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風歲月 (電子書)

奇風歲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伯.麥肯曼
图书标签:
  • 奇幻
  • 冒险
  • 历史
  • 架空历史
  • 东方奇幻
  • 玄幻
  • 武侠
  • 成长
  • 志怪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文讀者錯過了20年…Amazon書店史上評價最高的不朽傳奇
  20年永遠 100%全滿五顆星的完美口碑
  全美圖書館員票選「有史以來最好看的100本書」
  1992「世界奇幻獎」「史鐸克獎」雙料冠軍
  是推理、是奇幻、是驚悚,也是深情動人的成長故事
  無法歸類的奇書,徹底瓦解文學的疆界,征服全球18歲─80歲的讀者
  橫掃日本,「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二十年嚴選Best of Best
  一本懸疑小說,破天荒被美國中學選為『文學教材』
  全美中學生瘋狂迷戀,書讀破了再買新的,聞所未聞

  但這本書最高的榮譽,來自美國中學老師的推崇,還有一封讀者來信

  這是每一位老師畢生的夢想

  一本書,創造了另一個56號教室的奇蹟

  這個令人沈迷到廢寢忘食的故事,讓很多痛恨讀書的學生變成嗜書如命的書蟲,同時完成了他們人生教育的第一課。

  那不再只是一本書,而是他生命的一部份

  年邁的父親最近過世了。臨終前,他希望我轉告你,他要帶著一生最心愛的一本書陪伴他長眠於地下……數不清他已經讀多少遍了,那種感覺,彷彿那已經不再只是一本書,而是他生命的一部份。

  這是一首獻給生命的情詩
  它會喚回一種神祕的力量,帶你回到一個你已經遺忘的世界
  然而,當你再出來的時候,原來的世界會變得不太一樣……
  而你,也將不會再是原來的你……

  那並不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歲月。那是一個神奇的世界,一種神祕的力量,我們在真實與想像的邊界學習認識生命……

  想像一個寧靜如詩的南方小鎮, 想像微風輕拂的夏日午後,想像一個魔法與傳說交織的神奇世界。最深的河裡潛伏著一隻史前時代的爬蟲巨獸,沼澤區住著一個一百零六歲的黑人女巫「女王」,聽說她能夠和死去的人說話……

  你最親的兄弟,是一隻叫「叛徒」的小狗,而你形影不離的夥伴,是一輛腳踏車。那是女王送的禮物,車頭有一隻金黃燦爛的眼睛。它也有一個名字,叫「火箭」。每到夏季開始的那一天,你總是騎著「火箭」,載著「叛徒」,帶著那群朋友,飛到最高的天際。

  那是十二歲的柯力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奇風鎮,自在快樂的神秘歲月。那是生命的起點,生命如旋風,如彗星,如野火燎原。

  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晨,天還沒亮,柯力陪爸爸挨家挨戶送牛奶。半路上,忽然有一輛車沿路衝進湖裡。根據當地的傳說,那是一座深不見底的湖。柯力的爸爸奮不顧身跳下水去救人,沒想到,當他奮力游到車旁,眼前竟是一幕令他魂飛魄散的景象:那個人已經死了,兩手被銬在方向盤上,全身赤裸,而且顯然受過酷刑,體無完膚,脖子上纏著一條鐵絲。死去的人怎麼可能開車衝進湖裡?無法解釋的謎團隨著車子漸漸往下沈,彷彿被深不可測的黝黑湖水吞沒。那天以後,柯力和爸爸開始嘗試追查真相。而就從那一刻起,精心設計的謀殺出現漏洞,兇手被迫要收拾殘局……

