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五版教材」,大陆全国中医院校组织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辑。
本套教材为中医大学课堂习课之用,有课程时数范围之限。因而其特色为精简,适合学习者熟读精读,以掌握各科的核心内容,扎好中医之根基。
本套教材之编辑观念,重视传统,以经典为中心;让学习者能了解中医理论的基本架构与发展轨迹,以便将来临床应用与研究创新,故名为《承启版教材》。
本丛书排版为珍惜学子之眼力,特採用约4号大字,字体大而清晰,久读而不倦。
本社《高等中医研究参考丛书》是以本教材为基础扩编而成,内容完备,标明出处,重视探源理解。两套丛书配合使用,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第一章 伤科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第三章 辨证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问诊
第三节 闻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附】 身各部练功姿势举例
第五章 骨折
第一节 骨折概论
第二节 上肢骨折
第三节 下肢骨折
第四节 躯干骨折
第六章 脱位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颞颌关节脱位
第三节 肩关节脱位
第四节 肘关节脱位
第五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第六节 月骨脱位
第七节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
第八节 髋关节脱位
第九节 髌骨脱位
第十节 膝关节脱位
第十一节 跖跗关节脱位
第十二节 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脱拉
第七章 伤筋
第一节 伤筋概论
第二节 颈部伤筋
第三节 肩部伤筋
第四节 肘部伤筋
第五节 腕部伤筋
第六节 手指伤筋
第七节 髋部伤筋
第八节 膝部伤筋
第九节 足踝部伤筋
第十节 腰部伤筋
第八章 损伤内证
第一节 损伤出血
第二节 损伤疼痛
第三节 伤后发热
第四节 损伤昏厥
第五节 损伤口渴
第六节 损伤呕吐
第七节 伤后癃闭
第八节 伤后便秘
第九节 损伤腹胀
第十节 损伤喘咳
第十一节 痿软麻木
第十二节 耳目失聪
第十三节 伤后健忘
第十四节 心烦不寐
第十五节 损伤眩晕
附方索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了,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我一直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但中医的门槛确实比较高,各种术语、理论体系都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中医伤科学(承启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么多晦涩难懂的古文,也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它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身边循循善诱地讲解。 书中的内容,比如对于一些常见损伤的辨证施治,描述得非常清晰。我记得有一次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当时疼得厉害,以为会很麻烦。翻到书里关于“筋骨损伤”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扭伤的常见原因、症状,还有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初步判断。虽然我没有立即自己诊断,但书里提到的那些“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思路,让我对接下来的处理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复健有了信心。 而且,这本书在很多细节上的描绘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书中对于一些手法治疗的介绍,图文并茂,非常直观。虽然我没法在家自己实践,但看着那些手法演示,我能想象出医生在病人身上施展时的那种精细和力量的运用。它让我对中医的“治未病”和“整体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只是解决眼前的疼痛,而是关注身体的长远健康。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通往中医世界的大门,而且是一扇非常友好的门。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实实在在地把知识传递给读者。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经典医案的分析,那些历史悠久的医案,通过现代的语言重新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医的智慧是如何代代相传,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我常常会在睡前或者午休的时候翻几页,感受那种宁静的学术氛围。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你迷茫时提供指引,在你困惑时带来启发。我墙裂推荐给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中医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人,平时也会读一些养生保健的文章,但总感觉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直到我遇到了《中医伤科学(承启版)》,才真正打开了中医的另一扇大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学术术语,更像是和一位博学的老中医面对面交流,他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娓娓道来。 书中对于“辨证论治”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总觉得中医诊断很神秘,但这本书就把这个过程拆解得很细致,从望、闻、问、切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如何通过观察舌苔来判断身体状况,如何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了解内脏的功能,这些细节都描述得非常到位。它让我明白,中医的诊断并非是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对身体细微变化的精确感知。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药食同源”的章节。它不仅列举了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适时、适量、适人”的原则。这让我意识到,养生并非是盲目地追求某种食物有多好,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食疗方,比如针对不同体质的汤品和茶饮,这些都非常容易实践。 这本书在论述一些伤科病症时,也展现了中医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介绍病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更深入地分析了病症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调理身体,防止复发。这种“治本”的思路,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让我明白,中医的治疗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致力于恢复身体的整体平衡。 总而言之,《中医伤科学(承启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你是中医爱好者,还是希望改善自身健康的普通人,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它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引领你踏入中医的神奇世界。
