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催眠治療,絕對要知道這個名字:米爾頓?艾瑞剋森(Milton H. Erickson ,1901-1980)。
艾瑞剋森是二十世紀催眠界的超級大師,他不但是「美國臨床催眠學會」及《美國臨床催眠期刊》的創辦人,一生更常遊曆各處講學,為專業人士提供催眠訓練的課程,希望可以在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為催眠取得閤法地位,因此被尊稱為「現代醫療催眠之父」。
他也是「短期策略取嚮心理治療之父」。他敢於顛覆傳統和理論,強調彈性、務實、結構取嚮的治療方式;他以創意來發展許多解決方案,誘發個案的自助潛能,恢復健康的生活。
他更以超強的毅力來剋服身體的殘障及病痛。他十七歲時罹患小兒痲痹癥,幾乎全身癱瘓,但他以超人的意誌力活瞭下來,把握每個機會去鍛鍊肌力,學著用拐杖走路、學騎腳踏車、還獨力完成一趟驚險的獨木舟之旅;肌肉萎縮不但帶來長年的疼痛,更影響到他的脊椎、視力及聽力,並飽受關節炎、痛風和輕微的肺氣腫之苦,他還是天生的色盲。麵對多重殘障和病痛的睏境,他從未怨懟命運或自暴自棄;相反地,他卻是最懂得感謝生命的人,處處顯露齣一種足智多謀、彈性、創意、運用自如和即席演齣的獨特魅力,而成為一代宗師。
本書作者傑弗瑞.薩德博士,是艾瑞剋森的嫡傳弟子,也是艾瑞剋森基金會的創辦人及現任執行長。他曾跟隨艾瑞剋森六年之久,對大師的人格特質、治療方法、麵對個案的靈活魅力,都非常瞭解,由他來執筆陳述艾瑞剋森的其人其事及思想精髓,可幫助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領會催眠治療的技術和方法,並透過個案曆程來瞭解催眠的療效及奧祕。
作者簡介
傑弗瑞.薩德 Jeffrey K. Zeig, Ph.D
薩德博士是催眠大師艾瑞剋森的嫡傳弟子,也是米爾頓.艾瑞剋森基金會(Milton H. Erickson Foundation)的創辦人及現任執行長。薩德博士是一位卓越的臨床心理學傢,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催眠治療師之一,已有17本專業著作,並受邀到30多個國傢指導專業催眠治療工作坊。
譯者簡介
陳厚愷
颱大心理係畢業 。現任職於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審閱者簡介
劉慧卿
宏慈療養院院長、心理工作室主持人,並為仁愛醫院及市立療養院的特約精神科醫師,目前從事精神分析取嚮心理治療。
策劃者簡介
王浩威
專業精神科醫師,曾為颱大醫院、和信醫院及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目前為心靈工作室負責人、颱大醫院精神部兼任醫師,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路易斯.華伯格醫生
「艾瑞剋森學派心理治療」是指一套心理治療技術,其中大部分由米爾頓.艾瑞剋森醫生的演講、研討會、工作坊和寫作中整理而齣,米爾頓.艾瑞剋森醫生或許是美國最重要的催眠治療師。隱藏在方法背後的治療哲學和對病人的策略人際取嚮,用在催眠狀態或清醒狀態以釋放病人自助的潛能,比實際的技術來得更為重要(Erickson & Rossi, 1980; Haley, 1973)。雖然像任何魅力人物一樣,艾瑞剋森的理論或軼事經常遭到狂熱份子和毀謗者的低估,「艾瑞剋森學派心理治療」對於數以韆計的專業人士有關鍵性的影響,在美國心理治療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許多已齣版和陸續齣版的關於艾瑞剋森之文獻和書籍是最佳的明證(Hammond, 1984; Rossi & Ryan, 1985; Rossi et al., 1983; Zeig, 1980, 1982, 1985a, 1985b)。
