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標準化訪問
調查訪問之本質
調查中誤差之來源
訪員的角色
調查作為一項測量:標準化之需要
與另外兩種訪問之比較
社會科學研究中標準化的時機
關於本書:如何使訪員相關誤差減至最低
2.何謂訪員相關誤差
標準化的重要性
偵查訪員相關的誤差
結論
3.標準化訪問技巧
逐字唸齣題目
追問不適當的迴答
記錄答案
立場保持中立
訓練受訪者
結論
4.建立標準化訪問的脈絡
受訪者參與調查的理由
訪員與受訪者的關係
為受訪者設定標準
結論
5.標準化訪問中題目設計的角色
題目內容
題目型式
提問-答題的過程
追問的相關因素
標準化測量的特定威脅
設計調查工具以減低訪員效應
指認題目問題的策略
結論
6.訪員的選擇與訪員相關誤差
訪員特性及其錶現
訪員特性及訪問脈絡
訪員與受訪者的關係
結論
7.訪員的訓練
訓練的選擇
對訓練訪員之價值的研究
訓練在訪員對其工作認識上的效果
訪問技巧
受訪者對訪員的感覺
訓練對資料品質的影響
結論
8.到訪員的督導
督導的資訊
監督訪員的效果之研究
訪員對工作的認識
錄音對受訪者的效應
對訪員技巧的監督之效應
對資料品質的監督之效應
結論
9.在調查中如何減低訪員相關的誤差
題目設計
訪問程序
與受訪者的關係
訪員的選擇
訪員的訓練
督導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關於作者
在過去三十五年,自從Herbert Hyman及其同儕寫瞭一本對於調查訪問具有新裏程意義的著作之後,社會科學傢纔識得一些關於訪員如何會對調查資料造成誤差的原因。雖然自1954年以來,訪員在方法研究中從未成為「熱門」的主題,但是我們覺得這期間一直持續成長的知識,已到瞭應該匯整的時候瞭。
我們瞭解到在調查中,訪員影響瞭他們所被給予的答案。我們也知道有可行的策略可減低訪員相關的誤差,但是在今日,在很大的程度上這些策略在調查研究的執行中仍不常見。我們撰寫此書的目的包括瞭提供具成本效益的建議以從事更好的調查,並對那些尋求調查資助的人提齣證據:即使是相當小的花費就可以對調查資料的品質造成很大的差彆。
顯然地,本書主要的讀者群包含瞭那些直接涉入人口調查的執行者。但是,訪員為瞭很多不同的研究目的而蒐集資料。任何人隻要是從他處獲得資訊加以匯整列錶,或轉成量化的形式,就應該對如何減低訪員相關誤差的方法感興趣。因此,本書在寫作上,基本上所設定的讀者群很廣,並不假設一定是研究法、統計,或是任何特殊訓練的背景。
我們很嚴肅的認為,調查研究是一種社會科學。我們認為社會科學中的測量是可以和其他科學一般嚴謹且具效力的。我們會害怕聽到彆人把訪問或是問捲設計說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科學。要盡量提高測量在調查中的效度是有其必循的程序,就如在其他科學中所必有的努力一樣。本書便是這些程序的概略介紹,它例證瞭訪員如何影響資料,以及如何減低這些效應以産生更有效的資料。
對於調查資料的使用者,調查中有關人的部分總是會令人感到疑問。有一些評論傢認為,一緻、標準化的訪問是不可能的;另外的調查資料使用者認為理所當然的就應該是標準化的。但是,以上皆非。藉由訪問來測量是可能的,但絕非易事。如果沒有好的訪問,就不可能做到——至少不會做得很好。訪員和受訪者皆為凡人,這是有效率的測量所要考慮到的現實條件。我們希望我們已經將在訪問所發生的現實狀況下要産生好的訪問所需的程序做瞭很好的列述。以下就是更多的詳細內容!── Floyd J. Fowler, Jr. Thomas W. Mangione
我最近剛好在研究如何改進我們公司內部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一直以來,我們的調查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受訪員工的反饋往往不夠具體,或者同一個問題,不同部門的員工理解的側重點都不太一樣,這使得我們很難從數據中提煉齣真正 actionable 的改進點。在瀏覽各種圖書的時候,《標準化的調查訪問》這本書的書名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我覺得“標準化”這個概念,用在調查訪問中,簡直就是解決我目前睏境的金鑰匙。我設想,這本書裏應該會詳細講解如何設計能夠準確捕捉員工真實想法的封閉式和開放式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預設的訪談腳本來引導對話,確保信息的一緻性。我尤其好奇,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訪談員培訓的指南,畢竟一個訓練有素的訪談員,能夠用一緻的語調、提問技巧和追問方式,去挖掘受訪者的深層想法,這對於減少訪談過程中的“噪音”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操性的技巧,比如訪談的開場白、如何傾聽、如何進行有效的追問,以及如何記錄和編碼訪談內容,讓整個過程都變得更加係統和規範。如果能再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處理敏感話題,以及如何平衡訪談效率與信息深度的建議,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更加不可估量瞭。
评分《標準化的調查訪問》這本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看它書名就覺得一股嚴謹、科學的氣息撲麵而來。我個人是個對數據和方法論非常感興趣的人,平時沒少涉獵一些關於研究設計、問捲統計之類的書籍。這次看到《標準化的調查訪問》,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瞭很多之前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挑戰。比如,有時候在做用戶調研的時候,總感覺不同訪談員之間的訪談結果差異很大,難以進行有效的橫嚮比較。又或者,在設計問捲時,總擔心提問方式會不經意地引導被訪者,影響結果的客觀性。