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樂,一字排開,數千年文明史就在你眼前! (電子書)

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樂,一字排開,數千年文明史就在你眼前!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湯姆.斯丹迪奇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饮料
  • 啤酒
  • 葡萄酒
  • 烈酒
  • 咖啡
  • 可乐
  • 文明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雄踞美國亞馬遜「美食史」、「咖啡與茶」雙料冠軍!
《紐約時報》經典暢銷巨作!
【獨家收錄】作者私房話:寫作靈感、內文拾遺、常見問答!
 
  ►《經濟學人》科普作家湯姆.斯丹迪奇經典暢銷巨作!全新重磅增補譯本!
  ►2006年出版以來熱度不減,亞馬遜4.5顆星推薦,讀者好評超過3500則!
  ►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樂如何與文明連動?每種都標示著重要歷史轉折!
  ►敘事生動明快教人欲罷不能,《紐約時報》、《紐約客》、《洛杉磯時報》等盛讚推薦
  ►溫馨提示:千萬不要在口渴狀態下閱讀本書!
 
  你知道嗎?
  你可以在一天之內,用六種飲料「喝」完人類的文明史!
 
  早上,一杯咖啡,喚醒理性時代的思考。
  中午,一杯可樂,體驗國際化與地球村的便捷。
  下午,一杯茶,遙想列強如何透過殖民擴張霸權。
  傍晚,一杯啤酒,如下工後的古埃及匠人般放飛自我。
  晚餐,一杯紅酒,沉浸於希臘哲人的思想宇宙。
  餐後,一杯烈酒,重溫開拓美洲新大陸的冒險精神。
 
  在《經濟學人》副總編輯湯姆.斯丹迪奇的眼中,
  這六種飲品的意義遠不止解渴,而代表了人類文明的六個時期
  ──從農耕的起源、城市的誕生,到全球化的開始。
  斯丹迪奇以獨特的視角、翔實的史料,展示了一幅豐富的世界歷史圖景。
 
  全書共分六個章節,以六種極具代表性的飲品為經緯,
  述說人類從石器時代進步至21世紀的故事。
  飲品事實上就是科技,帶動文明的進步,並引發不同社群間的精密互動。
 
  啤酒源自肥腴月彎(Fertile Crescent),是史前人類的液態遺跡。
  啤酒極其重要——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人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與啤酒密不可分,
  從搖籃到墳墓,甚至用它來支付工資;舉酒乾杯更代表彼此信任,
  此為當時人們共飲一大桶啤酒流傳下來的習慣。
 
  古希臘的黃金時代也是葡萄酒的時代,
  當時,葡萄酒是希臘大規模海運貿易的主要出口產品。
  時至今日,只要在有喝酒的地區,葡萄酒就會被視為最文明的高級文化。
  如果想用希臘和羅馬的方式品飲葡萄酒,請務必加水稀釋
  ——你會驚訝地發現,香氣和味道不會改變。
 
  在大航海時代,諸如白蘭地、蘭姆酒等烈酒,
  是長時間遠航的水手們最鍾愛的飲品,同時也加速了奴隸貿易的發展。
  從殖民時代至今,烈酒的製作過程並未發生重大改變;
  畢竟,烈酒的魅力並不在於味道,而是讓人醉倒的威力。
 
  咖啡儘管源自阿拉伯世界,卻燃起了歐洲理性時代的星火;
  咖啡和酒都是促成合作的飲料,卻不具令人失去理智的風險。
  就這樣,咖啡館成了思想交流的場所,更促使法國人民看見革命之年的光明。
 
  茶文化最早興起於中國;幾百年後,茶飲風靡不列顛,並左右大英帝國的對外政策,
  間接促成了美國獨立、中國遭列強瓜分,以及印度工業規模的製茶產業。
  假如日不落帝國的太陽真的永不落下,那麼帝國的人們總能找出時間喝茶。
  並遙想自家在海外的力量與殖民規模。
 
