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23天的徒步環島 台灣朝聖之路 (電子書)

我那23天的徒步環島 台灣朝聖之路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建明(Mike)
图书标签:
  • 徒步旅行
  • 台湾
  • 环岛
  • 朝圣之路
  • 旅行文学
  • 电子书
  • 个人游记
  • 户外运动
  • 文化体验
  • 慢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是台灣人,一輩子總要環島一次;不是台灣人,一輩子總該來台灣環島一次!
 
  ◎年紀加起來快200歲的三個傻瓜,挑戰23天的全台首發不老徒步團!
  ◎用最緩慢深刻的徒步環島,認識台灣這塊土地,和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
  ◎一生至少一次,送給自己的壯遊!
 
  台灣特有的好山好水其實一點都不輸國外,
  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便是,徒步環島!
 
  9年前,第一次和「鐵馬家庭」一起騎單車環島9天,
  今年,正式招募成員,展開23天的徒步環島,
  一旦你真心決意要做,全宇宙都會為你開路,
  大義哥更是以79歲的高齡完行,蔚為佳話!
 
  徒步環島沒有甚麼祕訣,就是左腳踩到右腳的前面,
  再把右腳踩到左腳的前面。
  只要你知道想去什麼地方,縱使步伐蹣跚舉步維艱也沒關係,
  因為你知道,你已經在路上了。
 
  ※
  附每日起迄地點、里程數、住宿處、行程記事,
  只要依本書按圖索驥,任何人都可以徒步環島成功!
深入古老文明的脉络:一部关于中亚丝绸之路的宏大史诗 书名: 丝路遗风:穿越千年商旅的文明交汇点 作者: [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详尽、多维度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旨在重构被誉为“世界生命线”的中亚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它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单一事件,而是以时间为轴,空间为网,系统梳理了自汉代张骞西行至帖木儿帝国衰落,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文化和信仰通道的兴衰与变迁。 第一部分:草原的呼唤与帝国的奠基 (公元前2世纪 – 公元3世纪)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形成初期,特别是汉朝对西域的开拓与管控,以及罗马世界对东方奢侈品——丝绸——的痴迷如何共同催生了这条贸易路线的早期格局。作者以详实的考古证据和古代文献为基础,描绘了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以及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构建早期商路安全中的复杂作用。我们不仅关注货物贸易,更深入分析了政治联姻、军事驻防如何成为支撑这条漫长路线的“软基础设施”。重点分析了帕提亚帝国在东西方贸易垄断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其对早期佛教东传所施加的影响。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繁荣与宗教的熔炉 (公元4世纪 – 公元10世纪) 随着北魏、北周以及隋唐盛世的崛起,丝绸之路迎来了其最为辉煌的时期。本章细致考察了粟特商人——这一中亚贸易史上最杰出的群体——如何凭借其语言天赋和商业网络,将贸易网络延伸至更远的西方,直至拜占庭和波斯萨珊王朝的腹地。 宗教的渗透与融合: 详细阐述了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的过程,重点分析了敦煌、克孜尔等石窟艺术的形成,这些艺术是犍陀罗艺术、笈多艺术与本土文化激烈碰撞的结晶。同时,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尤其在怛罗斯之战后)的传入,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宗教多元共存的生态系统。 技术与知识的传播: 探讨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中国关键技术西传的路径与历史节点,以及来自波斯和印度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东进的渠道。这种双向的知识流动,是推动全球中世纪文明进步的隐形力量。 第三部分:十字路口的动荡与帝国的兴衰 (公元11世纪 – 公元14世纪) 本部分聚焦于丝绸之路在面临地缘政治剧变时的韧性与重塑。塞尔柱突厥的崛起、阿拉伯帝国黄金时代的尾声,以及中原王朝的更迭,对沿线绿洲城邦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蒙古帝国的意外整合: 详细分析了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建立的庞大帝国,如何通过“蒙古治世”(Pax Mongolica)实现了欧亚大陆空前的政治统一,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便利性和安全系数。马可·波罗的游记,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文献,被置于更宏大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作者指出,尽管战乱频发,但正是这种统一为跨洲际旅行和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 贸易模式的转变: 考察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对传统陆路贸易构成的挑战与互补。陆路贸易的重心逐渐从大宗货物转向了高价值、低体积的奢侈品和信息流。 第四部分:绿洲的凋零与全球贸易的新格局 (公元15世纪 – 17世纪) 随着奥斯曼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帖木儿帝国的瓦解,以及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中亚陆路的重要性开始相对下降。 后期的文化遗产: 分析了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城市在伊斯兰文化和帖木儿艺术影响下展现出的最后光辉。本书探讨了中亚文化如何在政治衰退期,通过宗教学院(Madrasah)和苏菲派社群,完成了对自身核心价值的固化与传承。 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总结了地理大发现对丝绸之路的致命一击,即新的海上航线提供了更低成本、更大容量的运输方案。然而,作者强调,陆路贸易从未完全消失,它转入更隐秘的区域性循环,并在十九世纪的“大博弈”时代,再次成为地缘政治关注的焦点。 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书的撰写跨越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地理学和经济史的边界。作者摒弃了传统的“英雄史观”,转而采用网络理论和环境决定论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灌溉系统、商队组织结构和瘟疫传播(如黑死病)在塑造丝绸之路上的关键作用。每一章都辅以详尽的地图分析,追踪古代水源地、驿站遗址和城市废墟的演变轨迹,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幅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微观细节的、关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人造地理奇观的立体画像。 --- 本书适合读者: 对世界文明交流史、中亚历史及古典贸易网络感兴趣的学者与普通读者。 地理学、国际关系及区域研究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士。 任何希望理解古代全球化进程,探寻文化碰撞与融合力量的求知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曾建明(Mike)
 
