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在中国历史的学术研究方法上,作者不同于西方大部分的学者。他认为,西方式的学院分工方式无法适用于中国文化的综合研究,因此,西方观察家通常不是将中国视为「白雪公主」,就是看成「老巫婆」。事实上,中国两者都不是。为了独排众议,他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中国出了什么问题?作者将告诉你,中国是「潜水艇三明治」,上层是没有明显差异的庞大官僚体系,底层是没有明显差异的农民。他在本书中解释,这是地理因素及历史原因使然。至于补救之道,他建议「加强中间阶层」,尊重农民阶级的财产权,因为到目前为止,后者都是看各党派的脸色。
东方与西方的冲突已久,本书敦促双方的公民不要再自认道德优越,应接受事实,了解「两个不完美的体系」都面对共通的「巨大数学问题」。意识型态上的对立通常来自于目的论的见解,将历史解释成三个步骤的直线发展:过去、现在及未来。这种干净俐落只适用于受限的视野或当地的事件。在「大历史」中,作者必须想像我们生存在宇宙的螺旋之上。即使是伟大的领袖,也只能在弯曲的小径施加小小的推力,其行动很少能配合其目的。重大战争只是启动大规模的地缘政治趋势,使好战分子最初的军事目的显得无关紧要。然而,即使如此,黄仁宇坚决否认自己是目的论者或是哲学家。他是不折不扣的历史学家,但不是理想派,而是实务派。他引用康德的话指出,没有人可以自认了解「物自身」与「不可知」。但他也引用普里茅斯殖民区及一八六二年的公地放领法案,甚至在纽普兹的休京拉移民,以说明他的观点。本书充满了趣闻轶事。
本书究竟是一本规模非凡的自传,或是以外射螺旋格式写出的第一本大历史,读者可以自行决定。毫无疑问的是,作者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黄仁宇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就是因为如此,约翰‧厄卜代克(John Updike)才形容他的文笔彷彿具备卡夫卡的视野特质。
作者简介
黄仁宇
于一九一八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1936-38),成都中央陆军官校毕业(1940),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1947),美国密西根大学历史学博士(1964)。曾任陆军少尉排长(1941)、中尉参谋(1942)、驻印新一军司令部上尉参谋(1943-45)、少校参谋(1946)、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1949-50),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80)。主要着作有《缅北之战》(1946)、《十六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1974, 联经中文版2001)、《万历十五年》(英文版1981, 中文版1985)、《放宽历史的视界》(1988)、《中国大历史》(英文版1988, 中文版1993)、《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89)、《地北天南叙古今》(1991)、《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991)、《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1993)、《近代中国的出路》(1994)、《关系千万重》(1998)、《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联经中文版2001,)译者:张逸安专业译者。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