拒絕。但她開朗樂觀、不輕易放棄的個性,讓她決定挑戰自我、赴國外念書,不但分別在美國、英國取得碩士、博士學位,更獲聘在英國頂尖大學任教。後來,她放棄英國的高薪教職,帶著使命回台灣,成為中央大學的專任教授。
 她所帶領的學生,年齡和社會新鮮人差不多,這原本應該是個對未來充滿期待、正蓄勢待發的階段,她卻發現很多年輕人對未來十分迷茫。她觀察到,有一些心態阻礙了年輕人的腳步,例如:被情緒帶著走,讓「想做」代替了「該做」;有了目標,卻不知從何下手;面對重要的事情或場合,會抓錯重點;受限於自身或家庭條件,不敢對未來有太高的期待。
 她以自身的經驗分享,以及她與學生相處的實際案例,對這些狀況逐一提出建議與解方。她坦承自己並不是天生聰穎的人,因為先天疾病,在人生中比一般人經歷過更多挑戰,所以她想告訴所有年輕人:「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驗。過去的每一步,都是達成夢想的助力!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做不到,或覺得人生只能這樣了,請不要放棄自己,放棄,才是真的輸了!」
 不論你是學生、社會新鮮人,或是正對工作與未來感到迷惘的人,這本書都可以為你帶來激勵與引導,帶你衝破迷茫、挺過困境,迎向烏雲之後的陽光!

