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電子書)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克.馬朱利
图书标签:
  • 投资
  • 数据科学
  • 理财
  • 财富增长
  • 电子书
  • 个人金融
  • 量化投资
  • 决策分析
  • 储蓄
  • 终身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聽說「逢低買進」是投資穩賺策略?
錯!最強資料科學家告訴你:
千萬別為了抄底,浪費時間在市場外觀望,
「持續買進」才是致富不敗法則!
★《原子習慣》、《致富心態》作者一致強推,
出版即登亞馬遜投資類暢銷冠軍、
BookAuthority評選2022年最佳財經書
 
  ●當資料科學家研究起股市……
  「等待抄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低買高賣」……投資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詞彙、睿智的專家,提出各種穩賺策略。你是不是深感認同,全盤接受?
 
   然而,身兼資料科學家和財富管理專家的尼克.馬朱利表示,這時候,你需要依賴數據與證據,而不是盲信與猜測。因為各種長久存在的看法並不總是對的,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情況。
 
  馬朱利出身普通家庭,上大學前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嚴重焦慮感,讀過許許多多投資書及文章,並忠實遵循了作法,然而他對未來的恐懼絲毫沒有消失。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拿出身為數據科學家的專業分析股票市場,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將看來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財經界最有特色的部落格。
 
  ●持續買進的力量,就像原子習慣一樣強大
  他分析了近百年股市數據後,得出的終極答案是——最安全可靠的賺錢方式是「持續買進」,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分析公司價值,也不需要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 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做」。 這也就是「成本平均法 」(DCA),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擊敗成本平均法的報酬率!
 
  馬朱利以嚴格的數據和證據挑戰已深入人心(但似是而非)的投資假設,結論常與我們的直覺相悖,讓人大感意外,例如: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國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國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你不必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越花越少,但是你最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持續買進》針對根深柢固的投資迷思一一破解,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卡債、退休帳戶……,立論嚴謹、有理有據,難能可貴地把實證資料講得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提供每個人都務實可行的建議。不論是投資新鮮人或老手,都能從馬朱利的投資概念與方法獲益。
 
本書特色
 
  1.資料科學家/投資專家二刀流!用數據破解似是而非的投資觀念謬誤
  投資不能靠直覺,更不能道聽途說!資料科學家用數據說話,以機智風趣的文章挑戰根深柢固的投資假設(包括要存錢、抄底、買/租房等迷思),引導讀者客觀思考、一改舊思維,建立正確投資心態和習慣。
 
  2.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無論牛市、熊市,「持續買進」才能穩紮穩打累積財富!
  用數據探索投資的終極答案,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如果你擁有神一般的預測牛市、熊市能力,似乎應該「逢低買進」,很遺憾,數據告訴我們,逢低買進的績效不如「立刻買、持續買」,因為即早投資、參與股市,複利會發揮想像不到的力量。普通人的致富之路,本來就是這麼簡單。
 
  3.新鮮角度+完整架構,充滿洞見與智慧
  本書完整帶出投資觀念與工具,且給予各種財務狀況建議,指出累積財富立即可行的道路,每位投資人都能獲得啟發。
 
專業推薦
 
  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作者
  克莉絲汀.本茲/晨星公司個人理財顧問
  詹姆斯.歐肖內西/歐肖內西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暨董事會主席
 
