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系列講堂SDGs超入門:60分鐘讀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帶來的新商機 (電子書)

SDGs系列講堂SDGs超入門:60分鐘讀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帶來的新商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Bound
图书标签:
  • SDGs
  • 永續發展目標
  • 聯合國
  • 商機
  • ESG
  • 企業社會責任
  • 永續經營
  • 電子書
  • 入門
  • 趨勢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60分鐘完全掌握!
SDGs永續發展目標超入門!
 
  什麼是SDGs?為什麼它會受到聯合國關注,成為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標?
  這個「全球新規則」會為商場帶來哪些全新常識?為什麼企業應該投入SDGs?
  哪些領域將因此獲得商機?投資方式和經營策略又應該如何做調整?
  本書則利用全彩圖解淺顯易懂地解說這個龐大而複雜的問題。
 
  Part 1全球各國共同努力的17項目標
  為何SDGs正受到關注?
  Part 2投入有好處,不投入有風險!
  企業應該投入SDGs的原因
  Part 3多間企業攜手合作,可以做到一家公司做不到的事!
  從「供應鏈」看見該做的事
  Part 4正確運用金錢,引導世界變得更好!
  掌握SDGs實現關鍵的ESG投資是什麼?
  Part 5將SDGs妥善融入經營策略的方法論
  企業該如何連接經營和SDGs?
  Part 6看見自家公司該如何投入SDGs!
  效仿成功兼顧獲利和SDGs的企業是如何實踐的
       
  從中學生、企業家,到90歲的好學老人都愛看!反應熱烈,日本賣破5.5萬本!用「圖解」和「整理」方式幫助理解,SDGs最深入淺出的一本書!
 
