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印太極拳規範教程

李德印太極拳規範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李德印
  • 武術
  • 傳統武術
  • 養生
  • 健身
  • 運動
  • 教學
  • 規範
  • 拳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德藝雙馨話德印

  • 第一章太極拳基本知識
  • 第二章太極拳基本技術
  • 第三章太極拳的教學與訓練
  • 第四章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教學
  • 第五章四十八式太極拳教學
  • 第六章四十二式太極拳(太極拳競賽套路)教學
  • 第七章三十二式太極劍教學
  • 第八章武當太極劍教學
  • 第九章五十六式楊式太極劍教學

附錄 李玉琳先生簡介

李玉琳先生1942年拍攝的太極拳照

圖書序言

  德印兄把剛剛脫手的《李德印‧太極拳規範教程》(以下簡稱《教程》書稿拿給我,要我提供修改意見並為該書寫序。

  我學練太極拳四十餘年,教瞭不少學生,也發錶瞭一些論述打拳練劍的文章,但我並非太極拳行傢,隻是一個執著的太極拳愛好者,港澳朋友稱我是太極拳「發燒友」。德印兄的大作我能先睹為快,是福氣。為朋友的大作寫序,盛情難卻,為名人的著作寫序,深感榮幸。

  80年代初,我有幸成為李天驥老人傢的學生,經常去天驥老師傢求教,也就有機會認識已經齣名的李德印老師。近二十年來,隨著中華武術的弘揚、推廣,特彆是太極拳運動的日益開展,湧現齣一大批造詣很高的太極拳名傢、名師,德印兄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他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是在高等學府開展和推廣太極拳運動的先驅。他又是北京市武術協會的副主席、國際級武術裁判員、國傢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太極拳的普及與提高立下瞭汗馬功勞。

  人們大概會記得,1990年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由1500名中日兩國太極拳愛好者聯閤錶演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展示瞭如詩如畫的迷人風采。擔任該項目的總教練是李德印老師。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運動員蘇自芳、高佳敏、陳思坦、王增祥包攬瞭太極拳比賽的男女冠亞軍,擔任太極拳教練的也是李德印老師。

  2001年春,為瞭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由2008名北京老年太極拳愛好者在天安門廣場南側錶演瞭精彩的「申奧功夫扇」。這套創意新穎、廣受歡迎的太極扇的主創人正是李德印教授。

  德印兄長期在學校從事太極拳、劍基礎套路的教學與指導,如原國傢體委主編的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三十二式太極劍等。1989年,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及後來的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相繼推齣,德印兄不僅參與瞭這兩個競賽規定套路的編寫和鑑定工作,也是北京最早開班教授群眾學練的老師。我本人亦是這兩個學習班的學員。上述這些太極拳、劍套路深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喜愛。也是國傢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大力提倡、推廣的太極拳比賽和全民健身體育項目,這也使德印兄的知名度隨著太極拳運動的發展與普及而日益提高。

  有人評價德印兄的教學是「政府」太極拳,而非「正統」太極拳。這種議論實在是一種誤解。

  據我所知,德印兄自幼便在爺爺和父輩的嚴格教導下,習練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太極推手等傳統拳法。他的第一批武術專著,便是協助叔叔李天驥,編寫齣版瞭《形意拳術》《武當劍術》。在成長的道路上,德印兄又得到郝傢俊、徐緻一、李經梧、孫劍雲等多位太極拳前輩的指教,可謂是功底深厚、師齣名門的太極拳傢。再者,把我國體育主管部門編定的太極拳套路和傳統太極拳套路割裂、對立起來的做法,也是一種保守狹隘的偏見。試看當今流傳的各種太極拳流派,無一不是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的結果。

  今天太極拳齣現廣泛普及、蓬勃開展的大好局麵,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大力支持提倡,包括創編瞭一係列簡化套路、規定套路、競賽套路、段位製教材等,在全民中推廣開展的結果。太極拳作為一項優秀的文化遺産,隻有沿著「繼承發展,推陳齣新」的道路,纔能保持長盛不衰的活力。

  我們知道,太極拳屬於武術的範疇,一招一式無不與技擊、攻防緊密聯係。它的另一個功能是強身健體。早在太極拳《十三勢歌》裏就有這樣一句:「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這說明古人很重視太極拳使人健康長壽的功效。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科技、高競爭和老齡化社會的齣現,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地位下降,健身功能日益受到重視。今天學練太極拳的人幾乎都是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為齣發點的。這不僅為中國人民所贊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有所認識。

  記得多年前,美國科研機構經過長期追蹤研究,得齣「中國太極拳能有效地防止和減少老年人易摔跤」的結論,以後又發錶瞭「太極拳可以防止中風和老年癡呆癥」的論文。近年來,日本、歐、美及非洲國傢掀起瞭學打太極拳的熱潮,主要也是基於它的健身功效。

  說實在的,用拳腳來處理人間的不平,在天高皇帝遠的「人治」社會裏,不失為既簡單又痛快的方法。而在今天,我們已經進入瞭法製軌道,運用這種古老的方法已經失去瞭普遍意義。此外,拳頭決不能打平天下不平事,其行為的動機與效果又未必相符。更何況有人藉此來發泄私憤或橫行鄉裏,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要因勢利導,在不否定其文化與曆史作用的前提下,著重從體育的角度來評價武術,評價太極拳,使其成為人類健身手段和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可貴的是,德印兄在執教太極拳的過程中能與時俱進,注意強調它的體育價值和健身作用,能從文化的角度和曆史的角度,理解、推動太極拳運動的發展。

  用「桃李遍五洲」來形容李德印老師的學生之多、分布之廣是十分恰當的。而他從不舉辦收徒儀式或拜師儀式之類的活動,沒聽說誰是他的關門弟子或入門弟子。1992年,德印老師到澳門教授太極拳,有些人提齣要嚮他拜師,有的人還私下要我從中說情,李老師一一予以婉拒。

  他嚮人們解釋﹕「我們要建立相互尊重、真誠無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不必沿襲收徒拜師的習俗。」在我們大力推廣太極拳運動、武術走嚮世界的今天,在各地太極拳和武術站、館、社團、學校紛紛建立的時候,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的師生關係,跳齣老傳統、老觀念的束縛。

  德印兄齣身武術世傢,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長期從事太極拳的教學與研究,有繼承,有創新,有豐富的教學和教練經驗。他又多次擔任全國乃至國際性的太極拳比賽總裁判或裁判長,多次擔任國際武術裁判員培訓班講師。編寫齣版瞭多種太極拳專著和教材。他知識全麵,為人正派,謙虛謹慎,胸襟開闊,是一個武德與拳藝雙修,且有豐碩成果的現代武術名師,名副其實的太極拳名傢。

  德印兄編寫的《教程》有理論,有技術,有經驗,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作者對太極拳、劍的論述係統、科學、準確、通俗,技術內容既包括簡化套路,又有比賽套路和傳統套路,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書中最後附錄瞭李玉琳老人傢的介紹和拳照。李玉琳是武術界的前輩,被譽為我國「東北地區太極拳開拓者」,他為太極拳的發展與傳播付齣瞭畢生心血,作齣過巨大貢獻。

  本章體現瞭作者對先輩的追思和懷念,又為廣大讀者和太極拳愛好者提供瞭珍貴難得的資料。《教程》的齣版發行是德印兄為繼續推動太極拳的普及與提高,增強人民健康、弘揚中華文化所作的新的有益的貢獻。《教程》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希望這本書的外文譯本亦能早日麵世。

  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當代太極拳名傢名著叢書」,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值得贊揚。

              (作者原任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彆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