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給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妳 關於職場、婚姻、獨處與育兒的幸福抉擇 (電子書)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給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妳 關於職場、婚姻、獨處與育兒的幸福抉擇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韓星姬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亲子关系
  • 女性成长
  • 婚姻
  • 育儿
  • 职场
  • 人生规划
  • 幸福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韓國熱銷突破100,000本★
  ★榮登韓國YES24、Aladin、Interpark、教保文庫等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
  ★讀者療癒力推:「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這些?它包含我所有困難的解答!」★
 
  知名精神科醫師──韓星姬,
  四十年來觀察並治癒人們遇到的各種心靈問題,
  在診間療癒超過二十萬名靈魂。
  但面對女兒時,卻是平凡又笨拙的媽媽。
  在孩子即將開啟第二人生之際,她才驚覺有太多沒說的話、沒做的事,
  因此寫下漫長行醫過程中,最深刻的傾訴——
  陪伴世上所有女兒一同感受生命的成長和悸動!
 
  //妳為了什麼而活?這輩子,妳最應該珍惜的人是自己——關於世界和妳//
  獻給全天下的女兒與母親,
  就算令他人失望,也要鼓起勇氣過自己的人生!
  為了得到認可,我們都被訓練成活出「該有的樣子」,而非「原本的自己」;
  但妳的人生有限,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
  因為──在這世界上,妳最該珍惜的人是「自己」!
  「人沒有非要得到他人的愛不可,也不需要為此犧牲自我。」──喬.柯德爾(Jo Coudert)
 
  //放棄追求一百分的完美人生,更快樂——關於愛與獨處//
  人在死前最後悔的往往不是曾經失敗,而是那些自己想做卻沒能嘗試的事。
  不要因為追求完美、害怕失敗,而錯失路程中的風景,凡事試了再說!
  「若想逃避心中地獄,就會遠離心中天堂。」──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焦慮、空虛、不安,是妳認真生活的「榮譽勛章」——關於情緒和工作//
  人類注定要與不安共存,只要活著,內心一角必定隱藏著不安的情緒。
  面對工作、愛情、兒女時,別急著推開內心焦慮迷惘的訊號,
  因為那是妳渴望成長、認真生活的「榮譽勛章」。
  「焦慮會使人麻痺,也會使人進步,有無限的可能性。」——丹麥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幸福是種技術,我們都該學會如何活著——關於人生與育兒//
  不管是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都會遇到困難,重點不在於有沒有工作,
  而是唯有積極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才能突破心態上的不平衡。
  「人要有勇氣聽從自己的意念及直覺,
  其實它們早就知道你真正要的是什麼了。」──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
 
  「這本書是全天下女性都會經歷的過程!
  希望我這一路犯過各種小錯卻依然快樂的人生,
  能為妳帶來勇氣與力量。」──韓星姬
 
  ✽本書為《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為什麼,你的人生填滿別人的待辦清單?》新版。

本書特色

  1. 專為受傷靈魂提供解答的知名精神科醫師,將四十年療癒經驗化為妳最需要的一本書!
  具有四十年行醫經驗的韓星姬,除了是受人景仰的醫師,更是一位母親。從一歲的嬰兒到八十五歲的長者,她努力想要治癒所有心靈受創的人。在診間,她觀察到人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了即將結婚的女兒提筆寫下這本「心靈寶藏」,希望為所有女兒們提供勇氣與新的選擇,幸福走過每個人生階段。
 
  2. 書中每個故事都有妳的影子。翻開每一頁,隨著文字一步步成為妳想成為的自己。
  不敢放聲大哭的年輕世代、只能順從父母安排的28歲大人、無法拒絕別人要求的模範生、職場升遷的性別障礙、愛情長跑卻遲遲沒有結婚的女孩、職業婦女的罪惡感……書中述說的不只是別人的故事,可能還有妳的人生。作者淬鍊人生智慧,引導妳透過每一步的抉擇,成為妳想成為的自己。
 