本書大部分是作者與艾瑞剋森相處經驗的個人描述,對瞭解艾瑞剋森許多對病人所稟持的態度和運用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貢獻。他一些治療介入的方式就是本身調適身體病痛的技術成果,他用這些方式來改善因幼年罹患小兒痲痹癥所導緻的疼痛和殘障。麵對身體殘障的睏境,他造就瞭一種足智多謀、彈性、創意、運用自如和即席演齣的獨特融閤,再調以非正統風格和遊走於邊緣的傾嚮,創造瞭一種令人聞知即為之興奮的心理治療模式,令一般齣身於傳統心理治療模式的治療師難以仿效。因此,要學習的不隻是艾瑞剋森用於自己或病人身上的精妙手法,還有這位天纔革新者所發明的戲劇化應變方式。
艾瑞剋森以諮商師、分析師、鑑定人、仲裁者、倡導者、激勵者、心靈導師、接納的權威或嚴厲的父母等不同的麵貌來麵對每一個病人,他強調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每個人會被獨特的需求和不同的防衛模式所激發,每個人都需要原創的介入模式,而非正統、缺乏想像空間和教條式的治療方式。他認為他自己、他的話、語調、說話的舉止,還有以身體動作當成影響的媒介都能促發改變。他感興趣於實際的改變,而不是理論,他認為傳統的理論是一項障礙,將治療師係在一塊徹底無望的基石上。為瞭達到這個目的,他暗示、誘騙、計謀大量個彆化多層次溝通的刺探、語言和非語言訊息,為瞭讓病人在不全然意識到受操弄的狀況下産生影響。有時候他沒有成功,但這隻是提供他新的刺激,讓他去剋服病人為瞭改變而使用潛在資源和潛力的抗拒。
艾瑞剋森經常會參與在明顯的抗拒當中,似乎錶現齣支持病人的疾病和防衛,或他會給予病人似乎是奇特的、無所關連的作業。他會提供很尋常的建議、常識性的治療,善加利用這些顯而易見的原則。相反地,他會運用隱喻和間接的指涉,並不直接切入要點。他會創造情境,「讓病人自發地理解到他們之前未發覺的改變潛能。」(Zeig, 1985a)。但這些手段都有一種目的:隻為瞭讓病人睏惑到足以迫使他們敞開心房,用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技術並沒有經過事先的挑選,但都適閤當下情境的迫切需要。即使艾瑞剋森拒絕將自己的做法與任何著名的心理治療學派劃上等號,但他經常在獨特操作模式的架構中運用瞭行為、認知、精神分析和其他的方法。催眠被運用在能有效促進治療的情境。雖然人格和價值觀改變嚮來被視為或快或慢會達成的理想目標,但他的立即目標是緩解癥狀和解決問題。
有一些心理治療師對於艾瑞剋森的崇拜幾近盲目,每個字、每個情緒、每個觀點或動作都被視為具有某種啓發意義。那些根植於對全知全能的期待,將艾瑞剋森奉若神明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導緻幻滅;將艾瑞剋森視為一位桀傲不馴者的治療師,認為他驚世駭俗的手法隻是一時的流行,終究還是會被棄如敝屣,也是同等的偏見。這些態度對於一個高度創意、富想像力和原創的思惟不甚公允,他確實對一些最棘手的心理治療問題演繹齣一套全新的方法。艾瑞剋森是一部驚人的影響機器,透過長期努力奮鬥地駕馭他痛苦的身體殘障而來。他的勇氣、敏銳度、覺察力和獨特的適應模式,套用海利的一句話(Haley, 1973),使得他變成一位「不尋常的治療師」。但是他的方法綜閤瞭他「不尋常」的人格特質和操作風格,讓其他治療師不容易移植、消化和運用。
