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自我對話的力量——哲學家皇帝在艱難時刻依然自信堅定的心靈思索【黃金暢銷二版】 (電子書)

沉思錄.自我對話的力量——哲學家皇帝在艱難時刻依然自信堅定的心靈思索【黃金暢銷二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
图书标签:
  • 沉思錄
  • 馬可·奧勒留
  • 哲學
  • 斯多葛學派
  • 自我成長
  • 心靈成長
  • 領導力
  • 人生哲學
  • 古典文學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哲學家皇帝奧理略跨越兩千年的人生哲學經典 ★★

精選最觸動人心的231篇智慧箴言
重新編譯,閱讀經典不再有時代隔閡
獻給當代人的人生解惑書、迷惘世人的指南針

二戰英國首相邱吉爾、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英國前首相布萊爾、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J. K. 羅琳……

  為何這麼多名人都愛讀《沉思錄》?

  被帝王之位耽誤的哲學家──奧理略
  馬可‧奧理略是第16任羅馬皇帝,也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中最後一位君主。他也是著名的斯多噶派哲學家,其統治時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黃金時代的標誌。一直想當個哲學家的奧理略,是個十足的和平愛好者,無奈50歲之後的十年之間幾乎都在征戰沙場。

  這位賢帝明君白天生活在政務國家之中,晚上則沉浸於哲學思考。沉思錄即為奧理略在繁忙政務中,仍抽空於就寢前冥想,將所想之事記錄下來,藉由書寫讓自己通透思考、親近哲學之書。

  現代人也深受共鳴的──沉思錄
  《沉思錄》跨越兩千多年的歷史,卻分毫不減這本書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其思考不僅深深打動人心,且集眾家於一言,比如與強調無常、緣起的佛教思想相通,認為「萬事萬物瞬息萬變」、「萬事萬物皆有關聯」,也與禪宗倡導的「正念」以及道教的老莊思想相通,甚至與現今的宇宙觀也有關聯,因此直至今日仍深具影響力,成為許多人每天隨手翻閱的案頭書。

  如鏡一般、真實映照內在的療癒之書
  《沉思錄》是奧理略在繁忙政務中,於就寢前藉由冥想,回顧一天所作所為,在心裡自問自答的紀錄。其思考與強調無常、緣起的佛教思想相通,也與禪宗倡導的「正念」以及道教的老莊思想相通,直至今日仍深具影響力。

  傳世真理不斷洗鍊,越辯越明
  批評是無意義的事
  許多人根本連你的名字都不知道,許多人早已忘掉你的名字,又有許多人不久前才口口聲聲地讚美你,不久又反過來批評你。死後留名,可說是毫無意義,批評與其他種種亦然。

  喜迎命運
  接受命運的一切安排,懂得欣賞自然發生的美。不用批評,也無須抱怨,試著用俯瞰的角度來觀察世事,順應本性而活吧!

  保持強大的精神力
  別人的惡行惡語無法影響我,人生的幸福,取決於自己。善與惡也不在於別人的感受,而在於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受他人左右的心,就是最堅實的堡壘。

