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100個正向練習 (電子書)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100個正向練習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根本裕幸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長
  • 心理勵志
  • 情緒管理
  • 正向心理學
  • 放鬆技巧
  • 壓力釋放
  • 習慣養成
  • 電子書
  • 心靈成長
  • 自我療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錯不在你!」只要明白這點,就能活得更輕鬆!
總是在意他人眼光、習慣想太多的你,
其實需要的是找回自信!

超人氣心理諮商師根本裕幸,陪你擺脫習慣性自責,
進而學習肯定自己,勇於說出自我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常出現這些狀況?

  ・習慣性貶低自我,認為自己不夠好。
  ・擔心和別人不同,選擇隱藏自己的想法。
  ・什麼都說好,總是以他人的意見為主。
  ・容易照單全收,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
  ・罪惡感過剩,常認為是自己的錯。

  身為心理諮商師的根本裕幸認為,一個人若長期無法肯定自己,
  便不容易說出意見,導致在工作、家庭或人際中隨波逐流。
  他也強調:「不要把心力花在無法改變的過去,及他人的想法上。」
  因為「你就是你」,做好自己最重要!

  不過,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提高「自我肯定感」,
  而不是活在他人的世界裡呢?

  【Step1】接納並認同原本的自己,理解「我就是我,別人是別人」。
  【Step2】找出本書中適合自己的練習,並從有能力的地方開始實踐。
  【Step3】透過練習,不再認為「都是我的錯」,從罪惡感中解放。

  本書收錄100個簡單、有效的練習,
  不論是工作、教養或戀愛等都適用。
  幫助你從小習慣中提升自信,人生更輕鬆!

本書特色

  1. 由專業心理諮商師撰寫,內容經臨床實證。
  2. 文字淺白易懂,並收錄100個練習,任何人都能輕鬆實踐。
  3. 每篇內容均提供重點整理,方便讀者應用於生活中。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評推薦