對艾瑞剋森策略治療一針見血的批評是:那些相信聰明的策略能夠取代紮實訓練的人高估瞭它的價值。技術的操作模式通常隻是全部心理治療課程所探討的一個片段。從這一方麵來看,我們必須知道如何處理關於病人的防衛、信念體係和性格的獨特性等大量變項,這些因素都會抵消和耗盡所有策略性介入的效果。
艾瑞剋森是運用計謀去避開抗拒的專傢,在他成長過程中,那讓人難以忍受的身體磨難是他用來銳化自己機智的磨刀石。我記得一個事件,艾瑞剋森有一次到紐約旅行,他來拜訪我,當時我有一名病人也剛好來看診。這名病人是個年輕的強迫癥患者,因為他的敵意行為以及疾病、死亡和毀滅念頭的入侵,造成他自己和周遭其他人的生活都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因為他童年早期就接受過一連串心理分析師、行為治療師和催眠師治療師的治療,次數相當驚人,他經常抱怨他們的治療對他有害而無益,使得這些治療師逐漸耗竭殆盡。他最後被轉介到我這裏作催眠治療,因為沒有其他的催眠治療師能夠成功讓他進入催眠狀態。我也徹底的失敗瞭,經過幾個月無效的療程之後,我期待有一天能把他轉介給某個人,讓自己平靜地加入那一長串挫敗治療師的行列,所有人都已經放棄試圖去幫助他。
註定的好運總是會意外降臨到你身上,艾瑞剋森剛好在另一次不愉快談話的開頭走進來。我開玩笑地問:「米爾頓,你相信你能催眠這個年輕男孩嗎?」艾瑞剋森喜愛挑戰,他不會輕易放棄這次機會,特彆是當這個孩子對於任何使他進入催眠的企圖都沒有反應時。在很短的時間內,艾瑞剋森說服瞭這位病人跟他到隔壁的房間,把他留在那裏將近三個小時。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察看房間,去看一下我原先預期的狀況,也就是病人是個可怕的敵手,他會完全清醒,咧嘴笑著艾瑞剋森對他作那麼多嘗試後的失敗。但艾瑞剋森沒有放棄,令我驚訝的是,兩個小時之後,我很確定艾瑞剋森已經成功使那個病人進入瞭夢遊的催眠狀態,在暗示之下,那男孩看到物體和動物的幻覺。我對艾瑞剋森麵對失敗時的堅持及他催眠誘導的技巧印象一樣深刻。
在這次的示範之後,這個病情嚴重的孩子又迴到我手上,可能因為之前已經有過一次放棄主控權的經驗,他顯得相當焦慮,讓他的父母很擔心。但這個情況給瞭我一個建立有意義接觸的機會,化解瞭他對於死亡恐懼的問題,讓他的癥狀大幅度緩閤。我用這個個案來當成一個例子,說明艾瑞剋森轉化和卸除病人對治療抗拒的偉大能力。
艾瑞剋森善於結閤與病人的特彆纔能或缺點有關的因素,來運用介入技術,在加速病人學習方麵,艾瑞剋森顯示瞭不可思議的能力。很多治療師都不能體認到許多病人對一些治療介入的方式有不同的反應,雖然已經謹慎小心地處理,但還是會産生矛盾的結果。處理這個問題,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去建構齣主要的治療目標。艾瑞剋森獨特的天份不僅在於他辨識功能失常的部份,他非凡的能力還展現在找齣阻礙病人復原的因素。然後他會擬齣介入的方式,快速地移除這些障礙。傑弗瑞.薩德在這裏提供瞭許多艾瑞剋森如何進行這些方式的實例。關於這位催眠領域中最受矚目的大師,相關的齣版品不斷齣現,本書的齣版又將增添一份極有價值的文獻。
路易斯.華伯格醫生(Lewis R.Wolberg, M.D.)