 
拾级而上:古今智者的人生指南与精神疆域 这是一部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探寻人类智慧精髓的鸿篇巨制。它并非专注于某一位特定人物的内心独白,而是汇集了自古以来,那些对生命、道德、知识和存在持有深刻见解的思想巨匠们的心路历程与智慧结晶。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宏大的思想平台,让读者得以与那些不朽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找到在喧嚣世界中安顿自我的力量。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古代篇:奠基与探索”、“中世纪篇:信仰与理性之辩”、“文艺复兴与启蒙篇:人的觉醒与秩序重塑”以及“近现代篇:存在的追问与价值重估”四大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精选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和代表性人物的观点,以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的笔触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古代篇——探寻永恒的真理之光 古代篇聚焦于西方哲学的三大源头及其周边文明的智慧。我们首先深入古希腊的城邦,探究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如何成为自我反思的永恒起点。通过重现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读者将被引导去思考感官世界的局限性与理念世界的真实性之间的张力。继而,本书将详尽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Phronesis)——那种在具体情境中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这对于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行事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本书并未忽视东方古代的智慧。我们追溯到孔子的仁爱思想,探讨其如何在社会伦理的构建中,确立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黄金准则。老庄的自然无为之道,则被呈现为对过度干预和人为设限的反思,引导读者在“道”的广阔背景下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模式。斯多葛学派在古代篇中占据了重要篇幅,他们关于“区分可控与不可控”的教诲,被视为应对命运无常的最初且最强有力的精神盔甲。 第二部分:中世纪篇——信仰的堡垒与理性的边缘 中世纪的思想世界,是信仰与理性激烈交锋的舞台。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奥古斯丁对“时间”与“原罪”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内在精神世界对外部世界的投射。随后,读者将跟随托马斯·阿奎那的脚步,理解他如何巧妙地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融入神学框架,试图搭建一座沟通天人两界的桥梁。 本书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教义权威时所展现的挣扎与探索。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到伊斯兰哲学家如伊本·西那(Avicenna)对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贡献,我们得以全面了解人类精神在特定历史约束下所能达到的思辨高度。这一部分的叙事核心在于:当最高真理被预设时,人类的自由意志如何在有限的论证空间内寻找表达的出口。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与启蒙篇——高扬个体与构建新秩序 随着文艺复兴的曙光,人的价值被重新高举。本书深入剖析了人文主义思潮对中世纪僵化思想的冲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虽然充满争议,但其对权力本质和现实政治的冷静解剖,为理解“人作为行动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启蒙运动是本书的另一高潮。卢梭对“社会契约”的颠覆性解读,以及康德对“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道德律令,共同构筑了现代社会伦理和政治哲学的基石。本书详细对比了洛克对自然权利的论述与休谟对因果律的怀疑,展现了思想家们如何从对上帝的依赖转向对人类自身理性能力的信心。在这里,“自信坚定” 不再是源于神授或血统,而是源于对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确认。 第四部分:近现代篇——主体性的破碎与意义的重建 步入近现代,哲学开始面对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剧变。尼采对“上帝已死”的宣告,迫使人们直面价值真空带来的虚无感,并试图通过“超人”的意志来重估一切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象学如何将焦点拉回“意识本身”,海德格尔对“此在”(Dasein)的追问,引导读者思考时间性在个体生命经验中的决定性作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则以其激进的自由观,强调个体必须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全责。 最后,本书探讨了后现代思潮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以及当代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对多元文化、身份认同等复杂议题的回应。通过梳理这些思想脉络,读者将理解,尽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但人类对“如何过一种好的生活”的追问从未停止,它只是换了一种更复杂、更内省的方式呈现出来。 结语:成为行动的思想者 全书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它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罗列,而是试图激活读者内在的思辨潜能。通过对历史长河中智者们应对“艰难时刻”的策略和心理解构的观察,本书鼓励读者将哲学视为一种生活艺术——一种在不确定性中,依然能保持清醒、做出审慎判断的能力。它引导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信来源于对自身局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性探寻永不倦怠的坚持。阅读本书,即是加入一场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伟大讨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生於西元121〜180年。
  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也是斯多噶學派的代表人物。
  勤政愛民,創造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於39歲那年登基時,從早到晚忙於政務的他,晚年更是大半時間都在沙場度過。
59歲那年在戰爭中因病去世,留下他在位期間撰寫的日記,後人命名為《沉思錄》。

編譯者簡介

佐藤賢一


  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系,專門研究社會理論課程中的「歷史學」。

  1992年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的理工學院之一「倫斯勒里工學院」(RPI)攻讀MBA,研究科技管理(MOT)。

