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的高徒南嶽初次見到馬祖,一眼就認齣馬祖足以繼承他的法脈。
他見到馬祖在寮房裏打坐,「大德為何靜心打坐?」馬祖答:「為瞭成佛。」於是南嶽就地拾起一片瓦,當著馬祖的麵磨瞭起來。馬祖問:「你乾嘛磨瓦?」
「我想磨瓦成鏡。」馬祖發笑瞭,「磨瓦怎能成鏡?」
「磨瓦既然無法成鏡,那麼打坐又怎能成佛?」馬祖問:「那該怎麼做?」
「就好像牛車一樣,如果牛車不動,你會打車還是打牛?」馬祖默而不語。
「學打坐靜心,」南嶽迴答,「你學的是坐佛還是坐禪?如果是坐佛,那麼佛並無固定的狀態,如果是坐禪,那麼禪也不在於坐或臥。法永不停駐於萬事萬物,所以你不可有任何取捨。想打坐成佛就是在殺佛,如果執著於打坐之相,那就誤解瞭其中的要旨。」
馬祖道一是慧能之後最重要的禪宗人物,有名的磨瓦成鏡故事,讓人警覺修行要用對方法。此書是禪師係列的第一本,奧修以其獨特的銳利與機智,帶領讀者體會禪的「直指人心」與「在」。
作者簡介
奧修(Osho)
奧修是二十世紀最具知名度、也最具爭議性的一位靈性大師。一九三一年齣生於印度,從小就堅持要親身去經驗真理,是一個叛逆而獨立的靈魂,飽覽群書、辯纔無礙,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印度沙加大學哲學係,並在傑波普大學擔任瞭九年的哲學係教授。之後奧修周遊印度各地,公開挑戰一切既有的宗教、社會和政治傳統,當時在印度擁有毀譽參半的名聲。但今日則被印度的<週日午報>(Sunday Mid-Day)與甘地、尼赫魯、佛陀等並列為改變印度命運的十位人物之一。
一九七四年在印度孟買東南方的普那(Poona)創建瞭「普那國際靜心中心」,吸引瞭大批的西方年輕人及世界各國的求道者前來體驗靜心與轉化。他不屬於任何傳統或教派,他從東西方哲學精華中,提煉齣對現代人靈性追求具有意義的訊息,並發展齣獨特的靜心方法,能協助現代人加速內在的蛻變。一九九○年奧修離開瞭他的身體,但種種的教誨與啓示以文字的力量更廣為流傳,他對門徒及求道者的演講已被錄製成六百多種書,翻譯成三十多國文字。在颱灣,閱讀奧修的文字協助瞭許多追求靈性及心靈成長的人士打開瞭一扇意識之窗,每年前往普那國際靜心中心短期進修、體驗治療課程的人不斷增加。
奧修國際資訊中心網址:www.osho.com
緻讀者
前 言 映現
第一章 明鏡
第二章 播種
第三章 梅子熟瞭
第四章 野鴨飛過
第五章 行如牛、眼似虎
第六章 獵人迴頭
第七章 返本歸源
第八章 這個當下
第九章 沒有漣漪
第十章 佛心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眼球,那深邃的藍色背景,幾筆寫意的禪意山水,以及“奧修談禪師馬祖道一:空無之鏡”這幾個字,都散發著一種神秘而引人遐思的氣息。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店的角落裏發現它的,當時就被它獨特的命名所吸引。馬祖道一,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古老的智慧和深不可測的力量。奧修,這個名字更是無需多言,他是一位思想的巨人,一位精神的探索者,他的解讀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啓迪。而“空無之鏡”,這個意象更是絕妙,它暗示著一種超越錶象的洞察力,一種直達事物本質的透徹。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感受那股撲麵而來的禪意,試圖在字裏行間找到與我內心深處的共鳴,期待一場關於存在、關於覺醒的深度對話。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門,通往一個我一直渴望觸及的精神世界,一個沒有羈絆,隻有純粹覺知的空間。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實在是太有吸引力瞭,尤其是“空無之鏡”這四個字,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瞭許多關於禪宗的意境。我一直對奧修的講法非常著迷,他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可以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緊密結閤。而馬祖道一,更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敬仰的禪師之一,他的教誨在禪宗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當我知道有這樣一本將奧修的解讀與馬祖道一的禪法結閤的書時,我感到非常興奮。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空無”的真正含義,以及它如何能夠成為一麵“鏡子”,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是不是說,當我們不再執著於“有”和“無”的二元對立時,我們的內心就能夠達到一種純粹的、不受乾擾的狀態,從而能夠如實地反映世界,而不帶任何個人偏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讓我能夠從更高的維度去理解生命和存在。
评分我最近對“無為”和“順其自然”的生活哲學特彆感興趣,總覺得現代社會給予我們太多的壓力和焦慮,讓我們漸漸迷失瞭方嚮。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立刻就聯想到瞭這方麵的智慧。《奧修談禪師馬祖道一:空無之鏡》這個標題,雖然聽起來有點神秘,但“空無”和“鏡子”這兩個詞匯,卻給我一種非常純淨、清澈的感覺。我猜想,馬祖道一作為一位偉大的禪師,一定有著超凡脫俗的智慧,而奧修的解讀,則會幫助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好地理解並實踐這些智慧。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如何纔能達到那種“空無”的境界,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平靜如鏡的心。是不是說,當我們的內心不再被各種欲望和雜念所占據,就能像鏡子一樣,清晰地映照齣事物的真相,不再被錶象所迷惑?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學習如何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包袱,活得更輕鬆、更自在。
评分我一直對東方哲學,尤其是禪宗的智慧充滿好奇,但很多時候,那些經典文本往往晦澀難懂,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去解讀。而奧修,他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理解,總能將那些深奧的哲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啓發性。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馬祖道一,作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言行至今仍被奉為圭臬。而奧修對他的解讀,我毫不懷疑會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領悟。我尤其期待書中對“空無”的闡釋,這是否意味著一種虛無,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實在?“鏡子”的比喻又該如何理解?是映照外物,還是映照自心?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位禪師的哲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如同透過一麵澄澈的空無之鏡,看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模樣,放下不必要的執念,找迴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開始閱讀,而是先靜靜地端詳瞭封麵。封麵上那簡潔的筆觸,仿佛勾勒齣瞭禪宗特有的意境。書名《奧修談禪師馬祖道一:空無之鏡》,讓我對這本書的內涵充滿瞭好奇。奧修的解讀,我一直都很喜歡,他總能將復雜的哲學問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並且常常帶有對當下社會的深刻洞察。馬祖道一,這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禪師,他的公案和語錄,一直以來都是禪宗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我特彆想知道,奧修將如何解讀馬祖道一的禪法,以及“空無之鏡”這個比喻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說,我們的內心應該像一麵鏡子一樣,坦然麵對一切,不執著,不分彆,不留下痕跡?還是說,通過達到“空無”的境界,我們纔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質,如同鏡子一般清晰明瞭?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智慧之門,讓我對禪宗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