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學要義 (電子書)

形上學要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孟堯
图书标签:
  • 形上学
  • 哲学
  • 本体论
  • 存在论
  • 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典哲学
  • 学术著作
  • 电子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哲學是人文的基礎,形上學是哲學的根基。本書介紹在英美哲學思潮下發展的形上學,解說形上學最根本的四大概念:等同、存在、性質、本質。在介紹的過程中同時也探討了「個物」以及「自然類」等概念。另外,基於形上學必定要探討這個世界的結構,尤其是這個世界的因果結構,本書特別對於因果關係進行一些說明。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形上學要義》(電子書)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 --- 《星辰的低語:宇宙演化與生命起源的探索》 作者: 艾莉絲.陳 出版社: 寰宇科普出版社 頁數: 580 頁 格式: 精裝 / 電子書 內容簡介: 《星辰的低語:宇宙演化與生命起源的探索》是一部宏大而細膩的科學著作,旨在為讀者描繪一幅橫跨百億年時空、從奇點到生命的壯麗畫卷。本書並非單純的科普讀物,它融合了最新的天文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化學演化以及生物學見解,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我們所處宇宙的根本問題:它是如何開始的?星系與恆星如何誕生並演化?生命如何在看似荒蕪的環境中萌芽? 第一部:宇宙的黎明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宇宙的創生。作者從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出發,探討了宇宙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的核心證據,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精確測量和哈伯紅移的意義。然而,陳博士並未止步於標準模型,她將讀者帶入了比普朗克時間更早期的理論前沿,探討了暴脹理論(Inflation Theory)的必要性及其不同模型(如混沌暴脹、永恆暴脹)的差異與爭議。 在對早期宇宙的描述中,本書詳盡闡述了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Baryon Asymmetry)是如何形成的,這是理解為何宇宙中存在物質而非湮滅為純粹能量的關鍵。隨後,內容轉向宇宙的「黑暗時代」(Dark Ages),描述了第一代恆星(Population III stars)的形成過程。這些極度巨大、富含氫與氦的恆星,它們的短暫而猛烈的生命,是宇宙化學元素豐富化的最初熔爐。 第二部:恆星的熔爐與元素的鍊金術 恆星被譽為宇宙的煉金術士,本書用極具說服力的筆觸描寫了恆星的生命週期。從分子雲的塌縮、原恆星的形成,到主序星階段的核融合反應,作者清晰地解釋了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CNO)循環如何將氫轉化為氦。 更引人入勝的部分在於對超新星(Supernovae)的深入分析。本書區分了Ia型和II型超新星,並詳細解釋了元素在這些極端事件中的合成過程。從氦到鐵的元素合成在恆星核心的靜態核融合中完成,但比鐵更重的元素,如金、鈾、鉑,則必須在超新星爆發時的快速中子捕獲過程(r-process)中才能被製造出來。作者甚至探討了中子星合併事件(Kilonovae)作為重元素主要來源的最新觀點,這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宇宙物質來源的理解,也為下一章鋪設了橋樑。 第三部:從塵埃到生命——生命的化學前奏 當恆星燃盡,它們的殘骸(行星系統)便開始形成。本書轉向對系外行星的探索。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和 TESS 任務的數據,作者概述了我們當前對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認知,特別關注了「適居帶」(Habitable Zone)的概念,並批判性地探討了其局限性,如潮汐鎖定、大氣層成分和磁場保護的重要性。 生命起源(Abiogenesis)是本書的另一個核心領域。作者系統地梳理了從無機分子到簡單有機分子,再到複雜的核酸和蛋白質的演化路徑。米勒-尤里實驗的現代詮釋、深海熱液噴口假說、地外來源(如彗星和小行星撞擊)的有機分子運輸,都被進行了細緻的對比分析。 第四部:遺傳的密碼與演化的節奏 在探討生命化學基礎之後,本書轉入生物學的核心:遺傳物質。作者深入闡述了 RNA 世界假說,解釋了為何 RNA 可能比 DNA 更早出現在地球上,承擔了催化和遺傳的雙重功能。隨後,本書概述了地球生命演化的主要里程碑:原核生物的出現、真核細胞的複雜化、多細胞生物的興起,以及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的謎團。 