  3. 韓國讀者高分盛讚:「這是一本好書,不僅對我的女兒有幫助,對我自己也有幫助。」為每個身分的女性,提供自我對談的機會。
  這是每個人至少讀一遍的書,無論妳是二十世代、三十世代、四十世代或五十世代,書中每一個溫暖建議,都是自我對談的珍貴契機。

真心推薦

  林怡辰│作家、國小教師
  林靜如│娘子軍女頭目、作家
  金質靈│畫家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按姓名筆畫排序)
 
各界好評

  「作者執業多年,看診時間超過七萬小時,在那些過不去人生門檻的病患面前,那些痛苦掙扎的故事之間,凝聚出來的智慧、直搗核心的果斷、溫暖握著手前進的力量,是此書不可替代的價值。」——林怡辰
 
  「身為母親的我,也受惠於作者想要藉由本書讓『全天下的女兒、女人』能在心中得到共感和寬慰。就像一位母親正在殷殷的叮嚀、陪伴在我身邊,分享她在各個階段的人生歷練、體悟。」——黃之盈
 
  「每個母親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女兒,但謝謝韓醫師,把最好的,留給了天下的女兒。讓我們相信,我們有克服一切挫折的力量,並且愛自己如同母親愛我們般,永不背棄。」──林靜如
 
  「這本書在閱讀上充滿著不同的層次感,可以感受到心理專業的分析, 社會現象的觀察,女性多重角色轉變的心態調適,與作者對女兒所抱持的情感。字裡行間傳達著作者為人母的關心、擔心與自我省思。每個篇章間感受到人生不同境遇的脈絡,多元化地呈現串連出這本值得閱讀的好書。」──陳嬿伊
 
