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没于小说、诗篇闲暇情趣下的帝国主义
从十九世纪以迄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建立了从澳大利亚直抵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帝国,在此同时,西方文艺大师也创造了从《曼斯斐尔公园》以至《黑暗之心》和《阿依达》等杰作。然而,大部分的文化批评家仍视其为两个互相分离的现象。
萨依德继《东方主义》之后所写的这本里程碑式的鉅作,精心构筑了西方帝国之野心与其文化之间戏剧性的关联,两者相互辉映、相互增强。他以十九、二十世纪的小说叙事为分析对象,从艾略特、康拉德开始,一一检视了叶慈、阿契比、鲁西迪等作家的作品,以显示被支配的臣民如何产生属于他们自己的反对与抗拒之充满盎然生机的文化。同时,萨依德也论及音乐(如《阿依达》)、艺术与美学表达(如现代主义)等其他领域。
萨依德的重点是要将「帝国主义」的威权及其余绪加以铺陈,显出帝国主义作为普遍的文化领域,充斥着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力道。因此,隐没于浪漫小说、诗篇的闲暇情趣之下的奴役及殖民体制,也就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脉络中重现意涵。
如此宽广的视域与令人惊异的博学,《文化与帝国主义》再度开启了文学与其时代生命的对话。
作者简介
萨依德(Edward W. Said)
萨依德是世界影响力有数的文学兼文化批评大师。他是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有《东方主义》(Orientialism)、《乡关何处》(Out of Place)、《开始》(Beginnings)等十七部着作,其中《东方主义》曾获美国全国书评家奖。萨依德也是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兼为巴勒斯坦在西方最雄辩的代言人。
译者简介
蔡源林
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美国天普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南华大学宗教学所助理教授。
英文版相关评论
<导读> 对抗西方霸权 ◎廖炳惠
<译序> 流亡、认同与永恆的他者 ◎蔡源林
导论
I重叠的领土、交织的历史
1帝国、地理与文化
2过去的影像
3黑暗之心的两种视线
4差异的经验
5串联帝国与世俗的诠释
II凝聚的景象
1叙述和社会空间
2珍.奥斯汀与帝国
3帝国的文化严整性
4运作中的帝国:威尔第的《阿依达》
5帝国主义的享乐
6掌控下的土着
7卡缪和法国的帝国经验
8对现代主义的一个註脚
III抵抗与反叛
1两面性
2反抗文化主题
3叶慈和去殖民化
4心路历程与反对势力的出现
5勾结、独立与解放
Ⅳ未来:源自宰制的自由
1美国势力之上扬:公共领域之论战
2挑战正统与权威
3运动与移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