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精,讓我更多薪 (電子書)

不專精,讓我更多薪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相勛
图书标签:
  • 职场发展
  • 个人成长
  • 技能提升
  • 斜杠青年
  • 副业
  • 自我增值
  • 职业规划
  • 电子书
  • 理财
  • 思维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多益只有700分,哪有資格教英文?你可以專教想從500分進步到700分的人。
  ◎很會削鉛筆,有啥用?美國漫畫家就出了一本《如何削鉛筆》,還賣起周邊商品。
  ◎「等我變得很厲害,就能靠這個……」,就是這種思維,害你老是錯過最佳時機。

  本書作者尹相勛畢業於私立大學企管系,一個很普通的上班族,
  不過他有個很特殊的兼職──裝置藝術家。在樂天集團上班的第一年,
  就在首爾鍾路區通義洞的畫廊「Palais de seoul」舉行裝置藝術個展。

  2020年甚至殺到臺北「田園城市藝文空間」,
  舉行為期兩週的「入職四年的唐吉軻德」裝置藝術個展。

  他本身沒有任何藝術背景,只是喜歡看美術展和相關的YouTube,卻能成功辦展。
  就憑「不專精的才能」和「成為業界的第一個」,贏得高收入。

  他認為,現今社會,比起專業,人們更願意為「真實」買單,
  想吸引別人的眼球,重點不是你有多棒,而是你夠不夠「獨特」和「規律」。

  ◎因為不專精,反而跟市場更靠近
  韓國家庭主婦光是評論家電產品好壞,就吸引近30萬粉絲訂閱;
  美國漫畫家教人削鉛筆,就自創鉛筆品牌,連《雲端情人》電影導演都愛用。
  由此可見,比起很厲害、很專業,人們更喜歡「不專精的真實」。
  但所謂「不專精」,要如何定義?作者提出三個非常明確的標準,
  讓你自己判斷:「我這個不專精,能不能跟市場靠近」。(能不能賺到錢)

  ◎重點不是多專業,而是成為業界第一個
  所有暢銷都有模板可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兩個不搭」組一起:
  韓國燒酒品牌真露,推出燒酒造型的包包,竟然大賣;
  紅牛機能飲料舉行「紙飛機國際競賽」,竟吸引58個國家、176位選手參賽!

  至於一般上班族呢?作者把「上班族+藝術家」兩個不搭組一起,
  就成為他最強大的賺錢武器。
  他甚至用這個方法,獲得大企業贊助1,000萬韓元去旅行,還成功申請專利。
 
  ◎人生不要努力,要規律
  想靠不專精獲利,重點不是努力,而是規律:先大致做做,但要重複出現。
  例如,每週都要固定上傳一部影片,只要明天比今天好,下週比本週好,
  就會有越來越多人看見你。你將發現,再不起眼的能力都有賺錢的價值。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貴族都在培養勢力,兩位食客特別來拜訪孟嘗君,
  孟嘗君問:你的專長是?一人說我會學雞叫,一人說我會學狗叫。

  其他人都大笑:「這也算本領」,只有孟嘗君不介意並接受他們。
  沒想到多年後,就是這兩個不專精的「雞鳴狗盜」能力,救了孟嘗君一命。

  許多人在設定目標時,經常只想著10分或0分,
  其實人生就跟射箭一樣,就算每次只射出5分,但幾次相加也會高於100分。
  這就是韓國最強上班族的「不完美更暢銷」思維模式大公開:
  因為不專精,反而比別人更多薪。

推薦者

  記憶高手,曾創下多項記憶比賽與魔術方塊比賽的臺灣紀錄/洪啟倫
  IG創作者/Neil 習慣力

  過去總是被質疑「玩魔術方塊能做什麼」的我,要是能更早看到這本書就太好了!
  很開心作者把這些成功的過程與技巧整理出來,提供思考的路徑給各位參考,而且第三章提及的內容,也確實都是我正在使用的方法。
  本書推薦給懷疑自己會的東西究竟能做什麼,以及還不曉得自己才能是什麼的你。——記憶高手,曾創下多項記憶比賽與魔術方塊比賽的臺灣紀錄/洪啟倫

  關於「能力」,人們普遍帶著高標準的刻板印象來認定,作者的成長歷程中並未有過藝術相關經歷,卻在進入社會後,成為了上班族裝置藝術家!
  正苦於探索自己具備哪些出眾才能,或是因擁有不夠專精的才能和興趣而感到悲觀的你,現在就跟隨著作者的筆觸,從化解你心中的自我懷疑開始,經由具體可實踐的方法,找出你早已具備卻被隱藏起來的平凡才能與觀點,並進一步創造出不平凡的經驗與成果。
  斜槓經營自媒體的我,深刻的體會到,我們正身處一個能夠將看似平凡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時代,如果你願意開始擁抱自己的多樣性,這本書必定能為你帶來巨大的轉變!—— IG創作者/Neil 習慣力
 