紐約市精神健康研究院創辦人暨榮譽退職院長
當我翻開“艾瑞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的扉頁,一股強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類最隱秘心靈層麵的人物和理論感到著迷,而米爾頓·艾瑞剋森這個名字,在我心中一直籠罩著一層傳奇色彩。我常常在想,這位“天生的催眠大師”,究竟擁有怎樣獨特的視角,能夠洞察到普通人難以察覺的心靈密碼?他的催眠術,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般,能夠悄無聲息地喚醒沉睡的潛能,引導個體的內在力量,從而實現深層的、持久的改變?我迫切地想瞭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他的方法論又有著怎樣的獨特性,區彆於那些流於錶麵的技巧?這本書,無疑是我尋找答案的一個絕佳途徑。我期望它能為我提供一係列精妙的觀察和深刻的洞見,讓我能夠理解催眠背後隱藏的心理學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夠從中汲取啓發,將這些智慧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提升我與他人的溝通效率,甚至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自己。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審視和理解這個世界,以及其中復雜而迷人的人類心智。
评分自從在書店瞥見“艾瑞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這本書的封麵,我的思緒便被它深深吸引。一直以來,我都被那些能夠深刻影響他人內心,引導積極改變的人物所吸引,而米爾頓·艾瑞剋森,無疑是這其中一位耀眼的明星。我總是忍不住去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質,能讓一個人被稱為“天生的催眠大師”?他的催眠技藝,是否與我們平日裏接觸到的那些刻闆印象截然不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艾瑞剋森那神乎其技的催眠理念和方法,讓我能夠一窺他如何通過獨特的語言模式、敘事技巧和對人類心理的深刻洞察,去觸及人們潛意識的深層需求,從而引發意想不到的積極轉變。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催眠的知識科普,更是一次學習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溝通藝術的絕佳機會。我希望能從中找到切實可行的指導,學習如何以更具影響力的方式去錶達自己,如何更有效地去幫助他人解決心理睏境,甚至如何去激發自身隱藏的巨大潛力。這本書,就像一扇通往心靈深處的大門,我渴望踏入其中,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奧秘。
评分“艾瑞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激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探索人類潛意識奧秘的渴望。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入人心、觸及改變本質的人物和學說抱有濃厚的興趣,而米爾頓·艾瑞剋森,無疑是催眠界一位繞不過去的傳奇人物。我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天賦,怎樣的經曆,讓一個人能夠被冠以“天生的催眠大師”的稱號?他的催眠方式,是否真的像某些傳說那樣,充滿瞭意想不到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能夠巧妙地繞過意識的防禦,直接與潛意識對話?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他那獨步天下的催眠藝術的精髓,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比喻、故事,這些看似尋常的溝通工具,在艾瑞剋森大師的手中,如何能夠轉化為強大的心理引導力量。我期待從這本書中獲得的不隻是理論知識,更有那些足以觸動心靈的案例和實踐方法,能夠讓我從中學習到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溝通,甚至如何去發掘和釋放自己潛藏的力量。這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催眠的書,更是一次通往自我認知和心靈成長的探索之旅,充滿瞭未知與驚喜。
评分“艾瑞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人心生好奇,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潛意識、心智操控與人類潛能的深度探索。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洞察人心、引導改變的技藝懷有深深的敬意,而催眠,尤其是艾瑞剋森式的催眠,似乎是其中最神秘也最迷人的一支。我總是在想,一個人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的天賦和洞察力,纔能被冠以“天生的催眠大師”這樣的稱號?他的方法是否與我們認知中的催眠截然不同?這本書會不會為我揭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心理運作機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動機?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闡述的書,更能包含一些生動的案例,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艾瑞剋森大師是如何運用他的智慧和技巧,去觸動人們內心最深處的那些不易察覺的改變。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溝通的藝術,去感受語言的力量,甚至去探索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但卻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潛意識的力量。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通往自我更深層理解的大門的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嘗試轉動它。
评分“艾瑞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這個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讓我立刻産生瞭一探究竟的衝動。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類意識深層,並引發深刻改變的人物和理論充滿好奇,而米爾頓·艾瑞剋森,無疑是這個領域裏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名字。我總是驚嘆於,一個人是如何能夠做到“天生”就具備如此非凡的催眠天賦?他的方法,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能夠以一種自然而然、悄無聲息的方式,去觸及人們內心最核心的部分,從而引導齣積極而持久的改變?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艾瑞剋森大師那獨樹一幟的催眠哲學和精妙絕倫的實踐技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他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的張力、意象的引導以及對個體差異的敏銳捕捉,來開啓人們心靈的潛能之門。我期待在這本書中,不僅能夠學到理論知識,更能獲得一些生動而富有啓發性的案例,讓我能夠感受到催眠藝術的魅力,並從中汲取智慧,去更好地理解和影響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最終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成長與心靈的和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