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學關係研究 (電子書)

中西文學關係研究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潤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共集十六篇論文,研究中國文學與中西文學關係,傳統、現代兼而有之。作者以近年來被肯定為研究中國文學新途徑的比較方法著手,超越時間、語言與國傢界限,更打破傳統上不必要的約束和壞習慣來考察文學問題;而比較文學中重大問題如類同、傳統和影響,亦可在本書找到研究的範例。

全書篇篇為紮實之學術論文,然透過作者綿密的解析,通俗性、可讀性均高。
 

著者信息

王潤華

一九四一年生。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曾執教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係,兼該校人文與科學研究所代所長。
 
近年悉心研究中西比較文學、中國詩學與中國現代文學,論著甚豐。重要作品有:英文專著「唐代詩人兼詩評傢司空圖」,現代詩集「患病的太陽」、「高潮」、「內外集」。即將齣版「比較文學新論」,為一係列討論比較文學定義、方法與發展方嚮之譯作。
 

圖書目錄

自 序
西方的「解脫說」和《紅樓夢》的「還淚說」──釋李經先生對曹雪芹的文學觀的新看法
亞裏斯多德與中國小說傢的「解脫說」之比較研究
詩的結構
圓規與水井:釋兩首麯喻詩
從四種立場四種觀點看文學作品
兩種寫詩的經驗
我看《長恨歌》的「梨花」
「觀花匪禁」之文字及其意象之根源
司空圖《詩品》風格說之理論基礎
深一層看潛伏在《圍城》裡的象徵
中日人士所見鬱達夫在蘇門答臘的流亡生活
鬱達夫在新加坡與馬來亞
西洋文學對中國第一篇短篇白話小說的影響
從「新潮」的內涵看中國新詩革命的起源──中國新文學史中一個被遺漏的腳註
盧飛白(李經)先生的文學觀及批評理論
美國學術界對盧飛白的艾略特詩論之評價
版權宣告
封 底

圖書序言

自 序

這本論文收集瞭我近六年來陸續發錶的單篇文章。最早一篇作於一九七一年,最晚一篇寫於一九七六年底。幾乎有一半是發錶在嚴肅的學院派的「大陸雜誌」及其他學報上,因此除瞭在大學教書研究的人士,在學院門牆外的人就很少機會看到。此外好幾篇如「圓規與水井」和「中日人士所見鬱達夫在蘇門答臘的流亡生活」等等,發錶在報紙的副刊時,為瞭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往往被迫以較輕鬆的形式齣現,譬如註解部份一定要省略。這次成書,這些文章全部恢復瞭原來的麵貌,而且像其餘的篇章一樣,也經過一些修正。
 
本集論文研究的中心是中國文學或中西文學關係,傳統與現代的各佔一半,論文的性質多數屬於比較嚴肅的比較研究,所以可定名為「古典的與現代的中西文學關係研究」。比較是指一種治學的方法,使人考察文學問題時,能超越狹窄的時間,語言和國傢界限。這裡「比較」兩字的涵義,如奧立基(A. O Aldridge)在「比較文學的內容與方法」(Comparative Literature: Matter and Method)一書之序文所說,主要是指研究文學中的類同(Affinity),傳統(Tradition)和影響(Influence)等問題。
 
類同是研究兩部文學作品或兩種文學理論沒有任何直接之關係,有時不同國傢也不同時代,但是常常作品之風格,結構,主題思想或理論之思想體係卻很相似和平行。正如哈彿大學教授海陶瑋(James Hightower)在「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Literature)一文中所指齣,將不同的文學作品或理論比較研究,雖然明知兩者之間絕無直接影響之關係,這樣研究結果多瞭,就會幫忙我們發現什麼是文學中恆常不變的因素,我們會替文學找到更完整的,更滿意的意羲。現在很多文學現象,理論和定義隻是從某種共同傳統的文學經驗歸納齣來,自然憑更多種文學經驗會得到更完整的答案。屬於類同研究範圍的,本集中有「西方的解脫說和紅樓夢的還淚說」,「亞裏斯多德及中國小說傢的解脫說之比較研究」,「詩的結構」及「圓規與水井」,前三篇是比較文學概念之異同,最後一篇是分析中西詩中麯喻(Conceit)錶現手法及其內涵。
 
我們說文學產生文學,因為已完成的文學作品,經常是刺激新作品產生的最大力量,一個詩人或小說傢,不管尋找主題,題材,和形式技巧,都把古今名作當作取之不盡的泉源。他們的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跟同一傳統的文學一定具有前後關係。所以我在「我看『長恨歌』的梨花」一文中說:
 
任何文學作品也受其文學傳統的影響,因此把「梨花」放在中國文化及文學傳統中,甚至作者全部作品中,又能進一步認識它的各種內涵意義」。
 
除瞭這一篇外,屬於傳統的比較研究,還有「『觀花匪禁』之文字及其意象之根源」等篇。
 
影響是比較文學研究中的一項複雜又重大的問題。它通常注意一個國傢文學對另一國傢文學之直接影響關係。「從『新潮』的內涵看中國新詩革命的起源」及「西洋文學封中國第一篇短篇白話小說的影響」,是研究超越國傢及語言的文學關係。至於像「鬱達夫在新加坡」還是影響問題,因為它是研究一個作傢在外國的活動及其影響。
 
當初寫這些文章時,並沒有構想到它們的係統性與連貫性,隻是分別將一些研究心得寫齣來罷瞭。現在迴頭再讀一遍,勉強說來,它們之間也有如此的秩序與關連。
 
淡瑩是這些文章的第一位讀者,同時也是第一位給予批評和潤飾的人。她比我自己更愛惜這些文章,所以我要將此書奉獻給她。
 
王潤華 一九七七年二月於南洋大學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