  碳酸飲料雖然早於十八世紀末誕生於歐洲,但直到二十世紀才成為大眾飲料。
  其中,可口可樂成為全球化的標誌,更是美蘇冷戰下最炙手可熱的商業競品。
  但這款足以象徵美國精神的飲料,絕非藥劑師調配頭痛藥時的意外成果,
  而是製藥老手日積月累的勞苦成就。
 
  除此之外,你一定還想知道:
 
  ◎儘管西元前4000年前就已出現,啤酒卻不見得是史上第一款酒精飲料?
  ◎為什麼伊斯蘭教嚴格禁止飲酒,基督教卻不反對?
  ◎英國殖民北美是為生產葡萄酒,卻促進了蘭姆酒——甚至美國——誕生!為什麼?
  ◎咖啡種植技術傳至西印度群島及中南美洲,最初竟是靠偷渡!
  ◎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的前身,竟是一家咖啡館?
  ◎大唐盛世的富庶與大英帝國的崛起,都和人民嗜茶如命有關,為什麼?
  ◎是什麼原因,逼得可口可樂公司在1931年撤換海*報,派出聖誕老人上場救援?
 
  歷史,當然可以用喝的!
 
  現在就進去你家廚房,把六種飲料拿出來,
  一字排開,數千年的文明史就都在你眼前了!
 
本書特色
 
  ◎《經濟學人》科普作家湯姆.斯丹迪奇經典暢銷巨作!全新重磅增補譯本!
  ◎2006年出版以來熱度不減,亞馬遜4.5顆星推薦,讀者好評超過3500則!
  ◎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樂如何與文明連動?每種都標示著重要歷史轉折!
  ◎敘事生動明快教人欲罷不能,《紐約時報》、《紐約客》、《洛杉磯時報》等盛讚推薦
  ◎溫馨提示:千萬不要在口渴狀態下閱讀本書!
 
專業推薦
 
  量販女王/何默真
  瓶中信葡萄酒品牌 主理人/沈芸可(Célia)
  蘇格蘭威士忌最高榮譽執杯大師/林一峰
  條通媽媽桑/席耶娜
  mojocoffee 創辦兼主理人/陳俞嘉(Scott Pasuya)
  9Bar Coffee主理人、咖啡師的咖啡師/陳秉超
  金色三麥 執行長/葉冠廷
  冉冉茶事 品牌創辦人/藍大誠
 
各界盛讚
 
  「湯姆.斯丹迪奇的想法總是令人驚奇。他的著作援用各種數據和資料,就是茶水間最棒的話題——犀利、睿智而明快。」——珍納特.馬斯林(Janet Masli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敘事生動且明快。斯丹迪奇從最日常生活的事物出發,述說了活靈活現又平易近人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人類生活的紋理如何不斷改變。」——史蒂芬.夏平(Steven Shapin),《紐約客》(The New Yorker)
 
  「湯姆.斯丹迪奇以精彩的編年史故事,介紹了六種飲料如何形塑人類的命運,就像熱天的冰啤酒那樣暢快,又像早晨第一杯咖啡那樣醒腦。很少有書能在提供娛樂的同時,也為讀者上了一堂遠古、中古和近代史;文風輕快機智,作者發人深省的文化論述背後,有著扎實的經濟和政治知識。」——溫蒂.史密斯(Wendy Smith),《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熱情洋溢的論述,結合了豐富的歷史證據,呈現人類文明如何在無數次的啜飲中進化。斯丹迪奇在引發趣味思考和討論時,一滴飲料也沒灑出來。」——連線網站(www.wired.com)
 
  「從全新的角度述說人類的歷史,扣人心弦……斯丹迪奇的文筆行雲流水、清新透徹,看似平淡又充滿餘韻。美食或特殊文化歷史的熱愛者,一定都會愛上這本書。」——《誠懇家日報》(The Plain Dealer)(克里夫蘭)(Cleveland)
 