《职场进阶的非线性路径:通往高价值岗位的策略地图》 内容简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专精”曾是金科玉律,但如今,仅仅依靠单一技能树的垂直生长已无法保证持续的竞争力和薪资的跨越式增长。本书《职场进阶的非线性路径:通往高价值岗位的策略地图》提供了一套颠覆性的职业发展哲学,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T”形、甚至“π”形的能力结构,从而在职场中开辟出更广阔、回报更高的发展空间。 本书并非一本技能手册,而是一份深刻的战略规划指南。它深入剖析了当前知识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以及传统职业路径的局限性。作者通过对大量成功人士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和新兴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职业晋升模型——“多维价值叠加模型”。 第一部分:重新定义“不专精”——从弱点到杠杆 传统的职业规划要求我们在一个领域深挖,直到成为专家。本书首先挑战了这一观念,提出“适度的‘不专精’”并非是平庸的代名词,而是一种主动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组合策略。 1.1 职场机会的“交叉口效应”: 真正的价值往往产生于不同知识领域的交汇点。例如,一个既懂技术又精通心理学的项目经理,其解决复杂人际和技术难题的能力远超纯粹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本书详细拆解了如何识别这些高价值的“交叉点”。我们探讨了如何系统性地学习第二甚至第三领域的“关键概念”和“通用语言”,而不是陷入无谓的细节泥潭。 1.2 “弱技能”的战略性培养: 本书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现有技能组合中的“薄弱环节”。这些弱点往往是通往更高层级职位(如领导岗、跨部门协作岗)的隐形障碍。我们讨论了如何有针对性地、以最低的时间成本来补齐这些“临界技能”,使之从拖累项转化为推动项。这包括对商业思维、数据叙事、冲突解决等“软性硬技能”的系统化训练。 1.3 打造你的“技能组合拳”: 读者将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核心专长(深度垂直技能)与一系列互补的通用技能(广度横向技能)进行模块化组合。这使你能够在不同的项目和职位需求之间实现快速的“能力迁移”和价值重塑。 第二部分:薪资跃迁的底层逻辑——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 薪资的提升从来都不是基于工时或经验的简单线性累加,而是基于你为组织带来的“边际价值增量”。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于如何将你的复合技能转化为组织可量化的、高回报的价值。 2.1 价值的“乘数效应”: 当你的技能A与技能B结合时,产生的价值是否仅仅是A+B?本书引入了“乘数效应”概念,解释了如何通过引入第三种技能C(如自动化思维、创新设计思维),将A和B的价值潜力放大数倍。我们将分析哪些组合在当前市场中具有最高的乘数潜力。 2.2 掌握“通用商业语言”: 无论你的专业背景如何,要获得更高的薪酬,必须能够用公司的“通用商业语言”进行沟通和决策。这包括理解财务报表、掌握ROI(投资回报率)分析、以及用战略层面的语言阐述项目价值。书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论,帮助技术或专业人士快速“翻译”其工作成果为商业效益。 2.3 权力与影响力的获取: 高薪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决策权和影响力。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不直接追求管理头衔的前提下,通过“跨界领导力”和“专业背书”来扩大自己的职场影响力,从而赢得稀缺的资源和更高的薪酬包。这包括构建个人权威、有效进行跨部门沟通,以及在组织内部推动变革的能力。 第三部分:构建你的非线性职业地图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实践指南,指导读者如何将上述理论转化为可执行的职业地图,实现薪资的非线性增长。 3.1 识别“战略性跳板项目”: 成功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战略性的“跳板”。这些项目可能短期内不直接增加薪资,但它们能为你带来全新的、高价值的技能组合或关键人脉。我们教授读者如何筛选、申请并最大化利用这些能改变职业轨迹的项目机会。 3.2 逆向规划与技能反推: 传统的规划是从现在推向未来。本书建议采用“逆向规划”:首先确定你未来五年想达到的高价值职位画像(及其所需的复合能力),然后反向推导出你现在需要学习的关键知识模块和实践经验。 3.3 持续的“再组合”与自我迭代: 职场环境永不静止。本书强调,你的“不专精”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定期进行“技能盘点”,评估现有组合的市场价值,并根据行业变化主动淘汰或引入新的技能模块,保持组合的动态新鲜度和高溢价能力。 总结 《职场进阶的非线性路径:通往高价值岗位的策略地图》是一本写给所有渴望突破职业瓶颈、寻求薪资质变的人的行动指南。它教你如何有策略地拓展视野,将看似不相关的技能编织成一张高价值的职业网络,让你在人才市场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复合价值单元”。告别单一路径的束缚,用智慧和战略规划,开启你的高价值职场生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尹相勛


