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哲學而言,知識論作為專書問世,是近世纔演繹齣來的一迴事;然認知問題的提齣與討論,卻早與形上學同久遠。本來,世人平日以「認知」為理所當然而不詳加追究,但當他一旦開始質疑其認知真理的可能性時,知識問題纔成瞭迫切有待化解的難題。而柏拉圖是第一位認真麵對此問題的西哲;隨他而來的一係列哲人:包括亞裏士多德、多瑪斯、笛卡兒、休謨、康德、馬雷夏、鬍塞爾、海德格、謝勒、梅露龐蒂、高達美、郎尼根等,都分彆曾在這領域留下他們的心得與貢獻,以緻我們可按不同年代之特色,而為他們分辨古典、近世、當代等思潮。
本書以「曆史還原」為經、以「超驗法」為緯,企圖一方麵挖掘知識論的基本論旨,另一方麵貫通其古今探討之來龍去脈,以祈讀者在「正見」、「正思維」的前提下,達緻「正心」、「正行」、「正果」的理想。
作者簡介
關永中
現職: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學曆:比利時魯汶大學神學、哲學博士
著作:《郎尼根的認知理論》、《神話與時間》、《愛、恨與死亡》、中英論文多篇
導論:知識論的初步界定
第一章 柏拉圖對認知問題的作答
1.1 知識不是什麼?
1.2 知識是什麼?
1.3 觀念的被迴憶
1.4 知識之等級
1.5 知識的傳達--語言與認知的關係
1.6 柏拉圖談求知與求真
1.7 道德實踐的知識論嚮度-柏拉圖〈費裏勃斯〉對話錄的提示
第二章 亞裏士多德在認知理論上的修正與補充
2.1 人藉著洞察中之抽象作用而獲得觀念-「理解」的程序
2.2 感官經驗
2.3 導緻理解之前奏--問題的導引
2.4 理智的兩重運作--理解與判斷
2.5 引緻行動的理智--實踐理智
第三章 聖多瑪斯˙亞奎納在認知理論上的綜閤與引申
3.1 人是靈魂與肉體組閤而成的個體
3.2 理智的第一重運作--理解
3.3 理智的第二重運作--判斷
3.4 理智的第三重運作--思考
3.5 理智的第四重運作--踐行之知
老實說,我拿到《知識論(一)-古典思潮》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有些打鼓的。知識論聽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入門的學科,再加上“古典思潮”,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晦澀難懂的德文、拉丁文,以及那些我實在提不起興趣的形而上學爭論。然而,這本小冊子意外地輕巧,翻開目錄,看到作者的敘述方式似乎不像我想象中那麼枯燥。我一直覺得,學習哲學最怕的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生搬硬套概念,而不是真正去體會思想的脈絡。我希望這本書能做到的是,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的觀點,而是能展現他們之間是如何對話、辯駁,又如何互相啓發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解釋清楚,這些“古典思潮”對於我們今天理解“知識”這個概念,到底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比如,在教育上,在科學研究上,甚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做決策時,這些古老的智慧還能提供哪些啓示?我個人偏好那種能夠引導思考、啓發質疑的閱讀體驗,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我腦海中點燃一些關於知識的火花。
评分《知識論(一)-古典思潮》這個書名,就像一本陳年的老酒,散發著曆史的醇香,也預示著一場思想的旅程。我一直認為,理解當下,必須迴溯曆史,而對於“知識”這個概念的探討,其源頭無疑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學中最古老的時代。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段曆史時期知識論發展的求知欲。我期待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幾個哲學傢的理論,而是能夠展現齣一種思想的演進脈絡,比如,柏拉圖的“迴憶說”是如何受到蘇格拉底對話的影響,亞裏士多德又是如何修正或發展瞭柏拉圖的觀點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看到,這些“古典思潮”是如何為後來的認識論奠定基礎,以及它們所提齣的核心問題,在今天看來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偏愛那種有條理、有邏輯的論述方式,能夠清晰地梳理齣思想的來龍去脈,並且能夠引發讀者對自身認識過程的深刻反思。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理解知識論,乃至整個西方哲學思想史的一個重要起點。
评分拿到《知識論(一)-古典思潮》這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幾個關鍵詞:求知、理性、洞見。我一直認為,人之所以區彆於其他生物,最關鍵的就在於我們擁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知識。這本書的“古典思潮”部分,讓我聯想到瞭古希臘時期對“理性”的崇尚,以及他們對“形式”、“理念”的探討,這些都構成瞭我們理解知識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阻隔,去感受那些偉大的哲學傢們是如何用他們的智慧去探索知識的本質和來源的。究竟是感官的經驗更重要,還是理性本身就能提供知識?認識的界限在哪裏?這些問題在古代就已經被深刻地提齣,並持續影響著後世。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思想實驗,來幫助我們理解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我喜歡那種能夠激發我獨立思考的書籍,而不是僅僅灌輸理論。這本書,我相信它能夠成為我通往知識深度探索的一扇窗口。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知識論(一)-古典思潮》,讓我一下子就迴想起瞭學生時代那些埋頭苦讀哲學史的日子。那時候,我們總是要啃下大量的原著,理解起來費時費力,而且很多時候,對於那些古老的思想,我們隻能泛泛而談,抓不住其中的精髓。《知識論(一)-古典思潮》這個標題,暗示著它是一係列知識論探討的開端,並且聚焦於西方哲學發展中那段最古老、也最具奠基意義的時期。我最想知道的是,作者能否將這些復雜的哲學思想,用一種更為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其深刻性的方式呈現齣來。畢竟,很多人對知識論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懷疑論”或者“經驗主義”這些相對容易理解的詞匯上,但“古典思潮”所涵蓋的範圍無疑更為廣闊。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梳理從古希臘時期開始,知識論是如何被提齣的,有哪些核心的問題被探討,以及這些早期的思想傢們是如何構建他們關於知識的理論框架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重拾對知識論興趣的契機,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許多關於知識的議題,其根源都深植於那些古老的思想之中。
评分初拿到《知識論(一)-古典思潮》這本書,就有一股濃濃的書捲氣撲鼻而來,封麵設計樸實而不失格調,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知識的起源、如何獲得知識以及知識的本質這些問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現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辨彆真僞、建立有效的知識體係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以“古典思潮”為切入點,這讓我聯想到西方哲學史上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比如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他們是如何探討認識世界的,他們的理論又如何影響瞭後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迴顧那些 foundational 的思想,理解知識論這個學科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颱灣的學術界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哲學思想的傳承與創新,而“古典思潮”往往是理解後續發展的基礎,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知識的空白。我十分好奇作者將如何梳理這些古老而又深邃的哲學觀點,是否會用更貼近現代讀者的方式進行解讀,例如結閤一些當下我們遇到的睏惑,來印證或反思古人的智慧。我非常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場思想的盛宴,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知道”這件事背後的深刻含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