  「平易近人。內容雖然豐富,卻絲毫不顯雜亂冗長。對此,我舉杯致敬。」——以玲.陳-約瑟夫森(Yiling Chen-Josephson),《新聞日報》(Newsday)
 
  「斯丹迪奇擅長將晦澀難懂的體裁濃縮並活化,此番他以飲料的科技和貿易為中心,結合了許多世界歷史的重要事件,有趣又發人深省,好好享用吧!」——《美國學者》(The American Scholar)
 
  「斯丹迪奇的《歷史六瓶裝》既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傑佛瑞.塔南鮑姆(Jeffrey Tannenbaum),彭博網站(Bloomberg .com)
 
  「出色之作。結合了生動的文筆,以及軼事趣聞的豐富蒐集。斯丹迪奇的著作就像香檳一樣耀眼迷人。」——《蒙特婁公報》(Montreal Gazette)
 
  「斯丹迪奇精彩的歷史著作。結合了科技發展和人類解渴的文化演進,重新思考當今飲料之餘,也能藉此一窺我們的過去。」——《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
 
  「一趟精彩絕倫的世界歷史旅行。斯丹迪奇既能透過最微小的細節,讓我們看見整個歷史的洪流;也能用幾個簡單的句子,統整最龐雜難懂的概念。」——《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書評)(starred review)
 
  「除了歷史之外,本書還加入了科技、詞源學、化學和微醺的娛樂性。你準備好了嗎?」——《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图书的详细简介,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书的内容: --- 书名:《帝国的回响:罗马与拜占庭的千年史诗》 作者: [虚构作者名:亚历山大·科尔宾]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古今文库] 出版年份: [虚构年份:2024年] ISBN: [虚构ISBN:978-1234567890] --- 内容简介: 跨越千年的辉煌与衰落:一部关于罗马与拜占庭帝国的深度史诗 《帝国的回响:罗马与拜占庭的千年史诗》是一部雄心勃勃的史学著作,它以严谨的考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全面梳理了罗马帝国从其鼎盛时期到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最终覆灭的漫长历程。本书不仅关注宏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更深入剖析了塑造了西方文明与东正教世界的社会结构、文化演变、宗教冲突和经济脉络。 第一部:帝国的黄金时代与裂痕的初现(公元前1世纪 - 公元3世纪) 本书开篇聚焦于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型,重点描绘了奥古斯都时代奠定的“罗马和平”(Pax Romana)的内涵与外延。作者通过对庞贝、图拉真等皇帝统治时期的细致考察,展现了一个疆域辽阔、法律体系成熟、工程技术领先的帝国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不仅阅读到军团的征伐,更深入了解了行省的治理结构、罗马的城市生活,以及“面包与马戏”背后复杂的社会阶层流动。 然而,盛极必衰,本书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帝国在其鼎盛期已埋下的深层结构性问题。从“五贤帝”的结束开始,叙事转向了“三世纪危机”。作者详尽分析了财政崩溃、蛮族压力增加、以及“兵营皇帝”频出的政治动荡对帝国核心统治体系造成的致命冲击。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庞大机器开始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为未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裂、重塑与信仰的诞生(公元4世纪 - 6世纪) 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和新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立,标志着帝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本书深入探讨了基督教如何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迅速崛起,并最终成为帝国官方意识形态的过程。