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悠久,命相風水地埋源遠流長,費盡心血鑽研之巨著無以數計,實乃吾國最大文化寶藏,然觀今日工商發達,崇尚西洋,迭更戰亂難免遺留世間之古藉已不易多見矣。本社有鑑於此,特濛各界先賢不斷提供秘藏絕版書,予以公開發行 ,冀能做到物美價廉、普及於世。此套書不僅為無價之寶,實為愛好者所必修必備。
方序
自序
原序
捲一
論十乾十二支
乾支方位配卦圖
附論十乾宜忌
論陰陽生剋
附論四時五行宜忌
五行生剋製化宜忌
論陰陽生死
附陰陽順逆生旺死絕圖錶
支藏人元司令圖錶
論十乾配閤性情
論十乾閤而不閤
論十乾得時不旺失時不弱
論刑沖會閤解決
捲二
論用神
論用神成敗救應
論用神變化
論用神純雜
論用神格局高低
論用神因成得敗因敗得成
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論相神緊要
論雜氣如何取用
論墓庫刑沖之說
論四吉神能破格
論四凶神能成格
捲三
論生剋先後分吉凶
論星辰無關格局
論外格用捨
諭宮分用神配六親
論妻子
論行運
論行運成格變格
論喜忌乾支有彆
論支中喜忌逢運透清
論時說拘泥格局
論時說以訛傳訛
捲四
正論官
論正官取運
論財
論財取運
論印綬
論印綬取運
論食神
論食神取運
捲五
論偏官
論偏官取運
論傷官
論傷官取運
論陽刃
論陽刃取運
論建祿月劫
論建祿月劫取運
論雜格
附雜格取運
命理乃吾國科學與哲學融貫而成一種學說。數韆年來傳衍亶變。或隱或現。全賴一二有心人為之繼續維係。賴以不絕。其中確有學術上研究之價值。非徒癡人說夢。荒誕不經之謂也。其所以至今不能在科學中成立一種地位者。實有數因。 蓋古代士大夫階級。目醫蔔星相為九流之學。多恥道之。而發明諸大師。又故為惝恍迷離之辭。以待後人探索。間有一二賢者。有所發明。亦祕莫如深。既恐洩天地之祕。復恐譏為旁門左道。始終不肯公開研究。成立一有係統詳明之書籍。貽之後世。故居今日而欲研究此種學術。實一極大睏難之事。
按命理始於五星。一變而為子平。五星稍完備者。首推果老星宗一書。然自民國以來。欽天監改為中央觀象颱。七政四餘颱曆。以及量天尺。無人推算。此道根本無從著手。恐將日就湮滅。所餘子平一派。尚有綫索可尋。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為最完整。後之言命學者。韆言萬語。不能越其範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然古人著書。喜故為要渺之詞。蹈玄祕之結習。後學之士。卒難瞭解。滴天髓一書。幸有任鐵樵註本。徵引宏博。譬解詳明。可謂斯道之龍象。而子平真詮。迄今無人加以詮釋。
今徐子樂吾。既將任註滴天髓印行於前。復將子平真詮註於後。可與任君先後比美。使斯道得一詳明而有係統之研究。將來在學術上之地位。植一基礎。其功不在禹下矣。後學者。研究命學原理。得此二書。不緻誤入岐途。至於應用。仍有待乎多看古今命造。此所謂讀書與實驗二者並重至天分之高低。與所得之淺深。更桓為因果。倘能閤天纔學識經驗三者以俱全。於斯道庶幾入聖矣。此亦間世而後興。匪朝夕所能遇也。
餘談命理有年所愧三者均有不足。迄今鮮有發明。而樂吾朝夕寢餽於斯。矻矻忘年。時有述作。今書成將付印行。不棄愚濛。屬為一言。爰略述所知。以發其端雲。
自 序
子平真詮評註竣。客有以袁瞭凡造命之說進者。曰命而可造。則命不足憑也。且子素習佛傢言。如雲命定。則命優無妨作惡。命劣為善無益。有是理乎。予曰。子既知因果之說。亦知因果須通三世而言乎。夫命之優劣。孰造成之。孰主宰之。須知以宿世之善因。而成今生之佳命。以宿世之惡因。而成今生之劣命。命運優劣。成於宿因。此為有定者也。
今世之因。今世即見其果。此命之無定者也。嘗見有命優而運劣者。有命劣而運佳者。命如種子。運如開花之時節。命優運劣。如奇葩異卉。而不值花時。僅可培養於溫室。而不為世重。若命劣運劣。則弱草輕塵。蹂躪道旁矣。命優而運劣者。大都安享有餘。而不能有為於時。此宿因也。若不安於義命。勉強進取。則傾傢蕩産。聲名狼藉。此近因也。
故命之所定。功名事業。水到渠成。否則。棘地荊天。勞而無功。至於成功失敗之程度。則隨其所造之因。有非命運所能推算者或者循是因而成將來之果定未來之命。則不可知矣。是因果也。造命也。命理也。其理固相通者也。君子居易以俟命。又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子平真詮評註者。知命之入門方法。亦推求宿因之方便法門也。客無言而退。因錄之以為序。
民國二十五年三月東海樂吾氏識於海上寓次
原 序
予自束發就傅。即喜讀子史諸集。暇則取子平淵海大全略為流覽。亦頗曉其意。然無師授。而於五行生剋之理。終若有所未得者。後復購得三命通會星平大成諸書。悉心參究。晝夜思維。乃恍然於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當有以順受其正。戊子歲予由副貢充補官學教習館捨在阜城門右得交同裏章公君安。歡若生平。相得無間。
每值館課暇。即詣君安寓談三命。彼此辯難闡發無餘蘊。己而三年期滿。僦居宛平瀋明府署。得山陰瀋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錄三十九篇。不覺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攜其書示君安。君安慨然嘆曰。此談子平傢真詮也。先生諱燡燔。成乾階撰士。天資穎悟。學業淵邃。其於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變化從心者矣。
觀其論用神之成敗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敗因敗得成。用神之必兼看於忌神。與用神先後生剋之彆。並用神之透與會。有情無情有力無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詳且悉。是先生一生心血。全注於是。是安可以湮沒哉。 君安爰謀付剞劂。為天下談命者。立至當不易之準。而一切影響遊移管窺蠡測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談命傢之幸也且不惟談命傢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
何則。人能知命。則營競之心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貴窮通壽夭之遭。皆聽之於天而循焉各安於義命。以共勉於聖賢之路。豈非士君子之厚幸哉。觀於此而君安之不沒人善。公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爰樂序其緣起。
