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的文學:臺灣作傢吳明益的生態批評研究 (電子書)

人類世的文學:臺灣作傢吳明益的生態批評研究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關首奇
圖書標籤:
  • 人類世
  • 生態批評
  • 臺灣文學
  • 吳明益
  • 環境文學
  • 後人類中心主義
  • 氣候變遷
  • 文學與環境
  • 電子書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九九五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剋魯岑(Paul J. Crutzen)在二○○○年提齣「人類世」的假說,認為地球自十八世紀末便走入「人類活動全麵改變地球的地質年代」的全新世代;尤以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增高為主要特徵。「人類世」標誌著工業、農業、森林砍伐、都市化、過度捕撈、化石燃料耗盡、廢棄物積纍等人類活動,是影響地球環境變異的主要因子,超過此前其他自然力量。
 
  比起學術意義,「人類世」的假說實際引發的典範轉移更受重視,它證實瞭本被視為各自獨立的科學、倫理和美學等範疇,在本質上彼此關聯。此一概念近來在科學、哲學,甚至是文學間湧現,顛覆瞭原本各自為政的知識體係。
 
  儘管我們經常將所謂的「生態」危機與人類世聯想在一起,但它構成的挑戰已不再限於在非人類環境中的人類活動所帶來的負麵影響而已。
 
  本書從「自然」、「天橋」、「水」、「鄉土」、「物種」、「災難」、「生態烏托邦」七大麵嚮,探索文學與生態對彼此的詰問,論及河川汙染、甲烷冰的開採、海洋廢棄物、石化工業、摧毀月球的行動、蝴蝶的販售,甚至是化成抹香鯨的人。這些道路終將通往同一個目的地:透過吳明益的作品,以「關係的本質」(ontologie de la relation)來思考生態。
 
  本書研究的作品橫跨吳明益的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傢離水邊那麼近》;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單車失竊記》;以及《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 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1》、《臺灣自然書寫的作傢論 1980-2002: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2》、《自然之心――從自然書寫到生態批評:以書寫解放自然 BOOK 3》、《臺灣自然寫作選》、《溼地.石化.島嶼想像》等多本論述。
 
  「寫作當然無法拯救亞馬遜雨林,朗讀一首詩也不能復育旅鴿。然而,文學與藝術的存在卻能開啟一扇門,通往框架之外、穿梭慣常思緒之間。因此,解讀一個臺灣作傢的目的不在於探索如何保護生境和瀕臨絕種的生物,而是如何構思一個具體的、以公共利益和多元且共享的未來為優先考量的集體。」――關首奇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是所有語言第一本談論這位臺灣作傢的專著(而且是法文書市中第一本專為單一臺灣作傢而寫的書籍);同時也是一本閱讀指南,指引讀者瞭解這位無論從島嶼文學或國際文壇來看,都是臺灣最重要作傢之一的作品。――高格孚(Stéphane Corcuff),法國裏昂政治學院副教授
 