  每天到辦公室的上班族,身兼裝置藝術家。

  在樂天集團上班的第一年,就成功在位於首爾鍾路區通義洞的畫廊「Palais de seoul」舉行了裝置藝術個展。2020年在臺北的「田園城市藝文空間」」,舉行了為期兩週的「入職四年的唐吉軻德」裝置藝術個展,並以此為契機,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還成為節目《改變世界的15分鐘〉的講者。

  他認為自己雖然沒有藝術背景、畢業於地方私立大學企管系,卻能舉辦這些活動,就是「多虧了自己多元的興趣和不專精的才能」。

  換句話說,他在這些能力和興趣中稍微加點「調味料」後,意外的得到很大的迴響,而他希望透過本書公開所有的調味料。

譯者簡介

陳宜慧


  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召喚財富的思維Wealthinking》、《我的一天從冥想開始》、《謝謝你這麼說》等書,以及數本多益試題與解析。

  敬請賜教:tp6u6cjo4@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看似無價值的能力,如何變現?
 
第一章 因為不專精,反而跟市場更靠近
01 不用專精,沾到邊就足夠
02比起卓越,人們更喜歡真實
03先做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第二章 我如何用不專精的能力賺錢?
01教人如何削鉛筆也能出書?
02啊!要是這輩子能只做這個就好了
03重點不是專精,而是成為「第一個」
04所謂的「不專精」,如何定義?
05資訊量過多,你會做不了決定
06你喜歡什麼?演算法比你還清楚
07想不到吧,你竟有這麼多才華!
08列出關鍵字,再拆解、分析
09怎麼成為第一個?把兩個不搭組一起
10所有的暢銷都有模板可循
11如何拉攏路人變粉絲?
12誰救了孟嘗君?你看不起的「雞鳴狗盜」
13 有人靠賣垃圾,賺了兩百萬
14因為不專精,大企業資助我去旅行
15這樣的商業模式,我申請到專利
 
第三章 人生不要努力,要規律
01 目標訂小一點,就能維持久一點
02你得先敲門,門才會打開
03制定能夠有效歇息的規律性
04明天比今天好,下週比本週好
05 所有夢想都要先買安全裝置
06工作與生活,無須二擇一
07空間會影響人的思考,例如天花板高度
08別急著下結論,再小的能力皆有價值
 
第四章 你就是最好的品牌
01你想販售什麼,在哪裡賣?
02 任何不起眼的能力,都有銷售平臺
03這裡有很多免費使用的平臺
04沒錢怎麼做?靠大家集資
05滑鼠按幾下,就能把創意商品化
06不須另設購物網,入駐平臺就好
07直接與人見面的線下活動
08善用編輯工具,豐富個人網頁
09 好好利用政府補助
10這些人都用我的商業模式賺錢
11因為不專精,我比別人領更高的年薪
12正式販售前,記得試營運
 
結語 即便不完美,也能增加一公克的幸福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92979
  • EISBN:978626725120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MB

图书试读

前言

看似無價值的能力,如何變現?


  「該如何將還不夠出眾的能力變成賺錢武器呢?」大家初次看到這句話時,最先想到什麼?

  每當我說,不純熟的才能也能成為武器時,馬上會有人認為這只是安慰,或懷疑這根本不可能。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煩惱,是源於「這種才華無用處,所以馬上就放棄」的心態。

  才能即使不專精,也可能會有用處,甚至超越卓越,然而,我們卻被「只有專業才有用」的偏見束縛,無法發現其用途。時代正在迅速變化,人們的標準和價值觀也隨之改變,如今,「過去被忽視的能力也會被重視」的時代已經到來。

  你應該把你的這些能力,變成「人們會好奇」的創意。是的,本書要說的就是將看似平凡且無價值的能力、領域和興趣,轉化為人們好奇且有熱烈反應的商品或內容,並說明如何簡單又有效的鍛鍊這些本領。

  重點不在於該能力有多突出,而是有多讓人好奇,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和理解的才能,才是會讓人產生好奇心的最佳材料。

  本書能讓即使有想做的事,也因為缺乏天賦而放棄的人再次燃起希望,並相信自己,進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對因為不確定的未來而徹夜難眠的人來說,本書能帶給他們安全感和信心;也能告訴那些因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而徬徨的人,如何尋找並開發出自己想做的事。

