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記憶
二十三位耆老口述西藏文革──
一段被遮蔽的記憶,一道深刻烙印的傷痕
一些人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故事
發生在西藏的文革,其實存在於韆傢萬戶的故事裏,存在於民間每個角落的記憶中。本書和圖文書《殺劫》互為錶裏,唯色為瞭還原父親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影像,花六年時光訪談七十餘位耆老,收錄其中具代錶性的二十三位,凝聚成這本可說是迄今最完整的西藏文革口述曆史。這些受訪者多數是藏人,也有漢人跟迴族。
他們如今或者是退休乾部、軍人、工人,或是在位官員、學者、僧侶等等,但當年,他們當中有紅衛兵、造反派、「牛鬼蛇神」、「積極分子」……他們唯一的共通點就是生命中的大半歲月與西藏天翻地覆的幾十年曆史緊密相連。作者強調,當她傾聽,當她記錄,當她公布,「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更多的人記住,而不是忘卻。」這段「西藏記憶」無疑是一次貼近人類良心與曆史真相的迴溯與反省。
作者簡介
唯色,女。藏人。一九六六年齣生於「文革」中的拉薩。籍貫為藏東康地的德格。一九八八年畢業於成都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係,曾長期在拉薩擔任《西藏文學》雜誌的編輯。作品包括:詩集《西藏在上》(青海人民齣版社,一九九九年)、散文集《名為西藏的詩》(原名《西藏筆記》,花城齣版社,二○○三年;齣版後鏇遭查禁,二○○六年大塊文化重新齣版)、遊記《西藏:絳紅色的地圖》(颱灣時英齣版社,二○○三年)、圖文書《絳紅色的地圖》(中國旅遊齣版社,二○○四年)。
二○○六年除瞭這本收錄完整西藏文革口述曆史的《西藏記憶》外,同時齣版記錄西藏文革珍貴影像的圖文書《殺劫》,以及曾被查禁的《名為西藏的詩》(均為大塊文化)。另有詩歌、散文等選入十多種選集,在中國多傢齣版社齣版,並被譯為英文和法文。現為自由寫作者。她的創作理念:「寫作即遊曆;寫作即祈禱;寫作即見證。」
久吉
「一看見五星紅旗心裏就害怕」
陶長鬆
「藏族人太老實瞭,槍斃他們的時候說『突幾切』(謝謝),給他們二百元『安慰費』的時候也說『突幾切』……」
久尼
「軍隊對西藏整個局勢的穩定起瞭很大的作用」
次仁玉珍
「那時候是鞦天,風一吹,破碎的經書就和樹葉一起漫天亂飛」
達瓦次仁
「在那時候,像信仰宗教一樣地信仰共産黨」
阿旺次仁
「什麼樣的乾部路綫,就會決定西藏往哪裏去」
韃瓦
「那一天,大昭寺隻是錶麵被砸瞭,後來纔是真正的被毀瞭」
茨鬆
「我們是曆史的罪人」
葉星生
「我認為『破四舊』真的是中央、國傢給藏族人民造成的一個悲劇」
米瑪
「居然看見倉庫的一半全亂堆著佛像」
紮原
「我們兩個學校的紅衛兵師生,……一起去國子監班禪大師的住處抓他」
閻振中
「那時候沒什麼民族情緒,藏族和漢族都一樣在鬧革命」
拉巴
「彆看他們今天的位置坐得高高的,全都是文革當中兩派爭鬥時候上去的」
強巴仁青
「我砸過塔,沒有資格再穿袈裟瞭」
某居委會組長
「有的當官的傢裏還有兩三個保姆,他們跟過去的剝削者有什麼區彆?」
洛桑尼瑪
「我們在紮木搶的武器,聽說在拉薩和昌都的武鬥中起瞭很大的作用」
普蔔
「我覺得兩派都一樣,半斤八兩……都是『極左』分子」
巴尚
「但是殺瞭那麼多解放軍,恐怕就不能說是武鬥瞭」
邊巴
「他已經成佛瞭,會說話的佛,……這樣的佛是沒有過的」
赤白啦
「當時我剛生我的女兒纔三四天,血還沒有流乾淨,就把我揪去批鬥」
大昭寺老喇嘛
「可憐啊,那麼多的西藏人,已經有那麼多年沒進過大昭寺瞭」
纔旺歐珠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我們奴隸們的今天」
德木.旺久多吉
「文革給我帶來瞭不能用語言來錶述的災難……但是文革也教給瞭我不少東西」
附錄一:對西藏文革的兩種解釋
王力雄:西藏問題的文化反思
次仁夏加:血染的雪域
附錄二:西藏文革大事記
附錄三: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五日周恩來與中央民族學院西藏學生的談話紀要
第一段: “西藏記憶”——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悠遠的詩意和濃厚的神秘感,讓人在翻開書頁之前,就已經被它深深吸引。我一直對高原這片神奇的土地充滿好奇,那裏巍峨的雪山、澄澈的藍天、神秘的寺廟,以及那裏的人們淳樸而堅韌的生活,都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麵。拿到這本書,仿佛就獲得瞭一把開啓這片秘境的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文字的力量,去探尋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往,去感受那些沉澱在歲月深處的靈魂。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西藏獨特的地理風貌,那裏仿佛被上帝遺忘的角落,蘊藏著最純粹的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窺見西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信仰,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片獨特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我相信,每一個熱愛探索、渴望理解不同文化的人,都會被“西藏記憶”所觸動。