 
《城市脈動:當代都會生活與社會變遷的深度觀察》 書籍簡介 在這部涵蓋社會學、城市規劃、文化研究與經濟發展的深度專著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紮實的研究基礎,剖析了當代城市在快速現代化浪潮中所經歷的結構性轉變、挑戰與潛在的生命力。本書並非關注單一的宏觀政策或技術藍圖,而是聚焦於城市空間、居民的日常實踐,以及這些實踐如何形塑了我們理解「現代性」的方式。 全書分為四大部分,循序漸進地引領讀者穿梭於水泥叢林深處,探討城市化進程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細微脈動。 --- 第一部分:空間的重構與邊界模糊 本部分著重於探討近數十年來,城市空間形態的劇烈變化,特別是後工業化時代所帶來的「去中心化」現象。 1. 郊區化的悖論與「偽鄉村」的興起: 作者首先挑戰了傳統上對「郊區」的刻板印象,指出當代許多新興衛星城鎮並非單純的居住衛星,而是發展出複雜的混合經濟體。這些區域在物理上遠離傳統市中心,卻在數位基礎設施和消費模式上與之緊密連結。我們將深入分析「通勤經濟」對家庭結構和個體時間分配的影響,並探討這些新興聚落如何試圖在現代化生活與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懷舊之間尋求一種脆弱的平衡。書籍詳細檢視了「偽鄉村」生活方式的建構過程,從景觀設計、零售業態到社區組織的模式,揭示其背後隱含的社會階級固化趨勢。 2. 垂直城市與「天空步道」的社會學: 聚焦於超級都市(Megacity)的核心區,本書探討了摩天大樓群如何重新定義了城市的天際線,不僅是視覺上的改變,更是社會權力和經濟集中的物理體現。透過對幾個標誌性高層建築群落的個案研究,分析了在極度垂直化的空間中,不同群體(白領精英、服務業人員、底層勞工)的移動路徑如何被限制和區隔。我們特別關注「空中連廊」和「裙樓商場」這類設施,它們如何創造出一個脫離地面生活的、受控的消費與社交場域,進而影響了傳統街道文化的衰退。 3. 灰色基礎設施與隱藏的勞動: 城市運轉的基石——地下管線、電力系統、廢棄物處理設施——往往是社會看不見的部分。本章運用「基礎設施研究」的視角,揭示了維持當代城市運轉所依賴的龐大且無形的勞動網絡。從深夜維修的工人到水處理廠的操作員,作者追溯了這些「看不見的城市」如何支撐著前台光鮮亮麗的商業活動,並探討了當這些灰色基礎設施面臨老化或壓力時,對城市社會穩定構成的潛在風險。 --- 第二部分:數位遷徙與新型社群 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城市中的人際互動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本部分關注數位技術如何介入並重塑了城市中的歸屬感與公共空間。 1. 演算法的地理學: 本書探討了共享經濟(如網約車、共享單車)興起後,城市空間如何被演算法重新分配和優化。這不僅是一個效率問題,更是一個關於控制權和數據化的問題。我們分析了平台經濟如何透過即時數據流動,對交通、房地產乃至城市治安產生影響,以及居民如何應對這種「被動管理」的生活。特別關注了數位邊緣化(Digital Exclusion)的現象,即那些難以或不願接入特定數位系統的群體,在城市中面臨的實際障礙。 2. 虛擬公共領域與「迴聲室」效應: 網路論壇、社交媒體群組在城市政治與文化生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本書分析了城市居民如何利用這些平台組織抗議、分享地方知識或進行消費決策。然而,我們也深入探討了數位社群的「極化」趨勢,討論了當城市中的鄰里關係開始被線上同溫層取代時,對於促進跨階級、跨族裔對話所造成的挑戰。 3. 數據化監控下的匿名性喪失: 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廣,無所不在的感測器與監控系統正在重塑公共空間的使用規範。本書探討了在高度數據化的環境下,人們對「被觀察」的心理適應與反抗,以及這種環境如何微妙地影響了個體的行為自由度和城市中表達異議的可能性。 --- 第三部分:文化生產與消費的地景轉變 城市是文化和消費的熔爐,但這個熔爐的內部正在經歷複雜的化學反應,催生出新的經濟活動與身份認同。 1. 文創產業的殖民化與「真實性」的商品化: 本書批判性地考察了全球城市中「創意產業」的興起。作者認為,在許多案例中,文創產業的進駐往往是資本重塑舊工業區或歷史街區的前奏,導致原有的地方特色(Authenticity)被提取、純化,最終商品化。我們分析了藝術家、獨立咖啡店和精品設計店如何成為房地產價值提升的「先鋒部隊」,並探討了在這種推動下,原住民或低收入群體被擠出的過程。 2. 飲食的地理學:從地方風味到全球化美食: 城市餐飲文化是社會變遷最直觀的反映。本章追蹤了城市美食地圖的演變,從對本地「傳承風味」的追溯(通常伴隨著懷舊敘事),到對國際美食的快速吸收與在地化改造。重點分析了「美食沙漠」(Food Deserts)的現象,即在食物選擇極度豐富的城市中,特定社區仍面臨獲取健康、平價食物的困難,這凸顯了城市資源分配的結構性不平等。 3. 身份政治在城市空間的體現: 本書探討了城市如何成為多元身份(性別、種族、移民背景)表達和政治動員的關鍵場所。透過對特定「歷史街區」或「特定社群聚落」的分析,展示了空間標記(如壁畫、紀念碑、特定店鋪)如何被用來鞏固或挑戰主流敘事,以及這些空間如何成為爭奪城市定義權的戰場。 --- 第四部分:韌性、衰退與未來的想像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向城市發展的兩極:如何應對系統性風險,以及如何從既有的衰退或停滯中尋找轉機。 1. 氣候變遷下的「海綿城市」與社會調適: 在全球暖化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背景下,本書探討了城市在規劃中如何應對洪水、熱浪等自然災害。我們不僅關注綠色基礎設施(如雨水花園、透水鋪面),更重要的是探討了不同社會階層在災害面前的脆弱性差異。富裕社區有能力投資私人防災措施,而低窪或基礎設施薄弱的社區則首當其衝,凸顯了氣候正義的議題。 2. 舊城區的再活化與「混合使用」的迷思: 許多城市試圖透過「混合使用」(Mixed-Use)規劃來重振衰退的工業區或舊商業街。本書審視了這些嘗試的實際效果。在很多情況下,規劃中的「混合」未能真正實現社會經濟層面的融合,反而演變成高端商業區與低收入住宅區的並置,加劇了空間上的隔離感。 3. 城市作為實驗室:非主流的治理模式: 結尾處,作者轉向對地方性、非正式治理模式的考察。從社區自治團體在公園管理中的角色,到市民參與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的實踐,本書強調了在自上而下的宏大規劃之外,居民基於自身需求所發展出的、具有高度適應性的「城市解決方案」。這些自下而上的行動,或許才是定義未來城市形態的關鍵變量。 透過對這些複雜面向的交叉分析,《城市脈動》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把解鎖當代都會生活複雜性的鑰匙,揭示城市不僅是建築的集合,更是一部持續書寫、充滿張力的社會、經濟與文化史詩。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功能 聰子(Kouno Satoko)
 