作者并未将这一转变简化为简单的历史必然,而是细致描绘了神学争论(如阿里乌斯派与尼西亚信经的冲突)如何渗透到政治斗争之中。 西罗马帝国的最终陷落被描绘成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而非单一的灾难性事件。本书挑战了许多传统叙事,强调了内部经济萎缩、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日耳曼部落“渗透”的互动性。随之而来的,是东部继承者——拜占庭帝国——如何艰难地继承和重塑罗马遗产。查士丁尼大帝的“复兴”尝试,从《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到对西部的军事干预,被视为东西方世界交汇点上一次短暂而光荣的回光返照。 第三部:拜占庭的凤凰涅槃与中世纪的堡垒(公元7世纪 - 11世纪) 在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斯拉夫人的迁徙之后,拜占庭帝国被迫放弃了“罗马帝国”的广阔版图,转而成为一个更加希腊化、军事化和高度集权的“中世纪国家”。本书的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伊士拉夫王朝”的军事改革、“图区制”(Thematic System)的建立,以及“圣像破坏运动”对帝国社会和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作者详细考察了拜占庭在对抗波斯、阿拉伯哈里发国和保加利亚人时的军事策略和外交手腕。拜占庭不仅是军事上的缓冲带,更是保存古典学问、哲学和法律传统的“灯塔”。书中对“巴尔干化”的分析,揭示了帝国如何通过复杂的联姻、间谍网络和巧妙的贸易协定来维持其生存,而不是单纯依赖武力。 第四部:停滞、衰败与最终的终结(公元11世纪 - 1453年) 中世纪晚期,拜占庭的命运急转直下。本书细致地回顾了曼齐刻尔特战役后的军事衰退,以及西方(特别是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业势力的崛起如何蚕食了帝国的经济主权。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1204年),被视为拜占庭历史的不可逆转的转折点。作者认为,这次事件对东正教世界的精神打击,比任何一次军事失败都更为深远。 最后的帕莱奥洛戈斯王朝,尽管进行了一系列徒劳的改革尝试,却始终无法从内部的政治分裂和外部的奥斯曼帝国的步步紧逼中解脱出来。最终,1453年的陷落不仅仅是一个帝国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谢幕。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墙上的最后时刻,并探讨了这一事件对文艺复兴运动和欧洲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核心特点: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军事史、法律史、艺术史和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成果。 地理核心: 强调了君士坦丁堡作为“世界之桥”的战略和文化重要性。 比较分析: 经常将罗马的法律与拜占庭的教义,以及西欧封建制度与东方的官僚体系进行对比,揭示两种文明路径的差异。 《帝国的回响》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如何构建、如何维持,以及在面对内外压力时,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终局的。本书是所有对古典世界、中世纪史以及文明兴衰规律感兴趣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之作。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湯姆.斯丹迪奇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的副總編輯,曾任該雜誌科技線記者,亦是知名科普作家,已出版六本歷史書籍。現居倫敦。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熱愛文學與翻譯。
  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图书目录