评分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在家调理一下身体,总是感觉有些小毛病,比如容易疲劳,睡眠质量也不太好。之前也看过一些养生类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缺乏深入的指导。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中医伤科学(承启版)》,虽然书名听起来很专业,但读起来却意外地亲切。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高冷,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大白话跟你聊养生之道。 书里关于“情志致病”的讨论,让我很有共鸣。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很多不适都和情绪有关,但又说不清具体是怎么回事。这本书就详细地解释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志的变化对身体各脏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达到身心平衡。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原来那些烦恼和焦虑,真的会“伤”到身体。 而且,书里提到的很多食疗方子,都非常接地气,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比如姜、葱、蒜、红枣、枸杞之类的。关键是,它不仅告诉你吃什么,还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吃能起到疗效,背后是什么样的中医理论支持。比如,为什么感冒初期可以喝点葱姜水,为什么脾虚的人要多吃健脾的食物,这些都解释得明明白白。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经络”的介绍。以前总觉得经络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但这本书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我对经络的走向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提到,很多身体的不适,都可能与经络不通有关。虽然我还没有学会具体的按摩手法,但光是了解这些,就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就像一本贴心的健康指导手册,它教会我如何从一个更宏观、更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症状。它让我明白,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养生,是让你从内而外地散发出健康的光彩。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中医的知识,对于认识和维护自身的健康至关重要。但市面上很多中医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中医伤科学(承启版)》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翻译腔,也没有过度的修饰,读起来非常舒服,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着关于健康的智慧。 书中对于“阴阳五行”理论的解释,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对这个理论一直感到有些抽象,但这本书用了很多非常贴切的例子和比喻,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它告诉我,阴阳的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石,而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络穴位”的介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穴位名称和位置,而是详细地解释了每个穴位的主要功能,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书中的配图也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准确地找到穴位。虽然我还没法成为按摩大师,但光是了解这些,就让我对接下来的自我保健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且,这本书在介绍一些具体的伤科病症时,也展现了中医的独到之处。它不只是注重治疗,更强调预防和康复。比如,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饮食、运动和休息来促进伤口的愈合,以及如何避免复发。这种全方位的调理思路,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总的来说,《中医伤科学(承启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读物,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中医的博大精深展现给读者。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医的理论知识,更能够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我非常愿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我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从中获得巨大的启发。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我对中医一直有着特别的偏爱,但苦于缺乏专业的指导,一直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直到我偶然间接触到了这本《中医伤科学(承启版)》,才算真正走进了中医的殿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倍感亲切,它没有官腔官调,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真诚、朴实的语气,将中医的精髓娓娓道来,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书中所探讨的“整体观念”,对我触动很大。我之前看很多养生文章,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这本书就强调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将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它会详细解释不同季节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季节应该如何调整作息和饮食,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种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存的视角,让我豁然开朗。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未病先防”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强调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更是着重于如何通过日常的调养,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书里介绍了很多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比如穴位按摩、八段锦、五禽戏等等,这些都非常适合普通人在家练习。它让我明白,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生活。 而且,书中关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思路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有些人生气容易伤肝,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失眠,这些背后的中医道理都被解释得非常清楚。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中医的智慧,而不是死记硬背。 《中医伤科学(承启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学习中医的教材,更是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它教会我如何用中医的视角去认识和关爱自己的身体,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身心健康。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也能和我一样,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