  ARUN代表
 
  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倫敦政治經濟研究所。曾在民間企業、亞洲學院任職,自1995年起在新加坡定居10年。曾任職於NGO、國際協力機構(JICA)、世界銀行等機構,協助復興和建設。在邂逅一位柬埔寨創業家後,發現了公益金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設立了ARUN公司,旨在建立日本的國際工藝性投資平台。定期舉辦發掘、投資、援助以達成SDGs為目標的初創企業的競賽活動,以及CSI challenge(Cloud Social Investment)活動。曾榮獲第三屆日經公益提案大賞國際部門獎、DAY獎。
 
佐藤 寬(Satou Kan)
 
  亞洲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調查研究員
 
  發展社會學家。曾在中東的葉門駐點5年之久,對亞洲、非洲各地的眾多開發計畫做過田野調查。近年把重心放在公平交易、BOP商業(以發展中國家的金字塔底層為對象的永續性商務)、永續性供應鏈等與「發展和商業」有關的研究上。「利他性/公共性」如何與經商活動的「利己性/利益至上」價值共存,此一主題與SDGs也存在共通點。認為SDGs可扮演連結發展與商業雙方的「橋樑」,故積極向日本各地的中小企業和地方上的NGO、NPO舉行「SDGs入門講座(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和JICA合辦)」。
 

图书目录

SDGs × 價值流程圖⋯⋯2
 
Part 1全球各國共同努力的17項目標
為何SDGs正受到關注?⋯⋯9
001 什麼是SDGs(永續發展目標)?⋯⋯10
002 跟目標一同設下的169個「細項目標」是什麼?⋯⋯12
003 到底什麼是「永續發展」?⋯⋯14
004 什麼是SDGs的前身MDGs(千禧年發展目標)?⋯⋯16
005 SDGs和MDGs有何不同?⋯⋯18
006 為什麼我們必須投入SDGs?⋯⋯20
007 想像SDGs沒有實現的世界⋯⋯22
008 SDGs的目的是同時解決各種不同問題⋯⋯24
009 從5個「P」來思考,就能輕鬆理解SDGs⋯⋯26
010 提示「環境保護」重要性的SDGs婚禮蛋糕模型⋯⋯28
011 全球整體的SDGs實踐進度⋯⋯30
012 認識世界各國的SDGs達成狀況⋯⋯32
013 認識SDGs達成度排名「全球第15」的日本的達成狀況⋯⋯34
014 任何人都能為SDGs的實現出一分力⋯⋯36
Column SDGs先進國家丹麥的「hygge」哲學是什麼?⋯⋯38
 
Part 2投入有好處,不投入有風險!
企業應該投入SDGs的原因⋯⋯39
015 人民對企業的要求會隨社會變化而改變⋯⋯40
016 「SDGs」跟「CSR」和「CSV」究竟有何不同?⋯⋯42
017 SDGs每年可產生12兆美元的經濟效益⋯⋯44
018 60個因SDGs而存在商機的領域⋯⋯46
019 不只大企業!中小企業更該投入SDGs的原因⋯⋯48
020 企業應用SDGs的4個好處⋯⋯50
021 日本企業相比歐洲企業對「商機」的敏感度低⋯⋯52
022 從現在做得到的事、感覺做得到的事開始實踐SDGs⋯⋯54
023 向消費者和投資人傳達投入SDGs的重要性⋯⋯56
024 不說謊,誠實地投入SDGs很重要⋯⋯58
025 就算沒有罰則企業也應投入SDGs的原因⋯⋯60
Column SDGs先進國家瑞典的「高環保意識」⋯⋯62
 