推薦序 一起乾杯,不論你愛的是哪種
各界盛讚

前言 誰說飲料不重要?

第1章 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的啤酒
石器時代的釀造
文明社會的啤酒

第2章 希臘和羅馬時期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歡愉
帝國的藤蔓

第3章 殖民時期的烈酒
烈酒與遠航
美國建國神助攻

第4章 理性時代的咖啡
偉大的提神劑
串起時代的咖啡網路

第5章 茶與大英帝國的誕生
茶的帝國
茶的力量

第6章 可口可樂與美國的崛起
從蘇打水到可口可樂
瓶子裡的全球化

結語 來,喝水吧

致謝

附錄一:尋找遠古的飲料
附錄二:資料來源
附錄三:參考文獻

【獨家收錄】作者私房話
◎關於本書
◎內容拾遺:這些問題值得討論
◎推薦書單
◎常見問答集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73701
  • EISBN:978626717390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6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一起乾杯,不論你愛的是哪種
 
  《歷史六瓶裝》探究了六種在人類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飲料,分別是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樂。除了補充水分之外,這些飲品還有重要的社交與品味的功能,且完全滲透日常生活,至今依然如此。以下情境你一定不陌生。
 
  你熬夜一整晚,抓破頭皮寫提案,可樂不知道灌了幾瓶。儘管疲憊,一進公司,還是得找前輩確認一下要和廠商開會的內容;當然,帶杯手搖茶當作伴手禮是基本的禮貌。到了廠商辦公室,寒暄過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品嘗一杯新鮮研磨的咖啡,咖啡因帶給你更多清晰的理性,得以全力應戰。晚上慶功宴上,總算能來點讓你放鬆的飲品!酒精的助興不能少:最不該缺席的絕對是啤酒;有些同事怕脹氣、怕痛風,還是習慣來點葡萄酒就好。喧囂過後,回到自己的小窩,許是意猶未盡,也或許只是需要屬於自己的一絲平靜,你不自覺地又從架上拿下一瓶單一麥芽威士忌。閉上眼睛啜飲幾口「生命之水」,品嘗著這來自蘇格蘭的釀造工藝,也讓自己在鎮日喧囂後,享受屬於自我的勝利。
 
  成年人的體內,平均含有65%左右的水;在很多狀況下,缺水比缺乏食物更會對人體造成致命的傷害。但在缺乏都市規畫與衛生教育的古代社會,要取得安全無汙染的水源相當困難。正因如此,當有人(無意間)發現/發明了安全補充水方式,就能在文明史上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同時,掌握該項新飲料技術的人,也很容易透過控制這些飲品的配置,影響政治的輪廓與歷史的推進。
 
  古人為了飲用上的安全性,刻意以煮沸後的水製成飲料作為替代。但在安全水源取得容易的現代,人們對飲料的迷戀不減反增。儘管大家都知道純淨的飲用水是人體必需,卻心照不宣地將飲品視為補水的優先選項。書中提及的六種飲料,本身都有著獨特風味,但它們能給人體帶來的即時回饋,顯然更令人著迷。啤酒、葡萄酒、烈酒(皆含酒精),能帶來瞬間興奮、愉悅感,過量飲用卻會帶來混亂,甚至激起暴力:咖啡、茶、可樂(皆含咖啡因),能帶來提神、思路清晰的作用,但過度攝取也會令人緊繃,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這些好壞之間,存在的共通性是成癮;一旦形成依賴,就得無時無刻來上一點,否則令人焦慮的戒斷症候群就會找上門來。
 
  《歷史六瓶裝》以啤酒破題,作為通篇第一種飲料,啤酒於歷史中存在了非常悠久的時間。西元前十萬年,兩河流域的人們將穀物搗碎、加入沸水靜置幾天後,竟變出了美味的飲品,以上就是啤酒「被發現」的瞬間。古人不知道啤酒富含維生素B,但他們知道這是喝了對身體好的飲品,正好彌補了從採集狩獵轉向農耕後所缺乏的營養。這項新發現的穀物用途,毫無疑問地推動了農業革命;人類就此不再逐水草而居,得以發展出更穩定的城市型社會結構。
 
  後續篇章介紹的五種飲品,同樣隨著歷史的演進陸續粉墨登場。作者不光是單單探索起源而已,更結合了自身在歷史與政治領域上的專長,橫向、縱向地解析每款飲品的發展。例如,為何朗姆酒廠都設在加勒比海與中南美洲?除了當地盛產甘蔗外,這同時也是一條充滿殖民歷史的脈絡。再以茶為例,中國透過貿易將茶葉送至英國,卻也因為國內需求量巨大,導致英國白銀流失、逆差甚鉅;為維護自身利益,中英鴉片戰爭一觸即發。英國對茶葉的執著,不只牽動著與東方國度的政治與軍事衝突,在這之前,英國便早已因稅收問題,引爆了與北美新移民的衝突,最終促成了美國獨立建國。清新的茶飲,在不同的歷史支線中開展,觸發了許多蝴蝶效應般的隨機事件,但事後想想,那些其實都是歷史上的必然。
 
  同樣的道理,咖啡、可樂,這兩種現代人十分熟悉,也不可缺少的飲品,背後一樣有著引人入勝的歷史。全書的六種飲品,在作者的抽絲剝繭下,展示了它們如何塑造了人類文明、影響了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我們亦在他的帶領之下,深入理解人類歷史的不同面向。
 
  一起乾杯吧,不論你愛的是哪種。
 
  (本文作者陳俞嘉,人稱Scott Pasuya。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畢,2003年創立mojocoffee,開始對精品咖啡的探索。至今持續擔任生豆公司採購顧問,以及臺灣各級生豆評鑑裁判,致力推廣國內外好咖啡。)
 
前言
 
誰說飲料不重要?
 