陳博士對達爾文演化論的現代詮釋,尤其是在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視角下的補充,為讀者提供了關於自然選擇如何與遺傳變異精確互動的深刻洞察。 總結與展望 《星辰的低語》最終將讀者的思緒拉回對地外生命的搜尋(SETI)和費米悖論的探討。作者強調,理解我們自身的起源,就是理解宇宙在特定條件下產生複雜性的必然趨勢。這本書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清晰的敘事結構和對前沿科學的敏銳捕捉,成為了一部關於宇宙學、化學和生命演化之間不可或缺的參考指南。它不僅解答了「我們從哪裡來」,更激發了讀者對「我們將往何處去」的深刻思考。 --- 《歷史的迴廊: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與思想轉型》 作者: 威廉.霍爾姆斯 出版社: 文景歷史學社 頁數: 720 頁 格式: 平裝 / 電子書 內容簡介: 《歷史的迴廊: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與思想轉型》是一部突破傳統史學框架的巨著,專注於探討公元 500 年至 1500 年間西歐社會的深層次變革。霍爾姆斯教授摒棄了將中世紀簡單標籤為「黑暗時代」的陳舊觀念,而是細緻入微地重構了那個時代的複雜性、活力與關鍵轉折點。 第一章:權力的碎片與封建體系的建立 本書首先探討了西羅馬帝國衰亡後,歐洲大陸權力真空的填補過程。作者詳細分析了日耳曼部落的遷徙、羅馬遺產的繼承,以及最終形成的封建制度(Feudalism)的運作機制。不同於僅僅將封建主義視為土地和效忠的契約,霍爾姆斯將其視為一種全方位的社會契約,滲透到軍事、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他對「領主—附庸」關係的社會心理學分析,以及對莊園制度(Manorialism)下農奴日常生活的描繪,尤其為人稱道。 第二章:教會的雙重角色:信仰的堡壘與世俗的權柄 中世紀,教會(特別是羅馬天主教會)不僅是精神導師,更是歐洲最強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實體。本書對教會的探討極具批判性。一方面,它讚揚了修道院在保存古典知識、推動農業技術和慈善事業中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毫不迴避地審視了教皇權力與世俗君主的鬥爭(如「授職權之爭」)、異端裁判所的興起,以及教會財產的積累對社會公平產生的影響。作者強調了教義與地方習俗融合的過程,揭示了「基督教化」的複雜性。 第三章:城市、貿易與中產階級的萌芽 霍爾姆斯教授認為,中世紀後期城市(Burgs)的復興是推動社會結構轉型的關鍵動力。本書詳細考察了商業革命,包括義大利城邦(威尼斯、佛羅倫斯)的崛起、漢薩同盟的擴張,以及新興的行會(Guilds)制度。行會不僅規範了生產質量,更在政治上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作者分析了「市民」(Bourgeoisie)階層如何在傳統的「祈禱者、戰鬥者、勞動者」三元結構之外,開闢了新的社會空間。 第四章:思想的覺醒:經院哲學與世俗理性的萌芽 在思想領域,本書深入剖析了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的興盛。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學大全》被視為理性與信仰的集大成者,本書詳細闡釋了如何運用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工具來論證神學命題。 更為關鍵的是,作者描繪了大學(Universities)的誕生及其對知識傳播的革命性影響。從博洛尼亞到巴黎,大學如何成為超越教會和王權的獨立學術共同體,並如何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奠定基礎,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第五章:文化的面貌:文學、建築與日常生活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焦點投向了文化藝術層面。從史詩《羅蘭之歌》到遊唱詩人(Troubadours)的愛情詩,再到彼得·阿伯拉爾的個人懺悔錄,霍爾姆斯展示了中世紀在文學表達上豐富的情感光譜。 在建築方面,本書對哥德式大教堂(Gothic Cathedrals)的建造技術和象徵意義進行了深入的圖解式分析,特別關注了飛扶壁(Flying Buttress)的結構創新如何實現了光線與空間的完美結合,象徵著人類精神對超越性的不懈追求。同時,本書也未忽略黑死病(Black Death)對社會結構和死亡觀念帶來的劇烈衝擊。 《歷史的迴廊》以其全面的視角、紮實的資料依據和對中世紀社會內在邏輯的精準把握,為讀者提供了一幅立體、生動且極具啟發性的中世紀畫卷,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這段歷史時期的刻板印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彭孟堯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陽明大學客座講座教授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專長
  心與認知哲學
  知識論
  科學哲學
 
