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庄严.悲欣交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人人朗朗上口的歌词,来自一个谜一般的人物。三十九岁之前他叫「李叔同」,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是引进西洋艺术的先驱,并创办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为后世留下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三十九岁之后人称「弘一法师」,他在个人事业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年,毅然选择遁入空门,索性做了和尚,展开生命自觉的历程,最终成为一代高僧。
在近代天津,李叔同的家族──桐达李家属于名门望族之列。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是一盐商,又是进士出身,商人与文人的双重身份,使这个以金钱堆砌起来的家族有其浓厚的书卷气,又有与官方合办慈善事业获取的社会名望,使他的晚年成为桐达李家最兴旺的时期。李叔同虽然没有延续父亲商人的角色,但却继承了家族的另一半遗产──书卷传统。他早年的生活交织着商人子弟的优裕和文人的儒雅,浑然天成的文人基因,造就了一个旧式的文人才子:至情至性、多愁善感、沈默寡言、重修养、求完美等文人气质,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李叔同的人生,实际上也是近现代一部分知识分子共同人生的象征。依照传统的眼光看,中国文人以经邦济世为人生理想,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文人的价值体现在「入世」上;从这样的角度观照李叔同,他本是一个可以为艺术、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换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传统文人始终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和经世抱负,中国学术从属于政治的格局始终未变,学术与文化失去独立性,做为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的文人只能徘徊于入世与出世、学术与政治之间,由此引发的是文人内心的矛盾冲突,而以特立独行等生活方式表达出来。李叔同走的是这个方向,在寻求彻底超脱的执意中,最终将自己的人生导向了宗教一途。
一九一八年的七月一日清晨,在西湖南隅的虎跑寺,俗世界的李叔同摇身一变成了佛门中的弘一法师,为他自己的人生作了分野,也与他世俗家族的命运做了诀别。或许他的尘缘已了,但家族的人仍身处红尘,尽其本分,并见证弘一大师「浪漫庄严.悲欣交集」的精神永在。
作者简介
田涛
一九六六年生,山西万荣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发表有《清末民初在华基督教医疗卫生事业》、《晚清国际法输入述论》、《十九世纪下半期中国知识界的国际法观念》等近二十篇论文。
〈代序〉血迹久远:弘一种种
〈序〉永远的兴趣与困惑
〈前言〉独特的人生道路
〈楔子〉虎跑断尘缘
1桐达李家
寄籍津沽
进士出身的盐商
粮店后街李善人
2裂变年代
父业的继承人
无可挽回的衰落
母子情深
兄弟之间
3门风与世风
存朴堂遗风
盐商子弟与文人习气
蔡元培是他的老师
旧路已走不通
4国粹与西洋艺术
诗词、书法和篆刻
寄情国粹的背后
长亭外,古道边
清国人志于洋画
茶花女遗事
艺术薰陶生活
5一半勾留是此湖
杭州的文人们
我们的李先生
一友二弟子
能婴儿乎
一层一层走上去
6佛门苦旅
一介云游僧
出世精神
律学宗师
僧界与俗界
南闽岁月
人生之最后:悲欣交集
7不能忘却的家族
亲情的平淡延续
两代人之间
后人点滴
〈附录一〉李叔同家族世系简表
〈附录二〉李叔同家族大事年表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