  「本書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我首次閱讀馬朱利的文章,就知道他有一種特殊天賦。優秀的資料科學家很多,優秀的說故事者也不少,但少有人能像尼克這樣,既了解資料,又能引據資料說出令人信服的故事。這是一本必讀佳作。」――《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投资和个人理财的书籍简介,聚焦于在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中,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积累财富,实现财务自由。 --- 《财富的路径:量化投资与个人理财的科学实践》 导读:告别情绪化决策,拥抱数据驱动的财富增长 在这个信息爆炸、市场波动加剧的时代,传统的投资理念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投资者仍然被恐惧、贪婪和“内幕消息”所左右,导致投资回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如何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财富积累系统呢? 《财富的路径》不是一本预测短期市场波动的“秘籍”,而是一本系统性的指南,旨在将严谨的科学方法论和数据分析的思维模式引入个人投资决策。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并强调了纪律性、长期视角和持续学习在财富积累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核心内容聚焦: 第一部分:颠覆传统——量化思维的基石 本书首先挑战了那些基于直觉和传统智慧的投资观念。它详细介绍了为什么在现代金融市场中,过度依赖对宏观经济事件的预测是低效且危险的。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提倡采用量化分析的视角来理解风险与回报。 理解“随机漫步”与有效市场假说: 深入探讨市场效率的边界,帮助读者认识到市场信息是如何被快速定价的,从而避免陷入寻找“下一个大牛股”的陷阱。 概率思维在投资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将投资视为一系列概率事件,而非确定性结果。重点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数学基础,包括如何利用统计工具(如标准差、夏普比率)来衡量和控制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行为金融学的警示: 详细分析了人类心理偏差(如损失厌恶、羊群效应)如何系统性地侵蚀投资回报。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框架,帮助读者在面对市场恐慌或狂热时,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决策能力。 第二部分: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实践 本书的实践核心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有效抵御风险,又能实现长期复合增长的投资组合。我们不再追求“击败市场”,而是专注于“捕获市场提供的合理回报”。 分散化不再是口号: 详述了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的概念,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跨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信托、大宗商品)的配置,实现风险与收益率的最佳平衡。特别强调了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配置,以应对单一经济体的潜在衰退。 因子投资的崛起: 介绍现代金融学中备受推崇的因子模型(Factor Investing)。不同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业选择,因子投资关注那些历史上被证明能带来超额回报的特定属性(如价值、规模、质量、动量)。书中提供了如何系统性地构建和跟踪这些因子的实用方法。 再平衡的艺术: 阐明定期或基于阈值的投资组合再平衡策略的重要性。这不仅是风险控制的手段,更是强制投资者“低买高卖”的纪律性工具,确保投资组合始终符合预设的目标风险敞口。 第三部分:超越选股——个人理财的结构化系统 真正的财富积累,始于扎实的个人财务基础。《财富的路径》将投资策略与日常生活中的现金流管理紧密结合。 储蓄率优先于回报率: 强力论证了储蓄率(收入中用于投资的比例)对最终财富积累的决定性作用。书中提供了详细的预算和现金流优化技巧,帮助读者在不牺牲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可投资金的流入。 债务的策略性使用: 区分“好债务”(如低息的优质房贷)和“坏债务”(如高息消费贷)。本书提供了清晰的决策树,指导读者何时应优先偿还债务,何时应将资金投入到预期回报更高的资产中。 税收效率的规划: 探讨了在不同税收制度下,如何利用退休账户(如401(k), IRA等)和税收优惠的投资工具,合法地最小化税负,从而最大化税后回报。 第四部分:自动化与长期视野——实现财务自由的引擎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个“被动运转”的财富增长引擎,从而解放时间,专注于生活本身。 定投(Dollar-Cost Averaging, DCA)的威力: 阐释了为何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定期定额投资是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它消除了择时的压力,并确保投资者能够持续地在市场低迷时积累更多份额。 “不操作”的艺术: 探讨了交易频率对回报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交易成本和资本利得税,本书证明了长期持有并最小化不必要的交易,是跑赢大多数活跃交易者的关键。 退休规划的量化模型: 介绍了安全提款率(Safe Withdrawal Rate)的科学基础,例如著名的“4%法则”及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读者将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预期寿命和资产配置,精确计算出可以持续、安全支取的年度金额,从而清晰地定义自己的财务自由目标。 结语: 《财富的路径》是一本面向所有希望掌控自己财务未来的成年人所写的指南。它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市场预测,转而提供一套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学原理和行为心理学的实用框架。通过学习和应用本书中的原则,投资者将能够建立起抵御市场噪音的“心理防火墙”,踏上一条清晰、可执行的财富积累之路。这不是关于快速致富,而是关于持续、稳健地实现财务目标的终极解答。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 
 