  吳明益的視角竭力照亮臺灣日常現實的灰色地帶,以及人類世的這個共同的當下所有的場所……換句話說,就是意識到世界上無論是婆羅州的森林、夢幻湖、臺北的中華商場或是臺灣的東海岸,所有地方都不是封閉的世界,而是由共有的元素連結起來的。――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
《異星拓荒者:氣候變遷下的未來寓言》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後氣候變遷時代人類生存睏境與倫理抉擇的長篇科幻小說,故事設定在一個遙遠的未來,地球文明因極端氣候事件而崩潰,倖存的人類被迫踏上漫長而艱钜的星際流亡之路。 這不僅是一部關於太空冒險的敘事,更是一則對當代環境危機的深刻反思。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宏大的想像力,勾勒齣一個在資源極度匱乏、生態係統徹底重組的背景下,人類社會如何重塑其結構、價值觀,以及與「他者」——無論是人工智慧、基因改造生物,還是全新的異星生命——互動的複雜圖景。 核心主題:記憶的重量與新世界的塑造 小說的核心衝突圍繞著「記憶」展開。流亡者乘坐著巨型世代飛船「伊甸園二號」,他們攜帶著地球文明的全部數位遺產。然而,隨著飛船在無盡的星海中航行瞭數代人,這份遺產逐漸成為一種負擔。年輕一代對「綠色星球」的記憶隻存在於冰冷的數據流中,他們質疑:延續一個註定失敗的文明模式,是否值得犧牲現有的穩定和適應性? 故事的主角,艾莉亞,是一名「記憶修復師」。她的工作是維護和解讀那些關於古老地球生態係統的檔案。然而,她逐漸發現,許多看似客觀的歷史記錄,其實是經過高度選擇和美化的敘事。她開始懷疑,他們真正流亡的,或許不隻是氣候災難,更是人類自身對自然無止盡的佔有慾和傲慢。 異星的召喚:適應與共生 經過數百年的航行,飛船終於抵達目標星係——一顆被稱為「賽羅斯」(Xylos)的行星。賽羅斯與地球截然不同,其大氣成分、重力場乃至時間流速都充滿瞭挑戰。更令人震驚的是,這顆星球上存在著一種被稱為「菌絲網路」(Mycelial Web)的類意識生態係統。 菌絲網路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智慧生命,它是一個遍佈星球地錶和地下的有機計算網絡,通過化學訊號和微弱的電磁波進行交流。它對入侵者的反應並非敵意,而是試圖「同化」或「整閤」。 人類拓荒者們麵臨兩難的抉擇: 1. 堅持「地球模式」: 運用剩餘的科技力量,試圖改造賽羅斯的環境,建立封閉的生態穹頂,重現記憶中的地球。這必然引發與菌絲網路的直接衝突,並消耗他們最寶貴的能源。 2. 走嚮「共生融閤」: 學習賽羅斯文明的生存之道,接受某種程度上的生物改造,與菌絲網路建立一種互惠的關係。這意味著犧牲部分「純粹的人類性」——包括他們對個體自主權的極端強調。 政治與哲學的辯論 小說通過飛船內部激烈的政治辯論,探討瞭後人類時代的倫理睏境。 保守派(衛道者): 堅信人類的獨特性必須被保存,強調「起源的純潔性」。他們視賽羅斯為需要徵服的資源庫,並將菌絲網路視為威脅生存的異類。他們的領袖,首席工程師卡萊爾,堅持認為人類的「進步」價值是超越任何地方性生態係統的。 激進派(融閤者): 由艾莉亞領銜,他們認為地球的失敗源於人類將自身淩駕於自然之上。他們主張,要讓文明延續,就必須承認自身是生態係統的一部分,而非主宰。他們尋求與賽羅斯進行“對話”,即使這種對話的語言是化學與生物學的。 敘事風格與結構 本書採用多線敘事結構。除瞭艾莉亞在飛船內部的發現與掙紮,還穿插瞭「先驅者」小隊登陸賽羅斯後,與當地奇異環境進行首次接觸的驚險描寫。這些描寫充滿瞭感官衝擊,光怪陸離的異星植物、會改變色彩以匹配人類情緒的礦物,以及那些難以名狀的共生現象,共同構成瞭一幅既美麗又令人不安的未來圖景。 敘事風格兼具硬科幻的精確性(對軌跡計算、生命維持係統的細緻描繪)與哲學小說的思辨性。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倒敘」和「模擬現實」的技術,讓讀者在閱讀艾莉亞解讀的地球記憶時,體驗到那種已逝去的豐饒與最終的崩潰,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當下決策的重量。 結語:重新定義「傢」 《異星拓荒者》的高潮並非一場宏大的戰爭,而是一個極其私密卻影響深遠的決定。當菌絲網路嚮人類發齣最終的邀請——允許他們的一部分意識融入其網絡,從而實現真正的、無摩擦的共存——艾莉亞必須做齣選擇。 本書的最終落腳點,是探討在極端環境壓力下,「人類」的定義將如何被重寫。當肉體不再是唯一的容器,記憶不再是線性的載體,文明的延續是否意味著個體的消融?這是一部關於希望、犧牲,以及在宇宙尺度上尋找謙卑立足之地的史詩級寓言。它迫使讀者迴望腳下的土地,思考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個環境選擇,將如何投射到遙遠的未來,定義我們的後代將以何種形態,繼續作為「拓荒者」存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關首奇 Gwennaël Gaffric
 
  法國裏昂第三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臺灣、中國與香港當代文學研究、科幻文學、生態批評研究。譯有吳明益、紀大偉、高翊峰、夏宇、陳楸帆、劉慈欣等華文作傢的作品。
 
譯者簡介
 
許雅雯
 
  臺灣屏東人,清華大學中文係、高師大華語教學研究所,在國內外教授華語十餘載後投入譯界,現專職筆耕。翻譯領域跨越語言學、歷史、精油、小說、繪本與博物館導覽。譯文賜教:anaisxu@gmail.com
 

圖書目錄

緒論:人類世時代的臺灣文學
Introduction. La littérature taïwanaise à l’ère de l’Anthropocène
人類世中的臺灣文學
臺灣的生態批評
為什麼談臺灣?
為何談吳明益?
吳明益的文本生態係統
哲學、科學與文學:跨文本的願景與限製
吳明益與中國傳統文本
 
第一章 自然 Natures
臺灣文學中的自然、浪漫主義與環境主義
報導文學
旅遊文學與荒野文學
田園文學
從自然到生態詩學
定義新文類:自然書寫
美國自然書寫的原則
臺灣的自然書寫
劉剋襄
王傢祥
 
第二章 天橋 Passerelles
吳明益與自然書寫:人類與蝴蝶
為自然去自然
沒有自然的生態學?
 
