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補編 (電子書)

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補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牟宗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代新儒傢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傢──牟宗三先生,他是近代中國重要的哲學傢與教育傢,一生緻力於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中國文明的推廣及其現代化厥功甚偉。

  2003年由聯閤報係文化基金會規劃,編輯委員會歷時六年精心整理編校完成瞭《牟宗三先生全集》,其篇幅龐大、並匯聚瞭當代著名學者共同編纂,詳實地呈現牟宗三先生的學思歷程。

  本書編者李明輝教授亦為當年《全集》編輯委員的一員,負責編輯牟先生的早期文獻。在《全集》問世後,學界陸續發現數十篇牟宗三先生早期的著作。例如,彭國翔教授在哈佛大學發現瞭牟先生所撰兩萬多字的小冊子《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推測為當年招商局訓練員工時所使用的政治教育教材。本書不隻收錄此文,也收錄瞭彭國翔教授為此一新材料所撰寫之解說。此外,隨著網路的發達,海峽兩岸的學術研究者蒐集到更多未收入《全集》的文章。李明輝教授結閤兩岸學界之力,仔細考定其真偽,並收入董誌威先生所做之考辨。這些新文獻再度反映瞭牟先生一生的現實關懷,有助於後代研究者更加認識牟先生的思想,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牟先生的思想內涵。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牟宗三(1909-1995)


  字離中,齣生於山東省棲霞縣。中國現代哲學傢,是現代新儒傢的重要代錶人物之一。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任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臺灣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新亞研究所等校教授。1987年獲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

  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傢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傢」。牟先生畢生緻力於弘揚民族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作齣巨大的貢獻。其許多著作被譯成英、韓、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心體與性體》、《現象與物自身》、《佛性與般若》、《纔性與玄理》、《圓善論》等;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學》、《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斷力之批判》、維特根斯坦《名理論》等譯作,以上各書均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套書中。牟宗三先生的哲學成就代錶瞭中國傳統哲學在現代學術發展的新水平,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

編者簡介

李明輝


  原籍臺灣屏東,1953年齣生於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及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昂大學進修,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曾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係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廣州)中山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目前已退休。主要著作有《儒傢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儒傢思想在現代中國》(德文)、《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傢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儒傢人文主義:跨文化的脈絡》(德文)、《儒學:其根源與全球意義》(英文)、《康德與中國哲學》,譯作有H. M. Baumgartner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康德的《通靈者之夢》、《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未來形上學之序論》及《道德底形上學》。

 

圖書目錄

編者序言 李明輝
《牟宗三先生全集.早期文集》佚文考 董誌威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2 閤理與革命
3 召集臨全代會之真義何在?
4 辯證法總檢討
5 讀懷悌海著的《理想之前進》
6 盡能與佉執
7 國士
8 風尚
9 從詩詞方麵研究中國的人生典型
10 從《水滸傳》到青紅幫
11 論讀經
12 青年與社會
13 關於中國農村的現狀
14 中國人與不容中律
15 張君勱著《明日之中國文化》書評
16 張東蓀著《認識論的多元論》書評
17 從公有到私有
18 編者後記(一):談本刊態度
19 編者後記(二):談本刊目標
20 編者後記(三):談戰爭
21 編者後記(四):談國傢哲學與社會學
22 編者後記(五):談輿論
23 說自己的話
24 評現行大學教育
25 一個開明階段是必須的
26 輿論的造成與保障
27 廬山禮賢之政治意義
28 加拿普著《言語之邏輯句法》書評
29 論因果
30 邏輯之「必」與實事之「必」
31 論構造
32 解惑
33 知識階級之命運
34 《立國之道》末章:我人思想之哲學背景
35 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
附錄 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 彭國翔

 

圖書序言

編者序

  2003年,在牟宗三先生辭世八年之後,聯經齣版公司齣版瞭《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3冊。這是當代儒學研究的一大盛事。其中,收入第25及26冊的《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是由筆者和黎漢基先生負責編輯的。當年的網路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為瞭蒐集牟先生早期的著作,筆者曾親赴美國東西兩岸的大學圖書館、國會圖書館及北京的若乾圖書館,並且得到不少大陸及香港學界朋友的協助。蒐求所得極為豐富,共得68篇,排版後超過一韆頁。當時筆者雖然不敢保證無所遺漏,但估計遺漏的文章不會太多。

  不意《全集》齣版的次年,即2004年,當時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哲學係、目前任教於浙江大學哲學係的友人彭國翔教授偶然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圖書館發現牟先生撰寫的兩萬多字的小冊子《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臺北:招商局訓練委員會,1952年3月),並將全文影印給筆者。筆者在參與《牟宗三先生全集》的編輯工作時,根本不知道有這份材料存在,也從未聽到牟先生提過這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可能是當年招商局訓練員工時所使用的政治教育教材。由於它不對外公開發行,故不為學界所知。彭教授特別為這份新發現的材料撰寫瞭〈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一文。筆者便安排將此文連同牟先生的《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全文刊登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9捲第3期(2009年9月齣刊)。

  及至2011年,當時的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李強先生(目前任教於西安西北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又藉由網路發現牟先生早期一批未收入《全集》中的文章。李強先生除瞭提供筆者這批資料的原始照相版之外,還將部分文章轉成瞭Word檔。但是這批材料極為雜亂,尤其是署名「光君」的若乾文章很難斷定是否齣自牟先生之筆。「光君」是牟先生早期常用的筆名之一。筆者當時的研究工作極其繁重,加上罹患糖尿病與梅尼爾氏癥,體重暴跌20公斤,經常耳鳴、暈眩,實無餘力處理這批材料。但筆者還是委託研究助理吳明峰先生校訂李強先生所提供的Word檔。

  2017年8月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董誌威先生也藉由網路發現牟先生早年一批未收入《全集》中的文章,而將這批文章及其Word檔傳給筆者。在這批文章中有部分文章與李強先生所提供的文章重複。筆者便將李強先生所提供的材料傳給他。他將這兩批材料加以彙整,並將李強先生所提供的三篇文章由照相版轉為Word檔。更重要的是,他對這兩批材料加以考證,剔除瞭其中顯然非齣自牟先生之筆的材料後,共得35篇,約20萬字。董先生的考證極有說服力,經筆者與他反覆討論後定稿,即〈《牟宗三先生全集.早期文集》佚文考〉一文,今收入本書中,作為導論。這批新材料之發現,主要得力於這十幾年來網路搜尋功能之快速發展。

  除瞭以上的35篇文章外,本書亦收入彭國翔教授所發現《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並收入其〈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一文,作為本書之附錄。同時,筆者委請研究助理王又仕先生負責編輯、校勘及排版的工作。故本書之齣版可說是兩岸學者共同努力與閤作的成果,對於關心牟先生思想與當代新儒學的研究者特別具有參考價值。

  近年來,大陸儒學界流行「港臺新儒學是心性儒學,大陸新儒學是政治儒學」的二分法。彭國翔教授最近著有《智者的現世關懷: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臺北:聯經齣版公司,2016年)一書,其構思雖早於這種二分法提齣之前,但在客觀上有力地反駁瞭這種偏見。持此論者恐怕都未全麵研讀過牟先生在政治與社會方麵的文字,尤其是早期的著作。因為在牟先生早期的著作中,討論政治與社會問題的文章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反映齣他早年對現實問題的深切關懷;而正如彭教授該書所示,牟先生這一關懷也是貫徹終生的。筆者相信,本書之齣版有助於澄清這種偏見,使研究者能更全麵地把握牟先生的思想。

李明輝
中華民國111年5月於臺北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