  「作者溫暖地探討三十一個人生的重要課題,不少引經據典和個案分享,讓我對自己的問題有更宏觀的認識。」──金質靈
探寻生命深度:在不确定中构建丰盈人生的指南 核心主题: 本书并非一部关于特定家庭关系或育儿经验的记录,而是一部深刻探讨现代个体如何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锚定自我价值、做出有意义选择的哲学性指南。它聚焦于个体在成熟阶段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对未来前景的迷茫、对既有社会角色的再审视,以及如何在个人成长与外界期望之间寻得平衡。 目标读者: 献给所有跨越了青涩年华,步入人生下半场,却发现前路愈发迷离的成年人。特别是那些在职业道路上遭遇瓶颈、在亲密关系中寻求更深层次连接、或正努力在独处中实现自我和解的独立思考者。 --- 第一部分:重构“成功”的蓝图——职业生涯的内在驱动力 本书的开篇,即挑战了社会对“职业成功”的既有定义。它不提供快速晋升的技巧,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个体在职场中持续投入的真正动力源泉。 1. 从“追逐”到“构建”:职业满足感的内在公式 许多人在达到了一定的物质成就后,反而体验到更深的空虚。本书认为,这是因为职业发展过程往往被外在指标(薪资、职位、行业光环)所裹挟。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关注点从“我得到了什么”转向“我正在贡献什么”。具体将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技能的“复利效应”而非“线性增长”: 讨论如何在特定的职业领域内,通过跨学科学习和深度实践,创造出难以被替代的复合型能力。这不是关于学习更多的软件操作,而是关于培养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框架。 “职业倦怠”的哲学根源: 倦怠往往源于工作内容与个人核心价值观的脱节。书中将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帮助读者识别当前工作中的“价值失真点”,并提出渐进式的调整策略,而非激进的“裸辞”冲动。 “中途的重启”与身份的重塑: 对于那些考虑在生命中期进行重大职业转换的人,本书强调身份认同的过渡期管理。如何处理外界的质疑(“你都这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变?”),以及如何在新的领域中,将过往经验转化为独特的竞争优势。 2. 工作与“生命节奏”的协调 现代社会要求工作无孔不入,这本书致力于为读者夺回时间的主导权。它探讨的不是简单的“工作生活平衡”,而是如何让工作成为构建丰盈人生的一个重要维度,而非唯一的中心。我们将讨论:如何设定“边界之墙”,确保个人时间不被隐性侵占;以及如何利用工作中的“高效率区间”,为自我探索留出“低效率的空白期”。 --- 第二部分:亲密关系的深度耕耘——超越表象的连接艺术 本书对亲密关系(无论友情、爱情还是伴侣关系)的探讨,旨在深化理解连接的本质,而非提供维系关系的表面技巧。它聚焦于如何在关系中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同时实现灵魂的交融。 1. 关系中的“个体空间”:独处的价值投射 真正的亲密,建立在两个完整自我的基础上。书中详细阐述了“安全型依恋”是如何通过高质量的独处来培养的。 “被需要感”与“自我价值”的分离: 探讨许多人在关系中过度依赖被伴侣“需要”来确认自身价值的陷阱。如何从外部的肯定(被爱)转向内部的肯定(我值得被爱)。 冲突的“炼金术”: 冲突并非关系的终结,而是信息交换的剧烈过程。本书提供了一种分析冲突的框架,关注冲突背后隐藏的需求、恐惧和未被满足的期望,将争吵转化为深入理解彼此世界的机会。 2. 共同成长的“协作模型” 对于长期关系而言,双方的成长步伐不一致常常是张力的来源。本书提出了一种“异步成长框架”: 接纳“暂时的落差”: 认识到人生不同阶段对刺激和关注点的需求是波动的。如何在他者发展迅猛时提供空间,在他者停滞时提供支持的“同舟共济”策略。 “记忆的共同编辑”: 随着时间推移,关系中的叙事容易被负面事件固化。如何主动且有意识地重构共同的过去,强化积极的里程碑,以构建面向未来的共同愿景。 --- 第三部分:独处时代的自洽——与自我和解的旅程 本书认为,在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独处”已经成为一种稀缺且具有挑战性的能力。真正的成长,发生在面对自己的那一刻。 1. 驯服“内在的批判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声音,不断地衡量、比较和审判。本书着重于识别这个声音的来源(童年经历、社会投射),并学习与其保持健康的距离。 “情绪的地图绘制”: 教授读者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记录、标记并理解负面情绪的触发点。这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将其视为身体发出的信号,而非必须服从的命令。 “意义的垂直挖掘”: 许多人感到“迷茫”,是因为他们只在人生的“广度”(做过的事)上打转,而忽略了“深度”(做这些事背后的意义)。本书引导读者通过自我对话,深入挖掘那些驱动自己行动的底层信念系统。 2.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勇气 不确定性是生命的常态,但我们常常试图用计划和控制来对抗它。本书提供的是一种“韧性思维”: “弹性目标设定”: 设定宏大的方向,但允许路径的灵活调整。这是一种既有抱负又不失务实的态度。 从“风险厌恶”到“可能性敞开”: 探讨如何重新校准大脑对风险的解读,将那些被标记为“危险”的未知领域,转化为“待探索的领域”,从而激发内在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 结语:生活是一场持续的“平衡的舞蹈” 本书最终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幸福不是一个需要最终抵达的目的地,而是在每一次面对选择、每一次遭遇困境时,我们如何运用内在的智慧,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它鼓励读者放下对“完美人生”的苛求,转而拥抱生命中固有的张力——在连接与独立之间,在目标与过程之间,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跳出属于自己的、有力量的平衡之舞。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通往自我理解的、坚实的思考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韓星姬한성희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與專業精神分析師。韓國高麗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職於國立首爾醫院21年,並遠赴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醫學系擔任客座教授,以及韓國精神分析學會副會長、大韓兒童青少年精神學會公關理事。

  目前為高麗大學及成均館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並開設YIHAN MIND CLINIC,致力於諮詢治療心靈受創的患者。