  黎索茲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營運長暨資料科學家,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有近十年的財務與經濟分析師經驗,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發表財經文章,提供數據分析與個人理財方面的建議,也在《華爾街日報》、CNBC、《洛杉磯時報》等媒體發表投資理財文章。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近期出版的《七大市場力量》、《普林斯頓最熱門的電腦通識課》、《貝佐斯新傳》、《領導者的數位轉型》、《AI行銷學》、《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小規模是趨勢》、《複利效應》、《金錢心理學》、《心態致勝》、《機器、平台、群眾》、《區塊鏈革命》。 

图书目录

各界推薦
推薦序∣理財的兩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推薦序∣透過數據來分析投資、充滿說服力的一本書(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如何使用本書
前言
第1章∣你該從何處開始?
‧研判你目前的財務處境
 
第1部∣儲蓄
第2章∣你應該存多少錢?
‧多數儲蓄建議的問題‧決定你能存多少錢‧為什麼你需要存的錢比你以為的還要少?
第3章∣如何存更多錢?
‧個人理財領域的最大謊言‧如何增加你的收入
‧1. 出售你的時間╱專長‧2. 出售一種技能╱服務‧3. 教導他人‧4. 銷售一種產品‧5. 攀爬職場階梯‧想存更多錢,就要像業主一樣思考
第4章∣如何無罪惡感地花錢?
‧1. 兩倍規則‧2. 聚焦於滿足感最大化‧花錢的唯一正確方式
第5章∣生活方式膨脹多少無傷大雅?
‧為什麼儲蓄率高的人必須把更多的加薪額存起來?‧你應該把加薪額的多少部分存起來?‧為何你應該把存下加薪額的50%?
第6章∣你該不該舉債? 
‧為什麼負債(甚至是信用卡卡債)未必是壞事?‧何時應該考慮舉債?‧為什麼取得大學文憑多半是值得的?‧舉債的非財務性成本‧舉債作為一種選擇
第7章∣你該租屋還是買房? 
‧買屋的成本‧租屋的成本‧購屋作為投資‧購屋的重點不是要不要買,而是何時買‧購屋的適當時間
第8章∣如何存錢以支付頭期款(及其他的大額購買)?
‧債券形式的儲蓄優於現金形式嗎?‧若存錢的時程得超過兩年呢?‧股票形式的儲蓄優於債券形式的儲蓄嗎?‧為什麼時程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9章∣你何時可以退休?
‧4%法則‧為什麼退休後的支出減少?‧跨越點法則‧退休後更大的煩惱
 