第三章 水 Eaux
水的詩意
流水
水―人類
水―世界
水的政治
臺灣的生態議題與環境主義
書寫與環境運動:吳明益與國光石化
 
第四章 鄉土 Terroirs
從鄉土到後鄉土
歷史中的風景
幻夢般的歷史與連結歷史
 
第五章 物種 Espèces
生物的命名、分類與控製
動物公園、人類公園
生成―動物
複眼看世界
複眼人的視角
複數記憶
菩薩與竹子
 
第六章 災難 Catastrophes
蝴蝶效應、月亮與科幻小說
渦流與世界
超物件世代
 
第七章 生態烏托邦 Écotopies
重構時間與空間
從瓦憂瓦憂島的烏托邦到森林教堂的異托邦
 
結論 Conclusion
從「關係詩學」到「宇宙政治學」
 
附錄 
人類世前奏麯Prélude à l’Anthropocène
――高格孚(Stéphane Corcuff),法國裏昂政治學院副教授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61411
  • EISBN:978626706143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8MB

圖書試讀

評論
 
  這本書不僅是所有語言第一本談論這位臺灣作傢的專著(而且如前所述,它也是法文書市中第一本專為單一臺灣作傢而寫的書籍);同時也是一本閱讀指南,指引讀者瞭解這位無論從島嶼文學或國際文壇來看,都是臺灣最重要作傢之一的作品。吳明益會在二○一八年三月獲得英國曼布剋國際獎的提名並非偶然。法國目前已齣版瞭多本他的作品,每一本的譯文都很精采,譯者就是關首奇。
 
  《人類世的文學》是對臺灣這一塊以生存為目標的生態深刻的反思。臺灣在許多層麵上都展現瞭這一特色,既是生物多樣性程度優異卻受到威脅的地區;是物種與移民人口的交接處;是許多工業、核電、自然、氣候、地質等災害的高風險區,也是一個可以自由、公開地討論生態問題的社會。這本書的目標在於思考臺灣(乃至全球)的生態詩學如何為人類與自然環境找到共存的方法。
 
  人類世的概念與工業化密不可分,也許也和全球化有緊密的關係,因此也應與全球的地緣政治息息相關。期待這本書能幫助讀者瞭解這些來自臺灣的聲音。未來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因此這些聲音也值得你的聆聽。
 
高格孚(Stephane Corcuff),法國裏昂政治學院副教授

用戶評價

评分

試讀瞭幾章後,我發現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巧妙,它不是那種直奔主題、缺乏鋪墊的學術論述,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讀者穿梭於復雜的概念迷宮之中。開篇的幾段文字,采用瞭非常文學化的描述手法,將宏觀的時代背景融入到一個極其微小、具體的觀察切片之中,這種由微觀反觀宏觀的路徑,極大地降低瞭讀者進入理論核心的心理門檻。它成功地避免瞭純粹理論著作常有的僵硬和晦澀,反而讓人感到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仿佛作者正在與你進行一場高水平的私密對話。這種對話式的寫作風格,保證瞭思想的深度之餘,也維持瞭閱讀過程中的愉悅感和流暢性,實在難得。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或許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並未完全喪失對“人”的關懷。它沒有將探討的對象異化為純粹的符號或數據,而是始終將人類置於環境與時間交織的復雜關係網中去考察。在那些深入分析文本現象的部分,我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人文關懷,這使得原本可能顯得冰冷的理論分析,煥發齣一種溫暖的、具有現實關切的生命力。它促使我反思自身與所處世界的連接方式,不再滿足於錶層的認知,而是渴望觸及事物更深層次的肌理。這本書不僅是一次知識的輸入,更像是一次思維方式的重塑,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新鏡頭,充滿瞭啓發性。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排版,都透著一股沉靜而富有思辨性的氣質。我尤其欣賞它在視覺元素上的剋製與精準,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而是用留白和字體選擇來引導讀者的注意力,這本身就暗示瞭其內容的深刻性。內頁的紙張觸感也十分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手指與紙張的摩擦也帶來一種寜靜的儀式感,這對於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去消化復雜理論的文本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細節。整體而言,這本實體書(盡管我擁有的是電子版,但對實體設計的想象是基於電子版所呈現的美學取嚮)仿佛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它在物理層麵上就構建瞭一種尊重文本、尊重讀者的氛圍,讓人在翻閱之初就對即將進入的知識領域抱持著一份敬畏和期待。這種對“物”的重視,似乎也為即將展開的宏大主題提供瞭一個堅實而有力的物理錨點。

评分

我留意到這本書在引用和旁證方麵做得相當紮實,它構建瞭一個極其廣闊的知識網絡。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不同學科視角時的那種審慎與精準,每一次的跨界引用都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為瞭服務於核心論點的構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彆是那些涉及曆史變遷和哲學思辨的章節,其邏輯推演的嚴密性,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學術功底。對於任何一個緻力於深入理解當代文化現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它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著重於探究“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該如何重新定位自我”。這種對“根源性問題”的執著追問,是真正優秀學術著作的標誌。

评分

從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清晰度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盡管主題本身具有相當的抽象性,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通過清晰的小標題和段落主題句來“導航”。每當感覺思緒有些飄散時,總能在下一段的首句找到重新聚焦的綫索。這對於深度閱讀者來說,意味著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標記、迴顧和知識的內化。我甚至發現,即便隻是隨機跳讀某幾個章節,也能快速抓住其核心論點,這說明其內在的邏輯骨架搭建得非常堅固,沒有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存在的冗餘段落。這種高效的結構設計,大大提升瞭閱讀的投資迴報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