  著作
  《人心難測》
  《知識論》
  《心與認知哲學》
  《基礎邏輯》
  《哲學入門》
  《教育哲學》

图书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形上學研究什麼? 1
第一節形上學的基本用語 1
第二節從「愛智」開始 5
第三節形上學在研究什麼? 7
第四節形上學議題簡述(一) 13
第五節形上學議題簡述(二) 20
第六節「模態」與「可能世界」 23
第七節其它的形上學議題 31

第二章共性實在論 33
第一節類型與個例 33
第二節可多重例現原則 37
第三節共性與語意分析 41
第四節關係與關係性質 45
第五節共性及其個例 53
第六節共性實在論的困難 57

第三章共性反實在論 67
第一節述詞唯名論 67
第二節述詞唯名論的困難 72
第三節類集唯名論 79
第四節部分學唯名論 85
第五節概念唯名論 90
第六節相似唯名論 93
第七節殊性存有論 96

第四章傾性 103
第一節「傾性」的哲學問題 103
第二節從卡那普開始 105
第三節如若條件句 108
第四節「傾性」的如若條件句分析 114
第五節關於「傾性」的化約論爭議 119
第六節傾性與因果力 127
第七節傾性的功能論 129

第五章個物 137
第一節關於「個物」的哲學問題 137
第二節性質束與基體 139
第三節個物本質 149
第四節麥農式個物 152
第五節加增悖論、組合悖論、無尾貓 155
第六節組合論 159
第七節四維論與持續論 164
第八節部分學 168

第六章自然類 177
第一節「類」的哲學問題 177
第二節「類」的分類(一) 180
第三節「類」的分類(二) 186
第四節自然類實在論 189
第五節俗成論與混雜實在論 197
第六節相似性與類 202
第七節「自然類」的先在預設 206

第七章等同 211
第一節「等同」的哲學困惑 211
第二節數一等同 213
第三節萊布尼茲等同律與「等同」 220
第四節萊布尼茲第二律與雙球宇宙 224
第五節萊布尼茲第一律與跨時間等同 226
第六節萊布尼茲第一律與跨世界等同 229
第七節等同語句的哲學困惑(一)增知性 234
第八節等同語句的哲學困惑(二)必然性 238
第九節理論等同 240

第八章存在 245
第一節「存在」有什麼好困惑的? 245
第二節「存在」是一個性質嗎? 249
第三節存在與本質 245
第四節空詞及相關的難題 256
第五節佛列格與羅素對空詞難題的解決方案 261
第六節麥農學派對空詞難題的解決方案 270
第七節「存在」的規準 274

第九章因致性 277
第一節因致性的哲學問題 277
第二節休姆的規律論 279
第三節當代休姆學派(一):因果概念的「依那斯條件」分析 285
第四節當代休姆學派(二):因果關係的如若條件句分析 292
第五節因致性實在論 297
第六節機率因致性 301
第七節因致性的三條原則 306
參考書目
英中名詞對照表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72591
  • EISBN:9786263078086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8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我做哲學研究和教學十餘年了,有一點我一直很感慨:很多人之所以接觸哲學是為了想追求人生的意義,很多人讀哲學是為了想找到自我人生的方向,想要得到一些感動。我不懂!這些想法很自私地踐踏了哲學。哲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是一門研究,不是用來激勵人心的勵志小品,不是用來動情的文學藝術。哲學不會告訴你人生的方向,但哲學會告訴你如何思考問題,包括人生方向的問題;哲學不會告訴你如何才能安身立命,但哲學會要求你縝密思考你所選擇的路。哲學跟數學和物理學是一樣的,一樣的嚴謹,一樣的艱深,一樣的出自純粹知性好奇心來探索這個世界的種種。
 
  這麼多年研究哲學,我的體會是:哲學問題不是形上學的就是知識論的;不論哪個特定的哲學領域(如心與認知哲學、價值哲學等),探討的問題儘管繁雜,大致不出形上學或者知識論的範圍。這本書就是專門解說形上學議題的。我的目的不只是在於介紹形上學的議題,更希望讀者能藉此養出形上學的「眼睛」,從形上學的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我知道這很難。形上學討論的問題,表面來看,往往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可是我深信,透過一番磨練,就有能力細細思索種種問題的。
 