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標準化”這三個字,這讓我覺得它可能會提供一套係統化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在設計和執行調查訪問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主觀偏差,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我很期待書中能夠詳述如何構建一套標準化的訪談提綱,如何訓練訪談員達到統一的溝通技巧和提問方式,甚至包括如何處理訪談過程中齣現的各種突發狀況,以保證整個訪談過程都處於一個可控且科學的框架之下。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概念,並輔以實際案例,那對我來說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猜測,它應該會涉及到一些關於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結閤的討論,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靈活運用標準化方法來提升調研的效能。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訪談會讓人感覺特彆“走心”,而有些則會讓人覺得敷衍瞭事?我猜這和訪談者是否掌握瞭一套行之有效的“訪問之道”有關。《標準化的調查訪問》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這方麵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訪談的核心要素,比如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引導對話、如何捕捉非語言信息,以及如何在訪談結束時給受訪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標準化”的訪談技巧,這些技巧能夠被不同的人學習和運用,並且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例如,如何用統一的方式去引入一個問題,如何用標準化的追問方式去挖掘更多細節,以及如何避免在訪談中齣現一些不恰當的引導性提問。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通過分析成功的和失敗的訪談案例,來闡述其中的關鍵要點。我相信,掌握瞭“標準化”的調查訪問方法,不僅能提升訪談的質量,也能讓受訪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從而提升整個調查的成功率和信息的深度。我期待書中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訪問”這件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评分我對社會學和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方法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在閱讀瞭一些相關的文獻後,我發現許多研究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調查訪問的質量。《標準化的調查訪問》這本書的名字,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猜測,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如何通過一套規範化的流程和方法,來確保調查訪問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標準化”在調查訪問中的具體應用,比如如何設計一套統一的訪談指南,如何對訪談員進行統一的培訓,以及如何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數據記錄和整理係統。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會討論如何應對在實際訪談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復雜情況,例如受訪者的抵觸情緒、含糊不清的迴答,或者對問題的誤解。我相信,如果能夠掌握一套“標準化”的工具箱,無論是進行學術研究還是市場調查,都能極大地提升結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深度,同時也具備足夠的實踐指導意義,讓我能夠將這些理念運用到我自己的研究實踐中去。
评分作為一名對公共政策和社情民意研究充滿熱情的學生,我深知調查訪問在瞭解社會真實情況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很多時候,我也看到瞭許多調查訪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草率的提問、主觀的解讀,以及由此帶來的片麵甚至失真的結論。《標準化的調查訪問》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本能夠解答我這些疑惑的寶藏。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講解如何從源頭上就建立一套嚴謹的調查訪問體係,包括如何科學地界定研究問題,如何設計齣能夠有效衡量相關變量的訪談框架,以及如何對訪談員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培訓,確保他們能夠遵循統一的“遊戲規則”。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和避免訪談中的認知偏差和操作偏差的策略,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訪談技巧來深入挖掘受訪者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提供清晰的步驟、實用的工具,並且包含一些前沿的理論探討,那對我來說將是極大的幫助,能夠讓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調查訪問的藝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