  主要作品有《寫給商務人士的近現代史閱讀方法》、《如何增加能夠改變人生的腦內抽屜》等。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蜜蜂與遠雷》、《樹木希林──一切隨心》、《初戀》、《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等。
 

图书目录

前言
關於本書的編譯方針
 
I 活在當下
001時光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
002抱著這是人生最後一件工作的心態,看待每件事
003你失去的,只是現在這瞬間
004只有「現在」這個短暫時光最重要     
005時光猶如滔滔江水
006一切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
007不知不覺中,成了過去
008自己能夠操控的,只有現在
009滿足於現況  
010別讓煩惱攪亂你的思維
011人生,有如過眼雲煙   
012無論是有形的東西、還是記憶都有消失的一天   
013現在的一切,將成為未來新事物的種子      
014不會變化的東西,無法發揮效用 
015改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016世上沒有什麼全新的事物    
017瞭解過去,就能預見未來    
018歷史會重演  
019對於宇宙的一切有所共鳴    
020所有事情都互有關連   
021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並彼此配合      
022宇宙的一切都有關連
023雖然人生短暫,世代還是會不斷交替 
 
II喜迎命運
024喜迎命運帶來的一切
025一切都是宇宙的安排   
026命運好比一張人生處方箋    
027一切都是亙古以來就注定的
028主動接受命運安排的一切    
029自然發生的一切都很美
030世間發生的一切都不叫人意外    
031不做違背本性的事
032順應本性而活      
033面對理所當然的事,無須訝異    
034每一件事都發生得理所當然
035一切都是如此渺小、變幻無常    
036要以俯瞰之姿談論世事,觀察世事     
037批評是無意義的事
038依循本性而活      
039去除無謂的部分,看清事物的本質     
040如實看待一切事物
041真正美麗的事物,不需要任何讚美     
042看清事物的本質  
043別被事物的表象蒙蔽   
044人生就像污垢      
045看清事物共通點的本質
046一切都是源於自己的念頭    
 
III保持強大的精神力
047靈魂會自我摧殘  
048再也沒有比「純粹的心靈」更重要的東西  
049保有純淨心靈      
050思考力會比生命早一步喪失
051擁有自己的心靈小屋   
052尊重理性     
053思考自己的靈魂是什麼模樣
054思考是為了形塑精神   
055穿梭於兩個世界  
056只有自己能讓自己振作!    
057別讓外力污染你的本性
058挖掘內心深處的清泉   
059別讓自己心中的那口甘泉乾涸    
060痛苦與否,取決於靈魂
061人生幸福與否,端視自己而定    
062墮落是讓人性敗壞的一種病
063善惡在於自己的起心動念    
064排除惡念與欲望  
065不要自尋煩惱      
066不受情緒左右的心,就是難以攻克的堡壘  
067唯有心靈健全 ,才能能應付各種情況
068肉體對精神而言,不過是道具    
069理性的靈魂總是富足   
070讓心紛亂的原因在於自己    
 
IV拋卻執念
071接納別人的缺點,容許別人犯錯
072不能以休息作為藉口,懶散度日
073人是為了謀求公眾利益而生
074死亡既非善,亦非惡   
075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執念
076拋卻執念,就能抹去怨念    
077執念會帶來災厄  
078拂去執念,內心瞬間平靜
079你的感受取決於你
080善惡觀會表現在行為上
081苦惱沒用,付諸行動最重要
082逃出煩惱的牢籠  
083只要你願意,可以不受執念左右 
084你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挺立於世    
085將障礙轉換成前進的燃料    
086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087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謹守「善」這個原則  
088改變想法,必須基於一定原則
089別忘了死亡就近在眼前
090心無旁騖地朝目標筆直前行
091不妨隨時問問自己:「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
092滿足於自己在群體中被賦予的責任
093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094視事情的價值來決定自己該付出多少心力  
095值得我們真心付出的事
096期許自己更為單純善良
097快樂無所不在,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罷了
098與其煩惱,不如思考   
099賢者的處事態度  
 
