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秩序契合参同,自然界的兴衰枯荣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养生健身需要「顺应四时」,根据节气变化安排起居、运动、饮食及房事等活动的节律与禁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阴阳调合、颐身养神、祛病延年的效果。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具体反映出自然气候变化,而传统养生学非常重视根据节气时令的养生健康,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念,和按照季节保健强身的方法,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时令养生着述。
本书从历代经典着述中辑录而成,汇萃精妙要论,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医学理念结合,为人们在秋季时令里安排日常起居,更为饮食男女提供了运功养生、药膳食谱及种种医疗保健知识,融入经典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炉,还提到当节时令的传统风俗,增添趣味性。企盼本书能使读者朋友们在轻松地阅读中,掌握养生保健要诀,度过健康愉快的每一天。
立秋养生篇
风俗……迎秋、七夕节
起居……早睡早起,心境平和
运动……立秋七月坐功
饮食……滋阴润燥宜食麻
药方……腹痛腹泻药方
房事……秋季房事要减少
处暑养生篇
风俗……中元节
起居……增强体质防秋燥
运动……处暑七月坐功
饮食……祛燥养肺食疗方
药方……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药方
房事……古代房事的戏道
白露养生篇
风俗……祭孔大典、丰年季
起居……秋游防过敏,添衣克哮喘
运动……白露八月坐功
饮食……防哮喘食疗方
药方……哮喘、鼻炎鼻血药方
房事……哮喘病人的房事
秋分养生篇
风俗……中秋节、秋社
起居……阴平阳密,提高体质防凉燥
运动……秋分八月坐功
饮食……秋季食补,不同体质不同禁忌药方……感冒咳嗽、小儿感冒药方
房事……完美房事重在双修
寒露养生篇
风俗……重阳节
起居……适时更衣预防肺炎与中风
运动……寒露九月坐功
饮食……预防中风食疗方
药方……中风及阳痿药方
房事……深秋防阳痿
霜降养生篇
风俗……王船祭、秋补
起居……天凉注意关节痛
运动……霜降九月坐功
饮食……秋季平补,补血益气食疗方
药方……慢性胃炎、关节痛药方
房事……慢性疾病患者的房事生活
附录
推荐序
我国的历史发展渊远流长,老祖宗们在千年前就发明了农历历法来制定时间,以配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历法中设置二十四个节气,将一年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节气,让农民能根据节气进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活动,以顺应四时,五谷不绝。民间为此还有首简单的《节气歌》流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历法仍旧存在于民间,影响着各行各业。
而养生之道,在历代均广受重视,渐渐先组们发现「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养生更是重要。《黄帝内经》上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清朝高士宗的《素问直解》:「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张志聪则在《素问集注》中提到:「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医学正是符合这种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的整体养生观念,认为人们如若能随着自然秩序而作,故能健康长寿,反道而行,则会伤身碍神。因此,当大都会文化出版社的编辑朋友,拿了这本根据二十四节气订定的养生经典请我推荐,我自是高兴地接受了。本书是根据季节中一个个节气撰写,并引经据典,收录先圣先贤的养生智慧,及历朝历代的养生精髓,复加上中西双方医学知识的融合,实妙不可言。首先提到的风俗单元,讲述不同节气中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风土民情,既让人追本溯源又添趣味性;起居方面,中国传统医学兼併现代西方医学,将各节气的常发疾病述说分明,教人调养生息;运动方面,依各节气的经络走向安排运功练气,修身健气;饮食方面,遵从中医原理列定药膳食疗,颐身养神;药方方面,针对该节气好发疾病开方建议,治病防疾;最后的房事单元,则将该节气应当注意的房事节律和禁忌一一阐述,如若遵循则保精聚气、抗衰延寿。
本书内容丰富,集结养生精华,而顺应节气时令的安排,更是与养生健康之道相合,实为新世代的养生保健观念,故推荐各位读者朋友阅读,相信定能让各位于日常生活中有所获得。
中国医药大学 医学博士
吴龙源医师
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身体也跟着出现了不少小毛病,比如睡眠质量下降,容易疲惫,皮肤也变得暗沉。我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体质的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听朋友说,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非常有效,能够帮助我们顺应自然变化,达到身心和谐。我最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秋冬交替的几个节气里,比如“霜降”和“立冬”,我们应该如何在饮食上做文章,来抵御寒冷,增强免疫力?我特别想知道,是不是有一些食材是这个时节的“必杀技”,吃了能让身体暖起来,不容易生病。而且,我一直对中医的“脾胃”理论很感兴趣,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详细讲解一下,在这些节气里,如何通过饮食来养护好脾胃,因为我总觉得很多健康问题都源于脾胃不适。除此以外,我还想了解一下,在这些由夏入冬的节气里,除了吃,还应该在作息上做哪些调整?比如,是不是应该早睡晚起,然后多晒晒太阳?这本书如果能给我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比如推荐一些适合这个季节的简单食疗方,或者一些舒缓身心的练习方法,那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节气养生的精髓,并在生活中实践起来,让我的身体重新焕发活力。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古老而又智慧的养生理念。