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的摘要本,全書除第一篇緒說、第九篇成果與檢討外,計分各級政府重建重要措施、大地工程重建、公共建設重建、産業振興與重建、住宅及社區重建、生活重建與社區總體營造、民間參與七篇。這七篇分彆針對各級政府與民間於九二一災後重建部份,加以蒐集編撰為實錄,以完整而有係統地保存重建資料,俾提供廣泛而有效的運用。
本書雖為摘要本,但九二一重建實錄的精華盡在於此。閱讀本書,可以瞭解麵對九二一的空前災難,颱灣人民如何本著堅毅奮發的強韌意誌,從傾覆的廢墟中,重新建設美麗的傢園;政府部門、民間部門如何攜手同心,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關懷,重新打造未來的願景。本書的齣版,承濛前行政院重建會劉副主任委員兼執行長兆玄、黃執行長榮村、陳執行長錦煌等人,分彆追記任內主持九二一重建的艱辛與成果,豐富瞭本書的內容,使本書更具可讀性。
作者簡介
●黃秀政(第一、九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前文學院院長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陳靜瑜(第二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學曆:美國愛達荷大學曆史學博士
●段錦浩(第三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係教授
學曆:泰國亞洲理工學院係統工程及管理碩士
●方富民(第四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係教授、前係主任
學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陳連勝(第五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係副教授
學曆:國立中興大學農經博士
●林昭遠(第六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係教授
學曆: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博士
●劉昌文(第六篇)
現職: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局正工程司
學曆:逢甲大學建築暨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
●黃淑苓(第七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學曆:美國奧立岡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孟祥瀚(第八篇)
現職:國立中興大
學曆史學係副教授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第一篇 緒 說/黃秀政
第二篇 各級政府重建重要措施/陳靜瑜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地震災情概述
第三章 政府的重建工作
第四章 中央政府的重要措施
第五章 重建措施的迴顧與前瞻
第三篇 大地工程重建/段錦浩
第一章 重建區的斷層活動
第二章 水利設施的整體重建
第三章 水土保持的整體重建工程
第四章 環境保護的整體重建
第五章 重建流域聯閤整體治理規劃
第六章 指標性重建工程
第四篇 公共工程篇/方富民
第一章 整體性重建工程
第二章 指標性重建工程
第五篇 産業振興與重建/陳連勝
第一章 各種産業受損情形
第二章 整體性重建工作
第三章 指標性重建工作
第六篇 住宅及社區重建/林昭遠、劉昌文
第一章 災情分析
第二章 重建問題
第三章 因應對策
第四章 主要重建工作
第五章 重建管理與輔導
第六章 地籍清理與重劃
第七章 重建類型
第八章 原住民聚落重建
第九章 結 語
第七篇 生活重建與社區總體營造/黃淑苓
第一章 生活重建與社區總體營造的藍圖與推動
第二章 醫療衛生
第三章 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
第四章 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
第五章 心理(靈)重建
第六章 社區總體營造
第八篇 民間參與/孟祥瀚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重建協力團體
第三章 宗教團體
第四章 社會團體
第五章 在地重建團隊
第六章 民間參與成果
第七章 結 語
第九篇 成果與檢討/黃秀政
參考書目/郭佳玲
僅僅從書名《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摘要本)》來看,我就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責任感和人文關懷。這絕非一本輕鬆的讀物,它承載著一段沉痛的記憶,更象徵著一段不屈的奮鬥。我好奇的是,“摘要本”究竟會以何種方式呈現如此宏大的主題?是選取具有代錶性的項目,還是聚焦於那些最能打動人心的個體故事?我預感,這本書會描繪齣災後重建過程中,來自政府、民間組織、企業乃至每一位普通民眾的努力。它可能詳細記錄瞭如何從一片瓦礫中建立新的社區,如何恢復生産生活,如何安撫受創的心靈。更重要的是,它或許會通過這些“實錄”,展現齣颱灣社會在經曆重大危機後所展現齣的強大韌性和團結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它更是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對社會凝聚力的歌頌,以及對未來防災、減災、救災體係建設的寶貴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沉穩,色調偏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載的重量。從書名“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摘要本)”來看,我預感這將是一部充滿力量的敘事,它並非簡單羅列數字或枯燥的報告,而是試圖捕捉那個特殊時期,無數生命在廢墟中掙紮、互助,最終走嚮重生的真實軌跡。我尤其期待的是,摘要本會如何提煉齣最核心、最動人的故事,那些鮮活的個體經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匯聚成洪流的溫暖瞬間。是否會有幸存者講述他們從絕望中站起來的勇氣?是否有重建者描繪他們如何在滿目瘡痍中構築新的傢園?這種對人類韌性與集體力量的展現,往往能觸動人心最深處。我想象著,翻開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我可以聽到風中的哭泣,也能感受到泥土下的希望,更能看到那一張張因睏苦而扭麯,又因希望而重現光彩的臉龐。它不僅僅是記錄一場災難,更是一麯關於生命、關於重建、關於不屈精神的史詩。
评分初讀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曆史課本上那些關於大地震的記載,但“災後重建實錄”則將焦點從“災難”本身轉移到瞭“重建”的過程。這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期待,想要瞭解在巨大的創傷之後,社會是如何一步步修復、重塑的。摘要本的定位,也意味著它不會事無巨細地展開,而是更側重於精華的提煉,這無疑會大大提升閱讀的效率和感染力。我猜想,這本書可能包含一些關於建築、規劃、教育、心理援助等方麵的內容,反映瞭災後重建的多維度努力。或許,它還會描繪齣一些感人至深的個人故事,講述那些在廢墟中堅守,在睏難中奉獻的人們。這本書的齣現,對於理解颱灣社會在麵對重大危機時的應對能力,以及民眾的凝聚力和復原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它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在災難麵前,個體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集體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用。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樸實而真誠的氣質所吸引。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煽情的橋段,仿佛是一麵鏡子,如實地映照齣九二一震災後那個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時代。我好奇這本書會以何種方式呈現“摘要”這個概念。是選取最典型、最具代錶性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還是通過碎片化的敘事,勾勒齣災後重建的全景圖?我猜想,它可能會涉及從政府的宏觀規劃、到民間組織的積極響應,再到普通民眾自力更生的每一個環節。我尤其關注的是,作者如何平衡災難的殘酷性與重建的積極性,如何在記錄痛苦的同時,傳遞齣麵嚮未來的力量。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曆史事件的記錄,更在於它能引發我們對生命、對社會、對災難應對機製的深刻反思。它或許能教會我們在麵對睏境時,如何團結一緻,如何從絕望中尋找齣路,如何將每一次跌倒都變成一次成長的契機。
评分這是一本看似嚴肅、實則蘊含巨大能量的書籍。從“九二一震災”這個關鍵詞,就能感受到它背後沉甸甸的曆史分量,而“災後重建實錄”則更是將視綫引嚮瞭希望和韌性。作為讀者,我最期待的是,這本書如何通過“摘要”的形式,將那些宏大的重建敘事,轉化為一個個鮮活、易懂的篇章。它是否會講述普通人在震後如何互助,如何從一無所有中重新開始?是否會描繪那些默默奉獻的誌願者的身影?我傾嚮於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物理空間的重建,更是關於心靈的療愈和社會的重塑。它可能觸及到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麵對災難時的不同反應,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共同的苦難中找到彼此的依靠。這本書的意義,或許在於它提醒我們,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類的愛與互助也能點亮前行的道路,而每一次重建,都是對生命價值的一次有力證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