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释迦、耶稣、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四大圣人,直到扬胡斯、林肯、吉田松阴等等,本书列举了为数众多的事例。
名留青史的人们,未必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
即便是很痛苦,在持续忍耐的过程中,真实会发出光辉。 在忍耐之时,须坚强己心,即便身处平凡,也要孜孜不倦地持续努力。
当各位以克服低潮、战胜试炼、逆转常识为目标时,终有一天就会明白世间有着无论如何也无法打败的人。
届时,各位亦将感受到「德」的产生。
我们已经跨越了世间常识的边界线,今后必须要抱持不退转的信念持续战斗下去。
从释迦、耶稣、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四大圣人,直到扬胡斯、林肯、吉田松阴等等,本书列举了为数众多的事例。
名留青史的人们,未必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
即便是很痛苦,在持续忍耐的过程中,真实会发出光辉。 在忍耐之时,须坚强己心,即便身处平凡,也要孜孜不倦地持续努力。
当各位以克服低潮、战胜试炼、逆转常识为目标时,终有一天就会明白世间有着无论如何也无法打败的人。
届时,各位亦将感受到「德」的产生。
我们已经跨越了世间常识的边界线,今后必须要抱持不退转的信念持续战斗下去。
幸福科學集團創立者兼總裁。
1956年7月7日生於日本四國德島,東京大學法學系畢業後,任職於大型商社,派遣至美國總部時,於紐約市立大學碩士班學習國際金融論。1981年大悟,自覺於自身是有著拯救全人類之巨大使命的「愛爾康大靈」。
1986年創立了「幸福科學」,信徒廣佈於世界超過165個國家,於全世界建立了700個以上的精舍、支部精舍,布教所約一萬多處。
至今說法次數超過3450次(其中英語說法150次以上),著作被翻譯為40種以上的語言,發行書種超過3050種(其中靈言系列600種以上)。《太陽之法》、《彌賽亞之法》等諸多著作登上暢銷排行榜、百萬暢銷著作。此外,媒體文化事業方面,監製、原作、企劃了25部電影,另亦作詞作曲超過450首。
幸福科學大學與學校法人幸福科學學園(國中、高中)創立者、幸福實現黨創立者兼總裁、HS政經塾創立者兼名譽塾長、幸福科學出版株式會社創立者、NEW STAR PRODUCTION株式會社會長、ARI Production株式會社會長。
第1章 克服低潮的方法──写给想要让运势好转的你
1 谁都有可能经历低潮
2 低潮时期应有的自觉
3 思索自己在整体中的定位
4 发现崭新自己的机会
5 应付低潮时期的其他方法
6 克服「最壞的情形」
第2章 战胜试炼──如何度过不后悔的人生?
1战胜试炼是非常重要的想法
2 商社时代的学习经验
3 幸福科学一直在挑战未知的工作
4 信念贯彻到底
第3章关于「德」的产生──摒弃私心活于天命
1 以宏观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
2 努力不要流于「生物界的法则」
3 看透人品的简单方法
4 「公职人员」须抱持着与身分相符的自觉
5 向人类展示何谓’德’的四大圣人
6 如何成为有德之人
第4章 不败之人──超越世间胜负的人生态度
1 真理为何难以获得理解
2 近代建立了名为「理性」的信仰
3 释迦的出家和祖国的灭亡
4 世间常发生不合理之事的理由
5 无法获得认同时要忍耐
6 为真理赌上性命的神的使者
7 活于真理之人永无失败
第5章逆转常识──开拓崭新时代的真理的力量
1 和时代的常识对战
2 践踏神心的宗教界的常识
3 科学的探究和宗教的真理之间的关系
4 打破错误常识的真理力量
后记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学习如何在职场或家庭的复杂关系中,通过有策略的“隐忍”来达成最终的目标。我期待看到的是“曲线救国”的智慧,是懂得何时进退的圆融之道。然而,这本书似乎对这种功利性的“忍耐”嗤之以鼻。它将“忍耐”提升到了一个近乎形而上的层面,讨论的不是如何管理他人的期望,而是如何管理我们自身对于“即时满足”的渴望。作者似乎认为,真正的突破,来自于对“应该如此”这种集体幻觉的彻底颠覆。当我读到那些关于“时间维度上的不一致性”的论述时,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眩晕感。这完全不是我熟悉的关于人际沟通或情绪管理的领域,它更像是混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分析,试图拆解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线性认知。这种对根源的追问,虽然宏大,却让我觉得离我的实际生活越来越远。
评分坦白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忍耐的方法”,不如说是一场艰难的“去魅”之旅。它像一把冷冽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区。我对“逆转常识”这个概念抱有的好奇心,被书中对“沉默的共谋”和“效率的暴政”的深刻批判所取代。我期待的是一剂温和的良药,结果却被注射了一剂强效的清醒剂。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立刻变得更有耐心或更懂得退让,而在于它让你开始质疑:我们忍耐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所要逆转的“常识”,其真正的本质又是什么?它逼迫我思考,我们是否已经为了维护某种脆弱的“秩序感”,而牺牲了更深层次的真实性。这是一本需要多次重读,并且在不同人生阶段去重新审视的书,因为它挑战的不是行为,而是存在的底层设定。
评分这本书的节奏感非常奇特,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叙事,而更像是一系列散落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片段式”思考集合。有些段落,比如关于“透明度陷阱”的描述,写得极其精妙,让我拍案叫绝,仿佛作者瞬间洞察了现代社会信息过载的本质。然而,紧接着的下一章,却可能陷入了冗长而晦涩的定义游戏中,让人不禁想要跳读。我尝试去寻找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线”或者“人物弧光”,但很显然,作者无意提供这些传统文学的安慰。这本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的“不完整”和“尖锐”,它不试图取悦读者,更不提供任何简单的答案。它提供的是一个充满棱角的视角,让你自己去填补那些巨大的空白和逻辑的跳跃,这需要读者付出极大的主动性去构建意义。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标题,就让人心中一紧。“忍耐之法:为了逆转‘常识’”——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份秘密行动指南,或者是一本挑战既定秩序的宣言。我原本期望能读到一些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冷静、如何应对逆境的实用技巧,也许是心理学上的应对机制分析,或者是一些历史上的隐忍典范案例。然而,这本书的实际内容似乎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它似乎更专注于对“常识”本身的解构,而非提供一套具体的“忍耐”方法论。我感觉作者似乎在试图撬动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基石,探讨那些我们不假思索接受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真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以及它们对个体自由的潜在束缚。这种哲学思辨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探讨“忍耐”的书籍的初始预设。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社会结构和思想控制的批判性论述,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对世界的理解,有点烧脑,但绝对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疏离感。我本以为会读到一些循循善诱、充满同理心的文字,毕竟“忍耐”这个主题本身就带着一丝苦涩的温情。但这里的文字,尖锐、抽离,充满了理论术语和复杂句式,仿佛是出自一位远古哲学家而非现代的自助导师。很多章节的逻辑推演极其跳跃,需要我反复回溯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链条。我尝试寻找一些可以立即在生活中实践的“心法”,比如如何通过呼吸来控制情绪,或者如何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化解压力,但这些期待完全落空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概念的反复界定、对既有范式的无情批判。这更像是一本学术专著的节选,而不是面向大众读者的“法门”指南。我得承认,这种挑战性的阅读体验,虽然令人疲惫,但却也带来了一种智力上的刺激,让你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审视者的目光去看待那些你以为已经掌握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