  「沒有所謂人類的歷史,只有人類生活各個面向的許多歷史。」——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 1902~1994),科學哲學家
 
  乾渴比飢餓更為致命。生物如果缺少食物,或許還可以存活幾個星期,但液體補充一旦缺乏,能多活個幾天就很幸運了——世界上比水分更為重要的,大概只有空氣而已。數萬年前,成群採集狩獵的原始人類沒有攜帶水分補給的能力,因此不能離河流、泉水或湖泊太遠,否則將面臨無水可飲的困境。水源的取得限制並影響了文明進步。在這之後,飲料便持續形塑著人類的歷史。
 
  直到一萬多年前,才有其他飲料出現,威脅了水的地位。這些飲料並非自然出現,必須經過特別的製造流程才得以存在。除了取代人類居住地受到汙染、疾病叢生的水源,這些新興飲料也扮演了其他角色,例如貿易貨幣、宗教儀式、政治象徵,或是哲學和藝術的靈感啟發。
 
  在這些飲料當中,有些強調了菁英階層的權力和地位,有些則用以控制或安撫受壓迫的階級。飲料也會被用來慶祝出生、悼念死亡、建立並強化社會連結、簽署商業貿易契約或條約、使感官更敏銳或鈍化心智,或是成為拯救生命的藥品,以及致人於死的毒藥。
 
  在起伏不斷的歷史洪流中,飲料在不同時期、地點與文化裡華麗登場,從石器時代的聚落、古希臘的客廳,到啟蒙時期的咖啡館等無一例外。當某種飲料符合時勢的需求,或趕上時代的潮流,就會廣受歡迎;在某些例子裡,飲料甚至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持續影響歷史的進程。
 
  考古學家根據使用的材料和器物,將歷史分為不同的時期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主流飲料來為世界史分期,其中又以六種飲品最為鮮明——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樂。前三種含酒精;後三種含咖啡因,但這六種飲料的共通點,便是從古至今,都在歷史上扮演了關鍵角色,進而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飲料。
 
  ▍農耕催生文明,自地中海航向全世界
 
  人類朝現代邁進的起始點,是走向農耕——從穀類的人工栽培開始,地點在近東地區,時間是一萬多年前,隨之而來的則是最原始的啤酒。最早的人類文明出現於距今五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今伊拉克地區)和埃及地區,這兩個平行進展的文明,都在大規模組織化耕作所帶來的穀物豐收之下得以誕生。糧食充足後,部分無須從事農活的人,轉而成為專職祭司、行政管理者、書記員和工匠。啤酒不只滋養了早期城市的居民和首批進行文字記錄的作者,甚至連他們的工資和配給都以麵包和啤酒的形式支付,因為穀物是當時經濟的基礎。西元前一千年前,古希臘城市國家的欣欣向榮,使得哲學、政治、科學和文學蓬勃發展,至今仍深刻地影響現代西方思想。葡萄酒是地中海文明的血脈,也是海上貿易的基礎,使希臘思想得以傳到遠方。政治、詩詞和哲學的討論,都在正式的飲酒宴會或座談會中進行,與會者從共用的碗中飲用稀釋的葡萄酒。
 