  後來,爸爸開始夢見湖底的亡靈在呼喚他:跟我來……跟我來……跟我到那黑暗世界……單純善良的爸爸精神瀕臨崩潰。柯力必須找出真相,才能喚回他摯愛的爸爸。

  一根綠色的羽毛,帶著柯力一路追查兇手,探索神祕的奇風世界,探索生命的真相,探索人性中交織的善良與邪惡,探索生與死的意義……

作者簡介

羅伯.麥肯曼Robert McCammon

  1952年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畢業於阿拉巴馬州立大學,主修新聞。

  少年時代,他沈迷於愛倫坡的作品,所以,他的作品有濃濃的超自然元素和哥特式小說的靈異色彩,瀰漫著美國南方風情,淡淡的懷鄉情緒,魔幻寫實的文學手法。

  從1978年起,他從驚悚類型小說展開寫作生涯。到1985年,他開始成為「紐約時報排行榜」的暢銷明星。然而,他作品不多,一種題材都只寫了一本,而且每一部作品都超越了類型小說的侷限,展現出非凡的人物刻畫功力,比影像更逼真的描寫能力,對懸疑氣氛的掌控爐火純青。而且,即使後來躋身暢銷作家的行列,他依然堅持自己對寫作的信念。

  他說:「我從來不是為錢而寫作,也永遠不會。我辦不到。我深信,寫作是為了要寫出『自己想看,而且會看得入迷』的書。我無法忍受重複。我只想寫自己從來沒有寫過的東西。寫作是為了創造出一個世界,創造人物,然後親手賦予他們生命。就像畫一幅人像,眼看著畫裡的人活起來了,那種快樂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

  1991年,他寫出了一本「為自己而寫」的書──《奇風歲月》。

  1992年,《奇風歲月》飽受出版商的嘲諷冷落,說他背叛了暢銷書的所有法則,背離了保證賺錢的寫作路線,說他即將葬送自己的寫作前途。

  1993年,出版商拒絕出版他下一部「為自己而寫」的作品,逼他重回類型路線,於是,他憤而放棄暢銷作家的成功之路,就此在文壇上消失了十年。

  二十年來,《奇風歲月》逐漸被美國中學採用為文學教材,和《麥田捕手》《梅崗城故事》《憤怒的葡萄》等書並列為經典。其中,《奇風歲月》是最能讓學生讀得廢寢忘食、終生迷戀的一本。

