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本书可以拯救全世界的话,也许这就是那本书。」
作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深入南美洲的原始部落,亲身体验印第安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亲子间从出生到教养的方式,作者震撼于「顺应人类原始自发学习的本能」才是促使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所以促使她完成《富足人生的原动力》这本书。
现代人已不再重视与生俱来的本能,反而寻求于不可知的科学。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襁褓时期怀抱经验的被剥夺。研究显示,具有暴躁、叛逆、破坏力强等反社会化行为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怀抱经验」未被满足所致,这些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父母从小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如果父母认同作者观念,并决定照着实行的,您的小孩将因您的决定获得最大的幸福!
或如果您对人生及自己充满不安与自信,想重新找回心中失落已久的幸福与爱,本书将带给您最满意的答案,让您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
虽然这是作者唯一的着作,但自1975年问世以来,即引起全球各界广泛的讨论与重视,在德国创下50万本的销售量,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至今仍被奉为养育观念的圭臬,并有15个国家翻译出版。
本书特色 :
作者简介
珍‧莱德萝芙(Jean Liadloff)
美国作家,曾经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深入南美洲的原始部落,亲身体验印第安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这个经验,让她充分了解到「原动经验」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促使她完成《富足人生的原动力》这本书。
二十多年来,珍仍四处奔走,演讲、上节目、发表文章、从事精神医疗工作……持续推广「原动之道」的理念。无数的读者读了这本书,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观念。
目前,珍定居于旧金山,她没有结婚,只和心爱的猫一起住在船屋上。闲暇时亦醉心于绘画艺术的创作。
第一章 观念的急剧改变
神祕莫测的丛林,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千变万化的暴风雨和落日、令人着迷的原始纯真......,都在大自然中毫不保留的一一呈现,各个都是那么生机盎然,深遂符合生命本有的生命轨道,这就是宏观的「正道」啊! (原动、正道待修)
「正道」就在我的周围、我的头顶、我的脚下,每一件事都恰如其位,不论出生、活着或死亡,都有自然的次序,都合于正道。
第二章 原动观念
所有的生命都是由个别的原动力量所组成,个人的原动力量组合成家庭的原动力量,数个家庭则形成家族,从家族到社会,再从社会到全人类。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
原动力量的原则,是要让理智成为有能力的仆人,而非无能的主人。人类的理智可以认知、分类、推演各种动物植物矿物和事件的关系及特性,用比其他动物更多元更富弹性的方法制作、储存,并相互传送所得到的讯息。
第四章 成长
一个拥有健康成熟的生命原动力量的孩子,自然而然会去做合宜的事情:模仿、探索、检验......,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危及他人。这样的孩子自在快乐、举止合宜,声音和表情充满欢喜,也会积极回应年纪比他们更小的孩子。
第五章 生命基本经验的失落
宝宝在妈妈怀中的任务,就是吸取足够的生命经验,好在日后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些例行性的经历,是宝宝建立自信的根基、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这个襁褓经验一旦被剥夺,会使他在每个当下都感到不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落感,觉得想要的东西永远都遥不可及,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第六章 社会
叶瓜纳人几乎从不论断他人,并且能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相形之下,我们这些文明人愈是受挫,遭遇孤立疏离,就愈想要去论断他人,有时用个人的标准,有时则以团体的标准,例如国家、政治、宗教、种族、性别,甚至年龄,来做为论断的依据。
第七章 重返原动人生
和叶瓜纳人相比,我们更迫切需要打破现有的禁忌,接受人们需要从身体接触获得肯定的事实。由于婴儿时期未被满足的期待,使我们这层渴望无止境的一再加深。不论成人或小孩,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根本需求,只要有机会,都必须想尽办法加以实现。
珍‧莱德萝芙的序(吕总编译)
中文版有感
我在一九七零年代的英国,写出第一次出版时的《原动人生》。从那时,以及本书在美国发行以来,已经翻译成十六种语言。虽然并未有正式的经销商为我打理这本书,四处推销,但这些国家的出版人总是能得知这本书的存在,前来邀我同意授权。似乎,这本书传达的讯息自有它的力量,并不是这个珍某某写了些什么,而是因为这些讯息是真实的;也因为读者从中认出,他们心中早就知晓的人性讯息。我们自己感受到,遗失了非常珍贵的正道感,因此,我们会想尽己所能的,不再让这个缺憾传给下一代。
在欧美,许多国家深受我们文化最优与最劣部分的影响,基本上,异化程度也比亚洲国家还深。就在几十年前,许多,或许是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仍然遵循着传统习俗,懂得尊重深藏在他们和孩子体内的自然律动,整天怀抱着婴儿,晚上一起睡觉,期待孩子分享周遭人群的价值观。即使现在的都会居民,也会有住在乡下的亲戚,并未放弃正确人类行为的原动之道,说不定,他们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就是极佳的原动典范。
我的着作发行中文版,个人最殷切的盼望是,希望说服中国读者,不要跟随我们进入悲剧般的错误。我们也才刚开始了解,我们为错误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变质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意志受到教养「专家」书籍的煽动,以为为了让孩子「社会化」,就必须处处赢过这个小暴君。﹝天啊,这是史帕克博士的用语。﹞
讽刺的是,我们让小孩子哭泣却得不到回应,让他们一个人睡觉,从我们独断的眼光来看,这是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如此迫切的想要接近我们是「错误的」。我们的作为教给他们的,只是适得其反的反自我、觉得自己是坏小孩,错误的,一文不值的,不受欢迎的,也常想要作出反社会的行为。
亲爱的中国读者,我们人类其实天生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不需要再被教导成社会化。请相信人类自身的正道感,不要再随意挥舞父母的权威,用负面的期待,破坏自信这个天生的权利吧。每个人,小孩或成人,都应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感受,也应能从容自在。