  從醫已逾四十年,診療超過二十萬名患者,從事精神分析治療突破七萬小時的她;同時是一位母親。

  她的診療室前,總是充斥著被挫折和痛苦所傷的人們。她總能握著他們的手,溫柔地撫慰他們的傷痛;冷靜地直搗核心、帶領患者面對問題,一步一步走出來。

  而面對女兒時,她跟所有母親一樣,是平凡又笨拙的媽媽。總是忍不住擔心和嘮叨,為孩子的人生感到焦慮。直到女兒即將走入婚姻、定居美國之際,她才突然頓悟到孩子早已長大獨立,自己必須試著放手。

  雖然漫長的行醫過程中,她給了人們無數的建議與幫助;然而面對撫養三十年的女兒,卻有許多沒能說出口的話。因此,她決定為「全天下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女兒們」寫下這本書。

譯者簡介

尹嘉玄


  韓國華僑,政大傳播學院畢業。曾任遊戲公司韓國主管隨行翻譯、出版社韓文編輯,現為書籍專職譯者,譯作涵蓋各領域。

  翻譯作品:Instagram@gahyun0716
  懇請賜教:gahyun0716@gmail.com

图书目录

│推薦序│為妳解開三十一個人生課題的答案/金質靈
│推薦序│看見幸福的窗口/林怡辰
│推薦序│女孩、女人與母職,不同角色的成長和悸動/黃之盈
│推薦序│一本寫出我們擔心的、害怕的、想要的療癒之書/林靜如
│推薦序│淬鍊後的人生智慧──享受每一個過程/陳嬿伊
│前 言│不安,是妳認真活著的痕跡
 
Chapter 1
妳為了什麼而活?這輩子,妳最應該珍惜的人是自己——關於世界和妳

 
01 當個「壞女人」!事事完美,最令人同情
02 擇偶:願意放下手機、遙控器和妳爭吵的人
03 妳的自尊與自卑藏在「名片」裡嗎?
04 不要害怕當個流淚的大人!
05 兩人的幸福婚姻,伴著一個人的孤單
06 不曾跌倒的人,不知如何從跌倒中站起
07 人生的無力,不是來自不完美的父母
08 看向未來的目光,千萬不可以變得冷漠
 
Chapter 2
放棄追求一百分的完美人生,更快樂——關於愛與獨處

 
09 不要因為「完美」,錯失路程中的風景
10 世上最傻的人——將工作視為義務
11 無條件的真愛?愛情裡的現實與結束
12 最安全的路,最危險!勇於擁抱變化
13 嫉妒心,帶妳走向毀滅還是建設?
14 多些獨處時間,解決人生許多問題
15 當愛情走遠時,千萬別做卑鄙的人
16 在這世界上,妳最該珍惜的人是──自己
 
Chapter 3
焦慮、空虛、不安,是認真生活的「榮譽勛章」——關於情緒和工作

 
17 焦慮不安,是「認真生活」的褒章
18 別靠臉書、網路社群,填滿空虛的心靈
19 守護愛情的信號燈──妳的性愛定義
20 成功女性,必先洞悉規則、成敗、競技場
21 生存的力量──妳如何將既有特質發揮極致
22 別用「指南」談戀愛!展現真實自我
23 一輩子的好友,來自「讓人想念的距離」
 
Chapter 4
幸福是種技術,我們都該學會如何活著——關於人生與育兒

 
24 別當個超級女強人!勇於為自己選擇、放下
25 「都是為妳好!」別讓情緒勒索,綁住妳的人生
26 為人母前,先學會與過去和解、癒合內心傷口
27 如果對錢沒有概念,總有一天會為錢流淚
28 青春之後,由靈魂打造出來的美貌
29 好奇心讓妳活著!學習,更了解自己、他人與世界
30 愛情是種技術,我們都該學會如何去愛
31 人生很簡單,找到生活樂趣、幸福就好
 
│尾 聲│獻給世上所有的女兒與母親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52369
  • EISBN:978626725251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8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看見幸福的窗口
林怡辰│作家、國小教師
 

