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來不及跟我爸爸媽媽……和好。」
──離傢十幾年的女兒癌末時所說……
映之安寧心理師,陪你走人生最後一段無憾的路。
以同理,傾聽末期病人的恐懼、憤怒與自責;
以理解,接納末期病人傢屬的絕望、沮喪與不安。
──離傢十幾年的女兒癌末時所說……
映之安寧心理師,陪你走人生最後一段無憾的路。
以同理,傾聽末期病人的恐懼、憤怒與自責;
以理解,接納末期病人傢屬的絕望、沮喪與不安。
末期病人的難搞、憤怒、沮喪、不安、恐懼,甚至尖銳的言語攻擊,映之安寧心理師溫柔理解、承接;
而在難搞、憤怒、沮喪、不安、恐懼、尖銳的言語攻擊背後,那些埋藏在末期病人心底最深處,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曉的遺憾與未竟之事,映之安寧心理師引導著他們,讓他們傾聽自己。
與生命道別,我們無可逃避,
但我們能用愛,走得無憾。
‧心心是醫院最小的老病人,一歲不到診斷齣癌癥,照顧她的母親悲痛:「我這麼努力,妳卻這麼受苦。」
‧「其實我都知道爸爸快死瞭……可是媽媽叫我不能說。我在想,是不是每次媽媽不在,我都叫爸爸跟我一起偷偷吃泡麵,纔害他生病的?」
‧六十多歲的男病人對醫生嗆聲:「啊不會開刀就說啊……乾脆來死一死啦。」
‧「我怕來不及……跟我爸爸媽媽……和好。」離傢十幾年的女兒癌末時所說……
二十二篇末期病人的故事,每一篇都紮心、盈滿淚水,而映之安寧心理師在無盡的溫柔、柔軟與同理中,細膩提醒:當孩子罹癌,要跟孩子說嗎?當孩子父親或母親離世,如何陪伴孩子的悲傷?在幫孩子好好說再見之前,是否能先好好愛?而當老年人喪偶,不但易被忽略,且悲傷更容易躲藏在抱怨裡,以及當麵對摯愛的傢人將離世,我們能不能接納並允許自己理解,無論是仍想積極治療,或選擇安寧,那都是因為愛。
本書特色
◎如果說這本書裡,我與病人故事的文字醞釀期有個三五年,而這本書背後關於我個人的生命準備期,大概有三十年。說起來,也是個故事推著我往這條路上走,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傢庭裡關於生病、死亡與生命交織的故事。……
一個傢庭因著傢人罹癌會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我從小就知道。癌癥最可怕的甚至不僅僅是剝奪一個人的生命,而是剝奪一個人一個傢庭的生命力。
這天,不是我第一次聽這個故事,但就在那天,聽完故事後,心酸疼地流下瞭眼淚。疾病與死亡在我的天真爛漫裡留下瞭一筆特別不同的色彩,立下瞭小小的心願,心願其實也不是很清晰,大概就是想為這樣的受苦做一點什麼吧!──摘自自序〈醞釀〉
名人推薦
◎方俊凱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畢柳鶯(衛生福利部颱中醫院復健科教授、《斷食善終》作者)撰推薦序
王進賢(國立中正大學電機係特聘教授);李佩怡(國立颱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係教授兼係主任);吳書毅(疼痛及復建雙專科醫師);陳秀丹(陽明交大附醫主治醫師);馮以量(新馬臨終關懷推動者);黃軒(重癥專科醫師);謝宛婷(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科主任、法律碩士)淚眼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記得麵試安寧心理師的時候,總共有七位來麵試的心理師,每一位都非常優秀,尤其有幾位讓麵試官們難以取捨。經過很長的討論,我們選擇瞭映之成為我們的同事。當然有許多理由,例如她態度溫和、口條清楚等,但是有一個理由讓映之特別突齣,就是她是護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雙碩士,而且她的護理碩士論文就是與末期病人的靈性照護有關,而她在護理碩士後又取得諮商心理師的資格,這樣的條件,不就和安寧療護的創始大師桑德斯女士雷同嗎?選擇瞭映之,她沒讓我失望。她果然以她獨有的特質與深厚的學理基礎,為一位又一位的末期病人與傢屬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安慰。──摘自方俊凱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推薦序
◎安寧心理師是「生死兩端的擺渡者」。在生之此岸要過渡到死之彼岸的這段歷程中,盡我所能地讓「逝者善終,彼此善別,留者善生」。書中這句話讓我肅然起敬。……書中有許多例子,作者協助傢人在臨終現場和解、互相道愛,過程麯摺引人,她的功力與用心令人摺服。──摘自畢柳鶯(衛生福利部颱中醫院復健科教授、《斷食善終》作者)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