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逐渐取代「性」,成为新世纪文明趋向的新章页,食物滋润身体犹如爱情滋润灵魂。
作为一个在书桌与餐桌之间消磨时日的写作人,作者笑称自己烧的菜比文字可口。本书集异国美食、人文轶事、生活随笔于一身,以食物为主角,描绘的是生活,关心的却是普世人文情怀,堪称近年来国内少见的美食散文,既飘着食物芳香,也有如微风般吹拂的诗样人文情致。
全书十六章,分别从稻米、乳酪、沙拉、龙虾、牛排、豆腐、高丽菜、鸡蛋、洋葱、水饺、蓝莓、茄子与鱼,探索幽微隐密的饮食男女心房,读来满口芳醇、滋味万千。
「不知是喜是悲?为了安慰自己的一事无成,二十五年来起码没有辜负自己的肠胃,是以成书。」作者如是说。
作者简介
黄宝莲
出生于台湾桃园,文化大学毕业,自一九八三起先后居住纽约、香港、伦敦,行游四方,着有散文集:《流氓治国》、《未竟之蓝》、《仰天四十五度角》、《无国境世代》等,以及短篇小说集:《七个不快乐的男人》、《七个不快乐的女人》、《Indigo蓝》,长篇《暴戾的夏天》。作品多次入选尔雅、九歌年度文选,及日本现代中国文学。现居香港。
有回遇见一个刚学会一点中文的瑞典人,交谈几句之后,他就得意的问:妳说我的汉语怎么样呢?
几粒芝麻而已!我说。
那妳的英文又怎么样?
一大碗米饭吧!我说笑。
那一次的谈话,果然是一碗米饭里点缀着粒粒芝麻香,一路谈到饺子包子,终结于日本寿司。
食物从很早以前便在我的语言和感官里昭示它们的意义。五岁年纪,瞧见母亲从厨房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贡丸汤,我趴在餐桌边大口大口吞嚥口水,眼睛骨碌碌瞪着碗里的贡丸,重复的说:「我的眼睛好大!我的眼睛好大!」心里想吃,但不敢直说,父亲还没上餐桌,晚饭还没开始,但我肚子眼睛脑袋肠胃都在唿唤贡丸!希望母亲明白我的心眼!
她当然知道我嘴馋!也知道我不敢动手,胆大的孩子,肯定一声不响拿了就吃,吃了还装没事。但我听话而且顺从,只好用想像力去满足贪婪的肠胃,脑袋经由食物的诱惑而开窍,长大之后,人生里诸多欢乐,果然也都得自食物之恩赐。
普力斯特利(J.B. Priestly, 1894-1984,英国作家,剧作家)说:「我们规划人生,吃喝拉撒,我们受苦受难,所为何来?受众人仰望崇拜?舞台上的赫赫声名? 一个亚洲帝国?一趟月球之旅?不!不!不!我所要的仅只是在早晨醒来,适时闻到咖啡、腌肉与鸡蛋香!」
作为一个在书桌与餐桌之间消磨时日的写作人,有时,我说:我的菜比文字好;意思是菜可能不好,文字更不堪;或者厚颜鲜耻,就说文字可以,但菜比文字可口。
这里的书写,本意是文学,以食物为主角,描绘的是生活;我这样过日子的人,东泊西荡,弄出一个无法归类的四不像肠胃,好听叫hybrid、fusion,其实是混种杂烩。
英国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一九八一年从伦敦来到台湾学两件事:做菜、中医,两样都成了专家,两人暌违二十多年后在伦敦重逢,几顿餐饭之后,他说一句:「妳已经成为一个好厨子!」 不知是喜是悲?为了安慰自己的一事无成,二十五年来起码没有辜负自己的肠胃,是以成书。
一打開《芝麻米粒說》的書頁,我就感覺像是在逛迪化街的老店,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乾貨,散發著古樸的氣息。書名本身就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跟我們台灣人講話的方式很像,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溫柔地、細膩地跟你說話。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從「芝麻」和「米粒」的起源講起,像是台灣的稻米種植歷史,從早期的品種演變,到現代的育種技術,背後蘊含了多少農民的辛勤汗水和智慧。還有芝麻,它又是從哪裡來的?在台灣的飲食文化中,芝麻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是烘焙時畫龍點睛的香氣,還是麻油雞裡溫潤滋補的基底?我喜歡這種從日常食材切入,然後深入挖掘背後的故事和文化意涵的做法。這就像是,你以為只是一碗簡單的白飯,但其實裡面藏著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一群人的生活記憶。作者會不會用很生動的筆觸,描繪出農田裡的景象,稻穗飽滿低垂的樣子,或是芝麻田裡金黃的色彩?我希望能夠從書中讀到一些關於台灣不同節慶時,和米飯、芝麻有關的習俗,像是端午節的粽子,或是冬至的湯圓,這些都是充滿儀式感的食物。甚至,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家庭食譜,教大家如何煮出粒粒分明的米飯,或是如何做出香氣四溢的芝麻醬?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手繪插圖,描繪出這些食材的生長過程,或是餐桌上的畫面,那就更完美了。這本書的書名,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台灣飲食文化更深層次的探索慾望。