  美國德州一位中學老師說:「這本書是每一位老師的夢想。這個令人沈迷到廢寢忘食的故事,讓很多痛恨讀書的學生變成嗜書如命的書蟲,同時完成了他們人生教育的第一課。」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低语》的图书简介,严格按照您的要求,不包含《奇風歲月 (電子書)》的任何内容,并力求详尽自然,字数控制在约1500字左右。 ---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低语 导言:尘封的星图与破碎的史诗 宇宙,浩瀚无垠,充斥着光年间的寂静与永恒的演化。在这无尽的画布上,文明如流星般划过,诞生、繁荣,最终归于虚无。然而,总有一些文明的残骸,比它们自身的辉煌更加引人入胜。它们留下的,不是宏伟的遗迹,而是散落在时空缝隙中的低语、无法破译的符号,以及一次次被遗忘的警示。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低语》并非一部简单的考古报告,它是一次深入“时间暗物质”的旅程。本书聚焦于银河系已知边缘地带,那些被主流历史学家标记为“纯属神话”的失落文明——“阿瑟拉人”(The Atherians)和“赛拉菲姆议会”(The Seraphim Conclave)。我们追溯的,是那些在数百万年前,便已掌握了超越我们今日理解的物质操控和时空折叠技术的古老种族,他们的陨落,为我们今日的文明进程提供了最深刻、也最令人不安的镜鉴。 第一部:阿瑟拉的黄昏——纯粹能量的悖论 阿瑟拉文明的兴盛,建立在对“零点能”的完美驾驭之上。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匮乏概念的世界,建筑漂浮于等离子流之上,他们的艺术即是能量的编织,他们的哲学是与宇宙基本力线的共鸣。然而,正如黄金打造的囚笼,这种对绝对完美的追求,最终成了他们自我毁灭的催化剂。 核心议题:能量饱和与形态固化。 本书详述了阿瑟拉如何通过“和谐矩阵”——一种能够实时调整局部物理常数的超级网络——来维持他们的乌托邦。我们通过对位于猎户座旋臂边缘“寂静之环”的碎片化信号的重建,揭示了矩阵运行的底层逻辑。我们发现,阿瑟拉人为了避免内部矛盾与熵增,将所有的“不确定性”和“情感波动”隔离在了矩阵之外,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但却僵化的社会结构。 关键发现: 文本引用了从一颗冰封卫星上回收的最后的数据晶体残片——《熵歌》。这段记录揭示了阿瑟拉的末日并非源于外部侵略或资源枯竭,而是源于“概念的审美疲劳”。当一切都可预测、一切皆可完美调控时,存在的意义便开始消解。这种纯粹的、没有阻力的存在,最终导致了整个文明对“存在”本身的集体放手。我们探讨了他们的最后时刻:不是爆炸或战争,而是如同熄灭的蜡烛般,无声地选择了退出现实的维度。 第二部:赛拉菲姆议会的沉默——信息洪流的淹没 与追求能量极致的阿瑟拉不同,赛拉菲姆议会则是一群信息的狂热信徒。他们相信知识即是唯一的救赎,并通过“全域同步网络”(Omni-Synch Nexus)将数万个附属种族的意识接入同一个超大规模的思维体。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他们积累了无可估量的宇宙数据,成为银河系的信息中心。 核心议题:超负荷的信息处理与意义的稀释。 赛拉菲姆的失败,不在于信息的缺乏,而在于信息的“过度饱和”。随着接入的种族和数据量几何级增长,议会发现他们拥有了“所有”的答案,却失去了“提问”的能力。每一个新的发现,都立即被数万个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历史背景所稀释和解构。 深度分析: 本书重点分析了“大遗忘事件”(The Great Fading)。这不是一场灾难,而是一次缓慢的、无法逆转的认知崩溃。当个体意识被无限的信息洪流冲刷时,核心的自我识别开始瓦解。我们通过分析赛拉菲姆最后的、残缺的“宏观指令”——那是一个关于“重置基础逻辑”的尝试——来重构他们试图逃离的困境:当真理太多时,一切都成了谎言。他们的城市,如今不过是漂浮在星云中的、自动运行的巨型数据档案馆,里面装满了亿万年的、无人能消化的知识碎片。 第三部:低语的遗产——对当下文明的警示 阿瑟拉的完美陷阱与赛拉菲姆的信息悖论,看似相隔千万光年,却指向了同一个终极命题:文明发展的边界在哪里? 作者在书中引入了“临界点理论”(The Threshold Hypothesis),提出任何文明在达到某种技术或哲学高度后,都将面临一个非物理性的瓶颈:如何定义“足够”? 我们审视了当代人类社会对信息、效率和永恒的追求,并将之与失落文明的轨迹进行对比。阿瑟拉的黄昏提醒我们,形式的完美可能导致精神的空洞;赛拉菲姆的沉默则警示我们,无限制的信息获取可能会导致意义的彻底瓦解。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低语》不仅是对遥远过去的探索,更是一面投射向我们自身的镜子。它邀请读者,在浩瀚的宇宙寂静中,倾听那些用生命换来的、关于生存意义的古老低语。这些声音,或许正是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指南。 本书特色: 多维度证据链: 结合了量子纠缠信号分析、非标准天体物理学模型推演和跨物种符号学解读。 哲学思辨: 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技术伦理在超高文明尺度下的新表现。 叙事张力: 穿插了探险队员在极端环境下的亲身经历,使冰冷的科学数据拥有了人性的温度和紧迫感。 这是一本为那些不满足于已知历史、敢于直面宇宙终极难题的读者准备的史诗级著作。翻开它,你将与数十亿年前的星尘对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867010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7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每一位老師畢生的夢想

  過去這七年來,我一直把《奇風歲月》當作我那班初二學生的文學教材。不過,我只讓他們在暑假期間看。有幾個原因。第一,因為那本書厚得嚇人。第二,因為那是一個懸疑神秘的故事,深情動人,他們不會讀到打瞌睡。第三,因為那本書的主題和下一個學年的課程有關。

  到目前為止,總共有兩百多個學生讀過那本書,他們一致公認,《奇風歲月》是他們到目前為止看過最好看的書。這本書對他們意義非凡,因為,書中的角色和情節,有很多是他們的親身經歷。他們有很強烈的共鳴。

