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史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 (電子書)

生命史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建民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医疗史
  • 生命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电子书
  • 历史学
  • 健康
  • 疾病
  • 中国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過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觀,揭開古代中國醫學的神祕面紗!

  王莽在長安大興土木,竟然是為了讓女兒生育順利?
  新生兒的胎胞如果沒有埋在特定方位,會導致不幸?
  今日常見的艾灸,跟遠古的「天火」信仰又有什麼關聯?

  中國古代的醫學內涵,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神祕。如今看來迷信荒誕的醫方數術,卻反映出前人深信不疑的身體理論與萬物運行的宇宙觀。而古代中國醫學與文化彼此密不可分、交互影響的獨特性也由此展現。

  「生命史學」即是一段建構醫學體系以及文化內涵的過程。本書從中國醫療史上的幾個議題出發,透過社會風俗、醫療技術、臨床病徵的探討,叩問「什麼是生命?」的核心命題。並期待藉由探索個體生命觀與整體文化不朽活力,將歷史學普及於大眾的內在與生活。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与“生命史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 (電子書)”无关的图书简介。 --- 书名: 《秦汉简牍中的帝国记忆:权力、社会与日常生活的重构》 副标题: 从出土文献透视中古的权力运作与士人的生存图景 ---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秦汉时期社会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士人阶层日常生活图景的学术专著。作者通过对近年来新出土的大量秦汉简牍、帛书以及相关考古材料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与跨学科比较研究,力求突破传统史学中仅依赖正史记载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帝国侧面图景。全书聚焦于国家权力的具体渗透方式、地方精英群体的身份认同构建,以及普通人在浩瀚帝国中的生存策略与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简牍文书与帝国治理的“微观史” 本书的开篇部分,着重考察了简牍文书在理解秦汉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价值。不同于正史对中央决策的宏大叙事,简牍,尤其是汉代流传下来的大量行政文书、司法卷宗和户籍档案,为我们提供了权力自上而下渗透到郡县乃至乡亭的“微观证据”。 我们细致剖析了如放牛、征税、徭役、诉讼等具体行政流程中的文书往来。通过对这些“具体操作指南”的研究,本书揭示了秦汉帝国如何通过一套精密的文牍系统,将抽象的律令转化为可执行的日常行政程序。例如,书中对比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律文在实际执行中的细微差异,探讨了基层官吏在执行中央命令时所采取的弹性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塑造了地方社会的实际面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对里耶秦简、悬泉汉简等重要出土材料进行了深入挖掘,不仅重构了汉代邮驿系统的运作细节,更通过分析地方官吏的信札和“簿籍”,还原了基层行政人员的日常压力与职业伦理。这些“帝国机器的零件”所留下的痕迹,揭示了帝国高效运行背后的复杂人力调度与文书困境。 第二部分:士人的身份构建与知识的流动 秦汉时期是士人阶层地位发生剧烈变动的关键阶段。本书将焦点转向了这一群体,探讨他们如何在中央集权的压力下,重新定义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知识体系。简牍中关于郡县吏员的任命文书、不同身份者之间的书信往来,为我们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士人晋升轨迹。 作者特别关注了“儒家化”过程中的张力。简牍中保存的儒家经典抄本(如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中的早期文本),与官方推行的独尊儒术的政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本书认为,士人的“学问”不再仅仅是修身养性的工具,而是获取政治资本、在官僚体系中确立合法性的核心资源。我们通过分析特定家族在不同时期对儒家文本的引用变化,探讨了知识与权力联姻的具体路径。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文人交往圈”的形成。通过对书信内容的研究,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知识分子之间的辩论、互助与竞争。这些私密的文字记录,远比官方传记更能反映士人阶层的真实心态——他们在追求名声、规避风险与维护家族荣誉之间的艰难权衡。 第三部分:日常生活中的信仰、习俗与“非常态”事件 传统的历史叙事往往聚焦于朝堂更迭与重大军事行动。然而,本书致力于重现帝国百姓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信仰体系与生存挑战。 我们利用简牍中所记载的祭祀记录、占卜文书和瘟疫报告,重构了秦汉社会普遍存在的“天人感应”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例如,关于灾异的报告如何在基层被记录、上报,以及官方如何借用这些“天意”来合理化其统治。这些文本揭示了民众在面对不可控的自然力量时,所采取的文化应对机制。 书中对“非常态”事件的考察尤为深入。例如,涉及盗贼、叛乱、地方冲突的司法档案,展示了帝国法律的威严与局限。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如“失物招领启事”、“债务契约”等生活化的文本,它们如同历史的快照,捕捉到了不同社会阶层(包括奴婢、雇工)的经济往来与法律地位。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恰恰是理解社会流动性与阶层固化的重要视角。 结论:重构一个可感知的秦汉世界 《秦汉简牍中的帝国记忆》并非一部简单的文献汇编,而是一种历史解释方法的实践。通过对这些沉默的历史证言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批判性的解读,本书成功地将一个由抽象律法和精英叙事构筑的秦汉帝国,转化为一个充满具体行动、复杂情感和日常挣扎的可感知世界。它提醒我们,理解一个宏大帝国,必须从那些尘封于地下两千年的微小印记开始。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古代社会史、政治史、法律史及文献学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人员。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建民


  1962年生於臺灣省屏東縣,1980年代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前後十五年,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8)、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並執教於清華大學與臺北大學。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領域主要要為中國「古典醫學」的重建與反思,代表作品有《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華佗隱藏的手術――外科的中國醫學史》、《近世中醫外科「反常」手術之謎》、《扁鵲別脈――反思中國早期醫學的歷史》等專著,及相關論文數十篇。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1998)、「立青中國科學史青年學者傑出論文獎」(2001)、第三屆「大象優秀科技史論文獎」(2001)、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9)等榮譽。
 

图书目录

修訂二版說明
代序 余英時先生
自序:古典醫學的臨在
圖片目次
第一章    中國醫學史研究的新視野
第二章    艾灸的誕生
第三章    考古發現與任脈學說的再認識
第四章    王莽與王孫慶――記公元一世紀的人體刳剝實驗
第五章    漢代「移病」研究
第六章    中國古代「禁方」考論
第七章    馬王堆漢墓帛書「禹藏埋胞圖」箋證
第八章    明堂與陰陽――以《五十二病方》「灸其泰陰泰陽」為例
第九章    《本草綱目˙火部》考釋
後記――念茲在茲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74953
  • EISBN:978626307881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