  出版品中,有一類書是「寫給女兒或兒子的信」,父母總有離開孩子的一天,這些信裡的愛還有人生智慧,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雋永的陪伴。希望從現在到未來,孩子都能乘著這些文字,度過一個個困境,猶如父母還在身邊。擅長投資的父母,給孩子財富自由的翅膀;會管理的父母,一篇篇深入淺出的運籌帷幄;做人處事、厚黑人性、溫馨動人……各式各樣。

  但這本《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有所不同,一來這是媽媽寫給女兒的書信,飽滿的對話、真誠不戴濾鏡的語言,直接了當的關懷;二來作者是精神科醫師,職業生涯四十多年,看診時間超過七萬小時,在那些過不去人生門檻的病患面前,那些痛苦掙扎的故事之間,凝聚出來的智慧、直搗核心的果斷、溫暖握著手前進的力量,都是此書不可替代的價值;三來,作者的女兒已經三十歲,遠嫁美國,放手之際的最後叮嚀,猶如未來自己給的一份大禮,有著經過淬鍊後的精華、身為女性的敏銳共感,並且經過時間的考驗。不只單方面,不只個人想法,而是量化、質性,全方位的人生難題和情緒困擾因應思考,是讓你看見幸福的窗口。

  錯過可惜!三十一個人生的重要課題,有著個案的觀察和具體的背景、心理專業的分析、社會學的觀察、女性身分的思考,還有深思熟慮及小心拿捏。幸福為前提的母愛,層層疊進,句句鏗鏘,有方有據,篇篇精華。

  例如第一章,建議即將結婚的女兒當個「壞女兒」,與其面面俱到、當一個他人眼中的好人,不如從這些角色畢業。女兒、朋友、前輩、晚輩、員工,還有媳婦、妻子、母親……作者說:「那些想盡辦法扮演好所有角色的人,反而令人同情。」犧牲自己,只滿足他人期待,這樣的人生,多令人惋惜、後悔和不捨!

  「健康愛自己的人,很清楚知道不必事事完美,就算失敗或犯錯,仍相信自己具有價值、值得被愛。」如此簡單避開情緒勒索,避開過度努力,將別人說的「不懂事」當成一種稱讚,被討厭的勇氣才能守護自己,不忘記自己。

  是不是很震撼又有道理?!

  對於擇偶,書中說:「選擇一個願意放下手機、遙控器和你爭吵的人。」吵架也是一種溝通,願意溝通,不逃避爭吵,好好吵架,磨合興趣、默契和價值觀,才能不斷地舞出婚姻裡的美好。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衍生出來的人際關係適應,「婚姻生活就是在彼此相處過程中,不斷努力成為對方的完美寶石。」也許彼此都不完美,但有努力的動力,不斷地想要變成對方眼裡更好的自己,就是絕佳伴侶。

  但也不是結婚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在婚姻裡也有可能孤單,也許是疏於溝通,或是工作繁忙,每個人就是獨立的個體,只有真心接納彼此隨著歲月改變的點點滴滴,學會和自己、和孤單相處,才會有更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作者一番話,坦誠、可靠、實在,打破了許多婚姻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既真實又有力量。

  名片裡的自卑和嫉妒;懂拒絕,不要讓你的人生全部都是別人的代辦清單;不安,是你認真活著的痕跡;人生的無力,不是來自不完美的父母;別靠臉書、網路社群填滿空虛心靈;性愛的定義來自你怎麼正面看待自己;職場上的規則怎麼才能洞悉,而掌握成敗?金錢觀、整容議題……敢說、深刻、創見,果然是在職場上、心理領域看過許多案例的真知灼見,談及許多人不敢碰觸的議題,也站在更高的角度,解構自己和他人錯綜複雜的關係,從中抽取出線頭來,絲絲入扣、條條分明。

  從即將結婚的你,健康的心態;到挑戰世界的你,看盡人生風景;那些不安的你,焦慮、空虛、猶豫、挫敗、既有特質的反思;最後直通未來的你,和昨天和解,不管是第二人生還是第三人生,踏出不後悔的下一步。時間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關係從和自己、和女兒、與母親、婚姻和世界;年齡從二十世代、三十世代、四十世代、五十世代的女性生活……道謝、道歉、道愛及道別,都在這本書裡。

  當出版社來信時,因為書名曾經更改,我一度困惑,最後才發現,原來幸運的我早在多年前早早入手,用心閱讀,放在架上,時時複習,深感幸運!