评分《芝麻米粒說》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療癒感,像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看到一片寧靜的角落。我平常就對那種關注生活細節、從微小事物中尋找意義的書特別有感覺。台灣人講話,有時候就是這麼樸實又有力量。「芝麻」和「米粒」,這兩個詞,瞬間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我想,作者應該是個很細膩的人,能夠發現別人看不到的美好。我很好奇,書裡會不會探討台灣的飲食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像是為什麼我們習慣吃米飯,而不是麵包?芝麻又為什麼會成為很多台灣料理的點綴?這背後有沒有什麼歷史淵源,或者地理環境的影響?我也很期待作者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台灣農村的故事,也許是關於種植稻米的農夫,或是製作芝麻油的老職人。透過他們的視角,去呈現台灣這塊土地的生命力。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字,不是華麗的詞藻,而是真實的情感流露。也許作者會描寫在田埂邊散步的感受,或是聞到剛煮好的米飯香時的溫暖。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台灣這個地方,是如何透過這些最簡單的食材,孕育出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這就像是,你吃了一碗簡單的白飯,卻能品嚐到陽光、雨水、土壤,以及無數雙手的溫度。這本書名,本身就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一個充滿溫度的世界。
评分挖!這本《芝麻米粒說》的書名就超可愛的,聽起來就讓人覺得暖暖的,很有生活感。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書名,腦中立刻浮現出很多畫面,像是媽媽在灶頭忙碌,炊煙裊裊,空氣中瀰漫著剛煮好的白米飯的香氣,還有那種細細的、小小的,卻蘊含著飽足感的芝麻粒。台灣人對「吃飯」這件事,向來有著深厚的感情,它不只是生理需求,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的連結。從小到大,我們家餐桌上總是少不了飯,白飯、炒飯、飯糰,各種變化。而芝麻和米粒,這兩種看似平凡的食材,卻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我想這本書一定也是在訴說著這樣的故事吧,透過芝麻和米粒這些微小的元素,去觀察、去感受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點滴。說不定作者會分享很多關於台灣米食文化的歷史,或是不同地區的特色米飯料理,甚至是芝麻的養生功效。我真的非常期待,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回到那些充滿食物香氣和人情味的老時光,也讓我重新思考,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去珍惜那些簡單卻美好的事物。這種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外婆家,聽她娓娓道來的童年故事,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刻的記憶,讓人回味無窮。我對作者能夠用「芝麻米粒」這樣一個貼近生活的意象來命名,感到非常佩服,這絕對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決定,讓人還沒翻開書頁,就已經被深深吸引。
评分《芝麻米粒說》這書名,光聽就有一種親切感,讓我想起家裡灶頭的香氣,還有阿嬤講故事的聲音。台灣人對「食」這件事,總是有著很深的情感,它承載的不僅是營養,更是記憶和文化。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作者會如何從「芝麻」和「米粒」這樣微小的存在,來闡述台灣的社會百態?會不會探討台灣的稻米品種,從早期到現在的演變,以及它們各自的特色?又或者,芝麻在台灣人的生活中有著怎樣的地位,是點綴,是調味,還是滋補?我期待能從書中讀到一些關於台灣農村的故事,可能是農夫們的汗水,可能是耕耘的智慧,也可能是那份對土地的依戀。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動人心的文字,它或許不華麗,卻能直擊心靈。也許作者會描寫,在收割季節,金黃稻田的壯麗景象,或是製作芝麻油時,那股濃郁的香氣如何瀰漫開來。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我們餐桌上最熟悉的「芝麻」和「米粒」,去理解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以及台灣這片土地上,人民所展現出的堅韌與生命力。這書名,本身就是一種溫柔的提醒,提醒我們珍惜身邊最平凡的美好。
