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导论」是一门基础课。它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及方法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的防治原则与康复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习中医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以往的基础和概论方面的教材,并蒐集了中医历代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吸取了近年来教学和教材改革中的经验与成果,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重新整理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五篇十七章,尤其重视基本观念的阐述。第一篇:绪论,第二篇: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篇:病因病机,第四篇:诊法辨证,第五篇:预防治则康复特别适合中药、针灸等研习者作扎根之用。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
第三章中医学与方法论
第四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中医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第七章脏腑
第八章经络
第九章形体官窍
第十章体质
【第三篇 病因病机】
第十一章 病因
第十二章 病机
【第四篇 诊法辨证】
第十三章 诊法
第十四章 辨证
【第五篇 预防治则康复】
第十五章 预防
第十六章 治则
第十七章 康复
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在我对传统医学的认知边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一直对中医抱有好奇,但往往被其深邃的概念和庞杂的理论所困扰,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朦胧的面纱,欲探究竟却不得其门而入。《中医学导论》的出现,则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循循善诱地为我揭开了这层面纱。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艰深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气”、“血”、“津液”的来源和功用,以及“阴阳”、“五行”这些核心的哲学思想如何在医学领域得以体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天人合一”的阐述,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描绘得生动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治未病”和“顺应自然”的智慧。书中对经络的讲解也远比我之前了解的要细致,不仅仅是线路图,更融入了其运行的规律和与脏腑的关联,让我对“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宏观认识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呈现。我过去总觉得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充满神秘感,尤其是“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在我脑海里更像是古老的传说。但《中医学导论》却将这些诊断方法分解开来,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去解释,比如如何通过观察面色来判断身体状况,如何通过聆听声音来分辨病症的性质,甚至是如何通过询问病史来挖掘线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特别强调了“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是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找出病根所在,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人文关怀。书中举的几个简单案例,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能让我窥见中医大家如何运用其智慧,化解棘手的难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读书,而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设计,让我感觉作者是在用心地为读者构建一个学习中医的“生态系统”。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一开始就充斥着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术语,而是从一个非常容易接受的角度切入,比如通过中医的哲学思想来铺垫。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治病求本”的解释,让我明白中医的最终目标是调理身体的根本,而不是仅仅压制症状。书中对“养生”的论述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从起居、饮食、运动到情志,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建议,让我觉得学了中医,不只是懂了疾病,更学会了如何预防疾病,如何让生命质量得到提升。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基础的中药知识,虽然只是简单介绍,但足以让我对那些名字耳熟能详的中药产生更进一步的兴趣。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医学领域中,进行了一次愉快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疗法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常常在寻找能够连接不同医学体系的桥梁。《中医学导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介绍中医理论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科学的视角,比如在讨论“免疫力”时,会从“正气”的角度去阐释,让我看到了两种医学体系在某些层面上的契合之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食疗”的介绍,不仅仅是列举一些食材的功效,更是强调了“药食同源”的理念,以及根据不同体质和季节进行饮食调整的重要性。这让我想起自己平时的养生习惯,突然觉得有了更科学的依据。书中对“穴位”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和主治病症结合,让我对这些“点”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医,其实就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我们自己,以及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是一本“活”的书。作者在文字之间,仿佛有一股生命力在涌动,让我感受到中医并非是陈旧的古籍,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问。《中医学导论》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一些大家可能觉得“玄乎”的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耐心和清晰的笔触去阐释。例如,在谈到“情志致病”时,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对身体的影响,还结合了心理学的一些角度,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在跨越时空之后,依然具有现代的参考价值。我对书中关于“脾胃”的论述尤其感到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更是“后天之本”,承载着气血生化和免疫功能。这种将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的整体观,让我更加敬畏生命的神奇。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时而严谨,时而诗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