  母親,就是會永遠把孩子的幸福放在心裡,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很幸運地,韓醫師有個女兒,讓我們擁有這本書,也能擁有心理醫師執業多年最好的人生和專業精華,擁有一個媽媽可以給的最好的禮物,然後在愛的文字間,懂愛自己、懂愛別人,誠摯推薦!
 
推薦序2

女孩、女人與母職,不同角色的成長和悸動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這是一本溫婉叮囑的好書,陪伴女性走過每個人生階段。成為父母之後的我,非常贊成作者在書中說的:「成為父母、親自養過小孩之後,才會真正成熟!」書中有好幾段篇章都讓我看得熱淚盈眶,感動無比!

  成年後的我們,總以為不管遇上什麼事,只要親上火線便能一蹴可幾。因此當母職、媳婦、太太的角色上身時,就得變成什麼都很可以。

  在這條成人之路上,需要的關懷和叮囑是很隱微的,因為每個第一次,如懷孕、生產、育兒、家務分工、協調金錢用度等,都沒有成為「人生練習生」的機會。有時候其實內心默默地希望:有人可以給予方向和具體作法,卻又擔心會被怎麼看待或者得到不合適的回應。這讓我感受到,轉換新的角色、面對新的人生階段時,每個人都很脆弱,需要鼓勵、協助和扶助的!面對新身分,我們彷彿回到青少年時期的彆扭和複雜心情,希望靠自己摸索和闖蕩後,能夠完美勝任。

  尤其是華人社會,娘家、夫家兩方傳承的言語事物,都給了一分重量,若能從中平衡職場、婚姻、獨處和育兒,那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但人生就是有許多意外,似乎不是樣樣準備就能事事按照自己的想法。

  原本想要自然產的我和作者一樣碰上吃全餐的經驗。剖腹時,在我模糊的意識中強烈感受到孩子被拉出來,但抗拒著不斷往內鑽,之後再度驚嚇地拖出我的身體。那瞬間聽見她狂吼哭泣,讓我手足無措、焦慮萬分。女兒的呼喊也提醒著我:「想要聽懂她的哭泣之前,必須先聽懂我自己內心的所有感受」。如此一來,母女倆人才能進行真實的修復。因為原本我和肚子裡的她約定,生產時要轉哪些角度一起努力,一起用力幫助她出生。

  手術期間,我彷彿走在鋼索上,時時刻刻都在跟自己對話,因為聽到她的哭泣,我感到羞愧萬分。順著羞愧往下走,是種懊惱和無可奈何!我第一次體認到「說話不算話」這句話離我這麼地近,自己明明做足了準備,卻在下一刻失重。

  被推進手術室準備剖腹,扒光衣服、刺入麻醉劑的同時,我赤裸裸的身軀只有感受到冰冷的切割,心中害怕著「女兒,對不起。在和妳共有的第一個故事裡,我卻說到沒做到!妳會原諒我嗎?」隨著麻醉劑發揮作用,我昏了過去,只記得女兒淒厲的哭聲喚醒我的意識,我完全能感受到她的驚恐和抗議。

  自我對話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過了自己這一關後,就有機會向對方真誠表白:「寶貝,我知道妳很錯愕。妳要出來的方式,和媽咪跟妳約定的不一樣。其實,我也是同樣的感覺,一切都太錯愕、太突然了……。媽咪後來想了想,也謝謝老天,在無可奈何的經驗中,還好我們擁有彼此,有媽咪陪著妳一起度過,共同感覺這份錯愕和驚恐。而妳有我的陪伴就不孤單,未來媽咪一樣會這樣陪伴妳,創造屬於我們的故事!」

