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黑暗的文革十年,冲破极权思想禁锢的第一人,掀起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巨涛之作。
这本书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的,是顾准研究世界历史计画中的一环。他原拟写毕后再做修改,生命却不允许他在人世间多做逗留!「在看来已有定论的学术领域,他另辟蹊径,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作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引起使学界重视的见解。」这是对此书比较公正的评价。希腊的官制、兵制与中国或其他亚洲政体有多少差异?希腊城邦制度与东方专制主义有何不同?希腊的城邦制度与航海技术的真正来源又是什么?克里特文明源自何处?斯巴达为何会是城邦制度中的变例?为什么当代的民主政治起源于雅典城邦……以及许多关于希腊历史的问题,都是顾准希望能在本书中予以解答,甚至已经给出答案的!因此这本笔记无疑能给喜欢希腊历史的读者,一番崭新的感受,以及更宽拓的视野!
作者简介
顾准(1915~1974)
1915年出生于上海,十九岁时加入共产党,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上海市财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然而由于其独立精神和创造性,很快就受到政治运动的打击,而于1952年被解除一切职务,分别于1957和1967年两度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备受折磨,妻死子离。然而,在政治迫害与贫病交加的双重折磨下,他却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大量阅读中外历史和哲学着作,冲破共产主义意识型态的牢笼,寻找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答案,为当代中国留下了闪耀的思想果实,知识份子的典范。
1957年,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首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构想。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逆境中写下了本书与《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着作,并于1994年收录于《顾准文集》中,使其思想得以流传于世。顾准是一九六○、七○年代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那个时代,他以自身示范了何谓独立思考的精神与敢于跟威权为敌的勇气;在这个时代,他的笔记或许又当照亮人们印象中关于希腊的某个深邃的角落。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古希腊建筑剪影,仿佛瞬间将人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学术气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各个城邦兴衰历程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史实,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它们不同命运的内在逻辑。例如,在讲述雅典民主的辉煌时,作者没有回避其局限性,反而通过对不同阶层公民权利的详细对比,让我们看到民主制度背后复杂的权力博弈和社会结构。而斯巴达的军事化体制,在作者笔下也展现出其在维持统一和稳定方面的强大生命力,但同时也揭示了其牺牲个人自由和创新精神的代价。作者对于城邦之间政治制度差异的解读,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它们的外交关系和战争策略,都让我对古希腊世界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是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件,比如伯罗奔尼撒战争,作者也从城邦制度的角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将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不仅仅看作是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抗,更是两种截然不同政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较量,这种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细节相结合,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一点,在于其对于“公民”这一概念的精妙阐释。作者没有将“公民”简单地理解为拥有投票权的人,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城邦对公民身份的界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等级和义务。比如,在描绘底比斯城邦的崛起时,作者着重分析了其军事力量的优势,以及这种军事力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其统治地位,但同时也探讨了这种军事至上的体制对其他社会领域的压抑。他对斯巴达公民的严格训练和纪律要求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让我们得以窥见那种“集体主义”的极致体现,以及其在维持城邦稳定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而对比之下,雅典公民在哲学、艺术、法律等领域的活跃,则展现了另一种模式的公民生活。作者通过对不同城邦公民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公民”这一身份的塑造过程,以及它如何与城邦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结构息息相关,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认知。
评分作者的叙事风格十分吸引人,他能够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尤其是在描绘各个城邦的内部政治斗争时,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戏剧导演,将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权力倾轧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科林斯城邦时,将其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与商业贸易的繁荣结合起来,解释了其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独特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如何塑造了其务实而又精明的政治文化。当读到关于提洛同盟的形成和瓦解时,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事件的经过,更是深入剖析了盟友之间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以及雅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使得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张力。他对于各城邦之间的联盟与对抗的解读,常常让我联想到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现象,不得不佩服古希腊人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摸索出了如此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政治游戏规则。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希腊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非常便于我理解和记忆。作者在介绍每个城邦时,都从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与其他城邦的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各个城邦之间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分析。例如,他在分析希腊城邦在军事技术上的相互促进时,就详细介绍了从重装步兵方阵的演变到海军战术的革新,这种军事上的互动是如何影响了各城邦的实力对比和地缘政治格局。读到关于希腊城邦在宗教和神话传承上的相似性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将其视为文化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共同的文化认同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邦间的冲突,但也同时指出,这种共同性并不能完全阻止战争的爆发。这种对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处理,让我对古希腊世界形成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对不同史料的运用相当娴熟。他能够巧妙地将荷马史诗的传说痕迹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历史学家的记录相结合,既尊重了古人的叙述,又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这一点在我读到关于迈锡尼文明衰落的部分时尤为明显,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给出单一的解释,而是综合了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以及学界的不同观点,勾勒出一个多因素交织、充满不确定性的历史图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雅典的“黄金时代”时,着重强调了其对外贸易和海上霸权对城邦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支撑作用,并将这种经济基础与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他详细分析了奴隶制在雅典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这如何影响了公民的闲暇时间,从而为哲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对经济基础和文化形态之间关系的深入挖掘,让我对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理解超越了纯粹的政治层面,看到了其背后更为庞大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网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