  從現在起,讓我們一起展開,奮力將不夠專業的能力,轉化為賺錢武器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读完后需要反复咀嚼、并立即付诸行动的电子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掉的消遣读物,而是像一本工具箱,里面的每一件工具都经过了精心打磨,随时可以拿出来用。我最欣赏作者对待‘‘不专精’如何转化为‘更多薪’’这个问题的严谨态度。它没有给出‘轻松致富’的秘诀,而是强调,‘更多薪’的来源在于‘稀缺性’。当所有人都被训练成‘螺丝钉’时,那个能够理解整个机器运作逻辑,并能连接不同部件的人,自然就变得稀缺且有价值。书中对‘个人品牌构建’的论述,完美地契合了这一主题,它教导读者如何清晰地向外界传达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即‘我虽然不只擅长X,但我擅长的X、Y、Z组合在一起,解决了你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自我定位的清晰度,才是未来职场竞争力的核心。这本书为‘复杂问题解决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操作手册,极力推荐给所有感到迷茫、希望突破现有职业天花板的读者。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下载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求个心安”的态度,毕竟职业倦怠期来临时,总想找点外力来给自己打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出乎我的意料,它一点也不像那些老生常谈的励志鸡汤,反倒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跟你坐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里,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调,剖析这个时代的残酷与机遇。书中对于“跨界学习的成本与收益分析”那几章,写得尤其透彻。它没有回避‘不专精’可能带来的效率低下和被嘲笑的风险,而是坦诚地指出,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广度探索和深度聚焦之间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比如‘知识模块化整理法’和‘技能迁移矩阵’,这些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直接在日常工作中套用的操作指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组合式创新’的论述,它强调了不同领域知识的‘化学反应’,指出真正的颠覆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地带,而不是在学科内部的精耕细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多线程工作’的焦虑感减轻了许多,不再觉得需要在某一方面做到顶尖才能有立足之地,而是相信自己手中掌握的多元技能组合,才是未来最大的筹码。

评分

对于长期处于职场内卷中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的核心精神是解放被‘路径依赖’束缚的思维。我个人最大的感触是,它有效地解构了‘精英主义’和‘窄化发展’的隐形压力。许多人因为害怕自己不够‘专业’,宁愿在舒适区里重复劳动,也不敢跳出去尝试自己真正感兴趣但‘看似不务正业’的领域。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隐藏在‘不专精’外衣下的巨大潜能。它鼓励读者主动构建一个“知识生态系统”,而不是仅仅成为某一个单品的生产者。其中关于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低成本试错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比如,作者建议将一个新领域的学习时间控制在固定的短期窗口内,快速获得一个‘入门级认知’,然后迅速将其应用到主业的某个侧面,观察反馈,形成闭环。这种‘快速试错,小步快跑’的策略,让人感觉‘多而不乱’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极大地激发了我重新拾起年轻时那些被搁置的爱好和学习计划的勇气。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别出心裁,黑白分明的文字配上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内涵丰富的印象。我本来对“不专精”这个概念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在如今这个强调专业化的时代,‘样样通,样样松’似乎是个不怎么光彩的标签。但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论点:在快速迭代的知识经济中,固守单一赛道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束缚。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描绘了一群横跨多个领域、看似‘不着边际’的成功人士是如何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找到了别人难以复制的创新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T型人才’到‘π型人才’再到‘M型人才’的演进过程的分析,那部分论述极其扎实,既有理论支撑,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它不是空洞地鼓吹泛泛而谈,而是提供了一套将‘不专精’转化为‘广博连接力’的系统方法论,让人读完后,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积累的那些‘不相关’的知识碎片,并思考如何将它们编织成一张更具韧性的职业安全网。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该学什么,而在于告诉你,如何‘学’得更有策略性,如何让自己的知识版图更加开阔而不至于分散精力。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奇,它不仅仅停留在‘要多学点东西’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对‘专业性’定义的松动与重构。我关注到了其中关于‘技术折旧率’的分析,这个角度非常犀利。在传统行业,学一门手艺可能管用一辈子;但在今天的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今天的‘专精’可能明天就因为底层技术的更迭而作废。作者很有远见地指出,抵御技术折旧风险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起跨领域、可迁移的元技能(Meta-skills),例如批判性思维、复杂系统理解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这种能力是不受具体工具限制的,它才是真正能让你‘持续增值’的核心资产。书中引用了许多历史案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家到现代的科技巨头,论证了这种‘多面手’模式的持久生命力。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很用心,逻辑链条清晰,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读起来有一种层层递进、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像有些理论书籍那样晦涩难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