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说:「原野是人类的救赎。」
现代人久居城市,感官不断遭受电视和收音机的侵扰。每逢週末,惶惶然挤在车队人潮中,出城寻找大自然。然而听惯火车轰隆、飞机唿啸的我们,不知不觉早已忘记去倾听大自然歌唱;往往找到的不是鸟叫虫鸣,而是小贩叫卖的广播声,高空弹跳的惊吓声。
我们忘了,寻找大自然,要深入大自然,听大自然唱歌。自然天籁,四季不同:晓雾迷离的春天,满山啼鸟;雨过天青的夏日,激瀑飞溅,湍流急淌;天高气爽的秋日,长空万里,候鸟迁徙;星垂四野的冬天,万籁俱寂;各有其趣 。
我们不见得要像奥尔森,肩扛独木舟,或是脚踏雪屐,才能听到大自然的天籁。只要背上行囊,进入原野,我们一样可以顺流荡舟,看水清草长;临溪垂钓,听鱼跃蝉鸣;露宿矿野,煮一壶茶,烹一尾刚钓上来的肥鱼,听营火熊熊,霹哩啪啦;也可以登高眺远,看日出月升;觅径攀崖,听叶落花开;蓆地枕天,听雨打帐篷,叮叮咚咚。
一年四季,原野引吭高歌,就像从太古时期传出来的一声声回音。只有静下心来聆听,才能除心灵的空虚,找到生命的真义;而不会迷失在人声市嚣之中。
作者简介
西格德.奥尔森(Sigurd F. Olson) 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二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之一。他一生积极从事野生动物保育运动,着书立说,倡导环保观念,帮助一整个世代的美国人体认保存原野生态的重要性。他大半生都在明尼苏达州的伊里镇(Ely)度过,在那儿居住和工作。明尼苏达州艾里镇是进入美加边界奎提科─苏必略国家公园的大门。
他曾担任美国「原野学会」和「国家公园协会」理事长,并曾受聘为联邦政府顾问,就原野保育和生态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供建言。他一生获奖无数,包括「山岳俱乐部」「全国野生动物保育联合会」和「伊萨克.华顿联盟」(Izaak Walton League)颁赠的最高奖章。
奥尔森的着作等身,包括《大自然在唱歌》《聆听点》《孤寂的土地》《北方的符征》《幽祕森林》《开阔的地平线》《原野岁月》《北国随笔》和《时空纵横谈》共九部,一直高踞全美各地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在这些作品中,他以抒情的笔触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他对美国原野的虔敬之情,为乡野文学提供一个新的典范。这项成就使他荣获「约翰.柏洛兹奖」(John Burroughs Medal)。
译者简介
李永平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着有《吉陵春秋》《海东青》《朱鸰漫游仙境》。译作包括《大河湾》《旷野的声音》《纸牌的祕密》《天使走过人间》《上帝的指纹》《圣境预言书》等。
第一部 春
三月的风/北国灵地/雪暴/十字湖的潜鸟/曼尼托河上的生日/早晨的气息/草原上的复活节/祖母的鳟鱼
第二部 夏
独木舟颂/月圆之夜/伊沙贝拉河上的水潭/再见沙加纳加湖/篝火/飞越原野/林中水潭/石头墙/寂静
第三部 秋
矮栎树/野雁/北美赤松鼠/鹿角苔/松节/金黄的烟雾/最后一住绿头鸭/北极光
第四部 冬
大雪初降/原野音乐/捕兽人的小木屋/冰上小黑屋/河流/飘然旷野/滑雪道上的鸟儿/灰狼
