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这本书是一个献礼,献给这个动乱时代的心灵导师,也是作者的老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同时献给作者的心灵同伴,以及会让眼睛在这些文字和图像上停留一会儿的人们。一九六七年,作者旅行到印度大吉岭,遇到了他的第一位老师,加哲康加仁波切。他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常住在喜马拉雅山区。在康加仁波切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他有幸和钦哲仁波切相处十二年,从不丹到印度到尼泊尔,服侍着他并向他学习。在那过程中,他剃度出家,成为佛教僧侣。十二年中,他有幸陪伴钦哲仁波切到西藏访问三次。
这些年来,他拍了许多相片,拍的是他的老师们以及围绕他们的世界。他这么做的主要愿望是希望能够分享他们世界中不可思议的美丽、坚强,和深度。
根据佛法的教义,每一个众生都具有佛性。现象世界如果没有被烦恼心错误看待,他的自然状态就是圆满。佛教相信正面的特质,好比善心,能够反映人们的基本和真实本质。于是透过摄影,他希望能够呈现人性的美。即使在激烈的痛苦之中,尊严和美是可以存在的;即使是面对毁灭和迫害,希望还是能够存在的。这些话尤其应验在西藏和西藏人民的身上,因为即使他们面对着种族和文化的歼灭,他们还能成功的保持住自己的喜悦、内在力量,和信心。
作者简介: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生于一九四六年。一九六六年,他二十岁,像六○年代很多(嬉皮)青年一样,想出外探访心灵的种种可能。因看了朋友所拍摄的西藏大师的影片,深受感动,就买了一张前往印度的便宜机票,动身前往大吉岭,在那里遇见了他的第一位西藏老师,和佛教有了初步的接触。 虽然言语不通,但是马修光是坐在康居仁波切前面,「从他体内散发出来,那种深度、力量、平静和爱,让我的心打开来,」就很感动,因为这些西藏喇嘛体现了他心中完美的人类的理想。「这种人在今天的西方简直是很难找到的。他们符合我心中圣方济的形象,或者是古代伟大智者的形象,但是这些人都属于遥远的过去。现代的人没有办法去见见苏格拉底,听听柏拉图的辩论,或是在圣方济的膝下聆听他的教导。但是突然,有一些似乎是智慧化身的人士出现在我面前,我对自己说:『如果人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一定是这个样子。』」 那时他正是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贾克柏的门生,学业正要步入辉煌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经过暑假的精神之旅,却使他的心时时飞向印度。
1972年,马修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他告诉父亲和老师,他要放弃科学家生涯成为僧侣,开始过心灵的生活,因此就在喜马拉雅山区定居下来,跟着西藏大师学习,他们惊讶之余,有着不解的失望。 曾在研究所亲炙过诺贝尔奖得主的马修,也接触过音乐家史特拉汶斯基,舞蹈家贝侠特,但他认为今生最幸运的事是在修行路上得遇名师:曾追随当世最伟大的藏传佛教导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十二年,直到他圆寂。
马修认为「世界上仅存的伟大智者,完美心灵的活生生写照,就是流亡到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西藏喇嘛们。」这些东方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导师,弟子们追随他们,勤修实证,转化心灵寻找实相。而在西方,哲学家只是一个普通人,通常只是个教授,在课堂上教导一些特定的学说,下课后的生活与他的律师或牙医完全一样。
他的学说跟他的生活毫不相干。总之对马修而言,他非常同意法国神经生理学家法瑞拉的话:「我们认为重新发现亚洲哲学,尤其是佛教,是西方文化史中第二次的文艺复兴。这种重新发现的重要性,可能可以媲美在欧洲文艺复兴中重新发现希腊思想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马修致力翻译藏传佛教的典籍,成了佛教西传的桥梁。
更与哲学家父亲针对佛教和生命的意义展开对话,写成了《僧侣与哲学家》。而《顶果法王》则是是一个献礼,献给他的老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同时献给他的心灵同伴,以及眼睛会在这些文字和图像上停留一会儿的人们。
达赖喇嘛的亲笔签名序雪谦冉江仁波切序赖声川序。
顶果钦哲法王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顶果钦哲法王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