V懂得示弱,尋求他人的協助
100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101不要害怕失敗,重新來過就行了
102追求不可能的事,無疑是一種痴狂     
103無知與自大的威力竟然勝過智慧 
104將阻力化為助力  
105懷著感謝的心情,回首過往
106千萬別被事物的表象所惑,輕率判斷 
107可以選擇敬而遠之,但不必猜忌或憎恨      
108就算別人對你發脾氣,你也要不露慍色      
109你必須適應命中注定的一切
110別以自己的善惡基準,評斷別人
111方法絕對不只一種,轉念就行了 
112不光是聽,還要深入對方的心    
113社會與個人無法切割   
114謹言慎行的重要  
115為了達成目標,借他人之力也是個方法      
116向別人求助一點也不可恥    
117別執著於自己本來就沒有的東西 
118人生像是一場格鬥賽   
119先求自己不作惡  
120幫助別人才能讓自己獲益    
121每次行動時,應該問問自己
122揣想太多,只是自尋煩惱    
123必須隨時警惕自己的事
124態度和眼神透露著一個人的本性 
125出於真心的親切是一股無敵的力量
126不該做的事,不該說的話    
 
VI別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127別被別人玩弄於股掌間
128重視自己的思考能力   
129別浪費餘生猜測別人的心思
130不要成天想著什麼都要面面俱到 
131凝視自己心的動向
132關愛自己才不違背本性
133依循自己的原則前行   
134找回自己原有的步調   
135靠自己的力量喚醒信念
136無論誰說什麼,我就是我    
137你只需留意自己的言行
138就算遭別人嫌棄,也別在意
139無須在意別人的讚美或批評
140不要輕視自己的判斷與想法
141試著接納對方,理解對方    
142用理性讓對方發現自己的缺失    
143自制力的重要性  
144要有允許別人犯錯的雅量    
145生氣只會讓你魅力盡失
146只要明白彼此的想法,就不會憤怒
147不要幻想痛苦愈來愈大
148對別人生氣,毫無意義可言
149幫助別人不再犯惹惱別人的錯誤 
150你可以掌控的事,以及不能掌控的事 
151對別人發脾氣,只是軟弱的表現 
 
VII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來過
152每個人都有優點
153想想別人的優點,就是一件歡喜的事
154期許自己始終屹立不搖
155不被不幸擊垮就是很幸運的事    
156所謂的捷徑即是因循自然    
157走在正途,就能得到幸福    
158報復別人最好的方式   
159不吝讚美你身邊的人
160別人辦得到的事,你也辦得到
161真理不會傷人
162醒醒吧!看清現實
163堅持原理原則,就是重視自己內心的聲音
164幸福要靠自己的行動求得
165人類的價值取決於全心投入某件事
166只要是人都會犯錯
167動靜之間,力求平穩、平衡
168以牙還牙絕對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169不畏外在言語保持鎮靜
170將每一天都視為最後一天來過    
171無論如何都別失了心裡那份從容感     
172快樂既毫無益處,也非善事
173你有改變想法的自由   
174你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
175拖延永遠只是一種藉口
 
VIII在屬於自己的這條路上,勇往直前吧!
176沒有人能夠阻攔你構築自己的人生
177擁有一顆不執著的心
178只求利己的結果就是自我孤立
179你不該折磨自己
180溫和待人能讓你心神愉悅
181傷害別人等同傷害自己
182這一刻,你很滿足
183寬容以對那些犯錯的人
184保持內心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185超越自己的能力範圍時,不妨向信仰祈求
186世上不可能沒有壞人
187沒有人能傷害你的心靈
188責備別人忘恩負義之前,先檢討自己
189人天生就有足夠的忍耐力    
190當個不負種種讚美之詞的人
191自信讓你更從容做自己
192按照自己的步調,小心謹慎地前行
193多說無益,做就對了   
194捨棄你的執念      
195善用逆境,成為更值得讚賞的人
196質疑別人之前,先檢視自己
197有益於社會大眾就是一種報酬    
198「就算生長在同一棵樹上,彼此也不再同心了」
199保有坦率寬大的自己   
200不能漠視別人作惡多端
201確立人生目標      
202熟能生巧,生疏也會變得純熟    
203面對人生,你是個徒手搏鬥的人
204讓生命閃耀到最後一刻
205犯錯的人也會自責
206真誠地奉行公平正義
 