评分《芝麻米粒說》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種質樸的生命力,就像是在跟我們分享最真實的生活。台灣人對於「吃」這件事,總是有著特別的情感連結,它不只是果腹,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記憶。我很好奇,作者會從「芝麻」和「米粒」這兩個看似簡單的食材,延伸出哪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會不會探討台灣稻米種植的歷史,或是不同品種的米飯,它們各自有什麼獨特的風味和用途?又或者,芝麻在台灣的傳統飲食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是畫龍點睛的香氣,還是滋補養生的食補?我特別期待能夠讀到一些關於台灣民間習俗和飲食文化的連結。例如,在哪些節慶裡,米飯或芝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習俗又是如何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動心靈的文字,它不需要華麗的詞藻,而是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和溫度。也許作者會描寫,一家人圍坐著吃一頓飯的溫馨場景,或是分享一個關於食物的溫馨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加珍惜餐桌上的每一粒米、每一顆芝麻,並且重新認識,這些平凡的食物背後,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意涵和台灣這片土地的生命力。這書名,就像是一扇窗,邀請我一窺台灣生活的真實樣貌。
评分一看到《芝麻米粒說》這個書名,我就有一種預感,這絕對是一本充滿台灣味、充滿人情味的書。台灣人講話,總是喜歡用最貼近生活的詞彙,一下子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從「芝麻」和「米粒」這兩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元素,去挖掘出豐富的內涵?會不會講述台灣稻米文化的歷史,從古至今,米飯在台灣人飲食和生活中扮演著怎樣不可或缺的角色?又或者是,芝麻,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種子,卻能為食物帶來畫龍點睛的香氣,以及它在台灣傳統養生觀念中的地位?我期待能從書中讀到一些溫馨的故事,關於那些辛勤播種、收穫的農夫,關於那些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關於那些圍繞著食物產生的家庭情感。我喜歡那種能夠引起共鳴的文字,它不需要驚心動魄的情節,卻能深深打動人心。也許作者會描寫,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如何撫慰了疲憊的心靈,或是,一撮炒過的芝麻,如何為平凡的菜餚增添了獨特的風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台灣這片土地上,是如何透過最基礎的食材,孕育出獨特的文化,以及台灣人那份對於生活最真摯、最樸實的熱愛。這書名,本身就是一首溫柔的詩,邀請我去品味台灣的生活。
评分挖!《芝麻米粒說》這個書名,是不是太有畫面感了?一聽就覺得是那種充滿生活智慧、讓人讀起來很舒服的書。台灣人講話,最喜歡用這種貼近生活的比喻了,一下子就把距離拉近。我很好奇,作者會怎麼從「芝麻」和「米粒」這兩個小小的東西,講出大大的道理?會不會是關於台灣農民的辛勤耕耘,像是種植稻米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每一粒米都凝聚了汗水和陽光?又或者是,芝麻的堅韌,即使再小,也能散發出濃郁的香氣?我期待能從書裡讀到一些關於台灣飲食文化的演變,像是以前的窮苦年代,米飯是多麼珍貴的食物,而現在,我們對米飯和芝麻又有著怎樣的追求?我喜歡那種能夠引起共鳴的文字,讀起來就像是聽自己的長輩在跟你說話,有著滿滿的經驗和智慧。也許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煮出好吃的米飯的秘訣,或是如何製作美味的芝麻醬,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實用的小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懂得,在平凡的「芝麻」和「米粒」中,看見台灣這片土地的獨特之處,以及台灣人對於生活的那份簡單卻深刻的熱愛。這書名,就像是一個溫暖的擁抱,邀請我去感受台灣的溫度。