  從我真實面對自己的挫敗感,好好向女兒表白後,女兒淒厲的哭聲開始有了轉變。在成為母親的道路上,不僅是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一路的陪伴與共同面對人生難題。

  身為母親的我,也受惠於作者想要藉由本書讓「全天下的女兒、女人」能在心中得到共感和寬慰。就像一位母親正在殷殷的叮嚀、陪伴在我身邊,分享她在各個階段的人生歷練、體悟、個案故事、分手時如何調適,以及在關係中如何進行忠實的陪伴等。

  然而,孩子總在一瞬間長大,每個階段的需求都不同。四歲的女兒以往的睡前儀式就是和我十指交扣,但就在前幾天,當我睡覺要握住她的手十指交扣時,她突然問我說:「媽咪好熱哦,為什麼妳要扣住我的手?」

  我疑惑地心想:「咦?前陣子妳不是還央求要和我十指交扣才睡得著嗎?」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往往就在一瞬間。最後,我只有輕聲說道:「嗯,好的,今天妳熱啊,那我就幫妳蓋被被到肚子,睡覺囉!」

  不過,時刻變化的不僅有孩子,母親也是。親子關係沒有一定的準則,但若有強大的內心支撐,絕對足以陪伴妳度過內心崩落、自我懷疑的那些時日。期待閱讀本書後的妳,也能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感受著穿梭在不同角色裡的成長和悸動!
 
推薦序3

一本寫出我們擔心的、害怕的、想要的療癒之書
林靜如│娘子軍女頭目、作家

 
  二○一八年二月初,我的女兒誕生了。在這之前,我和先生還有我們的獨生子相處了將近九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女性朋友的求助,我總是給予相當理性的建議。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法律就是這樣規定啊!」

  骨子裡,我活脫脫是半個男子漢,選錯人,換一個就好;關係搞壞,丟掉便是。「律師娘」,其實一點都不娘。

  但前幾天,我跟先生分享了一個自己的改變。我說:「不知道是不是懷過了女兒,荷爾蒙有了變化,最近突然變得很敏感,被讀者私訊問問題,常忍不住跟著感傷起來。」或許是因為,我開始深刻地意識到她們都是某人的女兒吧!

  先生則是說:「嗯……生女兒跟生兒子的心態真的很不一樣,我女兒可以不用嫁人沒關係,但希望不要被人欺負。兒子就……該怎麼說呢?」

  「就是兒子受點挫折可以更強壯,女兒不用強壯,爸爸保護妳就好,對嗎?」當然,你前世的情人啊!

  其實,我也是這麼期盼著;可惜,似乎難之又難。不然,我的粉絲專頁就不會有二十幾萬名女性齊呼按讚了,這也是先前我在懷女兒時有感而發寫下給女兒的三十封信的原因。

  無獨有偶,韓國也有個心理醫師媽媽寫下了三十一則人生建言給她的女兒。關於那些冰冷的與溫暖的世事,我們都躊躇在溫柔與理性之間,想給女兒最直指核心的媽媽經。不同的是,我的女兒剛出生,而她的女兒已經三十歲,即將往我的年齡邁進。坦白說,很多時候,我也想要找個像作者這個年紀的女性長輩聽聽她意見,特別是像她這樣的專業背景,更讓人覺得有種歷經人事、智慧傳承的信任與期待。

  對於女兒即將走入婚姻的她,肯定懂得我們擔心的、害怕的、想要的,一切女人可能經歷的心態。當我們奔向幸福時,如果能有個指南,就不至於需要左顧右盼甚至失去方向。

  「當個壞女人!」她說。這是我的母親從來沒有跟我說過的話,因為我的母親自己就是個傳統認定的「好女人」,可是媽啊!我覺得妳好辛苦。我可以比妳再輕鬆一點點嗎?我可以比妳再快樂一點點嗎?我可以不要犯妳犯過的錯嗎?身為女兒,占老媽一點便宜應該沒有關係吧!

