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101:文化八卦的當代解碼 (電子書)

易經101:文化八卦的當代解碼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溢嘉
图书标签:
  • 易经
  • 八卦
  • 文化
  • 哲学
  • 玄学
  • 中国文化
  • 命理
  • 预测
  • 自助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來只是顛倒錯亂?
傳統義理派對卦爻辭解釋,雖然義正詞嚴,但卻多屬荒腔走板?
《易經》全新註解,完全顛覆,翻轉人生!

  ★王溢嘉執起手術刀,對《易經》大體解剖,2+6種思維,101篇透析
  ★從現代科學、情色欲望、邏輯辯證等多面向著手,易經入門新經典


  傳統象數義理靠邊站,六大思維重新透視經典

  書市上眾多《易經》解,從商業管理、歷史考古、卦爻辭解析、心靈成長、占卜命理,有沒有一本書,可以有自己看世界的方法?

  王溢嘉以全新思維,從象數派、義理派解析開始,徹底翻轉六十四卦的起源演變,以及後世對卦爻辭的詮釋;他另闢新路,由科學、情色、歷史、思維、經營、生活六個全新角度,以近百年來東、西方學者的最新發現為經、個人心得為緯,剖析《易經》滲入中國思想、文化、邏輯的種種脈絡,破除長期被聖化、扭曲、誤讀與霸占而產生的迷思,賦予《易經》新的時代意義。

  「如果你約略讀過、甚至認真學過《易經》,那麼本書將翻轉你對《易經》的看法;如果你只聽過《易經》,而有興趣想了解它究竟在說些什麼,那麼本書將是你理想的入門書。」──王溢嘉

  【2+6個翻轉角度,王溢嘉說易經94狂】

  △象數易:
  參透天機的野望與虛實,古人如何去參透神明意旨和自然法則?
  △義理易:
  焦慮就求神問卜,拜天拜地,窮究天人的抱負與偏航,從中培養出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科學易:
  引進愛因斯坦、李約瑟、楊振寧的看法,《易經》跟中國科學發展,真正是什麼關係?
  △情色易:
  對《易經》當時的性觀念、青少年性行為、性飢渴或無能、老少配、性教育,直白剖析!
  △歷史易:
  近代學者自《易經》挖掘失傳商周歷史,庶民食衣住行、婚喪喜慶的描述,重新出土!
  △思維易:
  探討中國人的思維特色,對水平思考、抒情推理的偏愛,對形式邏輯、實證主義的漠視。
  △經營易:
  對個人人生、事業的經營,領導統御、人際關係的改善都會有實際的幫助!
  △生活易:
  水墨書法、金庸木心,《易經》融入當代美學,成為現代人養生、養心與養性的指南!
文化探源:古代智慧的当代镜像——《春秋正传》与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型 导言:历史的重量与思想的轻盈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基石,穿越了千年的风沙,依然散发着不容忽视的光芒。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理解当下复杂世界的钥匙。《春秋正传》作为儒家经典的奠基之作,其所蕴含的政治哲学、伦理规范和历史叙事方法,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骨架。然而,当我们试图将这些古老的文本引入现代语境时,如何才能避免僵硬的教条主义,使之真正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则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书并非对任何特定的易学体系进行解读,而是聚焦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那种贯穿始终的“变动不居”与“时位观”的哲学内核。我们试图从一个更宏观、更具跨文化视野的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与张力。 第一章:历史叙事的重构——“微言大义”的新阐释 《春秋》以其简约到极致的笔法,记录了鲁国十二代国君的历史。这种“不直书其事,而寓其意”的叙事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所有的史学观念。本书将重点探讨“微言大义”的现代意义: 1. 语境依赖与意义的流动性: 传统解读往往将经文视为固定的道德判词。但现代解读强调,任何历史文本的意义都必须置于其产生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我们将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汉代、宋代乃至近现代),同一条史实是如何被“阐释”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或思想需求。这种阐释的弹性,恰恰说明了传统思想的生命力,而非其僵化。 2. 史官的伦理与现代的批判性思维: 传统史学对“尊王攘夷”的固执,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政治忠诚。本书将比对西方史学中对权力结构的反思,探讨如何从《春秋》的记载中提炼出超越朝代的、关于正义与权力的普世性思考,鼓励读者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被包装的历史叙事。 第二章:伦理结构的解构与重建——“礼”的社会功能 “礼”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它涵盖了从国家祭祀到家庭伦常的方方面面。本书将深入剖析“礼”的运作机制,并将其置于当代社会结构中进行审视: 1. 等级秩序与社会契约的张力: 古代“礼”是等级森严的体现。我们考察现代社会中,社会阶层固化与流动性的问题。礼的内在精神——即“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如何能被转化为一种基于契约精神和相互尊重的现代社会共识,而非僵硬的身份压迫。 2. 家族观念的迁移: 传统伦理中,孝道与宗法是核心。在原子化家庭日益普遍的今天,我们探讨如何将“孝”的内涵从物质供养提升到精神关怀和代际理解的高度。这并非要全盘抛弃,而是寻求一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家庭伦理新范式”。 第三章:政治哲学的反思——“德治”的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儒家政治思想的理想图景,是“德被四方”的贤人政治。本书将着重考察这一理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困境,并将其与现代治理理论进行对话: 1. 贤能政治与专业治理: 如何在强调“贤德”的同时,吸纳现代社会对专业知识、法治精神和权力制衡的诉求?我们将讨论传统上对“君子”的道德要求,如何与现代公务员体系中的职业操守、问责机制相结合。 2. 变革的动力与保守的惯性: 《春秋》所记录的时代,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书中体现的对旧秩序的眷恋与对新秩序的探索,与当代社会在面对全球化、科技革命时的心态惊人地相似。本书侧重分析传统思想在促进社会进步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微妙平衡点。 第四章:文化认同的当代实践——传统思想的跨界对话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重申传统价值并非故步自封,而是寻找文化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1. 传统智慧的心理学价值: 探讨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养性”的理念,如何能为现代人应对高压、焦虑的生活提供情绪调节的工具。这包括对古代哲学中“中和”、“节制”等概念的心理学层面的挖掘。 2. 文本的开放性与创造力: 我们强调,真正的文化传承,是不断地与时代进行对话。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开放的视角,鼓励读者将古老的文本视为对话的起点,而非终点,激发他们运用这些文化资源去解决现实问题,形成具有时代印记的新文化创造。 结语:古老语汇,未来语境 本书致力于展示中国传统思想的复杂性、历史深度与现代适用性。它避免了将传统简单化为一堆可供消费的“符号”或僵硬的“教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活泼的思想体系,一个不断被重新诠释和运用的文化资源库。通过对历史语境和伦理结构的细致梳理,我们期望能够引导读者超越对传统表象的迷恋,深入理解其内在的哲学驱动力,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当代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立足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溢嘉