原野引吭高歌,唿应潜鸟的啼鸣、北极光的闪耀和苏必略湖西北那一片辽阔土地默默的名唤。它勾起我们的记忆,使我们回想起,以往我们曾经有过简朴无华、亘古以来一直带给人类无穷欢乐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地方,我倾听过原野的吟唱,但在我心目中,美加边界奎提科─苏必略(Quetico-Superior)湖泊地区的原野,歌声似乎最清澈、嘹亮。今天到那儿旅行,我们仍得背着行囊,划着独木舟,沿着古代印第安人和船夫开辟的路进发。
在大雾迷茫、候鸟成群的迁徙的夜晚,我听见原野吟唱,应和着夜空中鸟儿的唿叫。河水哗喇哗喇流淌过险滩时,我也曾听到原野的歌声。破晓,晨雾飘离港湾;冬夜,星星低悬天际──这个时候我总会听见原野在唱歌。旷野上生起一堆火,柴枝霹啪响个不停;雨珠儿打在帐篷上,叮叮咚咚──这会儿你也能捕捉到原野的音乐。雨过天青,万籁俱寂,你在屋外干活,监起耳朵一听,依稀听到原野又在那儿低声吟唱,乍听就像从太古时期传出来的一声声回音。
我发觉,聆听原野歌唱的不只我一个人。大伙儿都在倾听天地间传出的某种声音;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时时刻刻都有人监起耳朵,探寻能够听到这种音乐的地方。它反应我们内心的渴望:回到大自然,回到以往那种能够让我们亲近湖泊、河流、山脉、草原和森林的生活。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过去这段日子,但内心深处,我们总觉得浮躁不安,对眼前的一切感到不耐烦,而这份渴望并不是安逸、繁华的现代生活所能满足的。凭着本能,我们察觉,人生中应该还有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我们四处寻找仙丹灵药,试图祛除内心的空虚,找到生命的真实意义。我们想尽办法让自己日夜忙碌不停,这样就不会有工夫胡思乱想。脚步一旦停顿下来,我们就会迷失,于是,我们又一头栽进红尘漩涡中,加快生活步调,希望这一来也许就能填补心灵的空虚。我们他许弄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倾听什么,但本能地,我们一直在寻找机会聆听,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的地方,一如动物寻找药草,治疗身上的创伤和病痛。
追寻本耳就会给我们带来报偿,因为,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汲取了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种族集体经验──感觉上,我们彷彿又回到以往那种单纯、扎实的生活。无数世纪的简朴,在人类心灵中遗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文明的进展,未能改变太初之时人类就已经有的情感需求。这就是促使我们不断渴求、不断聆听、不追寻的原动力。倘若我们能够驻足片刻,一窥古代生活步调就会配合四季的变换和节奏,逐渐缓慢下来。人生又回归平静。
我记得顶清楚,究竟在什么地方,我第一次聆听到大自然的音乐。那是在一座陡然直直伸进密西根湖的半岛尖端。那时我才七岁,还不懂得什么叫孤独,也还没感受到内心的饥渴,但不知怎的,我的心弦还是被触动了。雾中号角的悲鸣和湖船发出的低沉汽笛声,时时回响在我童年的梦想中。那时我们家住在内陆。夜里,我经常睁着眼睛躺在床上,竖起耳朵,倾听着远方漆黑的湖面上传出的雾笛声,心里想:笼罩着湖船的黑夜,究竟隐藏着什么祕密呢?
