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第二版)

水污染防治(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水污染
  • 环境保护
  • 环境工程
  • 水处理
  • 环境科学
  • 环境监测
  • 水资源
  • 防治技术
  • 环境法规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蔚蓝之境:现代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前沿探索(第三版) 书籍简介: 《蔚蓝之境:现代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前沿探索(第三版)》 是一部全面而深入探讨全球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前沿技术应用以及构建未来水安全体系的综合性专著。本书突破了传统的水文、水利工程学的范畴,以跨学科的视角,聚焦于水资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复杂动态、社会经济需求、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关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士提供一个高度整合、注重实践的知识框架。 本书的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坚实理论基础之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与扩展,特别是针对近十年内水管理领域发生的颠覆性变化,如数字化转型、水与能源的协同、极端天气事件的常态化应对等,增设了多个全新章节,并对现有内容进行了精细化的修订与优化。 第一部分:全球水格局的重塑与挑战(The Reshaping Global Water Landscape and Challenges)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全球水资源禀赋进行了最精确的量化评估,特别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抽取极限进行了再审视。我们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深刻影响,包括降水模式的极端化、冰川退缩对下游径流的冲击,以及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淡水资源的咸水入侵威胁。 重点讨论了“水安全”(Water Security)概念的演进,从单纯的供水保障扩展到涵盖生态水文过程、社会公平性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复杂维度。我们深入剖析了水-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 Nexus) 协同管理面临的瓶颈,并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阐释了在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竞争性需求。此外,本书还首次引入了“水足迹核算体系”(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 的高级应用,指导读者理解产品和服务背后的隐含水消耗,为国际贸易中的“虚拟水”流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前沿技术赋能的水资源智慧管理(Frontier Technologies Empowering Intelligent Water Management) 本部分是本书的亮点之一,系统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水管理中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详细阐述了遥感(Remote Sensing)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大尺度水资源监测、土壤湿度估算以及水灾害评估中的集成应用。 重点探讨了物联网(IoT)与传感器网络 在实时水质、水量监测中的部署与数据分析。书中引入了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 在以下领域的最新突破: 1. 高精度水文预报模型: 基于深度学习的气候情景模拟与短期洪水预警。 2. 管网优化与泄漏检测: 利用压力波与异常数据模式识别,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的能耗最小化与漏损控制。 3. 水质溯源与风险评估: 快速识别污染源头与预测水体自净能力。 此外,我们对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技术 在复杂水利工程(如大型水库群优化调度系统)中的构建与运行维护进行了详尽的技术路线图阐述。 第三部分:生态水文与水环境质量的协同治理(Synergistic Governance of Ecohydrology and Water Quality) 本部分强调了“健康的河流才有健康的社会”的核心理念。我们深入探讨了生态流量(Environmental Flows) 的科学确定方法,包括基流法、生物栖息地法以及综合法,并展示了如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中有效纳入生态用水需求。 针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点源控制,聚焦于面源污染的精准治理: 农业径流控制: 精细化施肥灌溉技术(如变量施肥、滴灌技术)对氮磷负荷削减的量化分析。 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策略: 绿色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在削减初期雨水污染物负荷及涵养地下水方面的工程实例与效果评估。 新兴污染物(CECs)的挑战: 深入分析了微塑料、药物残留和内分泌干扰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评估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高级氧化/吸附技术在去除这些难降解污染物中的效能与经济性权衡。 第四部分:水资源治理的社会、法律与金融创新(Innovation in Water Governance: Social, Legal, and Financial Dimensions) 水资源管理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和制度的挑战。本部分致力于探索多层次的水治理框架: 1. 