  1950年生於台中市,台大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牛頓》《台北評論》等十餘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歷任《健康世界》月刊總編輯、《心靈》雜誌社及野鵝出版社社長等職。

  著作有《實習醫師手記》《蟲洞書簡》《古典今看》《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莊子陪你走紅塵》《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活用禪:豁然開朗的人生整理數》《誰伸出看不見的手?:中國人的命理玄機》《問世間,性是何物?:中國文化裡的情與色》《青春第二課》等四十餘種,涵蓋散文、中國經典詮釋、心理、文化評論、科學論述等範疇,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

  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推薦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多篇文章被選入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國文教科書中,寫作具有多種風格,寓教於樂、言簡意賅,賦予經典典籍不一樣的眼光,閱讀與詮釋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
 

图书目录

自序 破除文化舊迷思,秀出《易經》新風采

壹 顛倒乾坤:為何要吹皺一池春水?
品物流形:飄盪在你周遭和腦裡的文化幽靈
探蹟索隱:從鼎泰豐、同仁堂到永和四條街
方以類聚:茶聖與小說家vs.唐太宗和忽必烈
觀象玩辭:「經」——無字天書與有字天書
化而裁之:「傳」——提供詮釋,套上框框
游魂為變:偽造的身世與「易」的多重含義
澤中有雷:六十四卦符號系統演化的大翻轉
受之以睽:是誰攪亂了六十四卦的順序?
範圍天地:先進的《易經》為何掉進泥沼?
八卦相盪:新八仙過海,各顯妙神通

貳 象數易:參透天機的野望與虛實
吉凶悔吝:對神明意旨與自然法則的窺探
參天兩地:傳統筮法操作裡的玄機
貞悔相爭:判讀方法是虛幻的迷宮?
舍爾靈龜:從阿波羅神諭看《易經》卦爻辭
不利東北:斷占語與預測功能的演變
錯綜其數: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動態預測
崇德廣義:讓命運翻轉的另一隻手
十朋之龜:古代智者對卜筮的十種看法
天水違行:預測可信度的檢驗與商榷
與時偕行:榮格的共時性理論與《易經》