日思夜想,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独个儿出门,穿过一座森林,走到湖边,亲眼瞧瞧那一片广袤无垠的湖水、那一艘艘我曾在半夜听见它们唿啸的船舶、湖畔那一座座惊涛拍岸的峭壁悬崖。我行走在陌生的林子,孤伶伶,一个人赶路。那个时候,森林里有猞猁和赤猞猁。从小常听大人们说,牠喜欢潜伏在暗处,伺机窜出来扑杀路过的人。这些可怕的故事,听得我毛骨悚然。我沿着羊肠小径拚命奔跑,终于钻出聆黯的森林,气喘吁吁,一颗心噗噗跳不停。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无无际、波光粼粼的翠蓝湖水,展现在我眼前。极目不见陆地。一应荒废的码头,宛如长场一般从岸边直伸进湖心。蹦蹦跳跳,我跨过堤上一块块大石头,走到码头尾端,低头一瞧,看见石头堆中有一窟清澈的水潭。
石头缝中成群鲈鱼钻进钻出,五彩斑斓,有金黄色的,有翠绿色的,还有浑有黑黝黝的,看得我入迷。海鸥在我头顶上盘旋翩跹,唿叫不停。浪涛拍击着码头,溅起一簇簇水花。风萧萧,我独自伫立在一个荒凉而美丽的地方,剎那间,我整个人融进了大自然中,变成它的一部分──湖水、风涛、我刚穿越的那应幽暗森林、我发现的这片原野的各种声音和色彩。这一天,我终于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欢愉。就在这儿,生平第一次,我听到了原野的歌声。
我把这应荒废的码头当成我个人的祕密。一有工夫,就跑到那儿遛达。它实现了我童年的梦想──我终于拥有一个充魔幻色彩、纯粹属于我的地方。那时,年纪小小,我的心灵犹未蒙尘,我对世界的认知和感觉──我跟大自然的亲近、我对野生动物的同情──出于赤子之心,洁净无瑕。长大后我才明白,这种心情和感觉所体现的,正是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随着人生变得越来越烦琐、复杂,人类离这个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二十世纪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John Masefield)谈起他第一次接触「更高层次的人生」时,曾这么说:「我相信,那样的人生是世间一切美与善的根源。可叹的是,现代人竟不知生命存在于死亡中。」
若干年后,我发现一座被称为西北隅(Northwest Corner)的处女林。那儿的古木参天,十分挺拔粗壮,是这个地区硕果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地下横七竖八,散布着一根根已经腐朽、软绵绵湿漉漉的木头,青苔斑斑。之前,我从不曾到过这样的地方──它比密西根湖上的那座码头还要荒凉、神祕。蹑手蹑脚,我独个儿钻进这座林子,悄悄从一根树干攀爬到另一根树干,心里感到又兴奋又害怕。那种感觉非常奇妙,难以捉摸。那一株株千年古树、那一片片洒照在枝桠间的金绿色晚霞、隐密的森林中那一份寂静──全都触动了我幼小的心弦,让我一辈子忘不了。
又有一回,我在一条小河的源头找到一窟清泉。一却棚架似的石板俯瞰着水潭。我站在石板上,低头凝视那一泓水晶般清澈、深澄的泉水。周遭矗立着一排大树。水潭的一端有一片小小的沙滩;一条小溪从附近的沼泽流淌下来,穿过沙滩,注入潭。四下静悄消,浓荫下的潭水一平如镜。一群浑身斑点的鳟鱼优游在我脚底下。我捡起一颗松毬,扔到潭面上;鱼儿倏地窜起,动作整齐画一。剎那间,整个水潭迸迸溅溅灿绽开一朵朵水花。这座水潭、这群飞跃的鳟鱼、这一片阒无人声的寂静,全都属于原始的美洲,只有我一个人曾看见过、触摸过。在这儿,我也听到了原野的歌唱。
最初的这些经验,往后促使我走入美洲各地的原野,探寻儿时聆听过的天籁。我的足迹遍及东部和西部的山岳、南方的柏树沼泽和草原、北方的泥炭沼泽。我竖起耳朵,寻寻觅觅,不但为我自己,也为我的旅伴们倾听。每回重温儿时体验过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归属感,窥见到儿时瞻仰过的大自然光华,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喜悦。
在本书各章中,我将跟读者分享我在北方原野行脚的经验和感受。我的目的,并不是充当各位的导游,引领各位游历我去过的那些地方,而希望借此激发各位的兴趣,亲自进入原野走一遭,倾听它的歌唱,捕捉它所传达的讯息。你听到的讯息,跟我听到的也许不尽相同,但我有信心,在我行走过的山径上,你也会窥见到大自然的光彩。
我得说,《大自然在唱歌》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和体验自然。我一直觉得,我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旁观者,甚至只是掠夺者。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平等的姿态,去呈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智慧。 它里面的很多描写,都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像是它形容风在树枝间穿梭的声音,就像是小精灵在跳舞。又或者,它把雨滴落在不同材质上的声音,比喻成不同的乐器在演奏。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原本抽象的声音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倾听”本身。有时候,我们太急于表达自己,太急于索取,却忘了真正去聆听。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耐心的老师,教会我如何静下心来,去捕捉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却又无比珍贵的自然之声。