  當我們能夠語氣平和地說「不」,不帶著罪惡感去請求他人相應的配合,並且面對他人批評的時候,依舊帶著堅定的自我認識,不輕易接受對方妄下論斷,我們可以說是能展現「自我肯定」的態度。誠摯邀請您,一起透過本書來學習這重要的課題,深深地祝福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輩子最值得你努力的一件事,就是練習長出自我肯定感。──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很適合每天隨機翻開一篇,閱讀、練習,並在生活中實踐。很快你會發現,自己由內而外散發著自信的光芒。──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摆脱心灵枷锁:重塑自我的实践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现代人心理困境,并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性极强的自我疗愈与成长的实践手册。它不侧重于理论的堆砌,而是聚焦于“行动”与“转化”,旨在帮助读者识别并瓦解那些潜藏在日常思维与行为模式中的限制性信念,最终实现从内而外的自由与力量的回归。 本书围绕人类经验中的“过度认知”、“情绪失调”、“人际边界模糊”、“目标迷失”四大核心痛点展开,构建了“觉察—解析—重构—实践”的五步闭环疗愈路径。书中收录了上百个精心设计的练习、提问和实验,涉及正念冥想、认知行为重塑(CBT基础应用)、情绪急救技术、自我同情心培养以及系统性目标设定等多元领域。 第一部分:觉察的起点——照亮阴影之下的自我 本部分旨在引导读者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像对待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那样,温和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 潜意识的地图绘制: 我们将探讨“自动驾驶模式”对生活的隐性控制,介绍如何通过记录、回顾和提问,绘制出自己最常启动的“负面脚本”。这包括对“应该感”、“必须性”和“灾难化思维”的精确捕捉。 情绪的物理学: 情绪并非抽象的概念,它们在身体中有迹可循。本章会详细描述焦虑、羞愧、愤怒等核心情绪在身体上的具体感受(如胸闷、胃部收缩、肌肉紧张),教导读者建立“情绪-身体反应”的快速连接点,以便在情绪爆发前进行初步干预。 识别“内在批评家”的身份: 很多时候,我们承受的自责与批评并非源于我们自身的真实错误,而是源于早年环境的投射。本书提供了一套辨识“内在批评家”的身份和动机的工具,帮助读者区分“建设性的反馈”与“破坏性的攻击”。我们学习如何通过对话而非屈服来回应这些声音。 第二部分:解析的深度——瓦解限制性信念的结构 了解情绪的来源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解构那些根深蒂固的认知结构。 “全或无”陷阱的拆解: 许多人倾向于将世界和自己划分为“完美”或“彻底失败”。本章提供“灰度思维”的训练法,通过寻找证据、量化程度,将极端的判断转化为可应对的概率描述。 关于“完美主义”的真相: 完美主义往往是拖延症和自我麻痹的伪装。我们探究完美主义背后的恐惧——害怕被评价、害怕不被爱。书中包含“故意犯错实验”,鼓励读者在安全的范围内尝试“足够好”,从而降低对结果的过度执着。 “应然”的悖论与重塑: 我们将挑战那些从社会、家庭继承来的、僵化的“我应该做什么”的清单。通过“价值澄清练习”,读者可以明确自己真正看重什么,并将“应该”转化为“我选择”,赋予生活自主权。 第三部分:重构的力量——建立面向未来的行动框架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新的行为被习惯化之后。本部分专注于构建支撑长期成长的正向习惯。 自我同情心(Self-Compassion)的系统植入: 自我同情心不是溺爱,而是面对困难时提供给自己支持和理解的能力。本书提供了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理论的本土化实践,包括“同情心信件”、“面对痛苦的练习”以及如何在他人的痛苦中找到连接点。 设定“意义驱动”的目标: 告别空泛的“我要变好”,本书提倡基于个人核心价值的“意义驱动目标设定法”。我们学习如何将宏大的愿景分解为微小、每日可达成的“胜利点”,确保每一步努力都与内心的指南针对齐。 应对挫折的“恢复力肌肉”训练: 挫折是成长的必然。本章提供了一套快速从低谷中恢复的技术包,包括“反脆弱性日志”(记录从困难中学到的技能)和“焦点转移练习”,确保一次失败不会演变成整体的自我否定。 第四部分:关系的调频——在连接中保持自我 人际关系是自我认知最大的镜子。本部分致力于帮助读者在维护亲密关系的同时,清晰地划定健康边界。 “情感付出”的再平衡: 很多人在关系中过度付出,源于害怕被抛弃或不被爱。本书介绍“情感预算”概念,帮助读者清晰分配自己的情感能量,学会婉拒和保护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非暴力沟通(NVC)的实战运用: 不仅仅是表达“感受”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倾听对方需求背后的“需求”。书中包含大量基于情景的对话脚本,帮助读者在冲突中保持清晰、不带指责地表达立场。 原谅的真谛: 原谅自己和他人,不是为了让对方好过,而是为了释放自己被捆绑的能量。本书探讨了“有条件的宽恕”与“无条件的放下”的区别,并指导读者完成心理上的“断舍离”,真正放下过去无法改变的事件。 本书特色: 高度实操性: 每一章末尾都附带“本周实践清单”,要求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验证和应用所学概念。 基于科学的温和性: 所有练习均建立在积极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科学的基础上,但表达方式亲切、非学术化。 终身使用的工具箱: 本书旨在成为一本你愿意随时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的读物。 适合读者: 任何感到被内在的自我批评声困扰、在人际关系中过度迎合、渴望从无休止的自我反省中解脱出来,并希望通过具体行动构建更坚定、更自由的自我形象的人。这本书是一张邀请函,邀请你停止向内攻击,开始向外生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根本裕幸


  1972年出生,目前居住於日本大阪市。1997年於神戶心理服務中心代表平準司的門下學習,並自2000年開始擔任專業心理諮商師。經手過20000件以上的諮商案件,每年更舉辦100場以上的研討會。2015年4月,以行動心理師(freelance Psychologists)、講師、作家等多重身分展開活動,同時也為各家雜誌及報紙撰寫文章,並參與眾多電視、廣播媒體的演出、企劃及節目製作。

  著有《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七日練習》、《輕鬆學會!用漫畫讓過度敏感的你學會放輕鬆》等書。

  官方網站:nemotohiroyuki.jp/

譯者簡介

楊詠婷


  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譯有《上班時,別演太多內心戲》、《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練習有風格》、《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仲間出版)、《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等書。

