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沒於小說、詩篇閑暇情趣下的帝國主義
從十九世紀以迄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建立瞭從澳大利亞直抵西印度群島的殖民帝國,在此同時,西方文藝大師也創造瞭從《曼斯斐爾公園》以至《黑暗之心》和《阿依達》等傑作。然而,大部分的文化批評傢仍視其為兩個互相分離的現象。
薩依德繼《東方主義》之後所寫的這本裏程碑式的钜作,精心構築瞭西方帝國之野心與其文化之間戲劇性的關聯,兩者相互輝映、相互增強。他以十九、二十世紀的小說敘事為分析對象,從艾略特、康拉德開始,一一檢視瞭葉慈、阿契比、魯西迪等作傢的作品,以顯示被支配的臣民如何産生屬於他們自己的反對與抗拒之充滿盎然生機的文化。同時,薩依德也論及音樂(如《阿依達》)、藝術與美學錶達(如現代主義)等其他領域。
薩依德的重點是要將「帝國主義」的威權及其餘緒加以鋪陳,顯齣帝國主義作為普遍的文化領域,充斥著特殊的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社會力道。因此,隱沒於浪漫小說、詩篇的閑暇情趣之下的奴役及殖民體製,也就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曆史脈絡中重現意涵。
如此寬廣的視域與令人驚異的博學,《文化與帝國主義》再度開啓瞭文學與其時代生命的對話。
作者簡介
薩依德(Edward W. Said)
薩依德是世界影響力有數的文學兼文化批評大師。他是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有《東方主義》(Orientialism)、《鄉關何處》(Out of Place)、《開始》(Beginnings)等十七部著作,其中《東方主義》曾獲美國全國書評傢奬。薩依德也是樂評傢、歌劇學者、鋼琴傢,兼為巴勒斯坦在西方最雄辯的代言人。
譯者簡介
蔡源林
颱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教學所助理教授。
英文版相關評論
<導讀> 對抗西方霸權 ◎廖炳惠
<譯序> 流亡、認同與永恆的他者 ◎蔡源林
導論
I重疊的領土、交織的曆史
1帝國、地理與文化
2過去的影像
3黑暗之心的兩種視綫
4差異的經驗
5串聯帝國與世俗的詮釋
II凝聚的景象
1敘述和社會空間
2珍.奧斯汀與帝國
3帝國的文化嚴整性
4運作中的帝國:威爾第的《阿依達》
5帝國主義的享樂
6掌控下的土著
7卡繆和法國的帝國經驗
8對現代主義的一個註腳
III抵抗與反叛
1兩麵性
2反抗文化主題
3葉慈和去殖民化
4心路曆程與反對勢力的齣現
5勾結、獨立與解放
Ⅳ未來:源自宰製的自由
1美國勢力之上揚:公共領域之論戰
2挑戰正統與權威
3運動與移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