第2部∣投資
第1 0 章∣為何你應該投資?
‧1. 為將來的你自己而儲蓄‧2. 抗通膨,維持你的財富的購買力‧3. 以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
第1 1 章∣你應該投資什麼?
‧股票‧債券‧投資性房地產‧不動產投資信託‧農地‧小型企業╱加盟店╱天使投資‧權利金‧你自己的產品‧黃金、加密貨幣、藝術品等等呢?‧最後總結
第1 2 章∣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財務論證‧不建議挑選個股的存在論證‧追蹤你的選股績效(或純粹為了好玩而這麼做)
第1 3 章∣你應該多早開始投資?
‧多數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走揚的‧何以未來可能出現更好的價格(以及為何你不該等待它們)?‧現在投資,抑或分批漸進投資?‧非股票的其他種類資產呢?‧風險呢?‧把尚待投資的錢拿來投資國庫券,有差嗎?‧需要理會估值嗎?‧最後總結
第1 4 章∣為何你不該等到逢低才買進?
‧了解逢低買進如何奏效‧總結‧上帝仍是最終的贏家
第1 5 章∣為什麼投資靠運氣? 
‧你的出生年如何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為什麼報酬順序也有影響‧結尾最重要‧身為投資人,如何減輕壞運氣造成的影響?
第1 6 章∣為何你不該害怕市場波動? 
‧入場費‧沒有神奇的精靈
第1 7 章∣如何在危機時期買進? 
‧為什麼市場崩盤是買進的機會?‧改變對於漲勢的思考方式‧那些不快速復原的市場呢?
第1 8 章∣你應該在何時賣出? 
‧馬上賣,或是漸進賣?‧再平衡投資資產組合有何好處?‧你應該多久做一次再平衡?‧更好的再平衡方法‧擺脫一個集中(或持續虧損)部位‧投資的目的
第1 9 章∣你的投資資產應該放在何處?
稅務的多變性質‧Roth 401(k),抑或傳統401(k) ?‧簡化選擇傳統401(k)抑或Roth 401(k)的決定‧思考未來的稅率‧什麼情況下較宜選擇傳統401(k) ?‧什麼情況下較宜選擇Roth 401(k) ?‧為何不兩者皆用?‧量化分析使用退休儲蓄帳戶來進行投資的稅負利益‧為何你或許不該把你的401(k)最大化?‧投資資產歸屬帳戶的最佳安排
第2 0 章∣為何你永遠都不覺得自己有錢?
‧我不富有,他們才富有‧為何就連億萬富翁也不覺得自己有錢?
第2 1 章∣最重要的資產 
‧愚公移山‧我們以成長股展開人生,以價值股終結人生
結論∣持續買進法則 
致謝
註釋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52710
  • EISBN:97862672527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理財的兩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
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投資理財經常淪為一場投機行為,原因無他,本金不夠、目標太大,就算有了超高的報酬率,也難以累積足夠的資金,而靠著所謂長期「存股」緩慢的成長速度,讓人從熱情轉為失望,最後走向短線交易的戰場。
 
  在各地演講的過程中,常有人問:「沒有錢的話,該怎麼進行投資呢?」,我的腦中會閃過很多的問號,沒錢當然是要去工作賺錢,不然哪來的錢呢?每個人的起步大多相同,透過勤奮工作累積第一桶金、想辦法拉高儲蓄率以加速進程,也有人進一步會記帳來控制金錢流向,減少非必要性浪費。而作者所說的:「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收入、投資於生財資產」,我是很認同的。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個人的收入的增長具有高度價值。在職場中透過職務調整、年資累積或是跳槽等手段,可以讓薪資逐漸成長,以年輕人初入社會由每月4萬元薪資起步來看,相當於年薪52萬〔4萬(12個月薪資+1個月獎金)〕。若要透過投資產生52萬的收入,相當於是一個 52萬/5%收益率=1,040萬的投資組合。
 
  沒想到吧!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相當是千萬級的投資組合,要是每個月薪水再多投入5,000元,就相當於這個投資組合增加到1,170萬。與其在一開始連第一桶金都沒有的狀況就去投資,倒不如透過工作讓薪資增長,效率還來的更好。
 
  而股市有句話說:「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這就告訴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市場,不管再怎麼努力提升報酬,也難有良好的獲利數字。更進一步來看,本金不夠,則投資的視野也會跟著限縮,難以了解投資策略的真諦。
 
  舉例來說,只有10萬的人進行投資,腦袋想的都是all in。資金有2,000萬的人進行投資,想的是怎麼合理控制風險。一樣的10%震盪,結果實在是差太多了。所以在投資這件事情上,我認為先好好工作,至少有一桶金之後再投資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步入市場後,開始面對各種投資的選項,像是個股、債券、黃金、原物料、貨幣、REITs等,一旦開始涉及到價格,難免會想用最低價格來佈局。我常跟學員說:「每個人都想當那個買在最低價的天選之人,事實的結果往往是在等待中蹉跎」。
 
  我說個故事給各位聽聽:曾經有位朋友深信市場終究有大回檔的時候,手中的資金要等到大回檔出現時重壓,讓財富重分配到他身上。在2020年時,這個機會終於出現了——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股市重挫——他難掩興奮的告訴我:「你看,終於讓我等到了!」,我問他那何時要重壓呢?他說道,上次的經驗是市場會重挫後出現短暫回溫,之後再一次下跌且跌得更深時(他以2008年的金融風暴作為範本),才是最佳時機。
 
