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是针对数位设计方面的课程所设计,除了可做为电机、电子与资讯工程等相关科系的教科书外,更可做为数位设计者的参考书籍。在教材的设计上,除了包含传统数位设计的基本概念与逻辑函数外,同时也兼顾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体来完成实际的应用。为了完成此学习过程,以AlteraR QuartusR II软体为基础的CAD工具已包含在本书所附加的光碟内。
本书内容由近代的数位设计原理开始,经过闸、逻辑装置与暂存器等人为的设计层次,并使用VHDL硬体描述语言以高层次的演算法完成系统的设计,最后以近代的CAD工具为基础进行模拟,并在实际晶片上完成硬体电路。
本书介绍的CAD工具为Altera Quartus II软体,能提供设计到Altera CPLD与FPGA的自动对映。Quartus II提供的设计输入方式包含硬体描述语言与图形编辑方式,并能以整合的方式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完成电路设计。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并划分为Altera Quartus II软体的发展环境与使用方法(第0章),数位设计基本原理(第1~3章),VHDL硬体描述语言基础(第4~5章),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第6~8章)与序向逻辑电路设计(第9~12章)。课程内容分为:
第0章:Altera Quartus II软体介绍
介绍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体来做逻辑电路设计。本章中以fir_filter泸波器设计为例,以由上而下的方式,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的导引方式来完成使用Quartus II设计fir_filter泸波器。
第1章:数位设计概念
除了介绍近代数位设计的一般性概念外,并说明如何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体工具来执行合成与模拟,以完成在可程式逻辑装置上的实际实作。
第2章:数字系统与数码
从数字系统简介开始,发展产生各种数字系统的表示法与转换。另外,也描述一些常用的资料表示方式与各种数码。
第3章:基本逻辑原理
发展与硬体实作无关的逻辑观念与布林代数,说明布林代数在数位逻辑电路上的应用,并介绍各种逻辑函数的简化方式。
第4章:VHDL硬体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
除了介绍整个VHDL的设计环境外,并对VHDL的程式基本架构与基本的语言组织做完整的描述。
第5章:VHDL程式设计
学习使用行为模型、资料流程模型与结构化模型等三种基本的VHDL方法来完成逻辑电路与系统的描述。另外,还实际使用Quartus II软体完成以VHDL程式设计加减法电路的合成与模拟。
第6章:组合逻辑设计原理
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程序,并说明如何使用通用闸,最后用实际的逻辑闸来实作完成设计的逻辑函数。
第7章:组合逻辑装置设计
以基本逻辑闸设计许多常见的组合逻辑装置,如全加器、解码器、编码器、多工器、解多工器、同位电路、比较器等,并描述如何使用VHDL来完成这些指定的功能。
第8章:算术逻辑单元的设计
先提出一个典型的算术逻辑单元(ALU)设计,并且发展出一系列设计其他算术逻辑单元结构的设计步骤,最后并说明如何以Quartus II元件库模组(LPM)来完成算术逻辑单元的VHDL程式设计。
第9章:序向逻辑基本装置
以序向(有限状态)机的观念来描述基本序向逻辑电路(闩及正反器),并说明序向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10章:暂存器与计数器
说明资料储存的实际装置,并设计各种型式的暂存器与计数器。
第11章:同步序向电路
使用状态图与状态表等传统设计工具分析序向电路,并发展将设计规格转换成状态图的演算法,进而设计各种同步序向电路。
第12章:非同步序向电路
描述非同步序向逻辑电路基本模式的基本观念,说明危机或竞跑情况的分析程序,进而发展设计无竞跑非同步序向电路。
哈囉!最近手邊剛好在忙一個案子,需要重新釐清一些基礎概念,所以就翻出了這本《數位設計原理與應用》來翻閱。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架構上真的蠻扎實的,它的編排方式很符合我們在台灣理工科系學習時的習慣,循序漸進,不會讓你覺得太過跳躍。我特別喜歡它在開頭部分對於數位訊號、邏輯閘這些基本元件的介紹,雖然聽起來很學術,但作者用了一些蠻貼近實際應用的例子,像是簡單的開關電路,甚至有提到早期的一些計算機原理,讓我這個老是埋頭做專案的人,能回頭溫故知新,思考為什麼我們現在用的這些技術會是這樣子的。 而且,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邏輯電路,像是組合邏輯和序向邏輯的區分,解釋得很清楚,連同它們的優缺點都一一列舉。對於我們在設計複雜系統時,常常需要考慮到效能、功耗、以及實際的實現成本,這部分的分析就顯得格外重要。舉例來說,書中對一些常用的邏輯閘(AND, OR, NOT, XOR)的應用場景,還有像全加器、多工器、解多工器這些基本模組的設計原理,都寫得相當詳盡,搭配旁邊的圖示,就算沒有實際操作過硬體,也能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個基本的概念輪廓。