  E-mail:norikoyang1973@yahoo.co.jp

图书目录

【作者序】懂得肯定自己,人生就會出現變化
 
1章 原來這些問題,都和「自我肯定感」有關!
001 人生不順嗎?可能是缺少自我肯定感
002 無法肯定自己的實例1 常在「人際關係」中受傷
003 無法肯定自己的實例2 在「工作」中也容易受挫
004 無法肯定自己的實例3 「戀愛」容易不順
005 無法肯定自己的實例4 「夫妻間」常有磨擦
006 無法肯定自己的實例5 容易為「親子關係」煩惱
007 無法肯定自己的實例6  成為凡事都想控制的父母
008 提高自我肯定感,人生更「幸運」
【第1章  總整理】
 
2章 凡事以他人為主,失敗就自責?改變想法就有轉機
009 自我肯定感不足時,最容易貶低自己
010 執著「正確答案」,是因為缺少自我肯定感
011 自我肯定感偏低時,會無法表達意見
012 無法肯定自己,就會不清楚真正的「喜好」
013 罪惡感過剩,身邊的人也會受傷
014 你的某些想法,就是「罪惡感」的源頭
015 了解「罪惡感」的類型,才能停止懲罰自己
016 以「他人想法」為主,失去自我
017 凡事以「他人」為主,會讓自己疲累
018 越敏感,人際關係越容易產生壓力
019 感知力強的人,容易以「他人的想法」為主
020 「給予」應該充滿喜悅,而非變成痛苦
021 送禮、關懷,都不該以回報為目的
022 以「孩子」為中心的父母,容易將他逼入絕境
023 凡事以「自我」為優先,才能活得自在
024 以「自我」為中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025 體貼應該出自「我想這麼做」,而非受制於他人
026 審視自己的心情,才能掌握相處的適當距離
027 保有自我,才能建立「相互依存」的關係
028 不過度自責,問題才有解決的空間
029 坦然接受自己,練習與罪惡感共存
030 適時讚美,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第2章  總整理】
 
3章 不再自責,從「肯定自己」開始行動!
031 關注自己,是提高自我肯定感的第一步
032 透過「重要的事物」,找回自己
033 正向看待「缺點」,而不是一直批評
034 重新回想過去的創傷,解開心結
035 坦然面對「丟臉的事」,才能重新接納自己
036 接受過去「失戀的經驗」,就是包容原本的自己
037 勇於面對過去的挫折,才能重獲新生
038 寫下反抗期時沒說口的話,解放壓抑情緒
039 從「印象深刻的事件」,重新審視家庭關係
040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對自己的看法
041 和父親的關係,會影響人際相處
042 藉由文字「釋放情緒」,找回內心的餘裕
043  試著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化解心結
044 試著理解母親,寫下想對她說的話
045 專注於「愛」,放下罪惡感
046 練習正向暗示,告訴自己「我是無罪的」
047 肯定過去的努力,為自己按讚
048 找到「被愛的證據」,察覺自我價值
049 發現自己的缺點時,練習包容
050 告訴自己「我是我,別人是別人」
051 被討厭也沒關係,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052 回想「過去受到的稱讚」,找回自我價值
053 寫下憧憬的人物特質,找出自己的魅力
054 練習表達自己的喜好,而不是隨波逐流
055 堅持做「讓自己露出笑容」的事
056 設定「夢想」與「目標」,感受自我成長
【第3章  總整理】
 
4章 如何保有自我,不再迷惘?寫日記、讚美自己都有效!
057 練習雙腳踩地,整理內心、找回平靜
058 焦慮不安時,「深呼吸」能讓人安心
059 試著整理環境,內心也能獲得平靜
060 多做日光浴,幫助調整心情
061 在心裡進行實況報導和專訪,激發動力
062 練習「放下重擔」,解放壓力
063 寫下「不想做的事」,消除負面情緒
064 大聲說早安,度過積極的一天
065 養成「稱讚自己」的習慣,遠離自我厭惡
066 製作自我獎勵表,感受幸福
067 訂定寵愛自己的日子,學會放鬆
068 多愛自己一些,練習說出想要的東西
069 說話用「我」當主詞,強化存在感
070 隨時「指向目標」,就不會隨波逐流
071 養成跟自己對話的習慣,強化活在「當下」的感覺
072 每天寫「好事日記」,提高幸福感
073 練習寫感謝信,從罪惡感中解放
074 不管表現如何,都要接納「這就是我」
075 稱讚自己「很可愛」,有去除霉運的效果
076 列出待辦事項,控制工作分量
077 語帶開朗地說明困境,別獨自承受
078 試著「不要太為他人著想」,練習拒絕
079 試著「請求」或「依賴」他人,人生更輕鬆
080 練習一個人去居酒屋」,增強「我」的存在感
081 透過交換日記,多稱讚另一半
082 了解組成家庭的五種角色,幫助理解家人
083 學習表達愛意,加深家人間的羈絆
【第4章  總整理】
 