  後來的故事,我想各位都知道了。並沒有所謂的再一次下跌,在全球央行的聯手降息下,市場迎來V型反轉,股市更是創下新高水準,之後更將這股氣勢延續到了2022年2月後才開始因庫存問題爆發而修正。那位朋友呢?有實現財富重分配了嗎?因為他後來不願意再跟我討論這件事情,就沒了下文。根據我從其他朋友的側面了解,那時他一直在等待再次下跌的修正,眼睜睜的錯過這一次多年難得一見的大行情。
 
  那從這件事情的省思是什麼?那就是不要企圖當那個天選之人,偶爾的幸運並不會一再地出現。而作者也提出了定期投入與每次都買在最低點的比較,定期投入的人輸了嗎?並沒有,持續留在市場、持續買進累積部位所得的獲利更加豐碩。
 
  所以投資是不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呢?這取決於是否有特別的想法(例如只想在最低點all in),如果沒有,其實書中也告訴我們,投資簡單的致勝之道就是「買指數產品少碰個股、持續買進、有閒錢就投入、愈早開始愈好」。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不簡單,這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
 
  無論如何,這本書揭露了許多投資的真相,也告訴我們在每一階段有哪些要注意的想法,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冤枉路!
 
推薦序
 
透過數據來分析投資、充滿說服力的一本書
小資YP/「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從2020年的Covid19疫情開始,世界產生許多變化,尤其是股票市場,許多投資人面臨前所未見的險峻疫情,油然而生的恐慌與害怕蔓延出更多下跌的擔憂,眾多投資者紛紛賣出手中持股,股票市場傾瀉而下。儘管後來市場迎來史上最短暫的熊市,但這些短暫卻深刻的惡夢,讓初入市場的投資人著實慌了手腳,不只如此,經過大印鈔的救市政策,正讓全球市場面臨大通膨的局面,換句話說,無論你是否在過去有參與投資市場的活動,我們正活在一個高通膨的時代。
 
  今年初,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更是來到3%,即便你可能不熟悉這個數字,但我們從日常的食衣住行,深刻體驗到物價上漲的變化,今年的許多固定花費,往往比起過去高出10%以上,假如收入跟不上通膨漲幅,實質購買力將會大幅下降,我們努力辛苦工作,並不希望生活水平逐年下降,因此,抗通膨,是我們需要投資的重要理由之一。
 
  問題是,市面上投資方法千萬種,日常新聞又不時報導投資人輸光了積蓄、抑或是賠光了家產,導致投資理財是多數人想碰觸又害怕的議題。
 
  究竟該如何開始投資呢?
 
  我認為這本《持續買進》可以給予一個明確的方向。此書涉獵的投資理財議題相當廣泛,除了能帶給讀者許多想法與省思之外,有一點更令我欣賞,書中充滿大量的數據圖表論證,在嚴謹的邏輯分析下,比起單純感性的文字,數字更是讓此書充滿說服力。
 
  此書分為理財與投資兩大部分,首先從財富的根源——儲蓄兩字開始,除了告訴讀者應該要存多少錢之外,還分享了其他書籍較少著墨的一點,如何存更多錢的方式:增加收入。比起單純使用省錢的方式加速儲蓄,書中更是說明增加收入所帶來的效益更為顯著。換句話說,作者不只告訴人們關於儲蓄的目標該如何制訂,更提供生活中賺更多錢的方法。
 
  當人們能藉由理財的方式,留下資金替未來的自己儲蓄以及投資時,買下整體市場的指數化投資,拒絕挑選個股,往往是散戶們最佳投資方式。尤其書中提出許多數據佐證,比如SPIVA對於主動選股基金的經理人績效進行分析比較,五年的投資時間,就有75%的基金輸給市場的報酬,四位專業的基金經理就有三位輸給散戶可以輕鬆獲取的市場報酬,實在沒有不選擇指數投資的理由。
 