IX思考死亡這件事
207不要被虛幻的名聲所困
208追求死後的名聲,毫無意義可言
209一切到了明天都會被淡忘
210一旦身歿,連名字也會消失
211你將忘卻一切,也將被人遺忘    
212名聲有如海邊堆積的砂山    
213將此時此刻作為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214只有哲學能夠指引我們
215現在的你,別再徬徨了
216人生何其短暫
217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會恐懼死亡
218不對死亡感到膽怯
219死亡何時降臨都一樣
220有活著的一天,就有死亡的一刻
221滿足地走完這趟稱為人生的旅程
222死亡也是生命的一段過程
223無須畏懼死亡
224迎接死亡到來
225從容面對死亡
226每次步入人生下一個階段就像死過一次
227世上一切都會消失,無法長久
228死亡也是一項自然法則
229從容面對死亡這件事
230生命終結並非壞事
231人生的精采與否不在於壽命長短
 
參考文獻
相關書籍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95546
  • EISBN:978626729109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2MB

图书试读

前言

羅馬帝國皇帝奧理略與《沉思錄》


  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後統一簡稱為奧理略)是出生於西元二世紀的羅馬帝國皇帝,而這本《沉思錄》是日理萬機的他於就寢前書寫的「冥想筆記」,亦被尊為斯多噶派1的最後一位哲學家。

  身為一國之君的奧理略

  身為第十六任羅馬皇帝的奧理略(西元一二一~一八○年),也是「五賢帝」的最後一位。五賢帝是指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努斯‧庇烏斯、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每一位都是施政清明、深受臣民愛戴,在他們的帶領下,締造出經濟繁榮、富國強兵的羅馬帝國黃金時代。

  據研究推測,在奧理略掌政下的(西元前二十五年)羅馬帝國人口約達六千萬人。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的前前一任皇帝哈德良時代,首都羅馬的人口高達一百萬人,不難想像身為最高領導者,立於頂峰的羅馬皇帝背負著多麼艱鉅的重責。

  對於當時的羅馬市民來說,最享受的娛樂活動就是「格鬥士」(Gladiator)競技。身為皇帝的奧理略必須出席觀戰;他卻一邊觀戰,一邊批閱公文,此舉令市民議論紛紛,足見這位皇帝多麼勤政。

  身為最後一位賢帝的奧理略於三十九歲那年登基,已過了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開始衰退。洪水、大地震等天災不斷,加上從戰場歸來的士兵帶回來的傳染病(據研究推測應是天花)蔓延開來,以及與東方大國帕提亞王國之間的戰爭、北方蠻族日爾曼人入侵,還有駐守敘利亞巴勒斯坦行省,深受信賴的將軍叛亂等,種種問題紛至沓來。

  奧理略除了四處奔走,解決接踵而來的問題,從早到晚忙於政務之外,面對來自北方日爾曼民族的侵略,他也沒有絲毫懈怠,始終親力親為。其實他一直想當個哲學家,可說是個十足的和平愛好者,無奈五十歲之後的十年之間幾乎都在征戰沙場;但他並未上陣殺敵,而是以最高領導者的身分「坐鎮現場」,鼓舞士氣,足見他是個誠實又認真的人。

