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嘛,不外乎就是圖個實用性跟翻閱的舒適感。我對電子書這點其實有點保留,因為我喜歡那種翻書時的沙沙聲和油墨味,不過,如果是食譜書或搭配指南,電子書的好處就是方便攜帶和搜尋,尤其在廚房裡,不用怕把紙本書弄髒。但重點還是在內容的實用性上。我希望這本書的「100道下酒菜」不是那種遙不可及、需要特殊進口食材的菜單,而是真正符合我們台灣家庭廚房水準的食譜。比如說,也許是涼拌小黃瓜配冰鎮的德國黑皮諾,或是用滷豆干搭配特定產區的純米吟釀。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為什麼要這樣配」的邏輯,而不是單純的「A配B」清單,那我就會覺得物超所值。畢竟,學會搭配的邏輯,比背下一百個菜名更有用。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真的有夠吸引人,那個「侍酒師X星級主廚」的組合聽起來就很有份量感,感覺光是看書名,我就已經聞到那種精心搭配的香氣了。我通常在家裡小酌的時候,比較隨性,紅酒、白酒、啤酒、甚至氣泡酒都來一點,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就是那種「對味」的感覺。這本書如果能真的把我從「隨便配配」的境界拉升到「懂得欣賞」的層次,那就太棒了。尤其它主打的是居家餐酒搭配,這點超重要,因為我總不能每次在家吃飯都搬出米其林等級的菜單吧?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平常我們買得到、做起來又不會太麻煩的家常菜,然後告訴我們配哪種酒最搭。光是想像那個週末晚上,一邊看書一邊研究該開哪瓶酒來配我的滷肉飯或麻婆豆腐,就覺得生活品質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台灣人愛吃、愛喝,這兩件事結合起來絕對是王道,期待它能成為我廚房書櫃裡的新寵。
评分坦白說,我對「風味特徵指南」這幾個字特別感興趣。葡萄酒和日本酒的世界實在太廣泛了,我常常覺得自己像在黑暗中摸索,光是記住產區和葡萄品種就飽了,更別提深入理解它們如何與食物產生化學反應。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可能是用圖表或者簡單的比喻,把那些複雜的「酸、甜、苦、澀、香氣」這些元素拆解開來。例如,當我拿到一瓶帶有明顯「花香」的白酒時,它大概適合配什麼樣口感的菜?如果能把這個概念建立起來,我就能舉一反三,未來就算買到一本從來沒聽過的酒,也能大致猜出它的搭配方向。這種建立「風味思維」的引導,遠比單純的食譜列表要來得有價值得多。
评分身為一個對日本酒(清酒)有那麼一點點興趣,但又常常霧裡看花的入門者,這本書的出現簡直是及時雨。你知道嗎,葡萄酒的搭配指南相對多一點,但一提到日本酒,很多書就開始講什麼吟釀、大吟釀、純米,什麼酸度、旨味拉扯,聽起來就讓人頭暈腦脹,根本不知道該配什麼下酒菜。我最怕的就是那種寫給專業人士看的書,術語一堆,但就是不告訴你「在台灣便利商店能買到的那種很受歡迎的清酒,到底該配點什麼才能讓它更好喝」。如果這本書能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把葡萄酒和日本酒的風味特徵講清楚,讓我能輕鬆對應到我常吃的台式小吃或家常菜,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限量了。我特別想知道,那些口味比較重、比較油膩的台灣菜,到底該用什麼樣的酒來解膩又提味,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檔」。
评分說真的,現在的餐酒搭配書很多都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彷彿你家裡沒有專業酒櫃、沒有一套昂貴的水晶杯,就沒有資格談論「品味」。但我追求的是一種更接地氣的享受,就是下班後,開瓶喜歡的酒,配上自己隨手弄的幾道菜,然後舒服地賴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本書如果能真正貫徹「居家」這個主題,讓我覺得「原來我冰箱裡的這些東西,配上我上次特價買到的那瓶酒,竟然可以這麼搭!」,那就非常成功了。我還在觀望的是,它會不會有什麼「懶人包」技巧,比如看到酒標上的某個關鍵字,就能馬上知道它適合配重口味還是清淡的食物?這種快速判斷的能力,對我這種偶爾想臨時起意開酒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