5章 人生是你的!先是自己,才是他人
084 只要敢說「不」,就能創造新的人際關係
085 給對方說「不」的權利,建立信賴感
086 發揮敏銳度,察覺對方的情緒變化
087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練習肯定自己
088 不需事事說好,偶爾態度冷淡也無妨
089 與討厭的對象相處時,記得劃出界線
090 想和討厭的人打交道,要先試著了解他
091 關係越親密,越該說出真心話
092 做選擇時,優先考量自己的心情
093 辭職信或離婚協議書,有時是增加勇氣的工具
094 理解孩子終究會單飛,保持剛好的距離就好
095 除了照顧孩子,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096 每克服一次「問題」,就能再次成長
097 接受「小小的成長」,更加喜歡自己
098 理解愛一個人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
099 以「愛」為前提,觀察自己的行動
100 先為自己想,再為他人著想
【第5章  總整理】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865318
  • EISBN:978957086614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2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懂得肯定自己,人生就會出現變化


  不知何時開始,「自我肯定感」這個詞開始出現在社會各處,連藝人都在電視節目裡自然地脫口而出。走到書店,平台上都是冠上自我肯定感之名的各類書籍,越來越多人也開始對「提升自我肯定感」產生興趣。

  相較於世界其他各國,日本人經常被認為是自我肯定感較低的民族,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比起「個人」,我們更重視團體之間的「和諧」。重視和諧當然有許多好處,但是另一方面,卻比自我主張更需要與周圍的人相互配合、高度協調。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父母是不是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你看,○○都乖乖坐著,你也不要亂動!」
  「做那種事太丟臉了,會被外面的人笑!」
  「大家都那麼做,你也跟著做就好了,少出風頭!」
  「○○那麼厲害,你怎麼那麼笨呢?」
  「都說你的缺點是╳╳╳了,怎麼改不過來呢?長大還這樣就丟臉了!」

  正因如此,導致許多人即使長大了,依然在意他人和世間的眼光,只要和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丟臉;害怕樹大招風,所以壓抑自己的個性;擔心別人的想法,總是審視自己有沒有奇怪的地方;害怕被別人討厭,沒辦法喜歡自己……。

  但是,網路的興盛及全球化的普及,讓現今的時代更重視自我的「個性」,而不是去配合周遭,多元化的生活型態,也讓「想要活得更像自己」的人呈現爆發性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調「接納自己原本模樣」的自我肯定感,之所以會受到重視,幾乎可說是必然的趨勢。

  所謂的自我肯定感,就是要接納並認同「原本的自己」,包括自我的優點或缺點。不只如此,對自己的價值觀、思考方式及真正的情緒,也要全然地包容與接受。

  過去的我們,總覺得優點要低調,以免引人注目;缺點則該改正,以免受到排擠。但是,長年從自我肯定感出發為患者進行諮商,我反而認為「優點讓我們愛上別人;缺點讓別人愛上我們」「優點用來幫助別人;缺點是受人幫助」。

  沒錯,缺點不是用來「改正」的,而是讓其他更擅長的人,有機會幫助自己。

  想像大家都過著這樣互助合作的人生,一定是很幸福的光景。如果能比現在更溫柔、更珍重地對待自己,所有行動都以自我狀態為優先,你的每一天又會有多大的變化?