  我的多年老友王文方教授幾年前也寫了本形上學的書,內容紮實,解說精闢,我獲益良多,趁機多學了一些。我在想,既然有他那本形上學的書了,我再寫一本,豈不是多餘了。幾年的努力,我終於知道,再多一本形上學的書也不為過。因為一方面,中文界介紹西方形上學的書實在太少了,多一本形上學的書或許多了一個引起社會大眾與學術界注意的機會;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中文界能夠清楚正確解說西方哲學的書實在太少了,尤其對於西方形上學的引進實在非常匱乏,我總想盡點心力,在這地方作些貢獻。
 
  這本書介紹的是英美哲學思潮下的形上學,所以不會討論黑格爾、海德格、沙特、或者胡賽爾等歐陸哲學的形上學學說。我曾聽到國內不少學者說:英美哲學否認形上學。這讓我非常訝異!英美哲學從來沒有否認過形上學,為何會有這種誤解呢?百餘年來,英美哲學界不斷探討各種形上學問題,從未間斷。我一直百思不解,為何國內學界會有這樣離譜的誤解?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這或許是來自於國內學者對於邏輯實證論的誤解。一般認為邏輯實證論基於其所謂的經驗可檢證原則,而反對形上學。這是似是而非的。我簡單說明三點:(一)邏輯實證論的哲學家反對的是當時的黑格爾學派(所謂黑格爾式的觀念論)。但是這群哲學家本身還是有形上學主張的,他們都接受所謂的現象論的形上學主張。(二)同樣這群哲學家在1950年代時,基於種種緣故,放棄了現象論,改而接受「個物存有論」的形上學立場,並因而將其學派改名為「邏輯經驗論」。(三)邏輯經驗論基於源自英國經驗論的傳統主張:凡是不可觀察的都是不存在的(例如夸克)。這還是一種形上學的立場。從以上三點來看,即使是邏輯實證論(邏輯經驗論)的哲學家也從來不曾將形上學排除過。或許,趁著撰寫這本書,可以矯正對於英美哲學的誤解。英美哲學界對於形上學的討論豐富繁雜,這本書介紹的是個例證。
 
  在寫作這本形上學書的時候,我心中是以大學生為對象的。但我也知道,我的學術壞習慣往往使得我的寫作不太讓一般人覺得親近。然而這畢竟是一本專業的教科書,不是哲學普及的讀物,正如同微積分的教科書預設相當的預備知識一樣,這本形上學的教科書也預設讀者必須要有相當的預備知識,尤其初階邏輯的背景是不可少的。這是由於英美哲學的探究與邏輯一直密不可分:或者英美哲學的探討影響乃至於帶動對於舊邏輯系統的修改或促成新邏輯系統的興起,或者各種邏輯的研究促使哲學家重新思考面臨的種種哲學問題。所以,我也刻意在本書一些地方加上了邏輯式子。無論如何,本書不敢預設讀者要有很多的邏輯背景,畢竟邏輯教育在國內尚未生根。本書僅希望有興趣的讀者至少具有初階邏輯的程度,以免遇到某些解說時,有所窒礙。
 
  西方形上學的探討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討論的問題繁多,沒有任何一本導論性質的書可以全面涵蓋的。因此,對於題材的選擇成了一大困難。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同樣深深體會這選材的困難。思考再三,我決定依循恩師Panayot Butchvarov(當代形上學大師),解說形上學最根本的四大概念:等同、存在、本質、共性。另外,由於我在科學哲學領域裡鑽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於因果關係的議題有一些了解,所以也決定增加對於因果關係的解說,畢竟形上學的一項重要議題是涉及這個世界的結構的。
 
  本書在一些地方列出了所謂的「想一想」,主要是依據書裡的解說提問了一些問題,以供讀者思索。這些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端視讀者採取哪個形上學立場。我希望讀者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原有的立場需要修改,甚至重新來過。我一直深信:「勤讀」、「勤思」、「勤問」是做學問的不二法門。就像偵探一樣,只有不放過任何疑點,才有可能找出真象。在本書撰寫過程當中,很多題材都已經在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的課堂上講解討論過,很謝謝這些課的研究生,再次證明「教學相長」是至理名言。最後,我要謝謝三民書局蔡編輯、排版的工作人員,在這本書的出版上費了許多時間和心力。
 
