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7年到1962年,胡适无论在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或政治史上都一直居于中心的位置,他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更广阔,他观察世变的角度自然也与众不同。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题,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对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题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本书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内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尽量还胡适一个原来面貌。
◎作者介绍
余英时
1930年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1974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历任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荣退。
在联经出版之着作有《历史与思想》(1976)、《红楼梦的两个世界》(1978)、《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1980)、《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1984)、《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1987)、《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1987)。其他重要着作尚有《方以智晚节考》(1972)、《论戴震与章学诚》(1976)、《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1995)、《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1998)等。近着《朱熹的历史世界》(2003)对朱子思想提出了新解释。
《重寻胡适历程》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而是一次关于“如何思考”的深刻体验。书中对于胡适学术方法的论述,对于他如何运用实证精神去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导我进入胡适的思维世界的。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你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仅是关于胡适本人,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棱镜,折射出民国时期复杂的社会文化图景。作者巧妙地将胡适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读者在了解胡适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胡适思想矛盾之处的探讨,并没有回避他身上的争议,而是以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视角去呈现,这反而让胡适的形象更加鲜活,也引发了我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读起来需要一些专注,因为它不是轻松的读物,但每一次的投入,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让我明白,真正理解一个人,不仅仅是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是如何演变的,以及他对世界有着怎样的看法。
评分《重寻胡适历程》是一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富有力量,他不仅描绘了胡适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宏伟蓝图,更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选择与坚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胡适后期人生轨迹的解读,那种从辉煌到坎坷,但始终不改初衷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作者并没有试图去美化胡适,而是以一种近乎苛刻的审视,去呈现他思想的成熟与局限,他选择的对与错。这种客观的视角,反而让胡适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书中所引用的史料翔实,论证过程严谨,但又不像学术论文那样令人望而生畏。相反,作者的叙述流畅自然,引人入胜,仿佛在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历史事件时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他没有回避,也没有夸大,而是以一种平和而深刻的方式,带领读者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独立思考”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一直以来,胡适在我心中都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形象,是教科书里那个略显刻板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然而,《重寻胡适历程》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胡适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以极具感染力的笔触,将胡适的生命历程娓娓道来,仿佛他就在我眼前,鲜活地呼吸着,思考着。我被书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所打动,那些他个人的情感纠葛,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温情时刻,都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普通人。同时,书中对胡适学术思想的阐释,也摆脱了枯燥的理论堆砌,变得生动有趣。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故事,将复杂的哲学和历史概念化繁为简,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他对白话文的推广,以及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都让我对这位“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有了全新的认识。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历史,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智者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初次翻开《重寻胡适历程》,就被书名的厚重所吸引。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剥茧抽丝地解读胡适这位民国思想巨擘的轨迹。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后期在学术、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纵横捭阖,书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可感的胡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胡适学术思想演变过程时展现出的细致和严谨。那种循序渐进的分析,让我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胡适思想发展的长河之中,亲历了他从一个充满锐气的青年学者,成长为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过程。书中对胡适与当时其他重要人物的交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他个人情感世界的描绘,都充满了人文关怀,让这位历史上的人物更加立体丰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民国时期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胡适本人,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灌溉,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关于知识、真理、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应扮演的角色。
评分《重寻胡适历程》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著作。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胡适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胡适的事迹,而是深入剖析了他的思想脉络,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形成、发展和影响的。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胡适与西方思想的互动,以及他如何将之融汇于中国本土语境的精彩阐述。这种跨文化的视野,让我对胡适的学识和远见有了更深的敬意。书中的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之上,但又避免了刻板的学术腔调。作者的语言富有张力,叙述节奏明快,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我常常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叹于胡适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他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以及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所承担的责任。读完之后,我对胡适的评价不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而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深刻、也更加有人情味的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