最近对二十四节气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套体系蕴含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我特别想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节气养生的书,让我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养生技巧。比如说,对于“惊蛰”这个节气,我很好奇它和春季的万物复苏有什么关联?书中会不会解释,为什么在此时节,人体容易出现一些“春火”或者过敏的症状,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理?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能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比如推荐一些能帮助身体排毒、清热的食谱,或者是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来配合节气的变化。此外,我还对节气与情志的关系很感兴趣。我听说很多节气都对应着不同的情绪变化,比如春天容易情绪高昂,而秋天则容易感伤。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这种情绪变化中保持心理平衡的指导,那就太好了。我希望能找到一本不仅能教我如何养护身体,更能引导我如何与自然同频共振,获得内在平静的书。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传统养生,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系统介绍节气与养生关系的读物。市面上这类书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讲得太零散,总感觉抓不住重点。我希望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切实指导生活的书。比如,我特别好奇在“立秋”这个节气,饮食上应该如何调整?是多吃些滋补的汤品,还是应该偏向清淡?还有,“处暑”时节,虽然暑气渐消,但仍然要注意些什么?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食谱建议,最好能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老人和小孩。另外,关于运动,不同节气适合的运动方式是不是也不一样?我听说有些节气不适合剧烈运动,而有些则可以适当加强锻炼。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给出清晰的指引,那就太棒了。我还在想,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中医的经典理论,比如“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调整自身的作息和情绪。毕竟,养生不仅仅是吃什么、做什么,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我非常期待能找到这样一本能够让我茅塞顿开的书,解决我心中关于节气养生的种种疑问,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养生保健。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在外奔波的上班族,我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前总是仗着年轻,对身体不太在意,但最近总是感觉精力不济,而且容易感冒。我听说二十四节气养生是中国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特别想深入了解一下。我希望找到一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每个节气的特点,以及在不同节气下,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和运动。比如,我特别想知道,在“小满”这个节气,虽然是夏天,但天气已经开始变得闷热潮湿,这个时候应该如何饮食才能达到“润”和“疏”的效果?会不会有一些推荐的汤品或者茶饮,能够帮助我们祛湿解暑,同时又不会过于寒凉?我一直觉得,养生就是要讲究“适度”和“循序渐进”,所以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养生方法,并且能够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那就再好不过了。我还在想,书中会不会也提到一些关于穴位按摩或者简单的中医保健操,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比较感兴趣,但又不知道从何学起的内容。我非常期待能找到一本能够让我轻松上手,并且真正受益的节气养生指导书。
评分我最近对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十四节气与身体健康的联系。我一直觉得,古人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一定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特别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的书籍,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以及这些气候变化对我们人体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大寒”这个节气,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能够帮助我们“培补”身体,为迎接春天做准备的食疗或者进补方法?我对此非常好奇。另外,我一直对中医理论中的“藏象”学说和“五行”理论很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这些理论与节气养生结合起来,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些节气需要特别注意某个脏器的养护。而且,我非常看重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养生建议,比如不同节气适合的食材、药材,以及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像是艾灸、泡脚或者简单的推拿手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开启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导,让我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调养身体,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