 【重量級推薦】
 曲全立/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創辦人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呂賜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科學實驗室創建人
 周景揚/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洪久賢/實踐大學民生學院院長
 徐啟明/前外交部駐挪威及格納瑞達大使
 陳良基/前科技部長
 陳 玠/台灣華傑公司董事長
 游乾桂/教育專家、作家、醫療者
 黃志靖/創集團共同創辦人
 綦振瀛/中央大學副校長
 劉駿豪/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劉慈惠/豐盛品格培訓中心執行長
 蔣偉寧/前教育部長、前中央大學校長
 錢玉芬/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主任
翻轉生命光譜:探尋潛能與超越框架的非凡旅程 這是一部深刻探討生命韌性、教育體制革新,以及個人如何憑藉堅不可摧的意志力,從看似受限的起點,開拓出無限可能性的紀實文學。它聚焦於一群在傳統價值觀與資源分配上常被邊緣化的群體——那些在升學率與主流社會期望中掙扎的「落後者」——他們的奮鬥史,如何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個人價值重塑的最強大動力。 本書跳脫了傳統成功學的窠臼,不單純描繪個人如何「成功」,而是深入剖析了造成「落後」的結構性因素,以及在這些結構中,個體如何運用獨特的視角與非傳統的學習路徑,來定義屬於自己的「卓越」。它描繪了一幅多層次的畫卷: 第一部:體制內的幽靈與邊緣的視角 本卷首先細膩地描繪了現代教育體系,在追求標準化、量化評估的過程中,如何無意間篩選並忽視了某些類型的智慧與天賦。作者以極具穿透力的筆觸,解構了「好學生」與「壞學生」的標籤是如何被輕易貼上,以及這些標籤如何如同預言般自我實現,固化了學生的未來軌跡。 書中詳細記錄了數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他們或許在數理化成績上表現平平,但在藝術、實踐操作、人際洞察或特定領域的直覺判斷上,展現出驚人的天賦。這些故事不僅僅是關於學業上的失敗,更是關於體制無法適應多樣化人類潛能的困境。例如,某位被視為「行為問題學生」的個案,後來在精密機械領域展現出超乎常人的空間想像力,這一切的根源,或許僅僅是因為他在傳統課堂的單向傳輸中感到窒息。 第二部:重塑自我的藍圖:導師、環境與微小突破 當外在環境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時,內在的轉化便成為唯一的出路。本卷深入探討了「關鍵人物」在個體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些關鍵人物不一定是名校教授,他們可能是社區裡的工匠、不被理解的代課老師,甚至是某本偶然翻開的舊書。他們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觀察世界的方式」。 本書著重描寫了如何建立「非正式學習網絡」。這網絡超越了課本的範疇,強調技能的實踐性、知識的有機連結,以及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勇氣。重點不再是「記憶多少知識」,而是「如何運用知識解決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書中詳述了幾個「微小突破」的瞬間:一次成功的實作、一句鼓舞人心的質疑、一個被接納的怪異想法。這些瞬間,如同地殼變動般,為那些長期處於低谷的人,重新校準了人生的羅盤。 第三部:跨越鴻溝的哲學:從實踐到學術的對話 這本書的精華部分,在於闡釋如何將草根的、實踐性的智慧,轉化為具有學術高度的理論架構。作者群(或本書的敘事者)展示了他們如何將那些在街頭巷尾、工廠車間、或是偏鄉部落中累積的「生存智慧」,系統化地提煉出來,並成功地與頂尖學術殿堂的研究方法相結合。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從下到上」的晉升故事,而是一場深刻的「知識論對話」。它質疑了學術界的象牙塔偏見,探討了「實證」與「經驗」之間的鴻溝該如何彌合。書中詳細分析了某些學術概念,如何因為缺乏真實世界的磨礪而顯得空洞,反之,那些看似「不夠學術」的洞察,在經過嚴謹的結構分析後,能爆發出驚人的解釋力。 第四部:翻轉的哲學:重新定義成功與貢獻 最終,本書引導讀者進入對「成功」的重新定義。真正的翻轉,並非僅僅是從底層爬升到頂層,而是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的定義。這群人帶來的,不僅是個人履歷的轉變,更是對社會價值觀的一種衝擊。 它探討了「差異化」如何成為一種力量,而非弱點。他們的視角——因為曾站在邊緣,所以對結構的缺陷看得更清楚——成為了創新的源頭。本書探討了如何運用這種「非主流」的洞察力,去解決那些主流方法束手無策的複雜社會問題。這是一部關於「體制外人士如何透過自身的蛻變,來治癒體制本身的局限」的深度思考。 全書基調充滿了堅韌、智慧與對人性的深刻同理心,它不僅僅記錄了幾個人的經歷,更提供了一套如何在任何看似無望的處境中,發掘並培養獨特天賦的實用哲學。它鼓勵讀者,真正的限制,往往存在於我們對「應該如何」的預設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攸華
一位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的患者,身高只有120公分,成長過程飽受異樣的眼光,但是她開朗樂觀、不輕易放棄的個性,加上神的帶領與父母的鼓勵,使她不僅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更在英國雪菲爾德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英國頂尖的布魯內爾大學任教八年半。
2009年,在中央大學力邀下,她帶著使命回台灣教書,成為中大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的專任教授。她的表現獲得中大的讚賞,在2018年頒予中大網學講座,常被稱為「中大一寶」、「中大小巨人」。她發表過200多篇論文,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認同。此外,她屢次獲獎,包括:

.2005年英國的國科會選為「傑出女性研究學者」
.2009年中央大學「新進傑出教師獎」
.2010年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當期唯一獲獎者)
.2012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個人智慧獎」
.2017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除了在學術領域出類拔萃之外,陳教授也熱心公益,積極幫助罕見疾病患者與弱勢族群,輔導身心障礙者,尤其是小小人兒。她將自己的成長與求學經歷寫成《120公分的勇氣》一書,獲選為「中小學課外優良讀物」,美力台灣3D協會也曾經將她的生命故事拍成紀錄片。她多次受邀至各級學校、圖書館及民間機構演講,分享她驚人的生命經歷,為無數的人帶來激勵與希望。

李文茹
文字工作者。
是編輯:修潤、編排別人的文稿;也為各出版社企劃好多不同種類的書,企劃的兒童書屢屢獲得新聞局推薦為優良課外讀物。
是作者:創作、書寫自己的心靈文字;寫書,也為基督教報章寫單篇文章。
在文字工作的領域裡,已經磨蹭三十餘年。
總是依賴文字——看比聽容易明白,寫比說來得準確。