Part 3多間企業攜手合作,可以做到一家公司做不到的事!
從「供應鏈」看見該做的事⋯⋯63
026 利益至上主義正讓地球步入危機⋯⋯64
027 改變人們對企業供應鏈認知的事故⋯⋯66
028 「倫理消費」的高漲是世界潮流⋯⋯68
029 倫理消費市場的落後國「日本」的現狀⋯⋯70
030 什麼是「供應鏈」和「價值鏈」?⋯⋯72
031 供應鏈潛藏著各種各樣的問題⋯⋯74
032 永續性供應鏈的建構與「風險管理」密不可分⋯⋯76
033 與供應鏈相關的永續性採購行動⋯⋯78
034 從供應鏈中淘汰消極因應SDGs的供應商⋯⋯80
035 從價值流程圖認識自家公司的衝擊⋯⋯82
036 光靠單一企業無法對SDGs造成巨大影響⋯⋯84
037 如何與跨領域的夥伴合作?⋯⋯86
Column 丹麥的環保示範小鎮「Un17 Village」⋯⋯88
 
Part 4正確運用金錢,引導世界變得更好!
掌握SDGs實現關鍵的ESG投資是什麼?⋯⋯89
038 理解責任投資原則(PRI)⋯⋯90
039 正受全球投資人關注的「ESG投資」是什麼?⋯⋯92
040 ESG投資和SRI(社會責任投資)的差異⋯⋯94
041 全球投資餘額超過30兆美元!極速成長的ESG投資現況⋯⋯96
042 全球最大的年金基金GPIF也開始投資ESG⋯⋯98
043 ESG投資的7種投資方法⋯⋯100
044 認識ESG投資的案例① 第一生命保險的例子⋯⋯102
045 認識ESG投資的案例② ARUN的例子⋯⋯104
046 ESG投資的成長為許多領域帶來正向循環⋯⋯106
Column 法國引進的「國際連帶稅」是什麼?⋯⋯108
 
Part 5將SDGs妥善融入經營策略的方法論
企業該如何連接經營和SDGs?⋯⋯109
047 SDGs的「回溯分析」思維⋯⋯110
048 不要用「由內而外」而要用「由外而內」的方式思考⋯⋯112
049 整合SDGs和企業經營策略的「SDG Compass」⋯⋯114
050 日本企業的SDG Compass進度如何?⋯⋯116
051 SDG Compass的【第一步】理解SDGs⋯⋯118
052 SDG Compass的【第二步】決定優先課題⋯⋯120
053 SDG Compass的【第三步】設定目標⋯⋯122
054 SDG Compass的【第四步】整合進企業經營⋯⋯124
055 SDG Compass的【第五步】報告和溝通⋯⋯126
056 領導層的積極參與是促進創新的關鍵⋯⋯128
Column 用迦納可可豆製造的巧克力和「童工問題」⋯⋯130
 
Part 6看見自家公司該如何投入SDGs!
效仿成功兼顧獲利和SDGs的企業是如何實踐的⋯⋯131
057 案例① 日本食品生態中心/建構循環型社會的機制⋯⋯132
058 案例② UCC上島咖啡 × JICA/兼顧森林保護和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134
059 案例③ 會寶產業/提高知名度對人事雇用的好處⋯⋯136
060 案例④ 大川印刷/用SDGs提高員工士氣⋯⋯138
061 案例⑤ 滋賀銀行/藉融資幫助地方創生和環境保護⋯⋯140
062 案例⑥ IKEUCHI ORGANIC/用SDGs提高商品的附加價值⋯⋯142
063 案例⑦ 虎屋本舖×地方/同時實現盈利和地方活化⋯⋯144
064 案例⑧ 永旺集團/用採購行動規範強化供應鏈⋯⋯146
Column 前泰國國王提倡的「知足經濟」⋯⋯148
 
