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综合实力是每个有赖其福荫的国民所关心的。对于台海两岸的实力,人们没有一致的认识。唯有客观了解双方的实力方有利于两岸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民众对局势保持清楚的认识,及维持台海和平,作者期望能通过对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的探讨而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及对其意义的理解。
本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首先,探讨两岸的相对实力必然要用比较的方法。这是毋庸赘述的。其次,本研究採取结构主义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确定某些结构因素,我们就可在相当程度上预测出发展结果。对决定综合实力的各因素的研究便是这样一种结构主义的研究。再次,本书也会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这仍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例如我们首先就会介绍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从中就可看出实力对比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对两岸关系历史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经济、军事、外交等多因素的作用。
至于对综合国力的理论研究,国外在几十年前就进行了探索。本书借用国际关系理论中之现实主义理论探讨两岸的实力对比,这是较适当的。两岸具有不同利益,两岸的政策自然都以各自利益为重。台湾现在的政策一切都以符合台湾本土利益为标准,而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利益。大陆的这种利益必然是与台独的利益相矛盾的,而这种利益矛盾的最终解决将依赖于实力对比。
综合实力不是各个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因素间的有机结合。例如,地理的因素对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都有影响。一个社会的资讯化可对经济发展和军事现代化做出贡献,甚至可以把自身的防卫纵深大大向外扩展。透过以上的讨论,有助我们了解实力是一方动用自己的综合资源使对方接受己方条件的能力;实力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上,战略目标不能超出国力的可能;实力也是相对的,它是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实力。较少依赖性的一方往往拥有较多的资源,双方关系的破裂就会对它造成较小的损失。两岸关系就具有这种不对称性。我们对大陆实力的研究是相对于台湾的实力的。
至于综合实力的要素,虽然不同学者会有不同挑选,但几项主要的因素则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包括地理、能源、人口、经济、外交、军事等。本书就是就这几项主要的因素展开对两岸实力的对比的。
本书的第一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综合实力的各因素在两岸关系发展和实力对比过程中的作用。它将战后两岸关系的历史分为热战、冷战、交流和僵持四个阶段。通过这一历史的考察,我们将发现综合实力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第二章考察了两岸的地理、能源和人口条件对双方实力之影响。在地理方面我们主要探讨了两岸所辖面积和台湾海崃的存在对两岸实力的影响。在能源方面我们主要探讨了两岸石油资源的储存量和战略石油储备的情况。在人口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两岸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入手进行了探讨。我们将发现,在地理、能源与人口方面,大陆相对于台湾具有明显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否能发挥出来则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比较两岸经济实力。我们将首先探讨大陆为什么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及其发展步骤。然后分别比较两岸的经济增长率、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和新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将探讨大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及这一模式对未来两岸经济实力对比的意义。最后总结两岸经济实力消长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和统一前景的影响。我们将发现在经济方面,两岸各有优势。
第四章比较两岸外交实力。本章将首先分析总体国际局势对两岸外交实力的影响。然后讨论两岸与美国、日本、俄国、欧盟、东南亚、中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情况。之后讨论大陆与台湾在联合国的争夺。最后对两岸的外交实力做一总体评论与预测。我们将看到,如从大陆邦交国的数目和在联合国的地位来讲,大陆的外交实力远远大于台湾。但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会从自身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阻挠大陆统一台湾的努力。
第五章比较两岸军事实力。我们将从军事预算、空军、海军、陆军、飞弹、资讯化作战、核武器等方面考察两岸的军事实力。我们将发现,在军事方面,两岸也是各有优势。
第六章探讨大陆对台动武的可能时机、模式与时限。考虑到两岸的特殊情况,笔者增加了对武力攻台的时机、模式、时限与规模的探讨。我们将发现,不同的攻台时机、模式、时限与规模将对大陆综合实力的水平有不同要求,反过来讲,大陆综合实力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台动武的时机、模式、时限与规模。最后,在结语中总结本书对两岸实力对比的分析并对两岸综合实力的对比做出基本判断
作者简介
郝望,1963年生,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士和法硕士。曾在加拿大、荷兰、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从事研究与教学,有相当数量中、英文着述。现定居于加拿大。
第一章 两岸关系发展及实力较量之历史
第一节 热战阶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
第二节 冷战阶段(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八年)
第三节 交流阶段(一九七八年至二○○○年)
第四节 僵持阶段(二○○○年以来)
小结:从历史的角度看实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 两岸自然条件对双方实力之影响
第一节 地理
第二节 能源
第三节 人口
结语
第三章 两岸经济实力对比
第一节 北京的大战略及发展步骤
第二节 两岸经济发展速度之比较
第三节 比较两岸工业生产能力
第四节 比较农业生产能力
第五节 比较新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大陆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
第七节 两岸经济实力消长对两岸关系发展之影响
第四章 两岸外交实力之比较
第一节 总体国际局势对两岸外交实力的影响
第二节 美国
小结
第三节 日本
第四节俄国
第五节欧盟
第六节 东南亚
第七节 中南美洲
第八节 非洲
第九节 联合国
第十节 两岸的外交实力总评
第五章 比较两岸军事实力
第一节 军事预算
第二节 空军
第三节 海军
第四节 陆军
第五节 飞弹与飞弹防御
第六节 资讯化作战能力
第七节 核力量
小结
第六章 对台动武的时机、模式与时限
第一节 大陆武力攻台的可能时机
第二节 大陆武力攻台的可能模式
第三节 战争的规模和时限
结 论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台海两岸”这个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综合实力对比”这个方面。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构成了两岸之间实力的具体体现。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军事部署、社会治理、文化影响力等各个方面。例如,在经济方面,是GDP总量更重要,还是人均GDP、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更能体现实力?在科技方面,除了专利数量,是否也会考察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研发人才储备、创新生态的活跃度?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这些关键的“实力”要素,并进行科学的比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更深刻的认知,理解“实力”是一个多维度、动态变化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分析的工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两岸之间实力的细微差异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评分我在浏览这本书的书名时,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疑问:作者是如何在“对比”和“预测”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尤其是在“预测”部分,如何避免陷入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对比”基础之上,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正是由于在经济、科技、军事、社会发展等一系列“综合实力”上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才催生出了各种可能的未来走向。我期待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现状对比”与“未来预测”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他是否会分析某个领域的实力差距,并基于这种差距,推演出某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又或者,他是否会探讨,如果两岸在某个领域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改变,将会对整体格局产生何种颠覆性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由内而外”的分析方式,从根源上理解问题的演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仿佛里面承载着许多需要深思的内容。我之所以会注意到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台海两岸”这个词汇本身所带来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日常的媒体报道和网络讨论中,我们总能接触到各种关于两岸关系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碎片化,甚至充满情绪化的表达。我渴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理性地梳理出“综合实力”这个概念在两岸背景下的具体体现,不仅仅是硬实力的数字对比,更包含软实力、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等更为宏观和长远的因素。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和衡量这些“综合实力”的,他是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让读者能够跳出简单的“谁强谁弱”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理解这种动态的、多层面的较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知图谱,理解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根本性因素,而不是被表面的争论所迷惑。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契机。它承诺的不仅仅是信息的罗列,更是深度的洞察和专业的分析,这正是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所稀缺的。