评分老實說,《芝麻米粒說》這個書名,讓我有種置身於古早味市集的錯覺,空氣中充滿了食材天然的香氣,還有那種人與人之間淳樸的互動。我平常就喜歡閱讀那種能夠帶我「回家」的書,而這個書名,就完美地營造了這種氛圍。我相信這本書絕對不會是那種空泛的理論探討,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觀察和分享。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芝麻」和「米粒」這兩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昇華成一種文化符號。會不會講到台灣人對「豐盛」的定義?米粒代表了飽足,而芝麻則增添了風味和層次。我期待能讀到關於台灣不同地區,對於米飯和芝麻的獨特運用,例如,北部人吃米飯的習慣和南部有什麼不同?或是不同節慶時,芝麻在傳統糕點中扮演的角色?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動心靈的文字,能夠讓我感受到食物背後的溫度和人情味。也許作者會描寫一家人圍坐著吃飯的溫馨場景,或是分享一個關於米飯和芝麻的古老傳說。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認識,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芝麻」和「米粒」,它們不僅是食物,更是台灣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化基因,是連結你我、連結過去與現在的紐帶。這本書名,就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回到最真實、最溫暖的台灣。
评分說實話,一看到《芝麻米粒說》這個書名,我心裡就湧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台灣人對於「食」的講究,不只在於味道,更在於那份從土地長出來的真實感。芝麻和米粒,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聽起來就像是阿嬤在灶腳裡忙碌的聲音,或是市場裡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我猜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講大道理的書,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旁邊,用很親切的語氣,跟你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從這麼微小的「芝麻」和「米粒」出發,去連結到台灣社會的脈動。會不會講到台灣農業的變遷,從過去的自給自足,到現在的精緻農業,米粒的種植面積、品種的差異,這些都會不會被細膩地呈現出來?還有芝麻,它在台灣的用途非常廣泛,從小吃到零食,從調味料到食補,作者會不會一一介紹,並挖掘出這些用途背後的文化故事?我特別喜歡那種能夠將生活瑣事變得有意義的文字。例如,也許作者會透過一粒米,講述台灣水資源的故事;透過一撮芝麻,道出台灣人民的堅韌與勤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審視我們餐桌上的每一粒米、每一顆芝麻,去理解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以及台灣這片土地的溫柔。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品嚐一道精心烹調的料理,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層次和風味,讓人回味無窮。這本書名,本身就是一種詩意,一種對土地的情感,讓人迫不及待想深入其中。
评分一看到《芝麻米粒說》這書名,我腦中就立刻浮現出小時候在廚房幫忙的畫面,那種米香混合著芝麻香的味道,總是讓人感到安心。台灣人對「食」的感受,往往是從最貼近生活的細節開始的。我猜這本書不會是那種艱澀難懂的學術著作,而是像一位溫柔的導遊,帶我們走進台灣的日常風景。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從「芝麻」和「米粒」這兩個簡單的詞語,延伸出怎樣的生命哲學?會不會講到,如同米粒般平凡的我們,也能像芝麻一樣,散發出獨特的價值和香氣?我期待能夠從書中讀到一些關於台灣農業的故事,例如,不同品種稻米的特色,或是芝麻的種植過程,這些背後所代表的,是這片土地的勤勞與智慧。我也想知道,作者會如何描寫台灣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那些餐桌上的對話,那些圍繞著食物產生的情感連結。我喜歡那種能夠喚醒記憶的文字,能夠讓我回想起那些平凡卻又珍貴的時刻。也許作者會描寫,在颱風天裡,一家人圍著熱騰騰的飯菜,那種簡單卻深刻的幸福感。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懂得,在看似渺小的「芝麻」和「米粒」中,看見台灣最真實、最動人的生命力。這書名,本身就是一首溫柔的詩,邀請我去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