  他在駐紮於多瑙河畔的軍營中,持續不輟地書寫這本《沉思錄》;最終不幸於鞍馬勞頓的情況下病歿軍營,享年五十九歲。山崎麻里的漫畫作品《羅馬浴場》曾翻拍成人氣電影(由男星阿部寬主演),那位醉心於哲學的青年正奧理略。書裡的他是個尚未蓄鬍,雙目清澄,名叫盧修斯的年輕人(虛構人物),故事的時代背景則是設定於哈德良在位時期。

  好萊塢電影《神鬼戰士》中,則有一幕是李察‧哈里斯(Richard St. John Harris)飾演晚年的奧理略,於軍營中就著油燈冥想,書寫《沉思錄》的情景。雖說無論是《羅馬浴場》還是《神鬼戰士》皆為虛構故事,因此在角色設定上與實際人物總會有些差異,但還是多少可以讓大家了解到奧理略就是一位這麼認真的人。

  關於《沉思錄》的作者奧理略

  《沉思錄》的原文是希臘文「Ta eis heauton」,亦即「寫給自己」的意思,所以這是一本為自己而寫的「冥想筆記」,也是一本私人著作。然而,不管書名是否為奧理略所題,還是全書十二卷是何時所定等,皆不清楚。再者,這本冥想筆記如何流傳至今也是待解的謎。

  對於當時的羅馬帝國統治階級而言,位於其管轄區域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是教養的濫觴之地,希臘語也是必學的語言;這和明治時代前期,日本人都會學習漢語的意思是一樣的。奧理略除了從小學習母語拉丁文之外,也學習希臘文等各方面的教育。

  就某種意思來說,這位賢帝明君白天生活在拉丁文世界,晚上則沉浸於希臘文世界,過著「雙語言」生活。前者是他基於「一國之君」,必須用拉丁文處理政務,後者則是以希臘文省思「真正的自己」;畢竟古希臘是哲學的濫觴之地,所以用希臘文表達哲學觀自然較為妥切。由此可見,這位一代明君一生遊走於迥異的兩個世界。

  這本著作在英語系國家的書名多是「Meditations」。「Meditations」的意思是「冥想」,奧理略的確於早晚冥想、自我省思,並記下就寢前藉由冥想與自我的對話。文中的「你」其實是「自己」對「自己」的稱呼,也可以視為追求「理想」的青年奧理略,斥責深為「現實」所苦的中年自己。

  這位一代明君不只冥想,也著重「書寫」,不僅奧理略如此,也是愛比克泰德(西元五○~一三五年,希臘哲學家)、塞內卡(西元前一年~六五年,羅馬政治家)等斯多噶派哲學家的共通點,他們認為「書寫」是一種精神修行(spiritual exercise)。就某種意思來說,「書寫」也是一種輸出;關於這一點,容後詳述。

  現代人也很有共鳴的哲理

  對於「哲學」敬而遠之的人來說,我覺得斯多噶派的哲學相較下其實沒那麼艱澀難懂。怎麼說呢?因為只要試著閱讀,就會覺得闡述的哲理連現代人也很有共鳴。斯多噶派強調「萬事萬物瞬息萬變」(=無常)以及「萬事萬物皆有關聯」(=緣起)的哲理,可說與佛教思想不謀而合;也與禪宗、得道高僧倡導的「正念」(mindfulness)以及道教的老莊思想相通,甚至與現今的宇宙觀也有關聯。當然,也能從中窺見坦然接受人生的思想。

  另外,因為奧理略身處的時代,基督教尚未被認可,所以《沉思錄》絲毫沒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也就是說,斯多噶派的哲學是基督教廣為世人接納之前的「實踐哲學」;由此可見,對於基督徒而言,斯多葛派的「實踐哲學」十分實用,《沉思錄》也才能在西歐基督教世界流傳。