参 義理易:窮究天人的抱負與偏航
高尚其事:聖人眼中的《易經》四道
陰陽之義:一個「借殼上市」的哲學體系
效天法地:天人之際與三才之道
田獲三品:得時、當位與守中
安不忘危:憂患意識下的防微杜漸
素履之往:將憂患轉化成安樂的行動
損下益上:欲望與能力的減法和加法
以此洗心:從困境中生出甘冽的井水
風自火出:在義理大海中的兩個偏航
君子征凶:可議的性別意識與階級意識

肆 科學易:格物致知的理想與歧路
觀象制器:從捕風捉影到言之鑿鑿
同功異位:二進位制的靈感來自《易經》?
無往不復:易方陣與物質波、量子力學
不寧方來:發現十大行星或十大科技騙局?
觸類長之:遺傳密碼子與六十四卦
朋從爾思:對愛因斯坦的誤讀與誤解
乘馬班如:看李約瑟怎麼談論《易經》
龍戰於野:楊振寧、易經、中國文化與科學
載鬼一車:前科學、類科學、偽科學、超科學
城復於隍:阿Q的夢想、勝利與悲情

伍 情色易:男歡女愛的隱喻與商榷
見龍在田:這裡一根陽具,那裡一個陰道
剛柔相摩:圖文並茂的性行為模式
雲行雨施:青春男女的性愛指南
不拯其隨:性欲受挫vs.禁欲止望
繫于金柅:迎面走來一位性飢渴的壯女
小往大來:君子與小人槓上男女性交體位
有命无咎:是性交體位or懷孕性禁忌?
枯楊生華:老少配所產生的房事問題
密雲不雨:從埃及艷后到床上怨婦
鴻漸于陸:琵琶別抱的寂寞妻子

陸 歷史易:社會真相的挖掘與想像
喪羊於易:埋藏在卦爻辭裡的歷史
震用伐鬼方:兩場戰爭背後的深意
帝乙歸妹:中國最早的和親策略
匪寇婚媾:初民社會的搶婚及其他婚俗
王用三驅:易經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旅焚其次:在利益與雷雨中漂泊的商人
噬膚滅鼻:從吃肉啃骨到懲治犯人
箕子之明夷:彗星撞中國的調查報告
虎視眈眈:中國第一位女強人和她的兒子
飛鳥遺音:從歷史「真相」的迷夢中醒來

柒 思維易:推理辯證的門道與色彩
原始反終:主觀、圓滿、封閉又自足的觀念
物以群分:跨越層次的分類與思考
山下有風:類比式詮釋與抒情推理
同聲相應:相似律與陰陽二氣交感
乃見天則:天人合一的哲學與科學思考
童牛之牿:淡化衝突的素樸辯證思維
周流六虛:小小的變易,大大的不易
小狐汔濟:從共時性到水平式思考
水在火上:說理論證時的浮氣與沒有定法
窮理盡性:戴著功利與道德帽子的思考

捌 經營易:成就志業的明燈與暗盤
陰陽合德:光明而又隱晦的人生指南
動靜有常:悠遊於變與不變之間
交易之道:水乳交融vs.背道而馳
比樂師憂:人生戰場上的競爭與合作
消息盈虛:從剝極必復看如何撥亂反正
羝羊觸藩:小人用壯,君子用罔的差別
不恆其德:堅守僵化的信念讓人陷入困境
敦臨无咎:領導統馭與管理的藝術
遇主於巷:武媚娘PK唐太宗與唐高宗
反復其道:人生目標的既濟與未濟

玖 生活易:華美人生的採集與品味
我有好爵:擁有快樂人生的幾個關鍵
自求口實:養生、養心與養性之道
鳴鶴在陰:卦爻辭裡的詩意與生活情趣
擬諸形容:體會水墨畫與書法的意象美
有孚在道:從文心雕龍到降龍十八掌
升其高陵:建築中的生活哲學與美學
盥而不薦:對自我、他人與世界的觀照
苦節不可:即使是美德,也要適可而止
王假有家:家是愛的天堂,責任的學校
中行獨復:生命的追尋、等待與回頭