评分拿到《大自然在唱歌》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一定是一本很“慢”的书。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有一本书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并且把这些声音用如此细腻、充满温度的文字记录下来,实在太难得了。我平常也喜欢爬山、去海边,但常常只是走马观花,匆匆忙忙地拍照打卡,很少真正停下来去“听”。 这本书真的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让我明白,原来大自然的声音,不仅仅是耳朵听到的,更是用心去感受的。它描写的那种“寂静中的歌声”,对我来说尤其有冲击力。比如,夜深人静时,听着远处传来的蛙鸣,那种空灵而悠远的感觉,仿佛能洗涤掉所有的尘埃。又或者,在海边,听着海浪一层层拍打沙滩的声音,那种有规律的起伏,像是一种永恒的呼吸,让人心安。
评分哇!拿到这本《大自然在唱歌》的时候,真的有种被大自然拥抱的感觉!封面那种水彩晕染的感觉,好像真的能闻到雨后的泥土香,还有夏日午后蝉鸣的悠长。我一直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常常被手机、电脑绑架,反而忽略了身边最真实、最动人的声音。这本书就好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重新连接回那个原始的、充满生机的世界。 我最喜欢它描述的那种“无声的语言”。有时候,我走在山间小径,听着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看阳光穿过枝桠斑驳地洒在地上,那种宁静和豁然开朗,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完全描绘的。书里把这种感觉用文字捕捉住了,而且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像是它写到清晨鸟儿的啁啾,不只是记录声音,而是描绘了它们唤醒沉睡世界的那种喜悦和活力。又比如,它写到溪水潺潺流过,像是母亲在低语,充满了滋养和生命力。读的时候,我真的会不自觉地放慢呼吸,闭上眼睛,仿佛置身其中。
评分这本《大自然在唱歌》简直就像一本随身携带的“治愈系”指南。每天下班回家,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工作上的琐碎事。但只要翻开这本书,随便看到一页,立刻就能被它带走。我记得有一次,我读到它描写雨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那种清脆、规律的节奏,听起来就像是大自然在敲击心灵的鼓点,把那些烦恼都敲碎了。它让我重新认识到,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只需要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 书里那种对细节的描摹,真的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在微小的事物上,却能从中挖掘出巨大的生命力。比如它写到一棵老树的年轮,不只是记录时间,更像是记录了一个生命的故事,充满了沧桑和智慧。又比如,它写到蚂蚁搬运食物的辛劳,那种集体协作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真的让我觉得很受启发。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最渺小的生命,也有着它们独特的歌声,值得我们去倾听和敬畏。
评分天啊,我从来没想过,原来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有这么多种解读!《大自然在唱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每一次翻开,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听到不同的旋律。我一直以为,所谓“自然之声”,大概就是风声、雨声、虫鸣鸟叫这些比较直接的声音,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它会告诉你,一朵花在绽放的时候,其实也在发出一种生命的“歌唱”,那是关于希望、关于美丽的宣言。它会告诉你,一片落叶飘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告别和循环的“乐章”,充满了生命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它写到不同季节大自然的声音变化,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轻柔序曲,夏天是热情奔放的交响曲,秋天是收获的沉静咏叹调,冬天则是生命在积蓄力量的静谧旋律。这种季节的轮回,通过声音来描绘,真的太有画面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