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文學總集,也是我國文學的根源、文化的瑰寶,其中不少佳言妙句已成人們琅琅上口的成語,溫柔敦厚的詩旨,一唱三嘆的餘韻,更使人感動。
颱大中文係吳宏一教授以深邃的學養,優美的文藻,深入淺齣的筆調,將詩經歌謠化,《白話詩經》將引導讀者一窺經典的殿堂,共同品味《詩三百》的芳馥。
作者簡介
吳宏一
1943年生於颱灣高雄。颱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曾任颱大中文係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講座教授。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颱灣國科會傑齣研究奬、國傢文藝奬(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曾主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颱、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輯顧問。
著有《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先秦文學導讀》、《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品)》等專書二十餘種,學術論文近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文藝創作,作品曾被選入颱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語文教科書中。
初次翻開這本《白話詩經(一)》,就有一種親切感撲麵而來。我並非古典文學科班齣身,對《詩經》的印象也僅限於課本上的幾首名篇,總覺得古文晦澀難懂,充滿瞭遙不可及的距離感。然而,這本書卻像一位溫和的引路人,用現代漢語的通俗易懂,將那些古老的情感和畫麵重新呈現在我眼前。它沒有生硬地堆砌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解讀每一首詩的背景、詞義以及蘊含的情感。我常常在閱讀時,仿佛能看到周朝人民在田間勞作的場景,聽到他們喜悅或憂愁的歌唱。那些曾經陌生的名字,如“關關雎鳩”、“昔我往矣”,在“白話”的注釋下,都變得鮮活生動,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尤其是那些關於愛情、友誼、思鄉的篇章,即便跨越韆年,依然能引起我內心深處的共鳴。我驚喜地發現,《詩經》並非隻有陽春白雪,也有許多樸實真摯的日常情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跨越時空的連接,原來古人的喜怒哀樂,與我們今人並無二緻。
评分我曾嘗試閱讀過幾個版本的《詩經》譯本,但總覺得差瞭點意思,要麼過於拘謹,要麼就顯得過於自由發揮,脫離瞭原詩的韻味。《白話詩經(一)》的優點在於,它在保證“白話”的前提下,極力還原瞭詩歌的“神韻”。它不僅僅是在翻譯字麵意思,更是在捕捉詩歌所傳達的情緒和氛圍。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意象時,所展現齣的細膩。比如,在描繪愛情的詩句中,那些“采采”、“灼灼”的形容詞,在作者的筆下,不僅僅是簡單的“美麗”,而是帶著一種青春的活力和初見的羞澀。甚至對於一些象徵性的意象,作者也能給齣非常貼切的解讀,讓我能感受到古人觀察自然的智慧,以及他們如何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感巧妙地結閤。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詩經》作為“詩”的藝術性,而不僅僅是作為“史”的文獻價值。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解讀《詩經》時,視角相當獨特。我之前讀過的很多詩經解讀,要麼過於學術,要麼流於錶麵,都未能讓我真正領略到其精髓。但《白話詩經(一)》卻做得恰到好處,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意譯”,更像是一種“情境重塑”。作者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將詩歌發生的具體場景、人物的心境,都細緻地描繪齣來,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比如,在解讀《伐檀》時,它沒有停留在字麵上的“砍伐檀木”,而是細緻地分析瞭當時社會背景下,貴族與平民的矛盾,詩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的節奏感,在作者的筆下,也變成瞭勞動者辛勤付齣的生動寫照。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在理解詩歌本身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民生疾苦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像某些解讀那樣,一味地拔高和神化,而是將《詩經》拉迴瞭人間煙火,讓其充滿瞭生命力。
评分這本書的編排也頗具匠心,它不僅僅是將詩歌和解讀放在一起,而是進行瞭一種“結構化”的呈現。我注意到,書中會針對同一主題或情感的詩歌,進行一些集中的梳理和對比,這極大地拓展瞭我對《詩經》的理解維度。比如,在講述關於農事或徵戰的詩歌時,它會將相關的篇章串聯起來,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錶達。這種“脈絡化”的解讀,比零散地閱讀單篇詩歌,更能讓我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此外,書中還會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些與詩歌相關的古代習俗或曆史事件的簡要介紹,這就像是在閱讀一本生動的“圖說詩經”。它讓我不僅僅是在讀詩,更是在“讀懂”詩背後的那個時代,那種文化。這種多角度的解讀方式,讓這本書具有瞭很高的“耐讀性”,每次翻閱都能有新的收獲。
评分坦白講,我當初買這本書,是因為我對《詩經》一直有個情結,總覺得它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但又望而卻步。拿到《白話詩經(一)》之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親和力”。它沒有像某些版本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晦澀的文言文,而是用一種非常現代、流暢的語言,將詩歌的原文和解讀穿插在一起。閱讀過程就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朋友,一邊念著老歌,一邊給你講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和含義。那些古老的韻律,在白話的解釋下,重新煥發瞭生機。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會在解讀中加入一些現代生活中的類比,這讓我更容易理解詩中人物的情感和處境。比如,當讀到思念親人的詩句時,作者會將這種情感與現代人離傢打拼的思鄉之情聯係起來,瞬間拉近瞭距離。這種“接地氣”的解讀方式,徹底打消瞭我之前對《詩經》的畏懼感,讓我覺得,原來經典離我們並不遙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