图书目录

我的成長經歷
前言 用生命影響生命

PART.1 請不要放棄自己!放棄,才是真的輸了
01 不要害怕做選擇
02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03 靠思考?還是靠直覺?
04 這不是能力問題
05 情緒不能解決問題
06 看見每個人的不同
07 勉強後帶來的喜悅
08 「我最大」擋住人生好前途
09 事情沒有如此簡單
10 沒有自卑可以容身的空間
11 每一個人都是珍珠
12 被改變的勇氣
13 撰寫履歷的秘訣
14 回歸事情的本質
15 不要讓「快速」變成致命傷
16 有目標,還要有行動
17 「接納」的力量
18 漂亮地打好爛牌
19 放與不放之間
20 內在動機帶來翻轉
21 培養抓重點的能力
22 給自己站得漂亮的機會
23 讓自己像塊海綿

PART.2 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時,讓自己先好起來!
24 當我們只能符合父母的要求
25 變成媽寶不是自願的
26 翻轉原生家庭的命運
27 別讓家庭重擔壓垮自己

後記 趁著還有光陰
尾聲 生命的故事慢慢讀
附錄 心愛的公主王子們—來自學生們的支持與反響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79013
  • EISBN:9786269579020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9MB

图书试读

這本書描述她如何用愛去付出,給人溫暖與希望,用她自己的生命帶出正面影響,這個正面影響正是驅使我們向前的正能量。
──曲全立,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創辦人

每個故事都不長,簡潔生動,但篇篇都引人深思,因為每個故事都可以隱約看到自己或家人朋友的身影。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這本書承載的,有攸華和她的學生們共同克難前行、悲欣與共的故事,也有她歷經多年沉澱下來的所思所感所想。
──呂賜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科學實驗室創建人

推薦這本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勵志好書,幫助青年學子面對人生問題,也幫助父母和老師引導他們的孩子和學生。
──洪久賢,實踐大學民生學院院長

這本著作充分顯示了她的抱負。世間教育的制度、人事上的限制沒有阻擋她追求美滿的生命,也沒有阻擋她對人世間的貢獻。
──徐啟明,前中華民國駐挪威及格納瑞達大使

陳教授透過她自己以及這些實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你也一定會成為那個衝破困境的人。
──陳良基,前科技部長

創新的根本是解決一個實際的難處,而這難處,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沒有認清楚生命的核心問題──而這正是本書要帶給年輕讀者的。
──黃志靖,創集團共同創辦人

請直接翻開任何一頁開始閱讀,您一定更訝異於每個故事都增添了我們生命的養分,點出一般人時常陷入困境的原因。
──劉駿豪,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這本書也適合推薦給愛孩子的父母細細品嘗,不妨試著從中體會:幫助孩子了解長遠幸福所需要的愛,是怎麼樣的一種愛?
──劉慈惠,豐盛品格培訓中心執行長

簡單地說,這本書真是值得你一讀!
──蔣偉寧,前教育部長及前中央大學校長

隨著陳教授一個又一個既理性又溫暖、似簡單卻曲折的生命經歷、睿智思考及生活選擇,絕對可以發現轉化生命毒素的秘訣。
──錢玉芬,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主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最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就覺得很有意思,「120公分的愛:從放牛班到博士,全台最『小』教授的翻轉哲學」,光是這個標題就已經很有戲了,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覺得,人生劇本這種東西,絕對不是照本宣科就能演好的,特別是從大家眼中的「放牛班」起步,要逆轉到「全台最『小』教授」這個位置,中間肯定藏著一堆不為人知的心酸、掙扎,還有那種不服輸的傻勁吧!老實說,這種「以小搏大」的故事最能打動我這種平凡人,誰不想看看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戰,是如何被一步步拆解、化解的?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在面對那些質疑眼光,或是自我懷疑的時刻,他是怎麼找到那個「翻轉」的關鍵點,那種哲學思維,絕對不是書本上的理論能教出來的,肯定是真槍實彈在社會上滾過、在學術界碰撞過後,淬鍊出來的智慧。這種生命故事,比任何勵志口號都來得有力,真想知道那份「愛」到底是用什麼形式展現出來的,是愛自己、愛教育,還是愛所有曾經看不起他的人?光想就覺得熱血沸騰了!