  有一個學生親口告訴我:「這本書讓我開始了解什麼是人生。」這本書的主題涵蓋了親情,友情,死亡,寫作,勇氣,正義,善良,惡勢力,種族偏見。我讓學生在課堂上公開討論這些話題,並且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

  不久前,兩個已經畢業的女學生到家裡來找我。聊著聊著,其中一個學生無意間看到我書架上有一本《奇風歲月》,立刻走過去把書拿下來。她說:「嘿,這本書我看過多少次了你知道嗎?到現在已經五次了。」

  她話才剛說完,另一個學生立刻接著說:「我那本都已經翻爛了,整本散了,沒辦法只好用封箱膠帶黏住。我下次要去買一本新的。」

  沒想到一本「文學教材」竟然會讓學生迷戀到這種程度,一讀再讀百看不厭,真是聞所未聞。這本書讓很多痛恨讀書的學生變成嗜書如命的書蟲。這真是全天下老師畢生的夢想。

馬克.凱利 美國德州休士頓中學老師

推薦序2

一本書,創造了另一個56號教室的奇蹟

  初次接觸到這本書,是當年我還在喬治亞州教高中英文的時候。當時,這本書是學校指定的高一文學教材。當老師的第一年寒假,我自己買了一本,準備下學期用來教學生。沒想到一讀之下,內心的震驚無法形容。這輩子從來沒看過這麼好看的故事,無論是從個人閱讀的角度,還是從教學工作的角度,這本書都無與倫比。每一頁幾乎都有無窮盡的素材可以拿來作教學之用。後來,退休之後,我又重讀了好幾次,那故事的迷人魅力一次比一次更令我震驚。我一直搞不懂,這本書為什麼從來沒得過任何美國文學大獎?

  我教的那班高一學生都迷上了這本書。通常我都會指定他們前一天晚上讀完某個段落,結果到了第二天,他們都迫不及待想跟我討論故事內容,反應之熱烈簡直不可思議,令人嘖嘖稱奇。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教的那二十個學生是放牛班,前一任的老師根本就是放牛吃草,對他們不聞不問,而他們也認定自己是被老師放棄的學生。上課第一天,當他們看到我要他們讀這本厚達六百多頁的磚頭文學教材,每個人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我,彷彿認為我是瘋子。後來,等到他們一開始讀,每個學生都迫不急待的讀完了,遠遠超前我指定的進度。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們產生了一種成就感,開始愛上讀書。

  《奇風歲月》寫的是五○年代一個十二歲男孩在美國南方小鎮成長的故事。但在敘事技巧上,作者讓我們感覺到,那男孩同時用兩種不同的角度看這個世界,一個是小孩的角度,一個是大人的角度,兩者互相交融,形成一種完美的平衡。透過長大成人的男孩回顧過往,我們也彷彿親身經歷了那小男孩的成長過程。

  如果說作者羅伯麥肯曼的文字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這樣的形容恐怕還太保守。除了涵蓋各種深刻的文學主題,故事情節的懸疑曲折也已經到了令人沈迷到渾然忘我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字裡行間散發著無限深情。從表面上看來,這本書可能會被歸為懸疑推理小說,但書中感情刻劃的深沈動人是一般懸疑小說根本無法達到的境界。

  《奇風歲月》完美融合了懸疑曲折的故事性和深沈動人的文學主題,完全顛覆了類型小說和主流文學的界限。

  每當有人問我,這一生中最愛的書是哪一本,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第一本書,永遠是《奇風歲月》。

茱莉.萊特 美國喬治亞中學退休教師

2008年新版作者序言

那已經不再只是一本書,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我剛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寫的是一個發生在美國南方小鎮的謀殺故事,主角是警長,可是後來我發現,再這樣寫下去,連我自己看了都會睡著。

  所以,我仔細看了前面寫完的兩百多頁,終於決定放棄,因為我覺得所有的人物場景都是死的。其實多年來我一直想寫一個男孩的故事,那男孩想當作家,而且在他家鄉所發生的許多事影響了他的一生。那個故事一直藏在我內心深處。現在,既然目前寫的這本小說描寫的是美國南方的一個小鎮,還有一宗謀殺案,那麼,我為什麼不乾脆來寫那個小男孩呢?