我通常不是一个容易被一本书“征服”的读者,我读过很多关于心理学、励志和个人成长的书籍,但往往看完后,感觉都有些“千篇一律”,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落地。然而,这本书却让我耳目一新。它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一本枯燥的说教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入的灵魂对话。书中对“失落的爱与幸福”的探讨,深入浅出,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没有回避人生的复杂性,也没有回避那些难以启齿的痛苦,而是用一种坦诚而又不失温暖的笔触,剖析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困境。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爱”的多重定义,它不仅仅局限于亲密关系,更涵盖了对自我的接纳,对世界的善意,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当我读到书中关于如何找回那些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的情感,如何重新连接被遗忘的梦想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缩影。它让我意识到,我一直在追逐一些外在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套“万能药”,但它给了我一个清晰的方向,让我知道,真正的富足,在于内心的丰盈,在于与自己的和解,在于与他人的真诚连接。它让我重新思考了“幸福”的定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阳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人生低谷时期的一道曙光。我正经历着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工作上遭遇重大挫折,感情上也一团糟,整个人都濒临崩溃的边缘。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让自己振作起来,看励志电影,听鼓舞人心的音乐,甚至开始冥想,但收效甚微,负面情绪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让我喘不过气来。偶然间,我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带着一丝将信将疑的心情,我捧起了它。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疲惫的心灵。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如何做”,而是用一种极为温柔且充满力量的方式,引导我去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它让我明白,痛苦和失落并非生命的敌人,而是成长的契机。书中那些关于“失落的爱与幸福”的章节,尤其触动了我。它让我看到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不幸”,其实源于我们对爱和幸福的误解,源于我们内心的缺失。我开始思考,我是否一直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去爱,去追求幸福?书中提供的那些关于如何修复内在关系,如何重新连接情感的建议,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实践,虽然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但我能感觉到,我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孩子,正在慢慢地被疗愈。这本书,真的拯救了我,它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依然有希望的光芒。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富足人生”这个概念,一直停留在物质层面,觉得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富足。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探讨了“失落的爱与幸福”这一主题,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富足,是一种内心的充盈和安宁。书中并没有充斥着那些空泛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将深奥的道理娓娓道来。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如何修复原生家庭的创伤,如何打破情感的恶性循环,如何重新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的内容深深吸引。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发现很多时候,我都在用一种“匮乏”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我总是害怕失去,害怕不够好,这种恐惧让我无法真正地去爱,去感受幸福。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它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告诉我,放下内心的恐惧,敞开心扉去拥抱爱,去追寻那些真正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物。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失落”,其实只是被我们暂时遗忘了。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去挖掘,那些宝藏就一直在那里。它给了我一种重拾力量的感觉,让我相信,即使曾经有过失落,也依然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爱与幸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像在平静的生活海面上,突然遇到了一股强烈的暖流,将我沉睡已久的灵魂唤醒。我一直觉得自己生活得还算不错,有稳定的工作,有爱我的家人,物质上也称不上匮乏,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那种“不对劲”很难用言语描述,它更像是一种隐约的空虚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我习惯性地将这种感觉归咎于生活压力,或者年龄增长带来的“中年危机”,然后尝试用消费、娱乐来填补,结果只是短暂的麻木,空虚感却愈发浓烈。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富足”,根本不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书中那些关于“失落的爱与幸福”的探讨,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我内心深处早已被遗忘的角落。它没有给我空洞的口号,也没有给我难以实践的哲学,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重新认识爱的本质,重新发掘幸福的真正来源。我开始反思,我给予家人的爱是否只是流于表面?我从他人身上索取的爱,是否带着太多的期待和条件?我曾经拥有的纯粹的快乐,又是在何时悄然溜走的?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那个不太完美的自己,也让我看到了通往真正富足的道路。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而是内心有多少爱,有多少连接,有多少宁静。
评分我一直对“幸福”这个词充满了好奇,也一直在探索它的意义。我看过很多关于幸福的书,有的讲如何培养积极心态,有的讲如何设定目标,有的讲如何管理时间,但总觉得它们缺少了点什么,没有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最根本的需求。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这本书的核心,是关于“找回失落的爱与幸福”,它非常巧妙地将“爱”和“幸福”这两个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书中并没有给我一套僵化的方法论,而是通过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引导我去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我被书中关于如何处理情感依恋,如何摆脱童年阴影,如何建立真正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内容所打动。它让我看到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着一种“爱的缺失”,这种缺失导致我们无法真正地接纳自己,也无法真正地与他人建立深层连接。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的迷宫,让我看到了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它让我明白,幸福不是外在的给予,而是内在的创造。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爱”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治愈,一种连接,一种生命的原动力。这本书,是送给我自己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有爱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