  1971年出生於台灣台南,輔大統計系畢,曾任補教業,券商分公司主管,上市金控公司財富管理部協理,50歲財務自由退休成為FIRE族,對健走,烹飪,電影欣賞感興趣,首次嘗試寫作。

图书目录

自序
第01天 台北到坪林38K 新坪旅社
第02天 坪林到宜蘭37K 富翔飯店
第03天 宜蘭到東澳39K 東海峰旅館
第04天 東澳到和平38K 鳳冠大飯店
第05天 和平到新城37K 上豪民宿
第06天 新城到鳳林38K 有情天地民宿
第07天 鳳林到舞鶴40K 林家茶園民宿
第08天 舞鶴到富里39K 富里民宿
第09天 富里到鹿野41K 99號小木屋
第10天 鹿野到太麻里39K 狀元樓商務旅店
第11天 太麻里到達仁39K 東方雲民宿
第12天 達仁到楓港33K 隆安旅店
第13天 楓港到東港40K 麗園民宿
第14天 東港到楠梓38K 龍陽商務旅館
第15天 楠梓到新化39K 老街168民宿
第16天 新化到新營37K 歐堡商務旅館
第17天 新營到大林38K 東方大旅社
第18天 大林到員林42K 遠東汽車旅館
第19天 員林到沙鹿41K 玉坤田大飯店
第20天 沙鹿到白沙屯41K 小莉米民宿
第21天 白沙屯到新竹40K 合悅都會商旅
第22天 新竹到中壢36K 歐遊國際旅館
第23天 中壢到台北37K 可愛的家
寫在最後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89276
  • EISBN:978626718948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9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我這麼一個人從橫空出世,在這美麗的地球走著走著,竟也走到了50歲的年頭,我想,每個來到這世上的人,應該沒人想要活著回去吧!50歲,一個不老,但也可以隨時死去的年紀。
 
  在我自己的人生這條路一路走來,說真的並不容易,從孩提時代的懵懂無知,經過青春無悔的求學階段,一直到進入社會,不斷地使出渾身解數,從一無所有戮力打拼到有車有房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有那麼一點點的社會地位,只有天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所幸在50歲這年頓悟,體認到人生的奧義其實是知足常樂,少才是多,因為人的慾壑是永遠填不滿的,索性急流勇退,畢竟大半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在人生責任告一段落後,是該華麗轉身,轉而多留些時間為自己而活,人身難得,自由可貴,希望從此能無拘無束,不再背負著莫須有的壓力,想要活出全然不一樣的第二人生。但退休後要幹什麼,絕大部分人不乎兩個願望:其一就是環遊世界,到處遊山玩水,但環遊世界可能需要一大筆金錢去搭建,而且這一兩年可能還要受制於疫情的肆虐,但遊山玩水就容易多了,尤其是在之前也已經去過了歐美澳亞不少國家後,台灣特有的好山好水其實一點都不輸國外,於是乎,送給自己最好的50歲生日禮物就是「徒步環島」,其二就是培養新興趣,我選擇了走進廚房,學會了做菜,要證明自己甚麼都可以做,甚麼都可以成為!
 
  依稀記得9年前,第一次騎鐵馬家庭9天的單車環島,途經屏鵝公路上的咖啡店「三個傻瓜」(有著無敵海景很棒的一家店),和店家老闆發哥首度討論到徒步環島,當時僅僅有個概念,喔!那至少得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而且當時路上就有碰到過正在實踐的徒步者,只覺得,哇嗚~好酷喔!萬萬沒想到,一顆種子已經在心底埋下,慢慢地發芽,直至9年後成長茁壯、再也一發不可收拾!
 