拾 調和陰陽:站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叉路口
黃牛之革:是誰綁住了《易經》和我們?
用拯馬壯:從《明夷待訪錄》談破除執念
各正性命:經傳分離,讓它們各走各的路
日月合明:儒家仁義與《易傳》陰陽的辯證
蒙童求我:傳統教育理念的弦外之音
化成天下:自然∕文明的新天人合一觀
大人虎變:「君子道長,小人道消」的省思
觀其所養:對中醫與《易經》的一些聯想
我仇有疾:胡適與榮格對《易經》的歧見
笑言啞啞:我為什麼沒用《易經》卜過卦?
束帛戔戔:滄海一笑,平常心看《易經》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328975
  • EISBN:978986932897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7MB

图书试读

自序

破除文化舊迷思,秀出《易經》新風采


  在陸續完成對《莊子》、《論語》、《老子》的新解讀後,《易經》成了我認真研讀與思考的對象。一年下來,最大的感觸是:如果我想讓讀者認識真正的《易經》,並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那麼我必須先破除因為它的長期被聖化、扭曲、誤讀與霸占而產生的種種文化迷思。在這裡我只舉兩點:

  一是六十四卦的起源與演變:過去易學家津津樂道的「易經四聖」:伏羲畫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周公添爻辭、孔子作十翼(易傳)的說法,如今已被認為是為了將《易經》神聖化而撒下的漫天大謊。陸續出土的考古文物也顯示,六十四卦(六畫卦)很可能是由更早的數字卦(六個數字)直接演變而來,也就是先有六十四卦,後人再從中析離出八卦、四象、兩儀等更基本的元素。它完全顛覆了傳統觀點,但絕大多數的易學大師對此卻「視若無睹」,依然對不明究裡的一般讀者大彈「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疊成六十四卦」的老調;更不提現今六十四卦的順序是被大規模竄改後的產物。

  一是對卦爻辭的詮釋:傳統(義理派)的解釋多望文生義,譬如泰卦的九二爻辭:「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傳統的解釋是「君子要有包容荒穢的心胸,徒手渡河的勇氣,連遠處都不遺漏的深思熟慮,以及不羈絆於朋黨的大公無私。」但根據文字考證,包通匏(即葫蘆),荒是空虛,朋為古貨幣,整句的意思應該是「商人抱著空心大葫蘆渡河(古代常見的渡河方式),不至於沉沒。但錢幣卻弄丟了,還好半路得到別人的幫助。」原本是一則對上古時代商旅生活生動描述的短文,卻被曲解成君子的修身守則,雖然義正詞嚴,但未免扯得太遠,只能用「荒腔走板」來形容。

  坊間多數的《易經》讀本依然是這樣的「瞞天過海」和「荒腔走板」,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易學」只有象數與義理兩個派別,《易經》的詮釋權長期被他們所壟斷、霸占。象數派利用《易經》所提供的象與數來卜卦、占斷吉凶,將《易經》說得愈神聖、愈深奧、愈不可思議,對他們愈有利。義理派雖然利用《易經》的符號與文字建構出一個闡釋宇宙和人生的哲學體系,大大提升了《易經》的價值,但卻滿腦子「君子小人」.對《易經》的解讀往往陷入自設的泥沼。

  破除迷思、為它鬆綁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易經》恢復它原本的豐繁,展現它該有的時代新義。所以接下來我兵分八路,除了傳統的象數、義理外,又另外從科學、情色、歷史、思維、經營與生活等六個角度來解讀《易經》,以近百年來東西方學者的最新發現為經、個人的一些心得為緯,為大家呈現《易經》在現代社會、有一定見識的讀者面前該有的模樣。下面就略舉數例:

  在和西方文明接觸後,有人發現西方科學家提出的二進位制、電磁波、相對論、量子論、太陽系第十大行星、遺傳密碼子等,都可以從《易經》裡找到它們的雛形,「科學易」應運而生,成為一個熱門的新派別。但真相如何?我除了對此做全面性的剖析,更引進愛因斯坦、李約瑟、楊振寧的看法,讓大家了解《易經》跟中國科學發展的真正關係。而在「思維易」裡,則更進一步從《易經》來探討中國人的思維特色,譬如對類比思維、水平思考、抒情推理的偏愛,對形式邏輯、實證主義的漠視,而它們又如何影響中國文化的發展。