從這本書的標題來看,它似乎是對某一經典命理著作的解讀和補充。這讓我聯想到,如果原著本身存在一些爭議或者難以理解的地方,那麼評注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原著的內容,而是能通過評注者的視角,對原著進行更深層次的闡釋。比如,對於一些被後人誤讀的概念,作者能否進行糾正?對於一些古籍中比較晦澀的文字,作者能否用現代的語言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我更看重的是評注者本身的學識和功力,他是否能憑藉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為讀者撥開迷霧,展現原著真正的精髓。我一直認為,好的評注,其價值往往不亞於原著本身。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座橋梁,連接起古老的命理智慧和現代讀者的理解,讓我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和運用這些知識。
评分拿到《子平真鑒評注》這本書,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既期待又忐忑。期待是因為對命理學本身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聽說過“子平真鑒”在命理界的地位,它代錶著一種相當成熟和經典的理論體係。但同時,也有些忐忑,因為命理這東西,說玄乎也玄乎,說實在也實在,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運用。這本書的“評注”二字,更是讓我覺得它不像一本純粹的理論書,而是可能包含瞭作者多年實踐的經驗、對原著的解讀,甚至是對於一些復雜命局的分析思路。我一直在想,這本書會不會像市麵上其他一些命理書籍那樣,隻是泛泛而談,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來糊弄讀者?或者,它會不會過於晦澀難懂,讓初學者望而卻步?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套清晰、係統、並且真正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框架。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能讓我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對命理的深刻洞察,能夠點醒我一些過去的迷思,讓我對八字命理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评分讀過一些命理類的書籍,有些寫得過於武斷,看完之後反而一頭霧水,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學到。我特彆希望《子平真鑒評注》能夠避免這一點。我關注的是作者的邏輯和論證過程。比如,當論述某個概念時,他是如何一步步引申齣來的?在分析一個命局時,他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是否能讓我感受到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而不是隨意的臆斷?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學問,無論多麼深奧,都應該有其內在的邏輯可循。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能讓我們理解“為什麼是這樣”。我希望它能教會我思考,教會我如何去分析和判斷,而不是簡單地記憶一些結論。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破局”的方法,或者是在解釋一些經典命局時,有不同於常人的解讀,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收獲。我期待它能打開我新的視野,讓我感受到命理學的魅力所在。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內容上的分量。我翻閱瞭一下目錄,章節的劃分很細緻,感覺是在循序漸進地講解。尤其吸引我的是其中關於“格局”的部分,這似乎是很多命理學說都繞不開的核心。我一直覺得,如果一個人能夠掌握格局的判斷和運用,那麼他對一個八字的大緻輪廓就有瞭清晰的認識。不知道這本書在這一塊的講解是否能做到深入淺齣,是不是能提供一些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角度和方法。我也注意到書中提到瞭“神煞”、“十神”等等概念,這些都是八字中非常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希望作者在解釋這些概念的時候,能夠結閤大量的實際案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畢竟,命理學最終是要服務於現實生活的,如果脫離瞭實際,再精妙的理論也隻是紙上談兵。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有理有據,而且能夠解釋清楚“為什麼”的書,希望這本書能滿足我這個小小的要求。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一種很紮實的感覺,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大小都比較適中,閱讀起來比較舒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我的閱讀體驗。更重要的是,我非常看重書中是否能夠提供一些真正“乾貨”的內容。我不是那種僅僅滿足於瞭解一些皮毛概念的讀者,我希望能夠深入到八字命理的底層邏輯。比如,關於“用神”的選取,我希望它能有更細緻的分類和判斷方法,而不是韆篇一律的幾種模式。同樣,在論述“大運”、“流年”時,我希望它能講解如何將它們與原局的“格局”和“用神”進行有機的結閤,從而進行更準確的推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我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具有啓發性的分析思路和技巧。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作者自己總結齣來的“經驗之談”或者“警示”,那對我來說就更是價值連城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