  然而,指數化投資除了獲取市場平均報酬外,還需要持續地買入持有,背後的涵義是不需要擇時,有錢就買入,這種作法非常違反直覺,對於當初實行指數投資的我來說,也感到不適,但此書的厲害之處,總是會模擬不同情境,透過數字呈現每項決策的優與劣,書中數據更是表明,抄底或是遞延投入的方式,多數是行不通的,盡早投資並且持續地買,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人的一生,時間是有限的,當我們將寶貴的時間與精力用於投資,其實這不是投資,而是另一項工作,美好的人生回憶與經驗,是需要時間創造的,本書所闡述的內容,正是實現此目標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踏入理財的領域,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花費最少的投資時間、將更有價值的時間留給自己去運用,我相信你能從此書中找到答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对“确定性”的哲学探讨,作者并没有宣扬任何投资策略的绝对有效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抵御不确定性的投资框架上。书中对“护城河”概念的延伸应用令人拍案叫绝,它将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巧妙地转化为了个人投资组合的防御机制。我从中领悟到,真正的安全边际来自于对自身无知的清晰认识,以及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充分预留。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热衷于推荐具体工具和产品的书籍,这本书的核心在于重塑投资者的心智模型。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投资决策中哪些是出于盲目跟风,哪些是基于清晰的逻辑。这种强迫性的自我审视,是任何快速致富指南都无法提供的深度价值。它教会我,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跑鞋的选择远不如正确的呼吸节奏重要。

评分

这本关于投资哲学的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巧妙地避开了那些充斥着华尔街术语和复杂金融模型的说教,转而深入探讨了一种更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财富积累路径。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投资的心态构建,强调了耐心和纪律在长期回报中的核心地位。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复利效应”的描述,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概念,更被提升到了一种生活哲学的高度。书中没有提供任何“一夜暴富”的秘籍,反而鼓励读者接受市场波动的常态,并将每一次下跌视为长期布局的机会。这种务实且不煽动的语调,对于那些厌倦了市场噪音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投资目标,不再追求短期内的股价冲刺,而是专注于建立一个能够持续、稳健增长的资产组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流畅,从基础的认知重塑到具体的行为指导,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引导读者逐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投资系统。

评分

这本著作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它将冰冷的金融数据转化为可感知的未来蓝图。特别是关于“风险预算”的章节,作者没有采用晦涩的数学公式,而是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在心理上和资金上预留多少“缓冲地带”。它深刻地揭示了“贪婪”与“恐惧”这两种基本情绪是如何在投资决策中相互角力的,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情绪隔离带”搭建方法。我非常赞同作者提出的,建立一个“自动驾驶”式的投资系统的重要性——一旦系统搭建完成,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距离,让时间发挥魔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预测的心态基石,让读者在面对市场风云变幻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这才是实现长期财务目标最为关键的隐形资产。

评分

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充满理性光芒的知识殿堂,作者对市场行为的观察入木三分,描绘出了一幅宏观经济周期与个人决策相互作用的生动图景。书中对于“情绪化交易”的剖析极其透彻,那些诱使我们追涨杀跌的内在心理机制被层层剥开,让人不寒而栗,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比如,书中介绍的几种基于历史数据的概率分析方法,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买入点,但却极大地增强了我对风险的量化认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不同资产类别风险收益特征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所有结论都有详实的数据和逻辑支撑,绝非空穴来风。这使得全书的论述极具说服力,读起来让人感到心安理得,因为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何等坚实。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选股的指南,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投资的教科书。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投资书籍那样高高在上,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导师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入的午后交谈。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投资理论时,总能穿插一些发人深省的个人经历或历史故事作为佐证,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发现自己对“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损失,而是扩展到了时间、精力以及错失的长期安宁。书中对不同投资期限的规划建议尤其值得称赞,它承认了人生阶段的多样性,并提供了灵活的框架来适应个体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变富”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如何过上更从容的财务生活”的指南。它强调的不是积累多少财富的绝对数字,而是财富对你生活质量的边际贡献,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比任何投资技巧都更为宝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