评分关于“预测”的部分,我保持着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我知道,任何预测都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仍然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帮助我理解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综合实力对比”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他是否会分析那些可能导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变量”,例如技术突破、政策调整、地缘政治事件、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等等?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不同“变量”的权重和影响,并基于此,提出几种最有可能出现的未来情景。我希望作者的预测能够基于严谨的逻辑推导和扎实的数据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拍脑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去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我对未来的思考中,注入更多的理性元素。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可能在于它对“综合实力”这个概念的解读。我一直以为“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上,但这本书似乎将视野放得更广。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在书中是如何定义和评估“软实力”的。例如,在文化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科技创新吸引力、教育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两岸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他对这些非物质层面的实力进行分析。例如,他是否会比较两岸在吸引国际人才、输出文化产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表现?这些方面,往往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远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认识到“综合实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这种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理解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去审视那些不易被量化但却至关重要的力量。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台海两岸的现实。我总感觉,在关于两岸关系的信息中,充斥着太多的情绪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解读,使得人们很难看到事情的本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帮助我拨开迷雾,看到那些真正影响两岸实力的关键因素。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除了硬件和专利数量,作者是否会深入分析人才培养体系、研发投入的效率、产业生态的成熟度等?在国际影响力方面,除了官方的外交层面,是否也会考察民间交流、文化输出、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脚踏实地”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基于事实,而不是基于立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复杂议题的“指南针”,帮助我在纷繁的信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我希望作者能够展现出一种超越党派和立场的专业精神,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深刻的图景。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感觉就是它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去收集和整理数据。我对“综合实力对比”这个部分尤为关注,特别是作者是如何将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际政治影响力等各个维度进行量化和比较的。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引入一些我未曾接触过的分析模型或者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些不同领域的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整体格局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统计数字,而是能深入剖析数字背后的原因和趋势。比如,在经济方面,是GDP总量重要,还是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均收入更能体现综合实力?在军事方面,是武器装备的数量和先进程度,还是后勤保障、作战体系、人员素质更关键?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泛的论调。对于“预测”的部分,我更是充满了期待,但也带着一丝审慎。预测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基于对现有综合实力的详尽分析,作者一定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有说服力的观点。我期待的是一种基于理性分析和趋势判断的预测,而不是基于主观臆断或情绪宣泄的断言。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章节目录,我立刻就被“预测”这个词吸引住了。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下,对台海两岸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猜测作者在预测部分,很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可能的情景,而是会基于对历史数据、当前趋势以及潜在变量的深入分析,给出一些相对更具可能性的走向。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考虑各种“黑天鹅”事件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评估不同政策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是否会从经济一体化、地缘政治博弈、国际社会干预等多个角度来审视未来的可能性?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模型和方法论非常感兴趣,例如,是否会运用一些量化模型来模拟未来的发展轨迹,或者是否会基于专家访谈和历史类比来构建预测框架。我希望这本书的预测部分,能够提供给我一种看待未来的全新视角,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遥远但又可能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议题。我理解预测的局限性,但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就被“预测”二字所吸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任何对未来的展望都显得尤为重要。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对两岸“综合实力”进行详尽对比之后,得出其“预测”的。他是否会利用一些量化的模型,来模拟未来可能的发展轨迹?或者,他是否会基于对历史规律和当前趋势的深刻理解,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判断?我特别想知道,作者在预测时,是如何考虑那些“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评估不同政策选择可能带来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审慎而理性的视角,去理解台海两岸未来的走向。我理解预测的局限性,但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态度。我希望这本书的预测部分,能够为我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思考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尤其是“综合实力”这个词。我一直对如何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真正实力感到好奇。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释作者是如何定义和评估“综合实力”的,它是否包含了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维度?例如,除了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教育水平、医疗体系、社会福利、法治建设、环境质量、文化韧性等这些“软实力”的要素?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维度的实力进行量化和比较,并最终得出“综合实力”的结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套分析框架,让我能够学会如何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去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潜力。我希望作者能够用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揭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真实力量对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认知,去理解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实力的真实差距和动态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