  我的母親說不出口的話,不見得是不想跟我說,而是不知該怎麼說,才是為我好、才不會愛之適足以害之,這些作者都懂,所以她幫所有的母親說出口。

  有一天女兒變成了母親,也要將這些該說的話,說給自己的女兒聽。我們不用完美,甚至可以懦弱,但如果可以少一點失誤,就有機會過得更幸福。

  每個母親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女兒,但謝謝韓醫師,把最好的,留給了天下的女兒。讓我們相信,我們有克服一切挫折的力量,並且愛自己如同母親愛我們般,永不背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节奏感极佳,读起来有一种非常舒适的韵律,让人愿意一气呵成地读下去,但又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和记录。它成功地避开了将“幸福”定义得过于狭隘的陷阱,而是强调了“适宜性”——即找到最适合你个人价值观和生命阶段的幸福模型。对于我这种总是在外界评价和自我感受之间拉扯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锚点。它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不完美”的决定,因为正是这些看似偏离主流轨道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分析,描述得极其生动,如同看了一部部微型纪录片,让人感同身受。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思考,又有落地指导意义的作品,它不只是给你知识,它是在帮助你建立一套更坚固的内在自我支撑系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人生导航仪”!我最近总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上,焦虑感爆棚。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场景,像和一个智慧的长辈在进行一次深入的、毫无保留的谈话。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探讨,她没有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盲目追逐外界的定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肩膀上的重担似乎减轻了不少,不是问题都解决了,而是我学会了如何与这些“未来恐惧”和平共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拨开迷雾后看到远方的灯塔,虽然路途依然需要自己走,但至少方向感明确了许多。这本书对提升个人韧性和心理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处在人生转型期,对“下一步”感到迷茫的人。

评分

作为一个正在经历多重身份转换的人——职场新人、半个家庭主理人,同时还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兴趣圈子——我常常感觉自己在多线程操作中即将“过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承认了这种现代生活的复杂性,没有假装一切都很容易。它直面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比如在事业上升期是否要考虑生育,或者如何在育儿的间隙保持自我成长。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对于“完美主义陷阱”的拆解,她用非常坦诚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作为母亲和专业人士的双重挣扎,这让我感到极大的共鸣,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心吐露心声的树洞。它不是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在你面对抉择时,给你提供一个坚实的心理后盾和多元化的参考坐标系。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情感深度是并行不悖的,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坦白讲,我对“心灵成长”类的书籍通常抱持着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都流于表面,光说不练。但这一本的实在感非常强。它没有贩卖廉价的乐观主义,反而非常扎实地讨论了“不确定性”是人生的常态。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讨论“婚姻”和“亲密关系”时的清醒态度,它没有将婚姻描绘成童话的终点,而是将其视为一段需要双方不断学习、磨合与协商的动态过程。作者的专业背景显然为她的论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即便是最情绪化的内容,也被一种理性的光芒所照亮。读这本书就像是接受了一次系统性的心理“体检”,它帮你发现了那些潜藏在心底,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防御机制和限制性信念。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你度过数年的人生工具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会发现工具箱里的工具依然适用,只是使用的方式更加得心应手了。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顾问坐在你对面,语速适中,逻辑清晰,但情感饱满。我原本以为这类主题的书籍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心理学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却完全没有那种距离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刻实践的“小工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独处价值”的那一章节,过去我总是把独处等同于孤单或失败,但这本书让我重新定义了独处——它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自我滋养和充电的必要空间。这种视角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我对个人时间分配的态度。它不是教你怎么“搞定”生活,而是教你如何“享受”生活本身带来的起伏和挑战,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这本书的文字密度恰到好处,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流畅性,非常适合在通勤路上或睡前静心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