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眼盲心不盲,用心感受世界,耳聾口未啞,致力造福盲人 (電子書)

黑暗中的天使海倫凱勒:眼盲心不盲,用心感受世界,耳聾口未啞,致力造福盲人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鄧韻如
图书标签:
  • 海倫·凱勒
  • 傳記
  • 勵志
  • 身心障礙
  • 盲人
  • 聽障
  • 美國文學
  • 女性作家
  • 生命故事
  • 克服困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
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三歲時的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光明與聲音……
  她的世界陷入黑暗與寂靜,她活於人間卻與世隔絕。
  幸虧遇見了無私付出並照顧、陪伴她一生的恩師,
  安‧蘇利文成為她的眼耳,教會她世界、愛與希望。
 
  海倫‧凱勒是一位傳奇作家、慈善家、社會運動者。
 
  ▎意外之病,黑暗寂靜中看見光明
  出生後三年的光景,是海倫‧凱勒對世界唯一的印象。一場突來的猩紅熱讓她永久失去了視力與聽力,因為感官的喪失,她也說不出話來。隨著年紀增長,比手畫腳已經沒辦法讓她表達自我,孤立的她變得暴躁易怒、任性跋扈,這時,安‧蘇利文走進了她的世界,為她絕望的生活與未來帶來一線希望。
 
  ▎成功的教育,開啟以心感應世界的大門
  初來乍到的蘇利文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戒除海倫的壞脾氣,並與她建立起信任,不厭其煩的在海倫掌心寫下單字,讓她與實物連結。從一天只能學會六個詞到一天幾百個,海倫學會閱讀、盲文、寫字,她與世界隔絕太久,瘋狂地想要吸收一切知識。她用雙手了解世間萬物,用心去感受每一次空氣中的震動,她眼盲耳聾,卻用手用心補足。
 
  ▎學會說話,刻苦求學
  海倫沒辦法用耳朵學習說話的聲音,只能用手放在咽喉上感受震動,放在唇上感受開闔,一點一點揣摩出念法,終於學會了說話。她不想因為自己的殘缺而放棄其他機會,她成績優異,甚至成功從哈佛大學畢業,比一般人的學歷還要更高,她成功凌駕命運之上,用自己的意志抵抗常人無法忍受的低谷。
 
  ▎出版著作,警惕心盲者
  她出版了她的故事,看不見的她能感受生活中每一處細微的美好,但是看得見的人卻總是忽略了美好的事物。她的作品以常人不可能接觸到的視角,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被她的生命故事所感動。
 
  ▎投身社會運動,救盲反戰 
  一戰爆發,她對人類血腥殘殺的事實深感痛心,決定投身社會運動,除了反對戰爭、爭取婦女投票權,更為盲人謀求福利,她見證了盲人圖書館的誕生,此後盲人有更多的管道獲得知識,她加入盲人基金會,周遊世界演說,用她的一生造福後代。
 