评分第三段: “西藏記憶”——僅僅是聽到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就湧現齣無數關於雪域高原的想象。那是一片既遙遠又親切的土地,充滿瞭神秘的色彩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我一直渴望能深入瞭解西藏,不僅是它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是它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屬於西藏的陳年舊事,那些關於信仰、關於生活、關於人與自然之間微妙聯係的敘述。也許,書中會描繪齣那些在雪山之巔聳立的寺廟,它們是心靈的歸宿,也是曆史的見證。也許,會講述那些在高原上辛勤勞作的人們,他們的臉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卻閃耀著淳樸的光芒。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西藏,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评分第五段: “西藏記憶”,光是聽這個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仿佛捧在手裏的是一本凝結瞭歲月精華的古老捲軸。我對西藏的嚮往,更多地源於它那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我總覺得,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一種與現代文明截然不同的生活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引路人,帶我走進西藏的內心世界。我期待書中能有對西藏人民生活細節的描繪,那些在高寒環境下依然堅韌的生活態度,那些充滿宗教色彩的日常儀式,以及那些代代相傳的民間傳說。我希望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對一種精神的探索,是對一種獨特生活方式的緻敬。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找到一種寜靜的力量。
评分第二段: 從這本書的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時光沉澱的厚重感,仿佛一本泛黃的相冊,裏麵珍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瞬間。我一直覺得,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記憶”,這些記憶或許是曆史的烙印,或許是文化的傳承,也或許是人們情感的寄托。“西藏記憶”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那些在高原風中被吹拂瞭無數年的傳說,那些在酥油燈下低語的故事,以及那些刻印在寺廟牆壁上的斑駁歲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觸摸西藏的靈魂,去聆聽那些被曆史洪流衝刷過的聲音。也許,書中會有關於那些古老建築的細緻描繪,它們承載著多少歲月的風霜和宗教的虔誠;或許,會有關於那些高原民族傳統習俗的深入解讀,讓我們瞭解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份記錄,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邀請。
评分第四段: “西藏記憶”——這個名字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關於高原的傳說、關於古老文明的痕跡,以及那些在純淨空氣中流淌的信仰。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靈魂深處的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西藏,無疑是這一切的匯聚之地。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通往那片神秘土地的另一扇門。我期待它能展現齣西藏獨特的自然景觀,那海拔極高的峰巒,那澄澈得仿佛能洗滌心靈的湖泊,以及那廣袤無垠的天空,這些都足以讓人心生敬畏。但更吸引我的是,這本書能否深入挖掘西藏的人文情懷?那些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哲學,他們的精神追求,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片艱苦卻美麗的土地上尋找內心的平靜。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西藏的呼吸,理解它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