  飲酒的風潮延續到羅馬時期,當時的社會階層就反映在精密的飲酒順序與酒的種類中。世界兩大宗教對葡萄酒抱持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基督信仰的聖餐儀式以紅酒為中心,但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和伊斯蘭教崛起,紅酒在其誕生之地遭到禁止。西方思想的復興發生於羅馬帝國滅亡的一千年後,人們企圖重新找回希臘和羅馬的知識,且大多由阿拉伯世界的學者守護並持續開拓。與此同時,歐洲探險家為突破阿拉伯人對東方貿易的壟斷,除了向西方航行到美洲之外,也向東遠航至印度和中國。全球航線建立後,歐洲列強便開始彼此競逐世界霸權。
 
  在大探索時期,許多新的飲料因蒸餾技術而問世。這項源自鍊金學的技術早在遠古時期就存在,經過阿拉伯學者的改良後變得更加實用。經蒸餾所得的飲料,能將酒精轉換為適合海運和存放的濃縮形態。包含白蘭地、蘭姆酒和威士忌等烈酒(蒸餾酒)被當作奴隸貿易的貨幣,在北美殖民地特別受歡迎,加上其政治上的爭議和影響力,成為美國建國的神助攻。
  
  ▍從理性時代、帝國主義到全球化
 
  緊跟在地理擴張之後的,是知識上的發展。西方思想家跳脫了繼承自古希臘的悠久理念,創造嶄新的科學、政治和經濟理論。理性時代的主流飲品是咖啡,這項神奇又時尚的飲品源自中東地區,最終引入歐洲。銷售咖啡的新興店鋪和販賣酒精飲料的酒館截然不同,成了商業、政治和知識交流的中心。由於咖啡可幫助人們維持清晰的思緒,於是成為科學家、商人和哲學家的理想飲料。那些在咖啡館的討論催生出許多科學社群、報社和金融機構,形同孕育革命思想的沃土,在法國尤為如此。
 
  之後,在以英國為首的許多西方國家裡,咖啡的地位受到中國進口茶葉的挑戰。茶葉在歐洲人氣極高,東西方於是建立起利潤豐厚的貿易路線,推動了規模前所未見的帝國主義和工業化,英國就此成為第一個世界性超級強權。茶晉升為英國的國民飲料後,茶葉的穩定供給成為英國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此舉影響了美國獨立、威脅了中國的古老文明,並使英國決定在印度建立工業規模的製茶產業。
 
  人工製造的碳酸飲料雖然於十八世紀晚期便出現於歐洲,但一百年後,這種無酒精飲料才隨著可口可樂的發明而聲名遠播。可口可樂最初(據說)只是亞特蘭大一名藥劑師無意間發明的頭痛解方,後來卻成為美國的精神象徵,即幫助美國成為世界強權的消費者資本主義。二十世紀,當美軍在世界各地作戰時,總是將可口可樂帶在身邊,成為全世界最廣為人知的商品,充分展現了(充滿爭議的)全球化過程,整個世界就此成為單一整合的市場。
 
  飲品和歷史洪流的連結,恐怕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飲料本身甚至可能左右歷史的走向。若想了解「誰喝了什麼飲料」、「原因是什麼」、「來源是哪裡」等問題,就必須統整許多看似毫無關聯的領域,包括:農業、哲學、宗教、醫學、科技和貿易的歷史。本書探討的六種飲料,顯示了不同文明間複雜的互動,以及世界所有文化間的息息相關。這些飲料至今仍存在每個人的家裡,提醒著過去的時代,也見證了影響現代世界的各種力量。明白這些文明進展的歷史故事後,你或許就會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你最愛的飲料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评三** 我向来对那种试图用简单模型解释复杂历史的著作抱持谨慎态度,因为历史的复杂性往往在于其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但《歷史六瓶裝》成功地规避了这种陷阱。这本书的深度,体现在它对“物质文化研究”的深刻洞察上。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所见的那些唾手可得的饮品,背后承载了多么沉重的社会、技术和贸易史。比如,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宗教仪式间的纠缠,或者茶叶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如何成为重塑阶级规范和家庭伦理的工具。作者在处理跨文化交流时,展现了极高的敏感度,他没有用简单的好坏或先进落后来评判,而是着重于理解不同文明如何“消化”和“改造”外来的饮品文化。阅读过程中,我的思维不断被引导去反思:我们现在对某类饮品的认知,是不是也是被某种强大的商业叙事或历史惯性所塑造的?这种批判性的阅读体验,远超我最初对一本“饮品通史”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