  馬克‧吐溫:「19世紀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本書特色
 
  海倫‧凱勒以一介聾盲人士之姿,不只一路攻讀至哈佛大學,甚至可以跟常人一樣行動,她對世界有更深刻的感受,並透過寫作帶來全然不同的視域。最後投身社會運動,用一生影響他人,為世界帶來美好。本書將介紹海倫‧凱勒的人生,向讀者訴說一段令人感動的奮鬥史。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图书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荆棘与信仰:中世纪欧洲的权力、信仰与日常》 导言:迷雾中的千年回响 中世纪,一个常被误解为“黑暗”的漫长时代,横跨了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衰亡至15世纪文艺复兴的曙光。然而,历史的真实面貌远比单一的标签复杂。这千年间,欧洲大陆在废墟上重建文明,在战火与瘟疫中孕育出独特的社会结构、深刻的精神信仰和蓬勃的艺术生命力。本书旨在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中世纪欧洲从加洛林王朝的复兴到十字军东征的狂热,再到黑死病肆虐后的社会变革,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细节丰富的时代画卷。 第一部:秩序的重建与王权的萌芽(约500年 - 1000年) 在古典文明的余晖散尽后,蛮族王国取代了罗马的行政体系。本书首先聚焦于法兰克人的崛起,特别是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及其对欧洲政治版图的影响。我们详细剖析了查理曼大帝的“帝国复兴”,探讨他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和军事扩张,在短期内整合了西欧的碎片化力量。然而,查理曼帝国在其孙辈手中迅速分裂,这揭示了早期封建制度的内在张力。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早期社会的核心。我们将深入解读“采邑”与“效忠”的关系,解析领主、骑士与农奴构成的等级体系。这不是一个僵硬的金字塔,而是一个相互依赖、充满地方性差异的网络。我们通过对卡佩王朝早期法国和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对比研究,展现了王权如何艰难地从地方贵族手中夺回实际控制权。 同时,教会的力量在中世纪初期达到了顶峰。罗马教廷不仅是精神的灯塔,更是重要的政治参与者和文化保存者。修道院不仅是祈祷之地,更是农耕技术、手抄本制作和知识传承的中心。本书探讨了本笃会修士们在“化野为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持续不断的“授职权之争”,这场斗争定义了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威的边界。 第二部:成熟的盛期与信仰的扩张(约1000年 - 1300年) 公元十一世纪后,欧洲迎来了“中世纪盛期”。农业技术的进步——如重犁、三圃制和马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支撑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复苏。 本书将重点分析城市商业的复兴。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热那亚通过地中海贸易重新连接了东西方。在北方,汉萨同盟的崛起则标志着贸易网络向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拓展。这些商业中心的繁荣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商人与行会成员,他们对既有的封建秩序构成了挑战,并开始要求政治权利。我们还将细致考察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从博洛尼亚的法学到巴黎的哲学与神学,解析经院哲学的核心议题,例如托马斯·阿奎那如何试图调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与基督教的启示。 文化领域,哥特式建筑的辉煌是这个时代精神面貌的物质体现。我们不仅仅描述那些直插云霄的大教堂,更重要的是分析其背后的工程学创新(如飞扶壁)和神学意图——光线作为上帝的象征如何被引入建筑空间。 然而,这一时期的历史叙事中,十字军东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本书将全面审视十字军运动的多重动因:虔诚的信仰动机、世俗的土地渴望、以及教皇试图转移内部矛盾的政治考量。我们不仅关注军事行动本身,更深入探究其对东西方关系的长期影响,以及对欧洲内部社会结构(如骑士精神的演变)的重塑作用。 第三部:危机、转型与现代的萌芽(约1300年 - 1500年) 中世纪盛期的繁荣在十四世纪遭遇了严峻的考验。本书详尽描述了“大饥荒”和“黑死病”的毁灭性影响。瘟疫如何穿透社会阶层,造成劳动力短缺,进而削弱了农奴制的基础,推动了社会关系和工资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政治上,百年战争(英法)不仅是王权斗争的体现,也是民族意识开始萌芽的标志。我们分析了火药和长弓等新式军事技术如何改变了传统的骑士战争模式。与此同时,教会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从阿维尼翁之囚到天主教会大分裂,信仰的危机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更直接的个人灵性体验,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 在文艺复兴的边缘,我们看到中世纪思想遗产如何被重新审视和利用。人文主义者并非简单地“回归古典”,而是站在中世纪累积的知识基础上,开始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世界。本书结尾将探讨印刷术的发明、探险活动的兴起,以及这些变革如何共同构筑了迈向近代欧洲的坚实基石。 结语:不朽的遗产 《荆棘与信仰》力求呈现一个立体、动态的中世纪——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却也充满创造力和韧性的时代。它塑造了现代欧洲的法律、语言、大学、政治结构和宗教格局。阅读本书,就是与那些在黑暗与光明交织的岁月中摸索前行的人们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鄧韻如
 
  西洋文學、歷史雙碩士,喜歡蒔花弄草、看看詩集、研究東西方歷史,靠著一片熱愛讀完兩個文組碩士,現職自由作家,投稿報章雜誌專欄與整理大量歷史資料,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每個歷史人物在文字之下都有動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物都該有傳記錄。
 
賀欣欣
 
  專職編者。

图书目录

成就與貢獻
地位與影響
 
盲童生活
對一切充滿好奇
災難向小女孩襲來
與朋友朝夕相處
海倫和妹妹
有了新的希望
蘇利文來到海倫家
 
啟蒙教育
第一課不歡而散
師生之間的較量
實施單獨訓練
來自水的靈感
不斷理解文字涵義
開始體驗生活
愛是空中的雲彩
接連不斷的喜悅和驚奇
享受山間秋季
蘇利文的心願
學會了發音說話
 
建立信心
承受誤解重塑信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學習帶來的樂趣
終於突破入學考試難關
 
多彩的生活
勇敢面對挑戰
嗜書如命的性格
生活富有朝氣
廣結良師益友
懷念馬克‧吐溫
 
永不服輸
做生活的主人
絕不服輸的人
克服演講時的困難
懷念貝爾博士
在戰亂中奔波忙碌
勇敢嘗試新的領域
替老師儲備養老金
慈母不幸去世
為募捐踏遍美國
友誼支撐著海倫
引領殘障者的明燈
在安靜的鄉村暢想
 
附錄
經典故事
年譜
名言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27511
  • EISBN:978626332822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9MB

图书试读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西元1880—1968年),19世紀美國盲聾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全名為海倫‧亞當斯‧凱勒。
  
  西元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於阿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坎比亞。她在19個月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因為聽不到別人說話,所以她也不可能學習說話。但是在這黑暗又寂寞的世界裡,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安‧蘇利文的努力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海倫‧凱勒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西元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享年88歲。
 
  成就與貢獻
  
  海倫‧凱勒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5國語言。她一生共寫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師》、《再塑生命》被選入教材。海倫‧凱勒致力於為身障者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西元1915年,她與其他美國人創建了「海倫‧凱勒國際慈善機構」,宗旨是協助政府開展防盲,著重於融入社會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能夠獨立生活和工作。
 
  地位與影響
  
  海倫‧凱勒在年幼時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蹟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在全世界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海倫‧凱勒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接受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用盡生命力量到處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機構,終身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她的溫柔與果敢征服了她同一時代的人,並讓這首生命的昂揚讚歌一直譜寫下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
  
  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