评分這本《數位設計原理與應用》最近讓我在思考一些更為宏觀的設計考量,而不只是埋頭在具體的程式碼或硬體細節裡。書中有一部分提到了系統層級的設計,像是狀態機的應用,以及如何透過這些概念來架構一個複雜的數位系統。這讓我聯想到,在我們進行專案開發時,如果能一開始就從這種系統化的角度去思考,或許能避開很多後續整合上的問題。 我特別讚賞書中對於時序分析的講解,這部分在實際的晶片設計和系統驗證上非常關鍵,但很多初階的學習者容易忽略。作者用一些圖例和簡單的公式,解釋了建立時間(setup time)和保持時間(hold time)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簡單的邏輯閘,在高速運作下,也需要精確的時序控制,否則很容易出錯。這本書的優點就在於,它能把這些看似複雜的技術細節,用一種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讓讀者能夠建立起一個整體的架構感,而不是只看到零散的點。
评分這次重看《數位設計原理與應用》,讓我對「應用」這兩個字有了更深的體會。書中雖然一開始講了很多理論,但越往後面,越能看到這些理論如何落地,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種產品中發揮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探討到儲存單元的部分,像是D触发器、JK触发器這些,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其實就是構成記憶體、計數器等數位電路的核心。 作者在這一塊的描述,讓我聯想到我們現在智慧型手機裡面的CPU、GPU,還有各種控制晶片,它們的運作原理,其實都離不開這些基礎的儲存和邏輯運算單元。書中還舉了一些實際的例子,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是哪個產品,但你會隱約感覺到,書中所講的原理,正是驅動這些現代科技的基石。對於我們這些在科技產業打滾的人來說,常常被要求要快速學習新技術,但回過頭來,打好這些數位設計的基礎,其實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在這方面的連結做得還不錯,讓你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看到它實際的價值。
评分老實說,《數位設計原理與應用》這本書,在探討一些更進階的議題時,讓我感覺到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度。書中有關於錯誤偵測與修正(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的章節,我認為對於任何從事穩定性要求極高領域的開發者來說,都非常值得細讀。它介紹了像是奇偶校驗(parity check)和更複雜的糾錯碼(ECC)的原理,讓我了解到,為什麼在通訊、儲存設備,甚至是航太科技中,這些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在這一部分的講解,讓我覺得很務實,他不僅說明了原理,還稍微提及了不同編碼方法的效率和實現複雜度。這對於我們在選擇合適的錯誤處理策略時,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依據。而且,書中還觸及到一些關於邏輯綜合(logic synthesis)的概念,雖然不是非常深入,但足以讓我們了解,從高階的設計描述到最終的硬體電路,中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轉譯過程。總體來說,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在基礎理論的鋪陳之後,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更為實際和複雜的應用場景。
评分最近在重新檢視一些演算法的效能瓶頸時,我不禁回頭翻了翻《數位設計原理與應用》,想從硬體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有些時候,即便是優化的軟體,速度還是有極限。書中關於並行處理和流水線(pipeline)設計的部分,給我很大的啟發。它解釋了如何將一個複雜的運算任務,分解成一系列可以同時進行的子任務,這樣可以顯著提高處理的吞吐量。 我想起我們在做一些大量資料處理時,常常會遇到瓶頸,有時候並不是演算法本身寫得不好,而是底層的硬體架構無法支援那樣的高速運算。書中對這部分的解釋,雖然沒有直接說到GPU,但原理是相通的。它讓我們看到,硬體設計者是如何透過結構上的優化,來提升整體系統的處理能力。對於我們這些主要在軟體端工作的開發者來說,了解這些硬體的設計思維,有助於我們在設計軟體架構時,能更好地與硬體配合,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