评分

**书评二** 坦白说,刚看到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噱头也太大了吧?“六瓶装”就概括数千年文明史?听起来像是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堆砌名词的半成品读物。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却完全推翻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独特的切入点——聚焦于“必需品”到“奢侈品”再到“日常必需品”的转变轨迹。作者对“可乐”这一现代符号的讨论尤为精妙,他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当代快消品,而是将其置于全球化、工业化以及文化输出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中的那种克制与精准,他知道何时该铺陈细节,何时该进行宏观拔高。例如,讲述咖啡豆如何从也门的小众饮品,演变成欧洲启蒙运动的催化剂,那种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在一起的张力,处理得非常到位。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极其巧妙,并非严格按时间线性排列,而是以主题和地域的关联性进行游走,这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丝毫没有学术著作的枯燥感。它更像是一场由六位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共同主持的圆桌论坛,观点碰撞,趣味盎然。

评分

**书评一** 这本名为《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樂,一字排開,數千年文明史就在你眼前!》的电子书,在阅读体验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作者的叙述功力令人赞叹,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饮品历史,描绘得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我原以为这不过是简单的风物志或美食指南,但翻开之后才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微缩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啤酒酿造,到地中海沿岸的葡萄酒文化兴起,再到后来东方茶叶贸易对全球格局的颠覆性影响,每一个章节都像一个精心打磨的短篇故事。特别是关于烈酒的段落,它没有停留在配方或产地上打转,而是深入探讨了蒸馏技术的传播如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阶层流动。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地图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因为作者的叙事密度很高,信息量丰富却不显得拥挤。他巧妙地将地理、政治、经济、乃至宗教信仰的演变,都熔铸在了这六种饮品的流转之中,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鲜活、可触摸的感官体验。那种沉浸式的阅读感受,让我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仿佛品尝到了历史的醇厚与回甘。

评分

**书评四** 这本书的装帧(指电子书的呈现方式)和排版都非常出色,大量的图表和辅助信息被整合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叙事中融入的“感官细节”。他不仅仅是在描述历史事件,更是在描绘那些饮品在不同历史场景下的气味、温度和口感对当时人的心理影响。读到关于早期茶馆的描述时,我几乎能闻到那种混合着烟草、香料和热水的独特气息;读到关于早期啤酒作坊的段落,那种原始的酵母发酵的蒸汽感也仿佛扑面而来。这种强烈的“在场感”是很多历史书籍所缺乏的。作者似乎对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深沉的关怀,他把注意力从王侯将相的斗争,转移到了市井百姓的日常口腹之欲上,而正是这些最底层的需求,驱动了全球贸易路线的开拓和技术革新的发生。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无比亲切和可感,让人在读完之后,对下一杯清水、下一口咖啡,都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敬畏感。

评分

**书评五**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眼界大开”。我曾经涉猎过一些关于特定饮品的专著,比如专门讲威士忌的,或者专门讲葡萄酒的,但都显得相对孤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比较框架”。通过将这六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饮品并置对比,作者清晰地揭示了它们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的不同角色:啤酒是早期农业文明稳定的基石;葡萄酒是古典帝国精神的载体;烈酒是探险时代和殖民扩张的燃料;咖啡与茶是现代商业精神和殖民地经济体系的驱动力;而可乐,则是信息时代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象征。这种并列分析的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穿透力。它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对于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全球物质文化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入门或梳理工具,它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面,完全配得上它那个宏大的标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