  《易經》有很多卦爻辭都神祕難解,譬如「喪羊於易」,根據王國維考證,它說的是殷商先祖王亥在有易高地放牧牛羊的故事。在「歷史易」裡,我臚列了近代學者從《易經》裡挖掘出不少失傳的商周歷史,甚至還有彗星隕石撞擊中國本土,箕子前往了解的調查報告(明夷卦),當然也包括對當時庶民食衣住行、婚喪喜慶等的描述。讓人更感興趣的是很多卦爻辭在經過精神分析的象徵解碼後,都成了活色生香的性描述。在「情色易」裡,我對當時的性觀念、青少年性行為、性飢渴、性無能、老少配、性教育等都做了直白的剖析。

  對讀者來說,更關心的也許是三千年前的《易經》能為現代人和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啟示?「經營易」和「生活易」這兩大領域就全聚焦於此:《易經》裡的陰陽、剛柔、動靜、變與不變間矛盾又統一的辯證法則,如果能深刻體認並善加利用,那麼不管是對個人人生、事業的經營,領導統御、人際關係的改善都會有實際的幫助。在為古老的詞彙注入新穎的含義後,很多卦都成了我們生命追尋、等待與回頭的箴言,現代人養生、養心與養性的指南。而在了解《易經》獨特的美學後,更能讓我們對水墨畫、書法、中式建築、甚至金庸的降龍十八掌、木心的《素履之往》等都能有更深刻而豐富的體會。

  八個角度就好比八仙過海,在各顯神通後,組合成新的文化八卦,希望經由這種當代解碼,能讓大家重新認識《易經》,秀出它新的風采。

  如果你約略讀過、甚至認真學過《易經》,那麼本書將翻轉你對《易經》的看法。如果你只聽過《易經》,而有興趣想了解它究竟在說些什麼,那麼本書將是你理想的入門書。
 
王溢嘉 二○一六年七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非常欣赏,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坚实桥梁。作者没有陷入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也没有过度“白话化”而失去了原有的精髓,而是用一种既有学识又充满温度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读一本晦涩的典籍,而是在听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用深入浅出、富有逻辑性的方式,为我的人生困惑一一剖析。尤其是在探讨一些经典爻辞的当代应用时,作者的论述总是那么的恰如其分,既尊重了原著的内涵,又注入了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文字的流动性极佳,一气呵成,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的转折或论断。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使得原本高悬于顶的“易学”哲学,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实践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清晰的逻辑脉络。作者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决定了这样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递进顺序。从基础的符号学入门,到核心概念的拆解,再到复杂卦象的关联性分析,每一步都如同精心铺设的阶梯,稳步地将读者的认知水平提升上去。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阐述后,紧跟着设置的“案例思辨”环节。这些案例并非空穴来风的杜撰,而是紧密结合现代生活中的决策场景,让人能够立刻将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射进去,进行实战演练。这种“学—思—用”的闭环设计,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和反馈速度。它避免了传统教材那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让每一页的知识点都具有即时的实用价值,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习惯了传统厚重古籍的读者来说,这种现代化的处理方式无疑是一股清流。封面采用了简洁的留白设计,只用了一种非常内敛的字体来呈现书名,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拿在手里把玩,能感受到一种精心打磨的质感。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需要仔细研读的章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概念的阐释部分,巧妙地运用了图示和信息图表,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易学符号系统,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视觉语言。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足见出版方和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良苦。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细细品味的文化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展开的探索之旅充满了期待和敬意。可以说,光是翻阅和触碰这本书的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下了非常舒适和愉悦的基调。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入门指南”范畴。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份为现代思考者准备的“思维升级手册”。它通过对基础概念的彻底梳理,潜移默化地训练着读者的一种辩证、多维度的观察世界的能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问题的方式都开始变得更加审慎和全面,不再轻易地将事物简单地归类为“好”与“坏”,而是开始探究其背后的动态平衡和转化趋势。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才是这本书能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关于“易”的知识,更是一种看待生命、组织和环境运行规律的全新视角,这种深层次的认知重塑,是任何肤浅的解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坦白说,我对传统文化类书籍的接受度一直比较谨慎,很多作品要么过于偏重玄学描述,让人无法立足;要么过于现代解读,又失了古籍的韵味。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在处理那些常被误解的“宿命论”或“神秘主义”元素时,表现得尤为审慎和理性。作者没有回避易学中蕴含的宇宙观和哲学深度,但始终将重点放在了其作为一种“动态系统思考模型”的价值上。它教导的不是如何预测未来,而是如何理解变化、如何顺应时势做出最优抉择,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赋能的视角。这种基于现实、又不失深度的探讨,让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瞬间成为了现代人面对不确定性时,手中握住的一把有效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