社会包容性管理: 研究了水权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探讨了原住民社区、弱势群体在水资源决策中的参与机制,并分析了社区主导型水资源管理(Community-Based Water Management)的成功要素。 2. 跨界水资源合作: 提供了关于国际河流流域管理协议的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如何通过建立互信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共享与冲突最小化。 3. 水资源金融与市场化机制: 详细介绍了水权交易市场的运作原理、风险管理工具,以及绿色债券(Green Bonds) 在水利基础设施融资中的应用,评估了价格信号在引导节水行为中的潜在效用。 结语:迈向韧性的水未来 本书最终将视角投向未来,提出了构建“水韧性社会”(Water Resilient Society) 的路线图。这要求我们在规划中植入不确定性思维,通过多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黑天鹅”事件。本书倡导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从线性、消耗型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向循环、再生、与生态系统深度融合的“蔚蓝之境” 的范式转变。 本书内容体系庞大,论述严谨,数据翔实,配有大量图表、流程图和真实世界案例分析,是水资源管理领域从业者和研究者案头必备的权威参考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第一章 总论
    • A 我国台湾区水污染防治现况
      1. 引言
    • B 污染来源
      1. 天然污染
      2. 农业污染
      3. 矿业污染
      4. 都市污水
      5. 工业污染
    • C 水污染之损害
      1. 公共卫生
      2. 水中生物之影响
      3. 财产损失
      4. 其他经济上之损失
  • 第二章 水质标准
    • A 概说
      1. 制订标准之目的
    • B 水质标准与生物指标
      1. 放流水标准
      2. 河川水质标准
      3. 河川污染之生物指标
      4. 微生物指标
      5. 生物指标
  • 第三章 水污染调查法
    • A 绪论
    • B  调查目的
    • C 调查之准备工作
      1. 初步调查资料之收集与整理
      2. 拟定调查计画
      3. 现场调查之准备与实施
    • D 河川採样方法
      1. 採样时间及次数
      2. 採样地点
      3. 水样保存
      4. 水质检验项目
      5. 底淤泥
    • E 海湾调查
      1. 海湾调查之目的
      2. 採样方法
      3. 海洋调查
    • F 调查结果之整理
      1. 调查结果之统计分析
      2. 综合规画书
    • G 工业废水调查
      1. 工厂调查
      2. 调查报告
  • 第四章 污染物质学
    • A 物理性污染物
      1. 温度
      2. 悬浮物质]
    • B 化学性污染物
      1. 色度
      2. 臭味
      3. pH值
      4. 其他溶解性物质
      5. 泡沫
      6. 放射能
    • C 有机性污染物
      1. 生化需养量(简称BOD)
      2. 化学需养量(简称COD)
      3. 总有机碳(简称TOC)
      4. 总需氧量(TOD)
      5. 理论总需氧量
      6. 有毒物质
  • 第五章 物理处理法
    • A 沈淀法
      1. 调匀槽
      2. 沈砂池
      3. 沈淀池
      4. 层沈淀
      5. 压密沈淀
      6. 油脂之去除
      7. 浮除法
    • B 过泸
      1. 粗栅
      2. 细节╱微过泸
      3. 磨碎机
      4. 快砂泸去
      5. 干草过泸
      6. 真空过泸法
      7. 离心法
      8. 压泸法
      9. 硅藻土╱多孔陶瓷过泸法
    • C 热交换
      1. 加热处理
      2. 蒸发
    • D 干燥
    • E 焚烧
    • F 土地利用法—灌溉处理法
    • G 气提法
    • H 冰冻法
    • I 淘洗法
  • 第六章 化学处理法
    • A 中和法
      1. 酸性或硷性之废水
      2. 中和曲线
      3. 中和剂
      4. 中和设备
      5. pH自动调节
      6. 石灰乳中和法之事例
    • B 吸附及离子之交换法
      1. 吸附
      2. 离子交换法
    • C 氧化还原法
      1. 氧化剂与还原剂
      2. 曝气作用
      3. 臭气之氧化
      4. 加氯处理
      5. 电解氧化
      6. 还原作用
    • D 混凝沈淀法
      1. 混凝剂
      2. 助凝剂
      3. 混凝试验
      4. 混凝沈淀
      5. 化学沈淀
    • E 薄膜分析法
      1. 透析法
      2. 电析法
      3. 逆渗透之原理(简称RO)
      4. F溶剂萃取法
  • 第七章 生物处理法
    • A 生物处理原理
      1. 喜气作用
      2. 厌气作用
      3. 微生物生长曲线
      4. 微生物生长环境
    • B 活性污泥法
      1. 活性污泥法原理
      2. 设计因素
      3. 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之可能性
      4. 活性污泥法
      5. 活性污泥法曝气槽之容量与设备
    • C 污水塘及氧化池
      1. 氧化池
      2. 通性污水塘
      3. 厌气性稳定池
      4. 曝气氧化池
      5. 构造
      6. 操作
    • D 滴泸处理法
      1. 滴泸法之原理
      2. 影响处理效率之各种因素
      3. 滴泸池之设计
      4. 滴泸池之泸料
      5. 滴泸池之构造
      6. 滴泸池之操作
      7. 滴泸池之计算示例
      8. 间歇砂泸法
    • E 旋转生物圆盘法
      1. 旋转生物圆盘法之原理
      2. 旋转生物圆盘法之构造
      3. 旋转生物圆盘法设计因子
    • F 接触曝气法
      1. 接触曝气法之构造
    • G 混合生长式生物系统
      1. 活性生物泸床法
    • H 生物流动床法
      1. 厌气消化处理
      2. 厌气消化原理
      3. 影响厌气消化作用之因素
      4. 厌气消化程序
      5. 消化槽设计
      6. 气体收集
      7. 厌气处理之动态
  • 第八章 废污水处理厂
    • A 工业废水处理