评分

我個人對這種生命敘事,特別著迷於「轉折點」的描寫。很多人的人生故事都是直線往上爬,但這種「放牛班到博士」的曲線,必然充滿了深淵與懸崖。我想知道,在那些最黑暗、快要放棄的時刻,究竟是什麼東西把他拉了回來?是家人一句話?是一個不經意的場景?還是他自己內心深處那股不甘心的火焰?這種「情緒的爆發點」和「理性的重構」之間的拉扯,往往是文學作品最精彩的部分。而且,既然是「哲學」,那一定不會只是停留在「我做了什麼」,而更會深入到「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內在邏輯。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分析自己的過去,如何將那些看似負面的標籤,轉化為驅動他前進的燃料。這不只是一個成功故事,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與自身缺陷和解,並將其昇華為人生動力的深度剖析。這本書,我感覺會是一部讓人讀完後,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人生定位的寶貴參考書。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勵志書多到一個不行,但真正能讓人讀完後,感覺心裡那塊「磚」被敲開一點點的,實在是鳳毛麟角。這本《120公分的愛》之所以讓我眼睛一亮,是因為它的核心訴求聽起來就不一樣,它不是單純的「努力就會成功」的陳腔濫調,而是強調「翻轉哲學」。哲學這兩個字就很玄妙,代表它不只是教你方法,更可能是在探討一種看待世界、看待挫折的核心價值觀。我很好奇,在一個強調體型和外在標準的社會裡,一個身高只有120公分的人,要如何建立起足以抵抗外界眼光的內在力量?這背後肯定有很深刻的自我對話過程,可能是關於接納、關於突破框架,或者更深層次的,關於如何重新定義「成功」和「高度」。我預感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不會是那種油膩的推銷味,而會帶著一種更為內斂、但力量強大的反思,畢竟能從學術殿堂中脫穎而出,邏輯和深度肯定是基本盤,希望它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角度,去審視我生活中那些看似無解的困境。

评分

從書名中的「愛」字來看,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個人傳記,它或許觸及了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如果說,他的「小」是物理上的限制,那麼他所展現的「愛」,會不會就是他用來對抗這個世界的「大武器」?我猜想,在台灣這個競爭激烈,又常常看重「表面功夫」的環境裡,一個身體條件相對受限的人,勢必得在其他面向展現出超乎常人的韌性與關懷。也許他對學生的愛,對教育的熱忱,就是他證明自身價值的最高形式。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關於他如何處理「偏見」的細節,畢竟「全台最『小』教授」這個稱號,雖然聽起來很響亮,但背後隱含的社會目光壓力,一定不是常人能想像的。如果他能將這些複雜的情感和哲學思辨,用一種親切、沒有距離感的文字寫出來,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限於勵志,而是提升到人文關懷的層面了。

评分

我對那種從底層奮鬥上來的人物,總是抱持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去閱讀。放牛班的標籤,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簡直就是判了「未來有限」的死刑,那種被邊緣化的感覺,我想很多人都曾在不同階段體會過。作者能從那樣的起點,一路拚到「博士」這個頂端,中間的跨越幅度,簡直是史詩級的。我最想知道的是,在求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那種「關鍵的貴人」?或者更重要的,他是不是發展出了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學習系統,一套可以繞開傳統路徑的秘密武器?畢竟,如果只是單純靠死讀書,也很難達成這種戲劇性的轉變。我猜測,他的「翻轉哲學」可能就藏在那些不被主流認可的學習方法裡,或者是在人際互動中,如何將弱勢化為一種獨特的優勢。這種實戰經驗的分享,遠比空泛的理論來得珍貴一百倍,我等不及想知道他是怎麼做到「以柔克剛」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