  看過這麼一段話:「有時候,只要你知道想去什麼地方,就算走的緩慢蹣跚也沒關係,因為你知道,你已經在路上了。」
 
  去年底的8天橫貫武嶺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尤其在今年228三天連假的蘇花行,眼中一直盯著領隊寶哥的隊服背後那個23天徒步環島的台灣驛站圖,更是滋養了那份雄心壯志,問寶哥超級路戰隊何時出團,結果,寶哥竟回應:暫時不會出團,但所有行程已公開於網站,有心人士可自行參考挑戰。我哪是那麼容易退縮的人,上網查詢後發現,這簡直就是公開的藏寶圖嘛!上面已經完整的規劃了每天要走的起迄點及住宿建議,接下來只要按圖索驥即可,於是,也不知那來的勇氣,心一橫,乾脆上網公告尋求一起徒步環島的同行者,哈!這下木已成舟,想反悔也不成了!最後,有人陪走最好,但沒人我應該也會自己去。
 
  意料之外,竟陸續地有2名過去的健走伙伴報名參加,於是3個傻瓜不知天高地厚,加起來快200歲號稱首發不老徒步團正式成軍,擇于329青年節正式出發上路了!
 
  人生很多時候不是準備好了才上路,那可能永遠都上不了路,更多時候是先上路了再來做好準備!也不是沒有想過中間可能碰到的問題,然真理就是,一旦你真心決意要做的事,全宇宙都會為你開路!於是乎,徒步環島之路就這麼一天兩天三天順利的過去,一天比一天還要精彩,和夢想的距離也一天一天的靠近,當然也多虧了這一路上很多人情的提攜協助,讓這趟我定義為台灣徒步朝聖之路,更增添了許多美麗的風景!
 
  因為許多的堅持和永不放棄,我和大義哥兩人最後成功了,尤其是大義哥以79歲的高齡還一度蔚為佳話,也讓這段旅程賦有更深刻的意義,難怪有人說:「所有的往復、折返、徘徊、擺渡,都是走在與更好的自己相遇的路上。」也滿懷真心的期待這條台灣朝聖之路,能成為新的亞洲健行者的天堂!
 
111年6月22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和时间感,23天,这个数字带着一种精确的仪式感。这不像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像是一场有计划的修行。我个人对那种“沉浸式”的体验类书籍非常着迷,比如那些描述长期野外生存、或是深入特定社群文化的作品。我设想作者在途中一定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比如面对孤独、面对天气突变、面对自我怀疑时的坚持。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无聊”和“重复”的时刻,因为在长时间的徒步中,这些时刻恰恰是考验一个人的心性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示出一种面对枯燥和坚持的哲学,而不是只歌颂那些戏剧性的高光时刻。那种把生活提炼到最基本的状态,然后重新审视一切的过程,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感,将地理名词、时间长度和精神探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常常在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替代体验”的读物,让我在无需亲身经历极端挑战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那种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这本关于台湾徒步的书,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去了哪里”,更是“如何到达那里”。这种对过程的细腻描述,往往比最终的成就感更具感染力。我期待着作者能在文字中重现那种脚底板磨出的水泡、肌肉的酸痛,以及每走一步所需付出的意志力。真正触动人心的旅行文学,是能让读者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觉到自己也仿佛完成了一次漫长而有意义的行走,那种身心俱疲后的澄明感。

评分

作为一名日常通勤族,我对那些能够打破日常循环的叙事抱有天然的好奇。这本书的结构——“环岛”和“徒步”——本身就是一种对既有生活模式的颠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旅行”与“修行”这两种体验的。在台湾这样一个充满现代都市气息和传统文化交织的岛屿上进行徒步,必然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化碰撞。例如,当作者从繁华的城市走向偏远的乡村,他的视角和感受会发生怎样的转变?是更贴近土地的质朴,还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加深?我倾向于认为,这种身体上的极限体验,能让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敏锐度。我希望这本书能捕捉到那种细微的、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被察觉的感官体验,比如某一种植物的气味、某种方言的韵律,这些都是在快速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

评分

说实话,我挑选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朝圣之路”这个概念吸引的。它立刻让人联想到欧洲那些著名的徒步路线,但将其置于台湾的土地上,这种结合本身就充满了新奇和张力。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作者选择了这条看似艰辛的道路,并且是如此精准的23天。这种对时间和路线的设定,暗示着一种有目的性的挑战,而非随性的漫步。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断舍离”,通过身体的疲惫来净化心灵的杂念。从我对徒步文化的了解来看,真正的朝圣,往往伴随着某种内心的困惑或寻求,是对现状的一种强烈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当代人在高压生活中,如何通过这种古老的方式寻找内心的秩序和宁静。这种对内在探索的挖掘深度,远比风景描绘更吸引我。

评分

踏上旅途,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去探索那些地图上尚未标记的角落,或者重温那些触动心灵的足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带着些许岁月痕迹的排版,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反而透着一股朴实的力量,仿佛能闻到清晨山野间的露水味。我总是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故事,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观光记录,而是深入骨髓的体验,那种与自然、与自我对话的过程。阅读前,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画面:崎岖的山路、广阔的海岸线,以及那些在路上偶遇的陌生人。这本书的体量和排版方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或许更像是一份私人日记,坦诚、不加修饰,记录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精神上的洗礼。那种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审视生活、重塑自我的勇气,是任何文字都难以完全概括的。我期待着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那份坚持与释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