  學會提高自我肯定感,從有能力的地方開始實踐,幾個月之後,你的人生絕對會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自在。

  本書用簡單易懂的話語及方式,介紹了一百個提高自我肯定感的法則,大家不需要照本宣科地一一實踐,只要在覺得「啊,這個好像有用」或「我想試試這個」的時候,再去輕鬆嘗試就好。總之,我希望大家能帶著更加理解「自我肯定感」的想法,同時閱讀這本書。

  讓我們一邊期待自己在幾個月之後的變化,一邊開心學習這些法則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紮實且溫暖」。它不像有些暢銷書只停留在表面激勵,而是真正觸及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啟齒的「陰影面」。我認為它非常適合那些已經嘗試過很多方法,但依然深陷自責泥淖的朋友。它不只是提供一個短暫的情緒出口,更像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心靈維修手冊」。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犯錯」這件事的定義似乎有了一點點轉變,不再視為世界末日,而更像是學習曲線中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書中提到的那些練習,我都已經開始在嘗試融入我的生活中,雖然改變不是一蹴可幾,但至少現在我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工具。對於一個在追求完美和自我接納之間掙扎的台灣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及時雨,它教會我們,真正的強大,來自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允許自己有休息和犯錯的空間。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很舒服,給人一種溫暖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光是看到書名,我就覺得好像被溫柔地拉了一把。在台灣社會,大家的生活步調都很快,壓力大是常態,所以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我苛責的傾向,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夠多。我身邊的朋友,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失誤就鑽牛角尖好幾天,那種感覺真的很不好受。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出了問題的核心,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來看看,裡面到底藏了多少「放過自己」的妙方。我特別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畢竟光是「想開一點」是沒有用的,需要有紮實的步驟引導。台灣的心理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但很多時候,那些深入的理論對一般人來說太過艱澀,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比較貼近生活、親切的語言,讓我們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掙扎的人,可以輕鬆入門,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就能開始練習。總之,從外觀到書名,它散發出一種「我懂你」的氛圍,讓人很願意給它一個機會。

评分

拿到這本書後,我立刻被它排版上的細膩度給吸引住了。內頁的字體大小適中,留白設計得很漂亮,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這對我這種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贖。我發現書裡的一些小標題,用了很生活化的比喻,像是把「自我批判」比喻成家裡那個永遠在挑剔的親戚,這個描述太貼切了!它不只是空泛地談論「放下」,而是真正深入到台灣人特有的那種「愛面子」和「怕麻煩別人」的文化包袱下,去解析我們為什麼這麼難以原諒自己。我覺得作者很用心去觀察我們的社會脈絡,而不是單純地照搬外國的心理學概念。例如,書中提到我們常常把「努力」和「價值」畫上等號,一旦稍微鬆懈,就會產生強烈的罪惡感。這種對細節的捕捉,讓我感覺到作者是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導。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內容有點沉重,但透過這樣的編排,讓我覺得這是一段可以慢慢咀嚼的療癒過程,而不是硬啃難懂的教科書。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強調的「正向練習」並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建立在對自身局限性的深刻理解之上。在台灣,我們常被教導要「正面思考」,但有時候,當你正處於低潮時,硬要你笑出來,只會讓你感覺更虛假。這本書似乎很懂得這種界線感。它沒有要求我們立刻變成一個完美的人,而是提出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微小勝利」。我特別喜歡它介紹的幾個「重構思維」的小技巧,那些方法像是生活中的小工具,你可以隨時從口袋裡掏出來用。比如說,當我因為工作上的一個小失誤而開始內耗時,書裡建議我用「事實檢核表」來區分「發生的事」和「我對這件事的解讀」,這個簡單的動作,竟然能有效地拉開距離,讓我從情緒的漩渦中抽離出來。這跟坊間很多一味鼓吹「感恩」的書籍很不一樣,它更務實,更尊重當下的不完美。對我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套更具操作性的心理防護網,讓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負面情緒的轟炸,而是可以主動地去管理它們的強度。

评分

從文字風格來看,這本書的作者展現了一種非常接地氣的幽默感,這在處理嚴肅的心理主題時,是非常重要的調和劑。有幾段描寫自我批判的內心戲,寫得實在是太傳神了,讓我忍不住在圖書館裡輕聲笑了出來,那種「原來不只我一個人這樣想」的釋然感,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療癒力量。作者的敘事方式,充滿了人文關懷,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家口吻,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用過來人的身份跟你分享他的體悟。他很懂得台灣人愛比較、怕輸的心態,並溫柔地指出這種比較陷阱的根源,讓我們看清楚,那些我們用來鞭策自己的標準,很多其實是社會強加的假象。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解,讓閱讀過程變成了一種對話,而不是單向的灌輸。我感覺作者不只是在教我們「怎麼做」,更是在陪伴我們「怎麼想」,這種陪伴感,對於長期處於孤獨的自我對話中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