      1. 预备处理
      2. 废水处理法
      3. 都市污水
      4. 污水处理厂
    • C 水肥
    • D 猪粪尿
      1. 猪粪尿废污之特性
      2. 猪粪尿废污之处理
    • E 造纸工业废水
      1. 纸浆制造
      2. 纸浆厂单元步骤之废水
      3. 纸浆废水及其水质
      4. 造纸废水处理
    • F 罐头工业废水
      1. 肉类罐头废水
      2. 果实菜蔬罐头废水
      3. 果汁工业废水
      4. 罐头废水处理
    • G 蔗糖工业废水
      1. 废水量及水质
      2. 蔗糖废水处理
    • H 酵素工业废水
      1. 蒸馏工业废水
      2. 谷类蒸馏废水
      3. 啤酒厂酿造废水
      4. 有机溶剂(丙酮、丁醇)蒸馏废水
      5. 发酵工业废水处理
    • I 淀粉工业废水
      1. 制造法
      2. 废水量及水质
      3. 淀粉废水处理
    • J 屠宰厂废水
      1. 屠宰厂类型及作业情形
      2. 屠宰废水之特性
      3. 废水量及水质
      4. 屠宰厂废水处理
    • K 乳制食品厂废水
      1. 废水量及水质
      2. 乳制品废水处理
    • L 制革工业废水
      1. 制革作业
      2. 废水量及水质
      3. 制革废水处理
    • M 纤维工业废水
      1. 棉织业
      2. 人造丝业
      3. 毛纺业
    • N 金属工业废水
      1. 钢铁废水
      2. 酸洗废液
      3. 电镀废水
    • O 石油工业废水
      1. 废水量及水质
      2. 石油工业废水处理
    • P 煤蒸馏工业废水
    • Q 炼焦废水
      1. 废水量与水质
      2. 炼焦废水处理
    • R 农业工厂废水
      1. 废水量与水质
      2. 农业废水处理
  • 第九章 废污水放流
    • A 河水氧量平衡
      1. 河川污染
      2. 河川自净作用
      3. 脱氧量
      4. 给氧量
      5. 溶气垂曲线
    • B 感潮河川之氧量平衡
    • C 海洋放流处置
      1. 废污之扩散
      2. 海中出水口之规画
  • 附录一 水污染防治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基本措施
    • 第三章 管制
    • 第四章 罚则
    • 第五章 附则
  • 附录二 水污染防治法施行细则
  • 附录三 事业废水放流水标准(草案)
  • 附录四 Conversion Factors
  •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尤其赞赏《水污染防治(第二版)》对不同行业水污染防治特点的区分论述。比如,书中专门分析了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不同来源的水污染特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这让我认识到,水污染防治不是“一刀切”的,而是需要根据污染源的性质、污染物种类等因素,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针对工业废水,可能需要侧重于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则需要更多地关注源头减排和生态修复。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水污染防治的知识。从水污染的定义、危害,到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再到各种防治技术、政策法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章节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相互印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水污染防治知识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有代表性,能够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评分

《水污染防治(第二版)》让我对水资源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常常觉得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优质的水资源是多么宝贵,而水污染又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仅是影响生态环境,更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也更加坚定了我参与水污染防治的决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都能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士阅读。虽然它涉及到很多专业的技术和理论,但作者在阐述时,尽量使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穿插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例如,在解释“生物富集”这个概念时,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让我立刻就明白了其危害性。同时,书中还配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这些都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我来说,一本好的科普读物,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知识。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我特别欣赏《水污染防治(第二版)》在技术层面的深入探讨。以往读到的很多关于环保的书籍,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或者是一些基础性的介绍。但这一本,它真的把“防治”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从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各种水污染的处理技术。比如,书中对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和优化的介绍,以及新型吸附材料在去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都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这些技术细节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既专业又易于理解的书。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它不仅介绍了原理,还提供了很多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和数据,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书中的图表和公式也很清晰,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琢磨,但总体而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评分