  「實踐哲學」成為身處動盪時代,迷惘世人的指南針
  《沉思錄》在西歐世界原本是透過手抄本方式私下流傳,直到十六世紀中葉,瑞士蘇黎世出版希臘文與拉丁文的對譯版本,才正式受到世人關注。時局動盪的十七世紀,包括《沉思錄》在內的斯多噶派哲學以「新斯多噶主義」之姿再度活躍。

  像是十七世紀瑞典的克莉絲汀娜女王、十八世紀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二世都將《沉思錄》作為枕邊書。克莉絲汀娜女王曾邀請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訪問瑞典,期勉自己成為柏拉圖所說的「哲學家皇帝」,並促使《西發里亞和約》(西元一六四八年)順利訂立,結束犧牲眾多基督教徒性命的「宗教戰爭」,具有莫大貢獻。身為專制君主,亦是軍事天才的腓特烈二世則是將《沉思錄》放進自己愛駒身上的馬鞍包,隨身帶著赴沙場。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正值世人物欲鼎盛時期,不僅是奧理略的哲思,斯多噶派亦不再受到世人青睞;然而,進入局勢動盪的一九七○年代後,《沉思錄》再次成為熱門書,因為人們發現斯多噶派的實踐哲學能為深處混沌世代,迷惘世人指引一條明路。

  愛讀《沉思錄》的名人還有南非前總理曼德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擔任川普政府的國防部長、前海軍高階將領馬提斯(二○一八年十二月卸任)等。從他們面對政壇、個人進退的態度,便能明白《沉思錄》一書的影響至深,無遠弗屆。

  據說因為力抗種族問題而入獄的南非前總理曼德拉在獄中反覆熟讀《沉思錄》。蹲了二十七年苦牢的他終於出獄,當選南非總理時,選擇放下仇恨的他了解和解有多麼重要,遂致力於化解種族問題,帶領南非向前邁進。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卸任後,曾在訪談時提及自己每年一定都會閱讀一遍《沉思錄》。就連素有「瘋狗」、「軍事修道士」之稱的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執行波斯灣、伊拉克反恐任務時,也隨身帶著這本書。

  根據美國暢銷作家,也是媒體策略專家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所言,隨著斯多噶派哲學盛行與普及化,不少矽谷的新創企業家、運動選手都成了斯多噶派哲學的奉行者。不受他人左右,擁有堅定的自我信念,能夠克制自我,朝向目標前行,這就是斯多噶派哲學主張的生存之道。

  「書寫」不但是精神修行,也是一種「療法」
  《沉思錄》是實踐「書寫」這項精神修行。就寢前藉由冥想,回顧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在心裡自問自答,然後寫下一些自我警惕、激勵的話語。只要熟讀本書,便能明白這樣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療癒」。

  透過自我對話、書寫日記等方式,傾吐心中的想法,可說是一種心靈排毒,增進心靈健康。寫完後便能安心就寢,隔天早上醒來又能充滿活力地專心工作。這就是奧理略每天的生活寫照。

  當你閱讀本文時,或許會發現相似的內容一再出現,或換個說法再次表現。之所以不少內容相似,意味著作者表明決心的同時,也不斷提醒自己必須有所改變。當然,應該也有不少讀者覺得內容過於嚴苛;但現實生活中就算表明決心,也很難具體實踐的例子屢見不鮮,不是嗎?

  非常遺憾地,深受百姓愛戴的奧理略身歿後,繼位登基的長男康莫德斯卻是個暴君。康莫德斯之所以成為獨裁暴君,是因為他的親姐姐派人暗殺他,致使他變得更加殘暴、猜忌心重。有別於奧理略予人一代賢帝明君的形象,可惜他的親生子女並未承繼良善的人格特質。

  換句話說,奧理略雖有「哲學家皇帝」的美稱,但絕非聖人君子,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因此,這本書不應該被視為聖人教諭的聖書,而是聆聽身為凡人的奧理略的心聲;是本跨越二千多年的時間隔閡,依舊深深影響現今社會的人們的思考之書。

