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记忆
二十三位耆老口述西藏文革──
一段被遮蔽的记忆,一道深刻烙印的伤痕
一些人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故事
发生在西藏的文革,其实存在于千家万户的故事里,存在于民间每个角落的记忆中。本书和图文书《杀劫》互为表里,唯色为了还原父亲所遗留下来的珍贵影像,花六年时光访谈七十余位耆老,收录其中具代表性的二十三位,凝聚成这本可说是迄今最完整的西藏文革口述历史。这些受访者多数是藏人,也有汉人跟回族。
他们如今或者是退休干部、军人、工人,或是在位官员、学者、僧侣等等,但当年,他们当中有红卫兵、造反派、「牛鬼蛇神」、「积极分子」……他们唯一的共通点就是生命中的大半岁月与西藏天翻地覆的几十年历史紧密相连。作者强调,当她倾听,当她记录,当她公布,「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更多的人记住,而不是忘却。」这段「西藏记忆」无疑是一次贴近人类良心与历史真相的回溯与反省。
作者简介
唯色,女。藏人。一九六六年出生于「文革」中的拉萨。籍贯为藏东康地的德格。一九八八年毕业于成都西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曾长期在拉萨担任《西藏文学》杂志的编辑。作品包括:诗集《西藏在上》(青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散文集《名为西藏的诗》(原名《西藏笔记》,花城出版社,二○○三年;出版后旋遭查禁,二○○六年大块文化重新出版)、游记《西藏:绛红色的地图》(台湾时英出版社,二○○三年)、图文书《绛红色的地图》(中国旅游出版社,二○○四年)。
二○○六年除了这本收录完整西藏文革口述历史的《西藏记忆》外,同时出版记录西藏文革珍贵影像的图文书《杀劫》,以及曾被查禁的《名为西藏的诗》(均为大块文化)。另有诗歌、散文等选入十多种选集,在中国多家出版社出版,并被译为英文和法文。现为自由写作者。她的创作理念:「写作即游历;写作即祈祷;写作即见证。」
久吉
「一看见五星红旗心里就害怕」
陶长松
「藏族人太老实了,枪毙他们的时候说『突几切』(谢谢),给他们二百元『安慰费』的时候也说『突几切』……」
久尼
「军队对西藏整个局势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次仁玉珍
「那时候是秋天,风一吹,破碎的经书就和树叶一起漫天乱飞」
达瓦次仁
「在那时候,像信仰宗教一样地信仰共产党」
阿旺次仁
「什么样的干部路线,就会决定西藏往哪里去」
鞑瓦
「那一天,大昭寺只是表面被砸了,后来才是真正的被毁了」
茨松
「我们是历史的罪人」
叶星生
「我认为『破四旧』真的是中央、国家给藏族人民造成的一个悲剧」
米玛
「居然看见仓库的一半全乱堆着佛像」
扎原
「我们两个学校的红卫兵师生,……一起去国子监班禅大师的住处抓他」
阎振中
「那时候没什么民族情绪,藏族和汉族都一样在闹革命」
拉巴
「别看他们今天的位置坐得高高的,全都是文革当中两派争斗时候上去的」
强巴仁青
「我砸过塔,没有资格再穿袈裟了」
某居委会组长
「有的当官的家里还有两三个保姆,他们跟过去的剥削者有什么区别?」
洛桑尼玛
「我们在扎木抢的武器,听说在拉萨和昌都的武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普卜
「我觉得两派都一样,半斤八两……都是『极左』分子」
巴尚
「但是杀了那么多解放军,恐怕就不能说是武斗了」
边巴
「他已经成佛了,会说话的佛,……这样的佛是没有过的」
赤白啦
「当时我刚生我的女儿才三四天,血还没有流干净,就把我揪去批斗」
大昭寺老喇嘛
「可怜啊,那么多的西藏人,已经有那么多年没进过大昭寺了」
才旺欧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奴隶们的今天」
德木.旺久多吉
「文革给我带来了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灾难……但是文革也教给了我不少东西」
附录一:对西藏文革的两种解释
王力雄:西藏问题的文化反思
次仁夏加:血染的雪域
附录二:西藏文革大事记
附录三: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五日周恩来与中央民族学院西藏学生的谈话纪要
第一段: “西藏记忆”——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悠远的诗意和浓厚的神秘感,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被它深深吸引。我一直对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好奇,那里巍峨的雪山、澄澈的蓝天、神秘的寺庙,以及那里的人们淳朴而坚韧的生活,都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拿到这本书,仿佛就获得了一把开启这片秘境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文字的力量,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去感受那些沉淀在岁月深处的灵魂。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西藏独特的地理风貌,那里仿佛被上帝遗忘的角落,蕴藏着最纯粹的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窥见西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我相信,每一个热爱探索、渴望理解不同文化的人,都会被“西藏记忆”所触动。
评分第三段: “西藏记忆”——仅仅是听到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就涌现出无数关于雪域高原的想象。那是一片既遥远又亲切的土地,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一直渴望能深入了解西藏,不仅是它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是它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属于西藏的陈年旧事,那些关于信仰、关于生活、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联系的叙述。也许,书中会描绘出那些在雪山之巅耸立的寺庙,它们是心灵的归宿,也是历史的见证。也许,会讲述那些在高原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闪耀着淳朴的光芒。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西藏,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评分第二段: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时光沉淀的厚重感,仿佛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珍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瞬间。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或许是历史的烙印,或许是文化的传承,也或许是人们情感的寄托。“西藏记忆”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高原风中被吹拂了无数年的传说,那些在酥油灯下低语的故事,以及那些刻印在寺庙墙壁上的斑驳岁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触摸西藏的灵魂,去聆听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过的声音。也许,书中会有关于那些古老建筑的细致描绘,它们承载着多少岁月的风霜和宗教的虔诚;或许,会有关于那些高原民族传统习俗的深入解读,让我们了解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邀请。
评分第四段: “西藏记忆”——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关于高原的传说、关于古老文明的痕迹,以及那些在纯净空气中流淌的信仰。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西藏,无疑是这一切的汇聚之地。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通往那片神秘土地的另一扇门。我期待它能展现出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那海拔极高的峰峦,那澄澈得仿佛能洗涤心灵的湖泊,以及那广袤无垠的天空,这些都足以让人心生敬畏。但更吸引我的是,这本书能否深入挖掘西藏的人文情怀?那些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哲学,他们的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艰苦却美丽的土地上寻找内心的平静。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西藏的呼吸,理解它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评分第五段: “西藏记忆”,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仿佛捧在手里的是一本凝结了岁月精华的古老卷轴。我对西藏的向往,更多地源于它那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我总觉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一种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生活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引路人,带我走进西藏的内心世界。我期待书中能有对西藏人民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在高寒环境下依然坚韧的生活态度,那些充满宗教色彩的日常仪式,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一种精神的探索,是对一种独特生活方式的致敬。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一种宁静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