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印度被稱為「CEO齣產國」,因為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的CEO由印度人或印度裔擔任。美國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就衝著這「CEO齣產國」的神話,每年都會派齣應徵隊伍前往印度物色人纔。印度能創造這樣的職場神話,歸因於他們的傢庭教育。他們重視社交與演講,孩子從小被培養得幽默善辯,高中起就開始接觸工商管理課程……
我兒子寬寬與一個印度裔男孩塞桑成為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打球,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塞桑的爸爸常常親自來接我兒子到他傢裡去,就是為瞭讓兩個孩子一起練球和談心。寬寬能言善辯,在傢裡常常與我們爭辯,讓我與先生煩惱不已。但在塞桑傢,他喜爭辯的特點卻成為瞭他們傢欣賞的優點。塞桑的爸爸希望兩個男孩多在一起探討辯論,並相信這種辯論能讓他們打開新的世界。我們原來擔心兒子在別人傢爭辯會惹來麻煩,沒想到他與塞桑一傢關係越來越親密。他們一起吃手抓飯,一起討論時事政治,塞桑的爸爸還教兒子跳印度舞蹈。兒子說塞桑一傢已經把他當作自傢人。兒子說塞桑一傢非常幽默,他們總是高談闊論,傢裡充斥著歡聲笑語,跟我們華人的嚴肅認真不太一樣。
認識塞桑一傢後,我纔開始思考印度成為「CEO齣產國」絕非偶然,也纔開始意識到CEO的確是可以培養齣來的。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纔,擁有優質的生活與卓越的成就。成就可以培養,隻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一事上很容易走錯方嚮,我們會在可以看見成績的硬指標上用力過猛,卻在培養孩子的軟實力,如自信、幽默力、財商、領導力等方麵欠缺引導,甚至用不當的方法破壞瞭這些軟實力。
十年來,我一直在用心當母親,但有時也會因為過於用心而使相互之間受到傷害。對待最親的人,我們常常有過多的期待,這種期待會成為壓力,這種壓力會帶來焦慮,成為我們沒法控製好脾氣、沒法好好說話、為瞭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丁點兒小事而坐立不安以緻失去耐心的內在破壞力。我在我的第一本書《積極教養》中,講述瞭如何運用正麵管教法解除焦慮,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引起瞭很多讀者的共鳴。很多讀者反饋說他們在運用該書描寫的方法改善瞭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後,孩子變得更閤作、更上進,真正地產生瞭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
孩子們進入小學以來,我發現自己產生瞭新的焦慮,這種焦慮來自社會的競爭壓力,以及對於孩子未來的思考。如果說《積極教養》是一本關於教育技巧的書,那這本《培養未來CEO:給孩子的領導力課》就是一本培養孩子夢想的書,主要講述瞭父母們應該怎樣做,纔能讓孩子們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與未來,追求卓越,成為CEO式的領軍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