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为《钟馗研究》即是一本针对史上记载之钟馗其人其事做深入探讨研究,先对历代学者们对钟馗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番简述,以清楚本书的研究背景,并且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
从由最早有关钟馗的记载开始,先探讨其名称的来源,对钟馗信仰的起源做一番追索,并且分析钟馗故事,找出各种传承的因素。再就钟馗和民间信仰与民俗的关系加以分析,并个别来讨论这些不同的信仰与民俗对钟馗故事的影响。再论述影响钟馗故事发展的其它因素,因钟馗故事上有许多题材,都是先在其它领域中出现之后,才进入文学的范围。这些新题材不仅丰富了故事,也使得钟馗的性格更加复杂。故本章主要探讨其它艺术活动对钟馗故事发展所起的作用。之后介绍三本钟馗小说的出现,为钟馗增加了许多新故事。尤其是《斩鬼传》及《平鬼传》二书,更是直接以鬼写人,开了钟馗故事的新境界。故本章将介绍各书故事梗概及特色,并旁及其传承关系。
在结束了以上的讨论之后,回归到现实生活,看今天台湾的跳钟馗习俗有些什么特色。并且也将讨论因为跳钟馗而引发的新故事。最后总结上述各章的研究成果,对钟馗故事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以及故事本身在各领域中的转变,做归纳整理。
钟馗是民间所熟知的捉鬼人物,正史中虽未见此人,但早在南北朝时期,即有人用「钟馗」二字来取名,可见其出现之早。钟馗的故事虽然不多,却分布极广。自唐朝以来,其事蹟便散见于笔记小及诗文、笑话、敦煌驱傩文、戏曲、小、画谱甚至医书之中。而且钟馗一直是文人及民间画家所喜爱的题材,在民间也有挂钟馗画及跳钟馗的习俗。由这许多有关钟馗的资料当中,归纳出钟馗故事演进的过程,是为作者研究动机之一。
再者,钟馗既然存在于以上各个不同的领域,那么当初它是如何进入的?更重要的是,钟馗进入了这些领域之后,对它本身的故事发展有无影响?是为作者研究动机之二。
此外,目前的钟馗形象十分复杂,民对它的看法也不一样。例如据沈平山:「有些老人,在阴暗处行走,即念『钟馗在此』,心灵一有寄託,百邪不能侵1。」这是对钟馗十分相信的表现。但也有不少人对钟馗抱以嘲谑的态度,不仅有以钟馗遭小鬼戏弄为题材的画存在,「五鬼闹判」甚至还成了此题材的专有名词。外台湾今天的「跳钟馗」,乃是充满恐怖禁忌的表演,表演前要求闲人离开,不得不在场的人也要有符咒护身,表演者因为本身法力不或不小心触犯禁忌而死于非命的事亦时有所闻。但是平剧及子戏的《钟馗嫁妹》剧目,则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为什么钟馗会有这些不同的性格存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是为作者研究动机之三。
作者简介
郑尊仁,一九六八年生,台北市人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博士。出版有《台湾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秀威出版)一书。
曾任淡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兼任讲师。现任崇右技术学院专任副教授。
《钟馗研究》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为了堆砌文字而存在的书,而是真正地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解读钟馗这一复杂的文化形象。我不再仅仅是从表面的“捉鬼”来认识他,而是看到了他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寓意,看到了他如何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民间信仰紧密相连。书中对相关史料的引用和解读,也显得非常严谨,但同时又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反而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也对钟馗这一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的神祇,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这种满足感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不得不说,《钟馗研究》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原本以为这类题材的书籍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抽象的理论和历史考证,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钟馗在不同艺术形式中体现的研究,无论是绘画、戏剧还是文学作品,都得到了深刻的剖析。这些分析不仅展现了钟馗形象的多样性,更揭示了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承载的文化意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视角和深度。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深深吸引,甚至忽略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对钟馗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的探索之中。
评分拿到《钟馗研究》这本书,我就被它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扎实学识和独到见解,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从未想过,一个“捉鬼”的形象,竟然能够承载如此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内涵。书中对钟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的深入探讨,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不断演变的钟馗形象。无论是从哲学、美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这本书都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还能够将文字写得如此生动有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被带入到对钟馗文化的探索之中。
评分这本书真是颠覆了我对“研究”类书籍的刻板印象。《钟馗研究》的文字流畅而富有张力,读起来酣畅淋漓。作者对钟馗文化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罗列和分析,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探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钟馗如何从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民间神祇的过程的描绘,这其中充满了社会变迁、民间信仰的演化以及人们心理需求的投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普通民众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是如何寄希望于这样一个“刚正不阿、斩妖除魔”的形象的。这种对文化根源的挖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这本《钟馗研究》着实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空洞的学术论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钟馗文化的热爱,简直能够穿透纸张,直抵人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民间传说部分的处理,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钟馗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作为镇宅辟邪的神祇,他更是一个承载了人们对公平正义、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的文化符号。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钟馗形象的演变,也做了细致入微的梳理,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神话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廊,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