附錄 SDGs的17個目標/細項目標與課題、目標必須達成的原因⋯⋯149
索引⋯⋯158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1522
  • EISBN:978626329254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2.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開始認真思考退休後的生活規劃,發現永續發展的概念其實跟個人的財務規劃有著微妙的呼應。這本書的標題雖然強調的是企業商機,但我猜想,它對於理解「長期價值」的建立應該有共通之處。很多老一輩的投資觀念都偏向短線操作,追求速成,但現在環境變遷這麼快,那種「賺完一波就走」的模式風險越來越高了。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明白,真正穩健的長期投資,必須建立在對環境、社會都負責任的基礎上。或許書中提到的那些新興商機,也能讓我這位斜槓青年找到一些與綠色經濟掛鉤的被動收入來源。讀完後,我希望能更自信地跟朋友解釋,為什麼關注氣候變遷不只是「做善事」,而是「未雨綢繆的商業智慧」。我對那種能將複雜的全球趨勢,轉換成個人可操作步驟的書籍情有獨鍾,這代表作者的功力深厚,能把硬知識轉化為軟實力。

评分

我一直覺得,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太多「資訊噪音」,很多東西看起來很新潮,但一深入探討就發現基礎不穩,只是曇花一現的風潮。SDGs之所以能被廣泛接受,正是因為它背後有全球共識的支撐,它的基礎非常紮實。因此,我希望這本入門書在講解商機的同時,不要過度渲染,而是能保持一種務實的、工程師般的嚴謹態度。我不想讀到那種「只要你做環保,錢就會自動上門」的天真論調。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它如何精準分析「哪些永續措施在當前法規和市場壓力下,會帶來最高的投資回報率(ROI)」,或者,如何利用政府現有的補貼或稅務優惠來推動這些項目。這種「接地氣」的分析,對於在現實世界中運營的企業決策者來說,才是最寶貴的。如果能提供一個清晰的「風險評估」與「收益預期」的對照表,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近乎滿分了。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很有意思,那種用色大膽又帶點手繪感的排版,讓我一眼就被吸引住了。尤其那個標題,直接點出「60分鐘讀懂」,對於像我這樣平時忙得團團轉的上班族來說,實在是太友好了。我們都知道SDGs很重要,但每次想深入了解,光是搜尋那些密密麻麻的官方文件就頭大了,更別提要把那些宏觀的目標跟日常工作連結起來。我特別欣賞這種「極簡化」的處理方式,它不是把複雜的理論包裝成更複雜的學術詞彙,而是試圖用最直觀的方式切入,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高冷的政策指南,而是一個能真正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找到新方向的工具書。我看過市面上很多談永續發展的書,很多都停留在「為什麼要做」的層次,但如果能像這本書暗示的一樣,聚焦在「如何從中找到商機」,那就實用性大增了。我希望它能像一個聰明的領航員,直接拉著我的手,快速通過那些枯燥的背景知識,直奔主題,告訴我現在市場上哪些區塊正在萌芽,我現在投入資源或調整策略還來不來得及。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知識的「時效性」和「應用性」才是王道,光是知道概念可救不了生計啊。

评分

對於我們媒體圈的人來說,掌握最新的「敘事框架」至關重要。現在民眾對空泛的口號已經感到麻木,他們需要的是具體、有故事性的內容。如果這本書能精準地提煉出每個SDG目標背後可以發展出的「媒體故事線」或「內容主題」,那對我來說簡直是挖到金礦。例如,當我們在報導某個科技新創時,如何自然而然地將其與目標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或目標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串聯起來,讓讀者在接收資訊的同時,也強化了對品牌的正面印象。我希望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是模組化的,讓我能快速抓取不同目標的「關鍵詞彙」和「應用情境」。畢竟,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冰冷的數據和宏大的願景,變成能引起共鳴的文字和影像,這本書如果能成為我們的「素材庫」,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本單純的入門導讀了。

评分

說實話,我對台灣本土企業在推動SDGs時遇到的困境特別有感觸。我們很多中小企業老闆,腦筋動得很快,但往往因為資源有限,覺得這些國際標準遙不可及,乾脆就擱置了。這本書如果真能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包裝成「新商機」,而不是沉重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負擔,那絕對是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催化劑。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舉一些台灣或亞洲區域內,成功利用SDGs概念成功轉型的案例?光看抽象的理論很難讓人信服,但看到隔壁的工廠或同業成功轉型,那種衝擊力是無可取代的。我希望這本電子書在數位閱讀的便利性上也能做得好,也許可以加入一些互動式的圖表,讓我快速點擊就能跳轉到我想看的特定目標(例如目標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而不是像傳統紙本書一樣,得翻來翻去浪費時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