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以他七十年零七十天的生命,在人间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由于年代湮远,人事动乱,这些文字,散逸的很多。一般想读他的文字的人,通常是依靠「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着」、「胡适文选」、「章实斋先生年谱」、「先秦名学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等专书。在这些专书以外的大量文字,却没有被有计画的编选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遗憾。「胡适选集」的构想,是李敖鑑于胡适先生着作的这种散伕,无法看到在「胡适文存」等书以外的大量文字,所以才加以蒐集,用来嘉惠士林的。
这套选集共分五集十三类:第一集 演说‧序言、第二集 人物‧杂文、第三集 书信‧翻译‧诗词、第四集 历史‧述学‧日记、第五集 考据‧年谱‧政论。选集中的文字,都是从几十年以来的报章书刊中陆续一篇篇蒐集到的,在蒐集过程中,曾遍访海内外公私藏书,所以有时候虽一篇之微、一诗之细,都得之不易。因而它的珍贵性,也就益形增加。相信凡是稍懂现代编辑经验的人,都会仔细发现这套选集编纂的精审。
本书简介:
「考据」、「年谱」——胡适原是哲学出身,提倡西化,没想到后来慢慢走上考据学、整理国故的路子去了。这部「考据」和「年谱」最能看出胡适做学问的功力,这也是他异于民国初年一般提倡西化的文人学者之处。
「政论」部分最值得已经从政和有心从政者研读,虽然那些政论是针对昔日的政治局势,但胡适的眼光却是历久弥新。胡适即使是「书生论政」,也论得比别人高明。
编者简介
李敖,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着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方传媒更奉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近作《李敖回忆录》获选为一九九七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书,其续作《李敖快意恩仇录》亦挤身畅销书榜,一九九九年五月,来台五十週年,出版《李敖祸台五十年庆祝十书》,一九九九年八月,获新党提名参选二○○○年中华民国总统,二○○一年五月新作《上山‧上山‧爱》甫一推出即引起读者热烈回响。
“政论”这个部分,我一开始是有些犹豫的。毕竟,谈论政治容易陷入时代的局限性,或者变得过于说教。但胡适先生的政论,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他不像那些激进的革命者,而是始终坚持理性、温和的改革道路。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并且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多都带有前瞻性。我尤其欣赏他对于“言论自由”、“民主制度”的坚持,以及他对国民教育的重视。读他的政论,你会发现,他所忧虑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在某些问题上反复跌倒?他的文字,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着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民福祉的殷切期盼。
评分《胡适选集5:考据‧年谱‧政论》这套书,虽然书名看起来有些学术,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枯燥,但读起来却别有一番韵味。我最先被吸引的是“考据”部分,总觉得这是古板的学者才会做的东西,但胡适先生的考据文章,简直像是在侦探小说里解谜一样。他不像某些学者那样堆砌大量史料,而是能从细微之处着眼,抽丝剥茧,找出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相。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红楼梦》和《水浒传》的几篇考据,读完之后,感觉对这些经典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作者本人就站在我面前,给我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他对于一些被误传的史实,更是毫不留情地予以纠正,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求真”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时读着读着,会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路走,在脑海里勾勒出当时的场景,那种穿越时空的阅读体验,真是妙不可言。他不仅仅是在考证历史,更是在挖掘历史的生命力,让那些尘封的往事重新鲜活起来。
评分整套《胡适选集5》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胡适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风趣;既有对传统的尊重,又不乏对新知的拥抱。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西方文明的开放态度,让他能够站在一个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维度上去审视中国的问题。我尤其喜欢他那种“宁愿在真理的光辉下犯错误,也不愿在谬误的阴影下苟安”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读他的书,你会感觉到思维被激发,视野被开阔,你会开始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评分“年谱”的部分,让我有机会从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了解胡适先生的一生。不同于正史的宏大叙事,年谱就像是一本私人的日记,记录着他的成长、他的思想转变,以及他在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的所思所想。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他早年在国外求学时的经历,那些充满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胡适是如何吸收西方思想,并将之融入中国现实的。他对于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学术的争论,都记录得非常详实,仿佛你能感受到他当时内心的挣扎和兴奋。尤其是一些他与朋友、师长的通信片段,更是充满了人情味,让人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读他的年谱,就像是和他一起经历了他的人生,这种亲近感,是任何传记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最欣赏胡适先生的地方,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以及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即使在学术争论中,他也能够保持风度,并且用充满逻辑的论证去说服对方。他的“不与谁同,但求与真理同”的治学态度,对后人影响深远。这本书的编选,也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收录了胡适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一位社会改革家的远见卓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了一些文字,更是走进了一位伟大灵魂的世界,感受到了他那种追求真理、关怀社会、独立思考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穿透时空,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和激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