读完《水污染防治(第二版)》,我感觉对我们台湾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过去,我可能只关注自己生活周遭的水质,对整个水系网络的状况了解不多。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和防治策略,让我明白了水污染是一个相互关联、系统性的问题。它强调了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要从整个流域的角度来考虑水污染的防治,而不是孤立地处理某个点上的污染。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在处理河流污染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上游的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甚至城市的生活污水。这种全局观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评分

《水污染防治(第二版)》在政策法规方面的论述也相当到位。我一直觉得,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约束,也很难真正落地。《水污染防治(第二版)》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这让我对我们台湾目前的水污染防治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书中还讨论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等关键性制度,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水污染防治的实际效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促进我们台湾在水污染防治立法和执法方面的进步。

评分

这本书《水污染防治(第二版)》真是太及时了!我一直觉得我们台湾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特别是近些年,工业废水、农业径流以及生活污水对我们的河流湖泊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常常是事后补救,但这本新版真的从源头开始,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它不只是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了许多实际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水污染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例如,书中关于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影响,我就非常有共鸣,因为我住在乡下,亲眼看到过不少土地因为过度使用这些化学品而变得贫瘠,水质也明显下降。这本书详细解释了这些化学物质如何渗入土壤,最终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是我们很多地区饮用水的重要来源。这不仅仅是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更是对子孙后代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在相关行业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是在一家环保工程公司工作,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水处理的实际问题。《水污染防治(第二版)》的更新内容,特别是关于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药物残留等)的检测与治理技术,正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书中关于这些新型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现有的处理方法,都给出了非常前沿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介绍,还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膜分离技术在去除微塑料方面的应用,这正是我们公司近期在研究的一个方向,这本书的内容无疑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唤醒社会责任感的指南。我读的时候,常常会思考,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为水污染防治做些什么?《水污染防治(第二版)》并没有回避这一点,它花了相当的篇幅讨论了公众参与、政策法规以及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许多国际上成功的社区参与式水环境保护案例,这些案例都说明了,只要有民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很多看似棘手的水污染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让我觉得,我们台湾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或许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正确处理厨余垃圾,选择环保的清洁用品等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水污染防治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使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