彭 孟 堯
臺灣大學哲學系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三段:** 這本電子書的編排,老實說,挺有「老派學問家」的風範。它的結構就像一份精心繪製的藍圖,每一個章節都有明確的邊界和功能。我個人比較注重邏輯的連貫性,這本書在這方面表現出色,它不只是單純的觀點堆疊,而是一套完整的思維體系。舉例來說,當作者從亞里斯多德的觀念切入時,他會很自然地引導讀者思考到後來的康德,這種跨時代的對話,讓整個形上學的發展脈絡變得清晰可見。對於我這種喜歡追溯思想源頭的人來說,這簡直是挖到寶了。然而,作為一本電子書,它的搜尋和標註功能我覺得還有進步空間。在哲學閱讀中,我們經常需要前後比對關鍵詞彙,如果搜尋引擎不夠強大,每次都要手動翻找,那體驗就會大打折扣。總體來說,它是一本「該讀」的書,但讀的過程需要保持高度專注,否則很容易迷失在複雜的論證鏈條裡。

评分

**第五段:** 這本電子書的檔案管理和介面設計,坦白講,中規中矩,沒有太多花俏的功能,一切都以內容為核心。這點我很欣賞,因為形上學的重點在於「思辨的重量」,而不是花俏的視覺效果。作者在處理諸如「自由意志」與「決定論」這些經典難題時,展現出驚人的平衡感。他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觀地呈現各家學說的優劣,最後再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我發現,讀完特定章節後,我會忍不住去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是否能套用書中的模型來解釋。然而,電子書的特性也帶來一個小問題:當我想在書上畫重點或做大量註解時,不如實體書來得直覺方便。雖然有數位筆記功能,但那種在紙上用不同顏色筆劃線的快感,是數位介面難以完全取代的。總體來說,這是一本需要時間沉澱才能體會其精髓的著作。

评分

**第二段:** 說實在話,這本《形上學要義》的電子書,讓我想起大學時那些啃不完的哲學原典。它給我的感覺就是紮實、嚴謹,但又不失一種獨特的學術魅力。它的論證結構非常清晰,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慢慢建構起一個龐大的形上學體系。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古老哲學議題時,那種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的態度。讀到後來,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進入了一個思辨的迷宮,每一個轉角都有新的風景,但也需要仔細辨認方向。這種閱讀過程中的「心流」體驗,在一般的科普讀物中很難找到。不過,我也發現,書中有些篇幅對於「存在」、「本體」、「潛能」的探討,雖然論述詳盡,但對於習慣於快速吸收資訊的現代讀者來說,可能會顯得有些冗長。如果能搭配一些更生動的例子或圖表輔助說明,或許能讓讀者更容易抓住核心論點。但就其學術深度而言,這本書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入門或參考書。

评分

**第一段:** 這本《形上學要義》的電子書,拿到手後光是電子檔的質感就讓我很驚艷。翻閱起來非常流暢,排版設計也看得出用心,不像有些電子書,字體小到讓人瞇眼,或是段落間距擠得像在趕火車。閱讀的體驗,其實對吸收內容很有幫助,畢竟形上學這種東西,本身就充滿抽象的思辨,如果閱讀介面設計得不好,光是跟排版搏鬥就夠累了。不過,雖然閱讀起來很舒服,但內容的深度,我覺得還是需要讀者本身具備一定的哲學基礎。我剛開始看的時候,有些術語讓我卡了一下,需要停下來查閱其他資料才能接得上作者的脈絡。這感覺就像在爬一座很陡的山,雖然路鋪得不錯,但陡峭的坡度還是考驗腿力。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吃力,但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這種挑戰性或許正是樂趣所在。整體而言,這本書在「電子書呈現」這一塊是做得非常到位,讓人願意花時間沉浸其中。

评分

**第四段:** 拿到這本《形上學要義》後,我花了好幾個週末來「磨」。這不是那種可以邊滑手機邊看的書,它需要你全神貫注地投入。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在探討「時間性」那幾個章節的寫法,他不是直接拋出結論,而是透過一系列的假設與反駁,慢慢地引導讀者去感受時間的本質。這種引導式的寫作手法,讓讀者彷彿親身參與了哲學辯論。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過去的經驗來思考作者提出的觀點,這對我個人的世界觀產生了一些微妙的影響。不過,我也必須提到,對於習慣了網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年輕讀者,這本書的密度可能會帶來閱讀疲勞。它要求你耐心、仔細地咀嚼每一個句子,沒有太多可以「跳過」的部分。對我來說,這反而是優點,代表內容是精華濃縮;但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一種負擔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