  ──關於本書的編譯方針──

  本書是從原書四百八十七篇長短不一的文章中,精選能讓現代社會人們有所共鳴的二百三十一篇文章,加以編譯。此外,為了更能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與精神,會適度增補與刪減。由衷感謝作為參考文獻的日語翻譯版本與英語翻譯版本。

  本書精選的文章都是盡量收錄完整的原文內容,不過有別於原文的書寫風格,每則文章之前會有提示內容要點的「小標」。

  希望各位在閱讀時,不妨試試「書寫修行」的療效。透過輸出這行為,不僅能整理、沉澱思緒,也能激發迎接明日的活力。正因為「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不該沉溺過往,也不該一味冀望未來,「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本書的主旨。

  接下來,就請各位閱讀奧理略寫給自己的話語吧。隨手翻開哪一頁開始閱讀都可以,也請試著自問自答,向自己喊話吧。內文中最後括號內表示第幾卷、第幾章,例:(4 -1)即第四卷、第一章。

二○一九年 佐藤賢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经常在各种压力下工作的人来说,寻找内心平静一直是我的一个长期课题。我尝试过冥想,尝试过各种放松技巧,效果时好时坏,很难坚持。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特别,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向你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智慧和应对困境的法门。语言风格在保持哲思深度的同时,又出奇地贴近生活,让人感到亲切和真实。书中的很多段落,我都忍不住用笔轻轻划下重点,因为它们仿佛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提供了即时可用的心理解码器。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书中那种超然物外的视角,真的能帮我迅速抽离情绪的漩涡,重新找回主导权。这种实用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畅销二版”标识,这背后无疑代表着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读者的持久热情。通常情况下,经典书籍会经历多次修订和再版,这本身就说明其内容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我个人对于这种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抱有极大的敬意。它不是追逐一时潮流的产物,而是承载了历史沉淀的智慧结晶。阅读它,感觉就像是与一位跨越千年的智者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这种连接感是现代碎片化阅读体验中难以获得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仿佛挖掘出了先前未曾注意到的深层含义,这让我对它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充满了信心。能够拥有一本被如此多人推崇并反复阅读的作品,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评分

从排版和校对的细致程度上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达到了专业出版物的顶尖水平。我是一个对文字细节非常敏感的读者,很多市面上的书籍常常在引文标注、术语翻译或者简单的错别字上出现疏漏,让人出戏。然而,在这本书中,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令人不快的阅读障碍。整个阅读过程行云流水,文字的流畅性保证了思绪的连贯性。这体现了编辑团队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原著的尊重。一本探讨心灵深度思考的书籍,如果载体本身不够严谨,那无疑是一种讽刺。幸运的是,这本电子书的格式优化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在平板还是手机上阅读,字体和间距都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真正做到了内容与载体的完美统一。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不少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灵修炼的书籍,但坦白讲,很多都流于表面,无非是些空泛的口号和千篇一律的成功学套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则完全不同,它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不是那种强行灌输的鸡汤,而是通过一种近乎自然的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路径。我特别欣赏其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它不急于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首先帮你把“为什么会这样”的根源理清楚。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地思考自己当下的处境,那些平日里被情绪和杂念蒙蔽的角落,似乎都被这本书的光芒照亮了。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审视,比任何外部的指导都要来得有效和持久。它更像是一个高明的导师,在你迷茫时递给你一面清晰的镜子,让你看清真实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深邃的配色,加上字体排版的精致考究,让人一上手就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读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那种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完美地契合了书名所暗示的哲学深度。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种精心打磨的质感,纸张的选择似乎也经过了反复推敲,触感温润,墨色清晰。它不是那种浮躁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我甚至会特意挑选一个光线柔和的下午,泡上一杯茶,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在这种阅读的仪式感中。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也间接印证了作者对于“沉思”这件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得不说,出版方在设计上投入的心血,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它为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奠定了非常高雅的基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