  我寫作奇風歲月的時候,根本沒有故事大綱,腦子裡只有一大堆點子。可是,就這樣寫著寫著,不知怎麼這個故事忽然就活起來了,而且不祇如此,更驚人的是,我從前寫過的書,幾乎沒有一本能夠讓我產生這種活生生充滿生命力的感覺。奇風歲月寫作的過程有如行雲流水,那種感覺,好像不是我在寫這個故事,而是故事自己在寫,而我只是像個駕駛人一樣,偶爾轉動一下方向盤。

  我想這大概就是寫作的奧祕吧。感覺對了,一切都是活生生的,每個人物都是活的,你會覺得自己像上帝一樣在創造生命。對一個寫作的人來說,天底下大概找不到比這更美好的感覺了。

  寫完之後,我處於一種極度亢奮的狀態。雖然當時我已經寫過不少暢銷書,算是一個成功的暢銷作家,可是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讓我產生這種極度的興奮。我立刻把書寄給我的出版商,而且我確定他們一定也會跟我一樣興奮,然後會告訴我,這將會是我畢生的巔峰之作,神來之筆,實在寫得太棒了。

  結果,我等了很久很久,終於接到一通電話。

  他們說,我們還蠻喜歡這本書的,不過,這本來是應該是一本謀殺推理小說,可是怎麼看起來有點像你的自傳呢?這樣你會把讀者搞糊塗的。我們覺得你應該把描寫小鎮生活的部份拿掉,把重點擺在謀殺推理上,徹底改寫。

  一開始我楞住了,一直跟他們說對不起。

  可是後來,等我回過神來,我馬上打電話給他們,說我明天就坐飛機過去。第二天,我就大老遠從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飛到紐約,跟那幾個出版大亨見面。這一次,無論如何我都必須捍衛自己的寫作信念。

  我告訴他們,我絕不改寫這本書。我說要是他們堅持要我改寫,那我寧可跟他們解約,我寧可退出文壇,放棄暢銷作家的成功之路。

  那天他們引用了一大堆數據圖表,想盡辦法警告我,脫離暢銷書寫作路線的作家下場有多悲慘。不過最後他們還是說,沒關係,你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既然你對這本書這麼熱情,我們還是會幫你出版。後來書雖然出版了,但我卻感覺創作的喜悅被澆了一盆冷水。

  奇風歲月本來不是要寫給孩子們看的,可是,書出版之後這許多年來,我很意外的發現年輕的孩子熱愛這本書。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買了這本書,我只知道,全國很多中學都採用這本書當文學教材,因為很多學校都邀請我去演講。有一天,我收到英國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寄來的信,還有西雅圖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寄來的信。他們都說他們對這本書的熱愛是無法形容的。後來,2008年這本書又登上日本最具權威的排行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被日本讀者票選為二十年來 Best of Best。那種感覺真是奇妙,我想,可以這麼說,這本書已經屬於全世界了。

  另外,我必須特別提到一封讀者來信。幾年前有一位小姐寫信告訴我,他年邁的父親最近過世了,臨終前,她父親要求她把奇風歲月這本書和他一起埋葬,陪伴他長眠於九泉之下。那位小姐告訴我,奇風歲月這本書,他父親已經讀過不知道多少次了,感覺上,那已經不再只是一本書,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怎麼形容看到那封信的感覺,我只能說,對一個作家來說,可以死而無憾了。

  不久前,我走進一家全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走到「經典文學」陳列平台前面,看到上面擺的都是文學史上偉大作家的書,像是狄更斯的塊肉餘生錄,雨果的悲慘世界,史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等等。沒想到,就在那堆經典文學裡,我竟然看到一本奇風歲月。

  那是我的孩子。

  基本上,我很懷疑自己這輩子是否還能再寫出一本那樣的書。我會繼續努力。不過,也許可以這麼說,一輩子能夠有一本書擺在那座平台上,也就夠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